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标题:
10岁小男孩把奶奶搞死。
[打印本页]
作者:
竹林听雨
时间:
2022-9-17 09:22
标题:
10岁小男孩把奶奶搞死。
看了一段视频,太窒息了。
坐在炕上的奶奶打了男孩几巴掌,另一手握着一根木根。
被打的小男孩,10岁左右,他气急败坏地骂着脏话,重重地肘击了奶奶的心脏。
奶奶疼得踉跄着弯腰去捡地上的拖鞋,准备继续揍。
男孩见状,立马用双臂紧紧勒住奶奶的脖子,以锁喉的状态将老人拖拽倒地,一边愤怒嘶吼,一边继续勒紧。
老人跪趴在地上,说不出话,只是用手里的拖鞋,一下一下地拍打着男孩的头和大腿。
男孩不依不饶,绷紧了身子勒着奶奶,嘴里吐着一句句侮辱肮脏的字眼。
30秒后,奶奶瘫软了下去,不再挣扎。
此时,屏幕后一直嘻嘻哈哈拍视频的人察觉出不对劲,举着手机围绕着老奶奶转了一圈后,笑着劝小男孩:
“别打了,赶紧起来吧。”
小男孩呜呜喳喳喊了好几句,不为所动地继续锁喉奶奶。
拍视频的人絮絮叨叨嘀咕着,最后说了一句“我管不了你。”
又过了10几秒,另一个在旁围观的孩子说了一句:“你把你奶压死了。”
这时候拍视频的人慌了,举着手机满屋子转了一圈没找到大人,只能着急地伸手去拽小男孩。
一边拽,一边继续拍:
“别压她了,她不打你了!”
“你快松手啊!快起来!压死了!”
小男孩终于松了手,但奶奶已经没有了意识,瘫在地上。
这时候,门外又进来一个妇女,背着体型和她差不多大的男孩。
女人进门什么都没过问,举起手里的藤条直接抽在小男孩身上,一边抽一边狠骂:
“给我起来!你奶死了!你奶死了!”
小男孩这次没有反抗,挨了几十鞭动也不敢动,只是抱着头哭号。
女人一鞭鞭抽打在他身上,藤条抽断了,她弯腰扶稳了背上的大孩子,捡起老奶奶手里的木棍,一边继续狠抽,一边拳脚相加地殴打小男孩……
,时长02:59
门外几个孩子在看热闹,门内哭喊和殴打声不绝,狗从奶奶倒地那刻起就不停狂吠。
视频就定格在这里。
全家都在以暴制暴,到最后也没有人关心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的奶奶。
这段2分59秒的视频,处处诡异,令人窒息,被形容为“中式恐怖”:
“老式土炕,贫瘠的陈设,穿着‘最强王者’短袖的孙子,勒着棍棒教育的奶奶。
环绕拍摄的嬉笑的旁观者,像寄生兽一样被背着的男孩,进来毫无抢救意识直接开打的妇女。
唯一一个为人命感到急躁的,可能就只有那条狗。”
这事上热搜后,很多人说“没敢看完”。
从第一秒开始,就弥漫着压抑,整个视频里没有一个正常人。
当地已经介入了,不知道老太太后续如何,也不知道那个小男孩会被如何处理。
有人评价,这孩子天生坏种,“该死”。
但哪个孩子一出娘胎就是恶魔?
孩子与恶的距离,更多的是家庭成员与教育的距离。
02
陶勇医生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一直不认为人性本善,也不认为人性本恶。
人性的善和恶,我认为是在环境中滋生出来的。”
孩子犯了错,为人父母只会用暴力解决,将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仇恨的种子。
周而复始,这颗种子会发芽长大,昔日的受害者,转眼变成了一个施暴者。
在孩子的心中:“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孩子犯了错,你不舍得管教,希望感化他,只会让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
因为他缺乏敬畏之心,生死常识,无知而无畏,自然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行为有多残忍。
毕淑敏在《家问》中写道:
“病态中的家庭,如履薄冰,全是悲剧。
如果不能卓有成效地打断铰链,这种会伤人的家庭,就像顽强的稗草,代代相传,贻害无穷。”
错误的教育开不出灿烂的花朵,迷失的羔羊也去不了辽阔的草原。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只有不愿改变的父母。
不要等到事情无法挽回,才后悔当初管得太少。
为人父母,我们更要清楚地知道:
暴力和溺爱喂养不出慈悲和善良,只会养出戾气和报复。
最好的爱,是宽严相济,赏罚分明;
最好的爱,是倾听和理解,是鼓励和陪伴。
知进退、明得失、懂取舍、识大体、有敬畏,是一个人福报连连的基本要素。
也是每一位父母和孩子一辈子的修行。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10:09
现在的孩子都这样。惯坏了。唯我独尊别人是不可以管他的。好吃的好玩的都是 他的。教育的失败。是大环境
作者:
康建民
时间:
2022-9-17 10:54
这得从两方面说,一是孩子可能浇灌得不像样,乱打长辈,二是有些家长以为暴力能解决一切,把孩子彻底打火了。
作者:
云迪
时间:
2022-9-17 11:20
总而言之,这位奶奶当初的教育就出现了问题,以至于他的儿子媳妇,对她孙子的教育也就存在了严重的问题。他们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一再的只知道批评孩子打孩子那肯定是不对的,教育首先是需要以身作则。也就是当大人在教育孩子必须要怎么样的时候,首先来说,大人就必须做到。
现在的有些家庭,实在是看了让人心酸,我曾经接触到有一个孩子才5岁,平时对他奶奶就是大喊大叫,没有任何一点礼貌和尊敬他人之心。其实孩子的教育是应从小抓起,也就是从孩子几个月,或者说一两岁的时候,大人就必须把好的行为付之于行动做给孩子看,以后我们在教育孩子说服孩子的时候,孩子才能够听我们的。像这样的家庭,可以说,大人肯定都是一群糊涂蛋,又怎么能把孩子教好呢?这样的悲剧看似孩子造成的。但根源难道不是在孩子奶奶的身上吗?
就像我接触到的那个5岁的孩子,平时对他奶奶大喊大叫甚至于骂骂咧咧,没有任何一点礼貌的行为。反观他奶奶自己平时在生活当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还不是跟孩子差不了多少。因此上说,当自家的孩子出现了问题,我们一定要从自己的身上去找原因。有好多人就是这样,不管是自己的孩子出问题也好,还是他们所认为的周围的人出问题也好,他们都会把问题归结于是他人的事,从来不会反省自己。只有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后这样的悲剧才能够得到避免。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风中漫步
时间:
2022-9-17 11:22
唉,真是混账东西
,来自论坛助手
作者:
冬日暖阳
时间:
2022-9-17 11:43
确定这个是真实的吗?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江水悠悠
时间:
2022-9-17 11:45
回复 6楼 冬日暖阳
是真实的,网上都在传,还有视频。
作者:
虹猫
时间:
2022-9-17 12:48
有视频有真相。如果一个真真正正的视频摆在面前,如果还有人辟谣的话,那是纯属扯淡。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安林
时间:
2022-9-17 12:52
回复 8楼 虹猫
是的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作者:
金灯剑客
时间:
2022-9-17 12:56
标题:
回复地板云迪
确实。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月亮河
时间:
2022-9-17 14:26
痛心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傀儡皇帝
时间:
2022-9-17 14:37
让我想起了往事,我以前也是经常被打,一星期至少三次,那也不一定是我的错,结果,呵呵,我不说你们也明白,无理的家长,因为被外人瞧不起,而对自己孩子动手,最终打人打上瘾了。
本楼来自论坛安卓版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14:38
标题:
回板凳康建民
教育需要科学化。治愈打吗尽可能不要。但很多家长打吗孩子的时候 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图高ixng.高兴的时候孩子怎么都可以。不高兴的时候就打骂孩子。这样是最糟糕的。
如果孩子真的错了。有的孩子还是需要有打吗的。但次数和力度bou都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太过分。
作者:
傀儡皇帝
时间:
2022-9-17 14:38
回复 6楼 冬日暖阳
是真实的,如果我当时知道怎么杀人的话,估计我的家长都不在人世了。
本楼来自论坛安卓版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14:43
有的孩子是打坏的也有惯坏的。实际上隔代教育最糟糕。哪怕也爷爷奶奶可以教育好自己子女。但面对孙子辈的就会过度娇惯。但过于严厉也是不对的。
还是要沟通为主。个别孩子软硬不吃 也无可奈何的。有教无类。
作者:
凌宇
时间:
2022-9-17 14:52
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教育问题,当一个人处于一个极端自私,极端利己的状态下这种事情是很常见的。小孩没有学过医学,他绝对不知道心脏在哪里。没有学过格斗,更不可能知道窒息会令人死亡。一个人被殴打,本能的反应是保护自己,例如做一个爆头的动作。很明显,小孩并没有那样做。这群人都在干什么?,只要脑子正常的都知道。奶奶为了自己痛快。,拼命地骂孙子。小孩子为了自己痛快。,拼命的张牙舞爪。拍视频的人为了自己痛快,根本不去干涉事情的发生。一群人都是为了自己爽快。,孩子生气了,老人打一下可以解恨。,奶奶骂完了,孩子反击也可以平复他的情绪。拍视频的人在旁边看热闹,也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知识也好,教育也好,这只能增加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可认知能力再高,如果求爽的心态一直不改变。,他必然会有侥幸心理,必然会认为某些事情不会造成重大的后果。只有个人具有一定的利他心理,有一定的善良品质,做事情才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当你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想一想会不会伤害别人,会不会危害社会,那么你出错的几率肯定不会太大。具有这种心态的人,就算没有受过一天所谓的良好教育。,他出错的几率一定远低于所谓的知识分子。看看今天的网络暴力,拿键盘的基本就没有真正的文盲,这就是最好的证据。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寂寞的弹唱者
时间:
2022-9-17 15:53
这个视频在哪里可以看到?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作者:
找开心
时间:
2022-9-17 16:00
标题:
回12楼傀儡皇帝
那些在家脾气大的人在外面都无能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蓝海
时间:
2022-9-17 17:32
回复 4楼 云迪
你说的比较客观的。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作者:
听风
时间:
2022-9-17 17:57
有太多人在情绪上头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有太多人成为情绪的奴隶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听风
时间:
2022-9-17 18:04
如何在情绪快要失控时保持理智,孩子肯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对事情的处理,同样有责任。我们更要思考的事,如何画好孩子与父母的底线,如何不将坏情绪传递给孩子。如何管控好情绪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猪八戒
时间:
2022-9-17 18:59
回复 1楼 竹林听雨
这个我也看过,真的太残忍了。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作者:
时光
时间:
2022-9-17 19:20
标题:
回复地板云迪
这一楼说得好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时光
时间:
2022-9-17 19:20
标题:
回复楼主竹林听雨
问题来了,视频谁拍的,拍视频的人当时为什么要拍而不是干别的,细思极恐
本帖来自微秘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20:12
为什么现在小孩子殴打大人的事情多了呢?
特别是青春期的殴打父母老人等。是很多的。
还有成年人孩子打死父母的。这些破事情一般还是报道的比较少。但发生的可不少。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20:36
实际上是手机电脑游戏让孩子变的暴力和行为失常了。
网游就是精神鸦片。没有人可以自己控制好自己的。
更何况还是孩子呢?
大人都管不住自己的。
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20:41
标题:
回21楼听风
自古以来文盲的父母为主那为什么这些事情就是2000年以后才多了呢?
是不是电脑手机普及以后的事情呢?网络游戏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身边就经常有孩子因为玩游戏家长劝告不但不听反而怒火怒火中烧。恶语相加。青春期的直接殴打父母还有的直因为玩游戏爷爷不给钱充游戏就杀掉了爷爷。看看游戏的威力有多大?
但资本家为了利益可不管那么多。、
弄的现在的孩子离开手机就不能上学了。
抛开特殊时期上网课。
就以前普通时期。
布置作业也都是手机上。并且不是一次性的布置。而是鸡零狗碎的想起来就布置。过一会儿加一点。
家长不可能一直在孩子旁边。要上班或者别是事情。就必须给孩子一个手机。那孩子玩手机还好好做作业吗?
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比较自觉。
一旦上了网瘾。
专家都下结论了。每天超过 六个小时就是精神病。想想精神病弄死他奶奶不很正常吗?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21:05
科学证明 玩手机会让人性格爆照 等证据件下一楼
作者:
小扇子
时间:
2022-9-17 21:06
玩手机对孩子危害有多大?查阅无数论文后,我震惊了……
2020
07/01
15:00
果壳 企鹅号
发布于北京
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沉迷玩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甚至有一种说法——“ 给孩子玩手机,就是毁孩子的一生。”
真的是这样吗?到底要不要给孩子玩,该不该给孩子玩呢?果仁妈今天的文章,就 带着你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结论还是挺颠覆的。
去年七月,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一项新法案[1], 全面禁止15岁及以下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各种具有联网功能的通讯设备
(但课堂设备和残疾儿童例外)。
对于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很多孩子都难以抗拒它的魅力,可家长对它的态度显然谨慎得多。尽管当下,让孩子完全杜绝根本不现实,但对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种种刻板印象始终存在——
电子产品玩太久,会让孩子视力下降;
长时间看屏幕,辐射会影响孩子大脑发育;
电子产品会让孩子沉迷,影响学习;
......
那么,这些观点都对吗?今天就用科学数据来说话。
1
电子产品会导致近视吗?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对美国4500名6~11岁的学生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试图找出这些孩子看电视(以及其他电子产品)的习惯与视力之间的关系[2]。
结论比较颠覆, 距离电子产品屏幕太近、或是看屏幕时间太长,并不是引起近视的罪魁祸首。
换句话说,孩子视力下降与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二者并没有实际直接关联。
美国眼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AAO)、美国验光协会(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AOA)[3]等权威机构同样指出,
电子产品的使用并非导致视力下降的原因
。其中美国眼科学会则说得更加直白[4]: 使用电子产品屏幕本身并不会伤害眼睛视力
。
也就是说,目前还没有权威而确凿的科学证据能够证明,看手机等电子产品 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视力
有直接伤害。
危害眼睛的更主要的是 长时间盯着一个物体看,没有远近调节视线,更少眨眼,容易视疲劳
。
因此,家长要慎重对待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频率和时间,这里有一个靠谱的预防近视方法——
“20-20-20”原则,即“ 每20分钟就将视线转向远处至少20英尺处(大约6米)至少20秒
”。
2
电子产品会影响大脑发育吗?
尽管长时间玩电子产品不一定会导致近视,但它对孩子的危害的确存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
改变大脑正常构造。
去年11月,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顶尖儿科杂志《JAMA Pediatrics》上发表论文指出[5]:
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与大脑白质发育水平成反比的线性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47个3至5岁健康儿童的大脑横断面进行了磁共振(MRI)成像扫描。结果发现,
儿童使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超过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南所建议的时间(1h)越多,他们的白质神经纤维发育水平就越低,结构也越不完整。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久,大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越低,径向扩散系数(RD)越高。这些指标反映着白质纤维发育水平的异常(颜色代表数值大小,越蓝FA值越小,越红则RD值越大)。
而白质神经纤维是影响孩子语言学习、识字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关键结构。在此前,科学家同样发现
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让孩子的大脑构造发生异常。
01
02
03
滑动查看更多
结果显示,看手机等电子屏幕的时长与孩子的反应速度、词汇量、读写能力的发展成反比。看的时间越久,这些能力得分越低。
比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一项样本量为4500的研究[6]发现,那些 每天花费超过7个小时观看电子屏幕的9、10岁儿童,会出现大脑皮层过早变薄的迹象,并且在语言和推理测验上得分
较差。而大脑皮层,正是人类处理感官信息的最外层。
尽管目前的研究尚未进一步证明,这些大脑构造的变化将到底对孩子今后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长时间玩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确实会导致孩子大脑发育异常。
3
手机会导致孩子多项能力落后吗?
沉迷电子产品,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看得见的影响。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一项针对2441名母亲和儿童的早期发育研究[7],通过发育筛查,评估了这些孩子盯着电子屏幕的时长与行为能力发育方面的关系。发育筛查测试简称ASQ-3,内容具体包括了沟通交流、大运动、精细运动、问题解决能力、个人社交等五个方面。
结果发现,那些儿童在24个月和36个月时看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长,与在36个月和60个月时
发育筛查试验表现呈负相关。
手机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与儿童发育结果之间的纵向关联模型图。结果显示,两者之间为负相关,电子产品使用频繁的儿童在发育筛查测试中表现较差。
其中,发育筛查试验的内容具体包括了:沟通交流、个人社交、大运动、手眼协调、问题解决能力等。也就是说,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越长,这些方面表现越差。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电子产品玩得太多,会延迟孩子语言、运动、社交等技能的发展。
除此之外,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2016年的一项研究[8],追踪了全美40337个年龄在2-17岁的青少年儿童。
结果发现, 孩子在每天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1小时后,每天看屏幕的时间越长,将会导致心理健康程度越低、好奇心减少、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注意力分散、朋友交往更加困难、情绪稳定性下降、难以照顾、无法完成任务,并且罹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概率更大
。
不同年龄段孩子,看电子屏幕时长与诊断患有焦虑症或抑郁症的关系图,可以看到 随着观看电子屏幕时间的增加,患焦虑症或抑郁症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
2至5岁儿童,看电子屏幕时长与经常情绪失控的百分比,可以看到尽管有波动,但整体而言,
随着观看电子屏幕时间的增加,孩子经常发脾气或在兴奋或受伤时无法冷静的百分比是呈增加趋势的
。
瑞士热带疾病与公共卫生研究所近期一项针对700名12至17岁青少年的研究[9]则发现,手机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青少年长期接触的话会对特定脑区记忆性能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由此可见,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确实会对孩子的认知、情商、心理状态以及身心的多方面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4
玩电子产品会影响学习成绩吗?
那么,电子产品的使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呢?确实有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2018年,美国罗格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10]。他们将118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允许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课堂上用于非学术目的,另一组则被禁止。
结果发现,如果学生出于非学术目的而被允许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则在期末考试中表现较差。与此同时,在允许使用这些设备的课堂教学中,哪怕孩子个人选择不使用它们,考试分数同样不高。
这表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使用,会破坏学习氛围,让孩子注意力分散,最终影响学业。
而在2015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uis Philippe Beland等人的研究[11]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他们调查了伦敦、伯明翰、曼彻斯特、兰彻斯特等四座英国城市91所学校学生使用手机与考试成绩的关联。结果显示,
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可以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平均提高6.4%,其中差生的进步幅度更是高达14%以上
。
因此,“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与学业无关时玩得太多,孩子会玩物丧志”,这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
5
手机等电子产品,
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吗?
值得一提的是,玩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有利的证据,目前却很有限。
为数不多的之一,是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中[12],认知心理学家Tim Smith提到,他通过分析715个英国婴幼儿的样本数据后发现,经常使用平板电脑等触屏产品的孩子,会在堆积木、画直线等精细动作方面表现更好。
然而,这一结论却与前文中加拿大Sheri Madigan等人的研究[7]结论相悖,因此真相到底如何,依旧需要进一步探索。
那么,尽管目前持续有证据表明过度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将它们视为洪水猛兽,让孩子彻底远离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医学界有句话:“抛开剂量谈毒性,一切都是耍流氓。”同样的,抛开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和孩子的年龄来谈它们对孩子的伤害问题,也是没有意义的。
更况且,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子产品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孩子成长过程中,处处有它的影子。
因此,与一味杜绝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相比,更为重要的是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 。在这里分享美国儿科学会关于儿童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建议[13]:
一岁半之前,除了打视频电话,不要使用任何电子产品;
一岁半至两岁,家长可选择一些优质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观看,不要让孩子单独使用电子产品;
两岁至五岁,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并建议家长和孩子商量可以观看的内容,共同分享。
等到孩子再大一些之后,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严格执行。
总之,掌握好时间、把握好度,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依旧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好帮手。
- END -
作者丨筱恬,一个三岁半女孩的妈妈,生物学硕士,职场妈妈,亲子文自由撰稿人;喜欢用文字记录宝贝成长,用科学理念实践养育日常。
编辑丨章鱼妈,一个两岁男孩的妈妈
参考文献丨[1]https://www.education.gouv.fr/interdiction-du-telephone-portable-dans-les-ecoles-et-les-colleges-7334
作者:
朗朗乾坤
时间:
2022-9-18 00:30
标题:
回25楼小扇子
事实证明成年人对老年人吆五喝六的事情并不少见,一直都这样,所以不要没事乱安东西。
作者:
湛蓝光辉
时间:
2022-9-18 01:01
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作者:
虚幻
时间:
2022-9-18 05:56
标题:
回26楼小扇子
你这总是出来喷粪好嘛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作者:
永燃之火
时间:
2022-9-18 12:16
我不敢说这小孩是混账的,但是暴力的教育一开始就是错误。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欢迎光临 爱盲论坛 (http://amhl.vip/)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