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上海的疫情真是让我们很揪心
[打印本页]
作者:
贤豪光
时间:
2022-4-24 14:38
标题:
上海的疫情真是让我们很揪心
以上文章来自公众号。 对,即便这个病现在重症几率不高,即便这个病现在死亡率很低,但是真生病了,谁都会害怕,谁都会难受吧?那些觉得“无所谓”的人,都是没落到自己或者自己亲朋好友的头上,说起来才格外轻松。 我想起《奇葩说》里某位辩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虽然那句话我一直觉得相当油腻,充满了辩论技巧:“你听不到遥远的哭声。” 人往往都这样,事情只有出现在自己眼前,发生在自己身上,才会真的有感觉,这不是哪个国家的人或者哪个制度的人才这样,而是一般人其实都这样,普通人更关心自己,也只能更关心自己,除非你是“圣人”,或者假装是“圣人”。 就像我们平时看社会新闻,每天几乎都能看见自己城市里正在发生各种凄惨的刑事案件,但是直到那种案件发生在你身边了,你才会真正感觉“害怕”。 后来等到凶手伏法,上海一家电视台做了一期特别节目,深度报道了我们公寓楼里的“凶杀案”,包括案发经过、作案手段、侦破过程等等。 电视节目里出现的地方都是我们平时特别熟悉的场景,比如楼道、电梯间、公寓大堂等等,虽然很多关键信息都打了码,但我们这些公寓里的住客一眼就能认出来,连凶手运送尸体的电梯都是我们每天要坐的电梯,还有更可怕的是,凶手和死者竟然都在我们的业主群里,以前他们还都在群里说过话。 平时我特别喜欢看惊悚小说和犯罪电影,还特别喜欢研究法医,在网上见过很多极其血腥的场面以及全世界各地“奇葩”的刑事案件,自认为心理素质相当强大,但那几个晚上,一想到自己住的公寓楼刚刚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我还是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 最近,上海疫情闹得这么厉害,每天几乎都有数不尽的“负能量新闻”让大家忿忿不平,哪怕不在上海的人,光看新闻都好像能把人看抑郁。所以,我就很好奇,想看看国外媒体都在怎么说。 按照以往的逻辑,现在这个时候,国外媒体应该会火力全开地“黑中国”、“黑上海”啊,不管是真的假的爆料,肯定都会拿来进行“无差别”抨击。 结果我发现,跑到国外媒体逛了一圈,发现关于上海的报道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黑”肯定也有“黑”的,但我感觉他们“黑”的程度还没有我们国内其他省市“黑”得猛。 比如疫情方面,“半躺半不躺”的国家与地区在争论到底要不要真的“躺平”,尤其是亚洲的国家与地区,“生死观”还是跟西方大不相同,并不是所有亚洲人都能心甘情愿接受“躺平”,而“已经躺平”的国家与地区又同样面临经济下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诸多麻烦。 也就是说,如今这个世界太乱了,每个国家都有一大堆“糟心事”,大家其实更操心自己的国家,哪有那么多空去管别人?除非是“别有用心”的人。 “乌克兰还在打仗?”那个上海的朋友特别惊讶,“我以为早就打完了,好久没看他们的新闻了。” 果然,“你听不到遥远的哭声”。 上海“确诊”的朋友告诉我,当他确诊之后,同样在自己小区的业主群里见识到了“人情冷暖”。 他们小区原本很多不发声的中老年人都纷纷冒出来了,知道自己楼里出现确诊者之后,他们全都表现出肉眼可见的慌张与焦急,毕竟他们才是“高危人群”,但他们一直都没有“网络话语权”。 这让我又想到了另外一大群没有“网络话语权”的人,那些人可能在高原、可能在深山、可能在沙漠,他们很少在网上“发声”,却并不代表他们“不存在”。 我作为一个专职的旅行自媒体,这些年几乎已经把全中国各个角落都走过一遍甚至好几遍了,中国其实还不发达,“大城市”只是凤毛麟角,其实中国还有太多太多地方是非常落后的。 不说别的,你就说高原地区,甭说什么“大号流感”了,就算是“普通感冒”都很容易要人命,你知道肺炎在高原地区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吗?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医疗水平吗?十年前,我就真的遇到过身边有人因为“普通感冒”引起“高原肺水肿”而把生命留在了高原的,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我的书,写过这个故事。 所以,不要拿“大城市”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数据来说事,你看看我们国家的落后地区,他们当地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当地的医疗水平,根本经不起这种疫情的打击。 再说一遍,他们可能没办法在网上“发声”,但你不能当他们“不存在”。 我上海“确诊”的朋友们心态都算是非常好的,他们有的人已经被拉去了方舱,还有的人正在等待复查,也做好了被拉走的心理准备,“一切服从安排”。 甚至还有朋友特别乐观地说,他到时候要记录自己在方舱的生活,因为很可能“一辈子就这么一次机会”,也算是“另类的人生体验”了。 宏观方面我不敢妄议,我只是从自己比较微观的角度来谈谈这事,可能不成熟,也可能很片面,也就仅作参考吧!大家不用太往心里去,毕竟我也不是什么“专家”。
只是很可能,这个世界恐怕没有那么“关心”上海,而现在的上海也恐怕没有那么“关心”世界。
如果你非问我上海现在到底怎么办?我觉得上海现在的情况就是已经“走到半路”、“进退两难”了——往前走,也是“那么远”;往后退,也是“那么远”。如果上海还是中国的上海,那么上海就只能背负着全中国的使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最后我想说,无论你身处哪个国家或者地区,无论你那里是什么制度,也无论你是什么思想立场,在这个战火纷飞、瘟疫肆虐、全球经济都很可能迎来巨大危机的世界上,希望你都能用尽全力“好好活着”。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球迷
时间:
2022-4-24 14:50
上海人口基数大,城市比较发达,尽管严防死守,但是人口流动还是比较广的,覆盖面大,许多地方波及到了。现在对付疫情就是吧人封闭起来,许多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的体验了,无论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4 15:48
上海这次不是自找的吗?吐得全国一身都是。这次90%以上的病例都跟上海有关联。他们其实2月份就可以分了,为什么到现在才疯?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4 15:48
回复 沙发球迷
上海人口是大,但这都不是理由,现在不是有大数据吧?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为你心动
时间:
2022-4-24 16:42
回复 板凳潘兴志
说的好,他们死光了我都不心疼,活该。那不是人家造谣,那是真正的事实发出来的那么多,他还出来辟谣,有个屁用。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苗王
时间:
2022-4-24 16:46
上海不是有个张维红吗?那个家伙去年不是建议与病毒共存。另外上海是国际大都市,金融中心,不能轻易的封城。所以啊,后面就搞成这样,幸好只有一个张文宏,另外专家估计也不是很多,要是有很多的话,那就呵呵了。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天黑以后就犯错
时间:
2022-4-24 16:55
说实话啊。这次上海疫情我是真没什么感觉。不像武汉那么揪心。可能是因为我这个人一向对上海人的印象不太好。估计这条帖子被上海人看到了,肯定会骂我。不过也无所谓了哈。我虽然接触的上海人不多。但就我接触到的人来讲。真的给我的印象不太好。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为你心动
时间:
2022-4-24 17:00
本来就是啊,他死了就死了,活该,我觉得他们死光了才好死多少,死的越多越好。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逍遥剑神
时间:
2022-4-24 17:07
全国各地任何一个地方如果发生了疫情,我都会表示同情,甚至于我还能捐款。上海我只能呵呵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4 17:35
回复 5楼 为你心动
不要激动哈,嗯,死光那这个也太狠了点哈,好人还是有的,只不过那些领导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2月份就有疫情了就可以弄了,我刚才看了一下我的朋友圈,3月份他们这个车站才停止运营,好像是3月13号还是14号来的。那时候就有点严重了。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4 17:39
回复 6楼 苗王
那个叫张文红,张文红他也不是上海的,他人是我们浙江人,不过我感觉我听到他说话就有点不爽。他是浙江温州的。好像在什么复旦大学什么医院里面当一个主任。他以前不是经常发微博说我们中国的抗击疫情有多少多少好啊,结果你看就会被他给坑了。他跟我们浙江的李兰娟比起来,那这个资格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相差好几个级别。上海啊,土的,我们浙江到处都是,一会儿杭州,一会儿金华。一会儿嘉兴,哎呀,我们离上海近真是倒霉。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4 17:40
回复 7楼 天黑以后就犯错
武汉呢当时大家对这个病例没有那么大认识,然后再加上武汉的那时候就是第1次认识个病例,什么也不懂,这上海有武汉的前车之鉴了,还搞得这样子。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铁血丹心
时间:
2022-4-24 20:30
上海政府不封一定有他的考虑,换成你们上未必比他们做得好,再说封雨不疯不是上海政府可以决定的,还有中央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云公子
时间:
2022-4-24 20:33
张文红,呵呵,我不爱听他说话,他一说话我就想发火。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蓝色天空
时间:
2022-4-24 21:01
大部分人也不是无所谓,只是碰到这样传播力这么强的病毒很无奈。老是这样的防控,哪个时候才是一个尽头啊?有些人也许会说了,前两年不是很有效吗?可是现在病毒都变成了奥秘克荣已经是第三四代了。你封了一两个月清零了,然后再过几个月又来了。甚至于你还没解封又出现了社区传染。貌似前面就白封了。好像就是无穷尽一样。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忘情冷雨夜
时间:
2022-4-24 22:59
平民百姓就干平民百姓的事情,这些东西不是你我们两个人操心的。你看那个武汉那边为什为什么控制那么快?上海为什么那么慢里面还夹杂着其他的因素?不光是疫情,疫情应该是在占百分之二三十吧,其他的东西应该说在百分之六七十哦,有些东西不好说。
来源爱盲安卓版,
作者:
五星红旗
时间:
2022-4-25 05:59
老百姓就踏踏实实干老百姓该干的事情吧,清零还是躺平是政府操心的,老百姓配合就行了,不配合的话就成了上海这样乌烟瘴气了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五星红旗
时间:
2022-4-25 06:01
上海这样乌烟瘴气,不应该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有上海市民的责任,为什么全国唯独上海乌烟瘴气呢,就是因为上海市民不听话不好管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铁血丹心
时间:
2022-4-25 09:19
哪有主人要听仆人的,上海人才是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来自
畅游助手
作者:
天黑以后就犯错
时间:
2022-4-25 18:35
上次看了一条新闻。上海的疫情都这个样子了。他们还没忘了去显摆。去做核酸的时候。那些女的还不忘带上自己的名牌小包包。呵呵呵呵。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潘兴志
时间:
2022-4-25 20:32
回复 20楼 天黑以后就犯错
临死之前也得耍一耍啊,是不是啊?
来自:
掌上乐园
作者:
智会眼
时间:
2022-8-31 13:57
标题:
回楼主贤豪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管筱璞报道 2022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是8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很多人在谈论‘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是我们更需要与责任感共存。”在8月26日一场问答直播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说,今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不叫与病毒共存;每周有1.5万人死亡,这不叫负责任地与病毒共存。
所谓“与新冠病毒共存”,是一种怎样的“共存”?在日本,过去28天超过575万人感染新冠,医疗系统陷入崩溃;在德国,“放开-收紧”反反复复,感染人数随之时高时低,难寻理想策略;在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104万,防疫经济双双失序……
各国疫情防控模式不同,结果因此千差万别。究竟应该“共存”“躺平”还是严格防控?这个问题,该用事实来回答。
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不负责任的“不受出行限制”使病毒传播达到了“灾难程度”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月29日数据,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位居全球第一。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得不缺席第八届非洲开发会议,即使他非常重视此次与非洲领导人当面交流的机会。8月28日会议闭幕当天,日媒警告,第七轮新冠疫情未见好转迹象,且死亡病例增长势头已超过过往。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时间超过15万例,其中8月19日超过26万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7月下旬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时间超过15万例,其中8月19日超过26万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图为日本东京民众在临时接种点排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夏天是日本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不受出行限制”的夏天,各项活动恢复如常。8月又正值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假期,不少民众外出探亲旅行,城市里到处人满为患。表面上看,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正在恢复,但背后的病毒传播却到了“灾难程度”。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我们救不了本来能救下的生命。”8月15日,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等14家京都府内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在各自官网首页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第七波新冠疫情蔓延已达“灾害级别”,医疗系统正在陷入崩溃,呼吁民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接种全程疫苗,切勿将新冠肺炎单纯视作感冒。
有些国家无奈“躺平”之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又大幅上升,不得不再收紧防控策略
“‘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有些国家“躺平”以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这时这些国家又收紧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进去。
日前,德国发布新版《感染防护法》草案,规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间更广泛的防疫规则。新规要求公众乘坐长途列车、飞机以及在医院、护理机构时必须戴口罩。各州还可根据疫情制定进一步的防疫措施。
今年3月,德国基本取消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逐步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服务业4月复苏,特别是受疫情重创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但德国民众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是较高的死亡病例绝对值。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较高,德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新冠死亡病例较少的。然而数据显示,5月初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在240例左右,比4月日均值高出50例。
其次,是少年儿童面临的感染风险。以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为例,3月取消了学校的口罩强制要求,5月取消了学校每周3次的强制核酸快速检测义务,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到校上课。截至5月初,黑森州36.1%的5至14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机构表示,检测到的感染病例不到实际数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感染。
最后,是难以估量的长期影响。德国官方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估计,10%的德国新冠患者患有后遗症,其工作受到影响。据报道,一个专业治疗门诊一天只能治疗4至6个病例,却有800人左右排队等候。“不明原因急性肝炎”也已侵扰德国患儿,其中有相当比例感染了或感染过新冠病毒。该病已在全球导致死亡和相当数量的肝移植。
一些西方国家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今年初,奥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发现。此后数月,毒株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然而,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选择放宽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包括公共场所无须佩戴口罩、检测结果阳性者无须自我隔离、政府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等。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虽然拥有先进的医疗体系,但美国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全美已有超2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5时2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94264482例,累计死亡1044282例。这两项数据与24小时前相比,分别新增73503例和442例。
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美国在防疫路上早早“躺平”,成为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穷人、少数族裔、老人、儿童等的“人权”尤其未得到保护。
高龄老人和少数族裔儿童成为新冠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官方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轻人的145倍。非洲裔儿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儿童的2倍,印第安裔儿童是白人儿童的5倍。
“次生灾害”同样令人心痛。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国已有超过20万名儿童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新冠疫情中身亡,不幸沦为“新冠孤儿”。他们面临心理、生理乃至生存困境,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人民至上的理念更不允许我们“躺平”
安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寿县是安徽的产粮大县,2021年寿县粮食产量176.53万吨,是重要粮仓之一。
记者查阅《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寿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70张;安徽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2张;寿县常住人口83.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99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48张。
由此可见,安徽寿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2%。如果将统计情况聚焦到农村,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2.85张。试想,倘若放任疫情蔓延,基层医疗资源遭到挤兑,生产生活停摆,进而势必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新冠病毒相关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图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冠治疗药物的样品质检和体外模拟实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截至7月20日,我国已接种34亿1514.6万剂次新冠疫苗,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总人口数的92.08%和89.68%。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坦言,“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今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尽管奥密克戎带来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再小的重症发生率都会带来绝对数较大的病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尤其是老人、儿童可能会面临生命健康方面的更大威胁,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这都是不能够承受的。
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与“躺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坚持严格防控。近期,多个奥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均实现了社会面新发阳性清零。8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
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动态清零’的重要出发点。”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有观点认为,“躺平”是为了经济复苏,“动态清零”拖累经济发展。
事实恰好相反。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
反观一些为“保经济”消极防疫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反被疫情严重拖累。近期有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将主要国家疫情应对模式分为严格防控、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四种,测算其经济损失。结果显示,不考虑宏观对冲政策影响,2020年至2021年严格防控模式下的经济损失率为2.3%,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模式下分别为4.7%、6.8%、8.3%,表明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
“躺平”没有出路,疫情防控必须算大账、长远账、动态账。事实证明,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我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中秋国庆佳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不减,我们更需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一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点击进入专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建利
作者:
安林
时间:
2022-8-31 15:40
回复 1楼 贤豪光
上海上一次的疫情不是還因爲太晚封城結果被人給噴的很慘。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amhl.vip/)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