爱盲论坛
标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打印本页]
作者:
苍松翠柏
时间:
2020-8-18 16:46
标题: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公元747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六年,隆冬时节,大雪纷飞。
河南睢阳城内,一座小酒馆里,两个中年男子觥筹交错,依依话别。
年轻些的叫高适,43岁,山东渤海人,从20岁起就四处漂泊,一直没有正式工作,现在旅居睢阳,生活虽穷困潦倒,但文艺青年本色不改,每日醉心于诗歌创作,颇有文才。
年长些的叫董庭兰,52岁,跟高适一样,也是年轻时候不好好学习,一直没能考取功名,一辈子就喜欢音乐,尤其擅长古琴,其原创音乐作品多次荣登大唐华语流行音乐榜,年轻时就组乐队四处走穴演出,并以此为生,在业内很有名气,因为在家排行老大,朋友们都称呼他董大。
董大原本在长安吏部尚书府上做门客,隔三差五为领导搞个演出啥的,倒也清闲,可不久前,吏部尚书犯了错误被贬出京,董大也因此失业,眼看在长安混不下去了,便背着一把古琴,继续浪迹天涯,途径睢阳,特地与老友高适会面。
作为东道主,高适在睢阳饭店摆下酒宴,两个失意之人聚在一起,不免伤情感怀。特别是董大,几杯酒下肚,便开始抱怨命运如何不公,自己如何怀才不遇,如今年过半百,仍一事无成,吧啦吧啦说个没完。
高适实在听不下去了,说:“老董你知足吧,好歹你现在也算是个名人,著名音乐家,走在街上谁不认识你?混得比我强多了,生活中谁还没点儿挫折,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打起精神来,看兄弟给你赋诗一首。”
叫服务员取来笔墨纸砚,当场作《别董大》诗一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读罢,深受鼓舞,一时兴起,抄起古琴说道:“兄弟临别赠诗,为兄感激不尽,无以为报,且听我弹奏一曲。”
“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董庭兰一曲《大胡笳》,哀怨凄婉,荡气回肠,酒店服务员厨师差不多都被琴声吸引过来了,把包间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一曲奏罢,余音绕梁,寂静了足有5秒,大家才回过神来,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一个年轻服务员拿着纸和笔怯生生地凑了过去。这种场面董大见多了,知道是要签名的,大大方方接过纸笔,拉着小姑娘的手亲切地问:“叫什么名字呀?多大了?给你写个岁月静好,音乐是人类最美的语言,好不好呀?”
服务员拼命抽出手说:“不是,董老师,我们前台要下班了,您二位看谁先把账给结一下吧,一共256,收您250可以吗?”
董老师说:“哦。”转头看高适,高适拿起笔,刷刷刷又写了一首诗: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反正我是没钱,这顿饭还是你请吧。
把董大给气的,妈蛋,说是给我送行,最后还特么要老子自己结账。
1
高适的爷爷曾经做过安东都护,是唐朝六大都护之一,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显赫一时,可惜后来家境败落,到了高适这一代,家中已是一贫如洗。《新唐书》中称其“少落魄,不治生事。”《旧唐书》中说他“少家贫,以求丐自给。”穷到靠乞讨为生。
高适人穷志不短,虽然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但对自己的文才颇为自负,《唐才子传》中说他“少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便远。”不好好学习,经常混迹于赌场,但诗写得很好,声名远播。
家里人多次劝他,光诗写得好没用,你得按考试大纲复习,高适根本听不进去。
20岁那年,高适赴长安应试,自视甚高,踌躇满志: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自觉功名唾手可得,路上一直在纠结,到底是考清华还是考北大?没想到,最后连个大专都没考上。
没脸回家,高适便开始四处游荡,期间又参加过几次考试,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后来干脆断了科举的念想,投笔从戎,到边疆部队幕府上去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这个不属于公务员编制,是不需要学历的。
从那以后,高适对边塞军旅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创作了大量描写大漠边疆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和戍边将士杀敌建功的诗歌,创作风格也随之陡变,笔力雄健,雄浑悲壮,粗犷豪放成为高适诗的主基调, 如《塞上》《蓟门行五首》等。35岁那年,高适写出了轰动文坛的边塞诗名作《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首诗不但让高适获得了更大的声名,确立了自己在诗坛的地位,而且从此被打上了“边塞诗人”的标签,文坛将其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相提并论,合称“边塞四诗人”。
2
公元744年秋,高适偶然遇到了从洛阳过来旅游的一对文坛好友,一个叫李白,一个叫杜甫。
坊间传言,前不久,李白经玉真公主介绍,见到了唐玄宗,被破格任命为翰林供奉,干了没多久,因为跟杨贵妃关系暧昧,加上狂妄自大得罪了高力士,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也就是给一笔钱,然后赶出了京城。
遭受爱情事业双重打击的李白为了排解郁闷,便拿着这笔钱四处旅游,四月在洛阳,与自己的铁粉杜甫相遇,当时杜甫高考落榜正郁闷,突然见到偶像,兴奋不已,便充当导游,带着李白赏牡丹游龙门逛白马寺,早上牛肉汤中午浆面条晚上水席烧烤,俩人光杜康酒就干了两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李白因为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与杜甫依依惜别,俩人相约,秋天再一起去梁宋,也就是开封商丘一带旅游,听说开封秋菊很漂亮,不知道为啥,那段时间李白对菊花特别感兴趣。
盼望着,盼望着,秋天的脚步近了,杜甫早早收拾好了行李,跟李白二次相逢,结伴去了开封,那是一段多么难忘的日子啊,杜甫在诗中说:“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白天手拉手一起游玩,晚上喝完酒盖一条被子睡觉,对,合盖一条被子。
后来,二人在睢阳与边塞诗人高适不期而遇,高适虽然之前与李杜未曾谋面,但彼此久仰大名,特别是李白,在诗坛红得发紫,既然来到我们睢阳,借钱也得尽地主之谊对不对,吃饱喝足后,高适借着酒劲儿,宣布要加入李杜旅游团,为二位在当地导游。
杜甫一听就急了:“不用不用,高大哥,您太客气了,我们自己玩儿就行,都有导航丢不了,您也挺忙的,就别陪着我们了。”
高适说:“忙啥忙,你哥我现在闲得发慌,大家难得见面,说啥也得在一起好好玩几天。”
杜甫无奈,扭头求助李白,李白说:“咳咳,盛情难却,那就大家一起吧。”
这之后的几天里,三人结伴,“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饮酒观妓,射猎论诗,相得甚欢。”
那一年,高适40岁,李白43岁,杜甫32岁,三人虽均在诗坛享有盛名,但都没有学历,没有功名,没有任何职位。
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若干年后,三人中最不起眼儿的高适大器晚成,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朝廷大员,大唐朝唯一被封侯拜将的诗人。
3
公元749年,已经45岁的高适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机遇,朝廷开设了“有道科”考试。
这个“有道科”是正常科举考试之外,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一种特殊考试,题目很简单,用来选拔那些学习成绩不咋地,但是,有特殊才能,特殊贡献,或者道德楷模之类的人,高适因为以边塞诗闻名于文坛,属于睢阳的大才子,被睢阳太守举荐应试。
这一次,高适终于考上了。很快,被授予河南新乡封丘县尉的官职,从九品,相当于县公安局长兼税务局长,负责当地治安和税收。
基层工作出力不讨好,对上要巴结领导,对下要欺压百姓,“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高局长在封丘勉强工作了三年,便萌生退意。
已经快50岁的人了,才混了个正科级,这辈子基本上仕途无望了。思前想后,高适索性辞去了官职,跑到河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投奔凉州河西节度使哥舒翰。
任何事情都是这样,思路一变天地宽,地方上混不出来,咱就到部队上试试,千万别守着一棵树上吊,为什么不多试几棵呢?
哥舒翰是大唐朝戍边的一代名将,高适去了以后,被安排在幕府做掌书记,相当于领导的机要秘书,一般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容易进步的位置。
也就是从那以后,高适拉开了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的序幕。
公元755年末,“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已经官拜左拾遗,后来又任监察御史的高适奉命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
潼关是长安的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安禄山久攻不下,用各种计策引诱哥舒翰出战,哥舒翰就是不上当,闭门不出。
安禄山着急,这边唐玄宗更着急,命令哥舒翰主动出击,击溃叛军。
高适劝哥舒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千万别出去。”
哥舒翰长叹一声:“抗旨不遵,恐日后没有好果子吃。”
被迫率军出城应敌,结果大败,被安禄山活捉后投降,潼关失守。
乱军之中,高适飞马逃回长安,往脸上抹了点血,向唐玄宗报告前线战况说:“臣本应血战到底,以身殉职,但考虑到皇上的安危,所以才冒死赶回,啥也别说了,兵临城下,咱收拾收拾东西赶紧跑吧。”
高适一路护送唐玄宗仓皇逃窜,路上马嵬兵变,被迫赐死杨贵妃一事暂且不表,逃到成都后,失守潼关的高适不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因报信有功,被提拔为正五品谏议大夫。
不久,永王李璘谋反,高适又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奉旨讨伐永王。
这个时候,高大将军还不知道,永王队伍里有一位自己的旧相识,李白。
4
自从上次跟李白杜甫分手,一转眼13年过去了,李白一直郁郁不得志,为了生计,后来也入了幕府,在永王李璘手下做幕僚,负责宣传工作。
永王东巡,意图谋反,李白缺乏政治敏感性,还拼命歌功颂德,摇旗呐喊,作《永王东巡歌》,一口气写了11首,后来成为他参加谋反的主要罪证。
高适一举平息了永王叛乱,李白也随之被押入大牢。
好多人替李白求情,一个诗人懂啥政治,不小心站错了队而已,再说,你们以前不是好朋友嘛,念在过去的交情上,写份深刻检查,批评教育一下算了。
李白也放下身段,在浔阳狱中写了《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诗,托人转交给高适:
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啥也不说了,看在过去的交情上,拉哥哥一把吧。
高将军看罢李白的诗,沉吟半晌,毅然决定,大义灭亲,不予理睬,并将十几年来与李白的来往信函找出,统统烧毁。
公元758年,李白以“附逆作乱”罪,被流放夜郎。
《高适年谱》中记载:“高适对李白之厄难,似无所帮助。”
有人说高适不够意思,朋友有难也不帮忙。高适表示很委屈,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岂能因私废公,妨碍司法公正,这不是一般的事儿,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是我不愿相助,不信你们问问杜甫,我老高岂是薄情寡义之人?
高适担任彭州刺史期间,杜甫在成都穷困潦倒,茅屋被秋风所破,吃了上顿没下顿,作为领导干部,高适经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逢年过节就带着米面粮油去看望杜甫,对杜甫的生活十分关心,杜甫深受感动,作《酬高使君相赠》,诗云:“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全靠大家接济帮忙。
高适亲切地对杜甫说:“放心吧阿杜,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这些粮食你先吃着,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将来盖房子缺钱了找我。”
杜甫很高兴,高适讲交情,够意思,当了大官也没忘记老朋友,提笔作《奉简高三十五使君》,以表达欣喜之情: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可能是领导工作太忙了吧,后来就没了下文,杜甫草堂盖到一半就没钱了,眼看秋天已经到了,天气越来越冷,家里也揭不开锅了,杜甫只好写诗催促高适: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你答应我的钱呢,啥时候给?
5
这之后,高适又历任蜀州刺史和剑南节度使等职,公元764年,60岁的高适因健康原因从地方调回京城,任刑部侍郎,后转为散骑常侍,加封渤海县侯,食邑千户。
公元765年,高适病逝,享年61岁,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的一生,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两个部分,45岁以前,穷困潦倒,四处漂泊;45岁以后,建功立业,飞黄腾达。华丽逆袭,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人生从中年开始。
所谓时势造英雄,正是由于战乱频发,高适才有机会从一个小小的县尉,短短十几年就成为朝廷大员,并以年过半百之躯,平定永王谋反,征讨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
唐代的诗人许多都是进士出身,多数是做过官的,元稹、张九龄、李绅等甚至做过宰相,贺知章、韩愈、王维、白居易等也都身居要职,但在生前就被授予爵位的诗人,除了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个李绅被授予赵国公之外,高适是唯一非进士出身,凭借战功而被封侯的诗人。
论诗歌成就,高适或许很难跻身唐代十大诗人榜单,但若论仕途之成功,恐怕无人能出其右。《旧唐书》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前两天,王建国打电话说要请我喝酒。以我对建国的了解,这货主动请客多半是有什么事情。
果然,建国因为竞聘村里养猪场场长遇到了点挫折,情绪十分消沉:“古人说三十而立,我已经三十多了,至今一事无成,眼看着岁月一天天从指缝中溜走,却又无可奈何,哥你说,我现在才开始创业是不是太晚了?我这辈子是不是就只能在工地上搬砖了?”
我就把高适大器晚成后来居上的故事讲给他听,告诉他,创业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你心中有梦想,有信念,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建国一边吃,一边听我讲完故事,深受鼓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听哥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哥你先慢慢吃着,我这就回去把《养猪场工作计划》再完善一下。”说完,匆匆离去。
高适的故事让建国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很欣慰。
临走时,服务员叫住我说:“先生,麻烦您把帐结一下吧。”
.?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常魅仙
时间:
2020-8-18 16:49
哈哈哈。沙发坐起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常魅仙
时间:
2020-8-18 16:53
哈哈哈哈。我也没钱,这顿饭还是你付吧。真乃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啊。哈哈哈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lyzxy
时间:
2020-8-18 16:59
路过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赵子越
时间:
2020-8-18 18:57
好 来自
之多云
作者:
云迪
时间:
2020-8-20 12:56
标题:
回楼主苍松翠柏
本故事真可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啊!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花开彼岸天
时间:
2020-8-20 14:22
话说老高对太白不够意思
来自
畅游助手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amhl.vip/)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