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测量血压的证券方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8-30 19:42
标题: 测量血压的证券方法
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发提高,尤其是家中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家中会备好血压计和血糖仪,以便随时测量。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家里究竟如何测量血压,才比较准确。
我们这里提到的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血压,是生命的重要体征。
一般测量血压选择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以血压计测量。
一般常用的血压计有:汞柱式血压计、经过ESH验证合格的电子血压计。
在家测量者,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即操作简便,又能测量准确。
在家测量血压要注意以下几点:
2 测量血压之前的半小时内 ,禁烟、禁咖啡、排空膀胱(即不要憋尿),在安静环境下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
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以上;
2 冬季测量血压时,因穿的衣服比较多,所以一般会脱衣测量,但要注意不可刚脱完衣服就测量,要休息3分钟左右在测量;
2 选择合适的袖带:测量之前预估一下袖带是否适中,目前规定气袖至少要包裹80%上臂 ,如果上臂较细,选择小号袖带;如果上臂过粗,选择大号袖带;因为袖带如果过小,会导致血压测量值偏高,反之,袖带过大,则导致测量值偏低;
2 测量血压的体位选择:既可以是坐位,也可以是卧位,无特殊情况者,一般推荐坐位,但切记不可翘二郎腿!
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选择合适患者手臂高度的桌子, 上臂放在桌子上后应该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
2 测量哪只手臂的血压比较好
一般初次测量血压时,最好双上臂血压都测一次,以后测量时,哪只手臂血压高测量哪只;
大多数人都是右上肢血压高于左上肢5-10mmHg,故测量时以测量右上肢血压为主;
2 测量之前,最好脱去袖子,因为衣服太厚也会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但是在冬天比较冷的时候,也要同时注意保暖,因为寒冷会导致骨骼肌收缩,进而影响血压的准确性;
2 袖带的位置与松紧度:
受检者在做好前面的准备工作后,将上肢稍外展,肘部置于桌面上,与心脏同一水平,然后排空袖带内气体,将其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保证
袖带下缘在肘窝以上2-3cm,即约两横指;
袖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
2 如果是电子血压计可以直接测量了;如果是汞柱血压计,还要将听诊器放于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在肘窝可以触及),切忌不可将听诊器放在袖带下方,这样会影响血压准确性;
2  使用汞柱血压计测量还要注意:向袖带内充气时,要边充气边听诊,听到肱动脉搏动消失后,还要再充气使水银柱上升30
mmHg左右,再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声肱动脉搏动时,即为收缩压,当肱动脉搏动消失时,即为舒张压;
2 测量血压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起床后(6:00-8:00)或下午4:00-6:00
一般人在一天中会有两个血压的高峰和低谷,早晨6:00-8:00和下午4:00-6:00是高峰,中午12:00-1:00和凌晨1:00-2:00是低谷;一般选择在血压较高的时候测量,测量2-3次取平均值;重复测量血压时,再下一次测量时,要注意排尽袖带内的气体,而且要受检者休息1-2分钟,再进行测量。
2 测量血压者,最好找个本子记录好每天的测量时间、测量的血压值,以便医生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以上就是正确测量血压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发布于 2020-05-25 17:35
作者: 隔壁小王    时间: 2022-8-31 00:15
标题: 回 楼主小扇子说
告诉你个独门秘方。一般我都不跟别人说的。用一把小扇子扇一扇。你还别说这个办法特别灵。比如说原来是高血压的。用小扇子这么一扇。然后你再测量。哇塞,血压立马正常了。我一个特别好的好朋友。他知道我就有这个独门秘方。有一次。他痔疮犯了。灵机一动。他也用小扇子扇了一下。我靠。不敢相信啊。痔疮居然没有了。上厕所还特别的顺畅。腰部酸了,腿不疼了,撒尿也有劲儿了。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作者: 我是宁夏人    时间: 2022-8-31 11: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隔壁小王    时间: 2022-8-31 12:15
标题: 回 板凳我是宁夏人说
贴近老百姓的才是真实的。我没有创造生活。我只是生活的搬运工。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作者: 玥朦胧    时间: 2022-8-31 13:48
标题: 回沙发隔壁小王
对,老兄说的确实是真的,我有个朋友有一次也是血压很高了,大概高压两百八,低压三百六吧,当时那鸭都快爆炸了,我让他赶紧用小扇子扇,扇了一会儿,高压三百六,低压两百八,总算正过来了,但是还没达到理想值,我就又想起一个偏方,让他把黄内裤套在头上,结果你猜怎么着,高压99低压9.9包邮了啊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作者: 智会眼    时间: 2022-8-31 13:59
标题: 回5楼玥朦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管筱璞报道 2022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是8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很多人在谈论‘与新冠病毒共存’,但是我们更需要与责任感共存。”在8月26日一场问答直播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疫情应对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说,今年已有10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这不叫与病毒共存;每周有1.5万人死亡,这不叫负责任地与病毒共存。
  所谓“与新冠病毒共存”,是一种怎样的“共存”?在日本,过去28天超过575万人感染新冠,医疗系统陷入崩溃;在德国,“放开-收紧”反反复复,感染人数随之时高时低,难寻理想策略;在美国,累计新冠死亡病例已超过104万,防疫经济双双失序……
  各国疫情防控模式不同,结果因此千差万别。究竟应该“共存”“躺平”还是严格防控?这个问题,该用事实来回答。
  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不负责任的“不受出行限制”使病毒传播达到了“灾难程度”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8月29日数据,过去28天,日本累计感染人数超过575万,位居全球第一。
  由于感染新冠病毒,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不得不缺席第八届非洲开发会议,即使他非常重视此次与非洲领导人当面交流的机会。8月28日会议闭幕当天,日媒警告,第七轮新冠疫情未见好转迹象,且死亡病例增长势头已超过过往。统计数据显示,7月下旬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时间超过15万例,其中8月19日超过26万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7月下旬以来,日本单日新增病例绝大多数时间超过15万例,其中8月19日超过26万例,为疫情暴发以来最高。图为日本东京民众在临时接种点排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夏天是日本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不受出行限制”的夏天,各项活动恢复如常。8月又正值日本传统节日“盂兰盆节”假期,不少民众外出探亲旅行,城市里到处人满为患。表面上看,人们的日常生活似乎正在恢复,但背后的病毒传播却到了“灾难程度”。
  “如今即便是事故受伤、脑中风乃至心脏病等患者都很难入院,我们救不了本来能救下的生命。”8月15日,京都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等14家京都府内接收新冠重症患者的医疗机构,在各自官网首页发表联合声明,警告第七波新冠疫情蔓延已达“灾害级别”,医疗系统正在陷入崩溃,呼吁民众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接种全程疫苗,切勿将新冠肺炎单纯视作感冒。
  有些国家无奈“躺平”之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又大幅上升,不得不再收紧防控策略
  “‘躺平’实际上是其他国家无奈的选择,在经过多种尝试以后,寻找不到一种理想的控制新冠的策略,于是干脆就‘躺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有些国家“躺平”以后,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大幅度上升,这时这些国家又收紧防控策略,把其他防控措施又加进去。
  日前,德国发布新版《感染防护法》草案,规定了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间更广泛的防疫规则。新规要求公众乘坐长途列车、飞机以及在医院、护理机构时必须戴口罩。各州还可根据疫情制定进一步的防疫措施。
  今年3月,德国基本取消了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新冠疫情限制措施,逐步进入与病毒共存的阶段。服务业4月复苏,特别是受疫情重创的旅游、餐饮等行业呈现强劲增长态势,但德国民众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首先,是较高的死亡病例绝对值。由于医疗条件和水平较高,德国一直是西方国家中新冠死亡病例较少的。然而数据显示,5月初每天新增死亡病例在240例左右,比4月日均值高出50例。
  其次,是少年儿童面临的感染风险。以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为例,3月取消了学校的口罩强制要求,5月取消了学校每周3次的强制核酸快速检测义务,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到校上课。截至5月初,黑森州36.1%的5至14岁儿童感染了新冠病毒。有机构表示,检测到的感染病例不到实际数量的一半,这意味着可能有超过70%的学生已经感染。
  最后,是难以估量的长期影响。德国官方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估计,10%的德国新冠患者患有后遗症,其工作受到影响。据报道,一个专业治疗门诊一天只能治疗4至6个病例,却有800人左右排队等候。“不明原因急性肝炎”也已侵扰德国患儿,其中有相当比例感染了或感染过新冠病毒。该病已在全球导致死亡和相当数量的肝移植。
  一些西方国家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今年初,奥密克戎BA.4、BA.5分支在南非被发现。此后数月,毒株迅速扩散到全球各地。然而,一些西方国家政府选择放宽甚至完全解除防疫措施,包括公共场所无须佩戴口罩、检测结果阳性者无须自我隔离、政府不再追踪密切接触者等。不负责任的“躺平”让疫情一波又一波袭来,最终以民众生命健康作为代价。
  虽然拥有先进的医疗体系,但美国仍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今年年初以来,全美已有超2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疫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5时20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94264482例,累计死亡1044282例。这两项数据与24小时前相比,分别新增73503例和442例。
  科学防控不断让步于政治利益,美国在防疫路上早早“躺平”,成为新冠确诊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穷人、少数族裔、老人、儿童等的“人权”尤其未得到保护。
  高龄老人和少数族裔儿童成为新冠死亡的高危人群。美国官方数据显示,7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是年轻人的145倍。非洲裔儿童的死亡率是白人儿童的2倍,印第安裔儿童是白人儿童的5倍。
  “次生灾害”同样令人心痛。美国媒体日前披露,美国已有超过20万名儿童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新冠疫情中身亡,不幸沦为“新冠孤儿”。他们面临心理、生理乃至生存困境,却得不到应有的帮助。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人民至上的理念更不允许我们“躺平”
  安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寿县是安徽的产粮大县,2021年寿县粮食产量176.53万吨,是重要粮仓之一。
  记者查阅《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寿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70张;安徽省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6.72张;寿县常住人口83.78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99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为5.48张。
  由此可见,安徽寿县医疗卫生机构人均床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2%。如果将统计情况聚焦到农村,医疗资源只会更紧张。以安徽省为例,2021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仅2.85张。试想,倘若放任疫情蔓延,基层医疗资源遭到挤兑,生产生活停摆,进而势必会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组织全国优势力量开展新冠病毒相关研究,取得积极成果。图为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新冠治疗药物的样品质检和体外模拟实验。(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截至7月20日,我国已接种34亿1514.6万剂次新冠疫苗,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总人口数的92.08%和89.68%。但是,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还存在着接种率不平衡的问题。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曾坦言,“一老一小”疫苗接种率总体上还不够高。今年3月数据显示,我国还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其中占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
  选择“躺平”是对生命的漠视,“躺平”国家付出的代价在我国将是无法承受之重。“尽管奥密克戎带来的重症比例有所降低,但中国人口基数大,再小的重症发生率都会带来绝对数较大的病例。”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尤其是老人、儿童可能会面临生命健康方面的更大威胁,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这都是不能够承受的。
  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与“躺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始终坚持严格防控。近期,多个奥密克戎感染超千例地区在较短时间内均实现了社会面新发阳性清零。8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成效的取得,根本上还是在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央确定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采取科学严格的防控措施,以快制快,坚决控制疫情传播”。
  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党中央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动态清零’的重要出发点。”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谢茂松说,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有观点认为,“躺平”是为了经济复苏,“动态清零”拖累经济发展。
  事实恰好相反。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14.4万亿元,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
  反观一些为“保经济”消极防疫的国家,其经济增长反被疫情严重拖累。近期有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将主要国家疫情应对模式分为严格防控、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四种,测算其经济损失。结果显示,不考虑宏观对冲政策影响,2020年至2021年严格防控模式下的经济损失率为2.3%,偏紧防控、被动防控、消极防控模式下分别为4.7%、6.8%、8.3%,表明有效控制疫情经济损失最小。
  “躺平”没有出路,疫情防控必须算大账、长远账、动态账。事实证明,越是坚持动态清零,疫情就能越早得到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影响就越小。我国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效果最好的。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中秋国庆佳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不减,我们更需从严从实从快把防控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一定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点击进入专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责任编辑:张建利

作者: 隔壁小王    时间: 2022-8-31 14:27
标题: 回 5楼玥朦胧说
说的好。感谢你的分享。为什么小扇子这么好用?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沦丧?这究竟是母猪不下崽还是公猪不怀孕?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8-31 16:46
标题: 回沙发隔壁小王
你妈妈和狗做爱的时候套住出不来了。马上吹喇叭就出来了。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amhl.vip/)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