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教大師臨終前留下四字絕筆,蘊含凡人修鍊成佛的真相,確很少有人看懂。

[复制链接]

28

主题

70

帖子

33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33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dkdfcd说:
1918年春天,一个日本女人从上海来到了杭州,寻遍了所有的庙宇,终于在一座叫做虎跑的寺院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女人在寺庙门前哭得泣不成声,但已经是僧人的丈夫却连寺门都没有让他进。这位时年39岁的僧人,法号红衣苏,名李叔同。你也许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送别这首歌你一定听过。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次,歌手朴树在一档音乐节目中录制这首歌时,一曲未了,早已泣不成声。他说,我要是能写出这样的歌,死也值得了。李叔同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的作品会在将近100年后仍然让人潸然泪下。李树通有很多个头衔,他是著名的音乐家,用五线谱作曲的第一个中国人。他是美术教育家,最。
早将油画带入中国的人。他是戏剧活动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他是书法家,2017年的一次秋拍会上,一套由他抄录的四分率山反补缺形式钞拍出了3220万元的成交价。但他却在艺术成就登峰造极之时,毅然决然的斩断红尘,落发为僧,因此他也被称为是民国第一狠人。从此,他后半生只剩下了一个头衔,振兴佛教律宗的红衣法师。张爱玲曾经写道,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红衣法师寺院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红衣法师临终前曾经留下四字绝笔,但极少有人能领悟其中的真谛。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红衣法师大起大落的人生,后半生苦修,他又领悟到了什么呢?今天咱们来聊聊红衣法师的故事。
1880年9月23日,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名门望族。降生之日,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到了产房内,人们都说这是佛赐祥瑞。当时李叔同的父亲李小楼已经68岁了,生母王凤玲是李小楼的小妾,时年只有20岁。从小李叔同虽然很得父亲疼爱,但是晚清时期大户人家李妾的地位是很卑微的。作为庶子,李叔同的身份与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自然是无法相比的。父亲李小楼与李鸿章是光绪年间的同科进士,相当于大学同学,情谊颇深。李小楼也曾经一度官至吏部主事,后来辞官回去经营家业。李家祖上是做布料起家的,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盐业、钱庄方面都有涉足,三四百年下来,家产富足,跻身金门巨富之一。李叔同出生之后,李小楼。
就很少再去姨太王凤玲的房间里了,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修佛经,喝禅茶。李小楼信仰禅宗佛学,乐善好施,李叔同的大娘郭氏以及长嫂也是虔诚的佛教徒。李叔同五岁那年,父亲李小楼与世长辞,李鸿章也来参加了祭祀仪式,灵柩在家中停放了七日,众多僧人昼夜诵经,如天籁般的经文钻进了小书童的耳朵里,这也许为数十年后他的出家埋下了些许伏笔。聪慧艺人的李叔同学舌的时候就跟着老父亲摇头晃脑的背诵对联了,六七岁时攻读昭明文选,朗朗成诵,八岁时熟读四书五经,过目不忘,13岁临摹历代名家碑帖,被人称作神童。然而另一方面,25岁就成了寡妇的李叔同的生母王凤玲在深墙大院中的日子并不好过。李叔同。
看着母亲每天低眉顺眼、谨小慎微的度日,心里很是难过,渐渐地也形成了沉默寡言的内向性格,每天就是与书为伍,与画为伴,这让他15岁时就写下了人生有如西山日,富贵终如瓦上霜的诗句。生母王凤玲很希望李叔同能够考取功名,成就不一样的人生。魏尊孝道李叔同也曾经对八股文下了很大的功夫,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唯一的考场文体,能否考中,全看学子写八股文的功力如何了。而八股文的内容枯燥难懂,试卷格式又极其严谨,文字必须写进印好的方格之内,但文思泉涌的李叔同总是感到意犹未尽,纸短文长,于是便在一个格子里写两个字,也因此有了李双航的外号。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叔同渐渐明白,纵使他考取了功名,腐朽的晚清官场也会束缚住。
手让他无法施展抱负,但是孝顺的李叔同无法违背母亲的训话,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科举。考场上,他发自肺腑的大胆谏言,严厉的抨击了巴股文的弊端,并且发出了不费巴股文则无以救国的呼吁。这样的言论在当时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李叔同如他预料的那般落榜了,生母王凤玲也从此知道了儿子的真实想法,不再勉强他。李叔同年幼时,生母为排解心中的抑郁,常常寄情于梨园,儿子自然是带在身边的。久而久之,李叔同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票友。十六七岁的时候,李叔同爱上了戏子杨翠玺,那是他第一次如痴如醉的欣赏一位女性,她沉浸在杨翠喜酥香软糯的唱腔里,两人互生情愫,暗自通信。豪门贵公子与苦命戏子,这样的爱情,在那个年代注定是场悲。
李家很快为李叔同物色了一位合适的妻子,茶叶商之女于氏。1897年,不到18岁的李叔同与于氏成亲,而名伶杨翠玺则数次被转手。后来,陆军上将段之贵把他送到了北京,孝敬宰镇小王爷了。那时的李叔同每每想起杨翠喜都是一声叹息。焉知山上花如雪,焉脂山下人如月。这首菩萨蛮就是李叔同思念杨翠喜所作的情诗。1898年清光绪24年间,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发起了维新变法,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废八股、办新学、建新军,鼓励私人工商资本,以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一向关心国事、憧憬未来,又极其厌恶旧制度的李叔同对这次变法感到非常的兴奋,他积极的鼓吹新说。
刻了一方南旱康梁15师的印章,以表示对变法的支持。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显然损害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禁,康永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外界开始哄传李叔同,使康、梁同党。为了避祸,他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安住了下来。因为李家在上海有钱庄,李叔同凭借着少东家的身份,在上海依然过得衣食无忧。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外界一直认为避难是李叔同从天津移居到上海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当时天津也有五国租界,足够李叔同藏身的。后来,李叔同的儿子在一篇文章中披露说,我父亲当时南下,是为了脱离天津的大家庭。
李舒同最亲密的学生丰子恺也说,老师曾经深情地提到过,1898年到1905年和母亲以及于氏在上海生活的那六年,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于是接连为丈夫生下了三个儿子,长子不幸夭折。但即使是这样,于是也没能完全留住丈夫的心。流连妓馆、戏院的李叔同后来又恋上了李萍香、高翠娥,甚至迷上了七尺男儿身的金娃娃。刚刚到上海不久,李叔同就成为了上海文化艺术圈里炙手可热的人物。当时在上海城南有个组织叫做城南文社,每个月都有文学竞赛,李叔同投了三次稿,三次都是第一,也因此与文社的主事许焕元先生成了好友。后来,李叔同又结识了张小楼、蔡小香、袁锡莲,他们五人并称天涯无友,名震一时。李叔同的师傅被广为传抄,有20文章经海内之说。
然而好景不长,1905年,生母王凤玲去世,李叔同陷入了失去至亲的绝望当中。母亲临去世之前,曾经拉着李叔同的手说道,我知道你一直过得都不快乐,以后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吧。李叔同带着妻儿将母亲的灵柩从上海运回天津安葬,李氏族人却以小妾不得入正门的规矩把他拦在了门外,李叔同不顾阻拦,执意进门。葬礼上,李叔同没有披麻戴孝,也没有痛哭流涕,他只是安静地为母亲弹奏了一首钢琴曲,然后在天津安顿好于氏和儿子们,独自踏上了到了日本,李叔同入乡随俗,剪掉了长辫子,脱下了长衫马褂,戴上了美脚眼镜,穿上了西装皮鞋。他就读于当时日本美术界的最高学府上野美术学校,老师是日本最有名的画家之一。
田清辉除了学习绘画之外,李叔同还热衷于钻研音乐和作曲,同时又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06年,李叔同在日本东京创办了第一本中国人的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同一年,他又和几名留学生在东京成立了第一个中国人的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2月,为赈济淮北水灾,李叔同和话剧社的同学们打算举行一次义演,经过商议,决定上演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剧目茶花女。剧中李叔同反串茶花女一绝,为了角色,他特意结识了好一段时间饿出了杨柳细腰。舞台上,李叔同把茶花女自伤命薄的哀怨神情演绎的淋漓尽致。末了,一行清泪从脸颊上划过,舞台下的观众纷纷起立鼓掌。这场话剧当时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日本话剧导演都评论说,丽桑的优美晚丽是日本排优。
都无法比拟的。1910年吕日六年的李叔同学成归来,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他的日本妻子学子。学子是李叔同留学期间的油画人体模特,有些地方也把她的名字译作橙子、叶子。但不管是什么子,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明知道李叔同在老家有妻室,仍然选择义无反顾的跟着李叔同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了中国。要是放在今天,李叔同妥妥地会被冠上一个渣男的名号。但是当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结束之前,人们的思想比较倾向于男权主义,对于女人来说,最好的出可能就是嫁人了。大户人家的公子哥三妻四妾很正常,只要能让妻儿衣食无忧,那就跟渣这个字半毛钱都扯不上关系。李叔同对学子也算是情深义重了。回国之后,他再也没有流连于风月场所,和学子一起生活在上海。
巴基于氏则一直呆在家乡天津。不久后,李家在天津的产业由于经营不善,逼民破产。李叔通不谙经商之道,对此他也不太在乎,心想破产就破产吧。但一个比较直接的影响是,此后李树同需要自己挑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了。经人介绍,他来到了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美术和音乐老师。浙江医师是当时国内颇有影响力的学校,师生中都英才辈出。著名文学家夏勉尊先生就是这里的国文教师,也是李叔同的好友,而丰子恺、刘志平等文化名人均就读于此,是李叔同的得意门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就确立了以美舒适、经世致用的教育救国理想。教书期间,他创作了祖国歌、大中华等振奋人心的曲目,满腔爱国激情化作了澎湃激昂的诗句,双手裂开西蜀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男儿若论收场。
不是也,断头油画教学上,他是将裸体写生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多年后谈到李叔同在开创人体写生方面的贡献时,仍然激动不已,他对李叔同的艺术胆略非常佩服。1914年,李叔同的挚友许焕元家道中落,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书生意气的许焕元上京向袁世凯讨公道之前,来到了李叔同家门外,对他说道,初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
李叔同看着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地里站了好久,回屋之后奋笔疾书洗礼,几代人的送别就这样诞生了。随后的几年里,李叔同的名望声誉日甚一日。然而,就在1918年的一天,时年39岁、声名鹊起的李叔同突然选择落发为僧,遁入空门。学子急匆匆的从上海赶来了杭州,找到了李叔同剃度的虎跑寺,在寺庙门前哭着喊道,我要见李叔同,让他出来见我,我是他妻子。跪了许久,通传的僧人作揖说,施主,此处没有您要找的人,您请回吧。学子哭着跪倒在了虎跑寺门口,但无论他怎么求,已经剃度的红衣法师都始终未现身。李叔同在剃度前曾经给学子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到,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留作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他提前。
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伤心欲绝的学子回日本前终于最后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他们在湖边的一家素食店吃了一顿相对无言的斋饭。李叔同把曾经不离身的手表送给了学子,并安慰她说道,你有技术,回日本也不会失业。随后起身上了船,学子含泪喊道,书童,船上的红衣法师却说,请叫我红衣。学子强忍住喷涌而出的泪水说,好,红衣法师,请您告诉我什么是爱。红衣回答说,爱就是慈悲。学子追问,您对世人慈悲,为何独独伤我?弘衣法师无言,或许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学子的诘问。随着船只的远去,学子的哭喊声也终究淹没在了江风里。回到日本后的学子隐姓埋名,至今也没有人再听说过他的消息,有人说她后来改嫁了,也有人说他终生为再嫁。晚年时。
也皈依了佛教。相比学子,红衣法师的原配于是似乎更了解他。弘衣法师出家之前也给家乡天津寄去了一封信。兄长李文熙看了信之后,对李树同的发妻于是说,你去找他,劝他还俗吧。但于是却回绝了他说,我不去了,这事儿您也不用管了。李叔同抛妻弃子的做法对于亲人而言无疑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发妻于是明白,面对世俗红尘,丈夫去意已决,此时十头牛估计都拉不回来了。
其实,李叔同选择剃度出家并非一时兴起。1936年,他在厦门南普陀寺详细讲述了他出家的前因后果。民国五年1916年37岁的李叔同患上了神经衰弱,一度悲观的认为自己命不久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了断食疗法,说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李叔同决定试一试。那年冬天,他经人介绍来到了西湖旁边的虎跑寺尝试断食。经过了第一周半断食、第二周全断食、指引泉水,第三周恢复饮食三个阶段,李叔同不仅治好了折磨自己已久的神经衰弱,还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上的满足。他将那段时间的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著名的断食日志。断食期间,李叔同就住在虎跑寺方丈的楼下,他第一次内心真正对佛教见有感悟。他说那段时间自己的感官变得非常的灵敏,能听人所不能听。
听到的,能悟人所不能悟到的,隐约的觉得此时体会到的喜乐才是生命的真乐。如果说小时候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李叔同日后的出家埋下了伏笔的话,那么胡跑似的那次断食就是李叔同落发的禁淫。从1917年下半年开始,李叔同发心吃素,并研袭了诸如楞严经、大乘起信论等佛教经典,家中也供起了佛像。1918年,李叔同再次来到了虎跑寺清修,这次直接穿起了出家人的衣裳。他本来是打算住满一年之后再正式剃度出家的,但是七月初,夏免尊来看望他,对他说道,你既然都住在寺庙里了,又穿起了和尚的隐服,还不如直接出家算了。夏免尊后来在回忆文章中说到,他其实是非常反对李叔同出家的,那番话也不过是讽刺他罢了,可没想到李叔同却认为夏免尊是在激励自己。于是便提早。
结束了试柱,于7月13日那天正式落发,法号红衣。出家前,红衣法师把平生的积蓄、艺术品和收藏品全部都分给了亲友和学生,把自己的金石篆刻埋在了西湖边上的西陵印社里,把自己的油画送给了北京美术专科学校。从此,世间少了一位艺术全才,佛门多了一位高僧。李叔同出家一事,在当时是属于轰动性的社会新闻,他的学生丰子恺曾经这样解释自己老师出家的动机。丰子恺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个层次,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信仰。人生不过就这三层楼梯,有些人比较懒,就住在一楼,把自己的物质生活过好,荣华富贵,孝子贤孙,这就够了,世间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观都是这样的。还有些人乐意。
爬楼就到二楼去玩玩,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世间也不少,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第三类人脚力就比较大了,对二楼仍然不满足,还想再往上爬。他们满足了物质欲,满足了精神欲,还想要探究人生的究竟。他们认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求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而在丰子恺眼中,老师李叔同显然就是第三类人。李叔同少年时享受过富贵的物质生活,青年时享受过丰足的艺术精神生活,在网上追求灵魂的归依时,就只剩下宗教信仰了,这是有必然性的,只有深刻经历过红尘的人才能够如此决绝地放弃红尘。皈依佛门之后,弘一法师一开始修的是。
土宗,后来改修律宗。律宗是汉传佛教13宗之一,以沿袭传承戒律为主,要求修行之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严守戒律,因此也被认为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宗。除了要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不打扮、不娱乐等戒律之外,还要做到过午不食,每天只能吃两餐,早晨六点钟左右吃一餐,中午11点钟左右吃一餐。由于戒律实在是太严,数百年来几乎无人能修律宗,以至于传统断绝,是弘一法师以坚毅的意志让律宗逐渐复兴,因此它也被称为南山律第十一代宗师。
正如他所说的,爱是慈悲。红衣法师对世间一切生灵都抱着一颗慈悲之心,他每次坐藤椅的时候,都要先把藤椅给摇一下,生怕突然坐下会压死藤椅中间夹着的小虫子。修行中,红衣法师极尽简朴,把别人对他的供养都移作了佛教事业,经费自奉很薄,行游各地时,西杖芒鞋,三衣一钵自己挑,行礼完全是一位苦心头陀。福建泉州的开元寺是弘衣法师后半生的长居之地。一次,他从福建到安徽九华山传法师,途经宁波,得机会与老友夏冕尊一聚。夏免尊在弘衣法师的住处发现了一条破旧不堪的毛巾,忍不住对弘衣法师说,这毛巾实在太破了,我给你换一条吧。没想到弘衣法师却说,哪里还好,用的跟新的也差不多。说着便拿着这条破毛巾去湖边洗漱了。第二天未到午时,夏免尊和红衣法师一起用餐。
斋饭是两碗素菜和一碗米饭,红衣法师吃起来津津有味。夏免尊却抱怨说,菜除了咸味就没别的味道了。红衣法师笑着说,咸也有咸的滋味,也是好的。在弘衣法师看来,世间一切都值得慢慢品味,都是好的。事事皆不入心,事事皆在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世人眼中,红衣法师逐渐成为了一种传奇,无数人想要见到他亲临开世,但红衣法师却尽量避开尘扰。一次,某地方长官来访,寺庙中的长老希望红衣法师能去见一面。红衣合掌连念阿弥陀佛,垂泪说道,师父慈悲,师父慈悲,弟子出家并非为了谋衣食,妻儿均能抛弃,更何况是朋友呢?还祈求师父婉转相告,弟子抱病不便见客。我们常说,乱世道士下山救事,和尚关门避祸。但红衣法师却一生奉行念。
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理念。1937年10月,日本侵略军逼近厦门,有人劝红衣法师赶紧避难,他却说,为护法故,不怕枪弹。他教育众弟子说,我们所食的是中华之素,我们所饮的是温灵之水。我们身为佛门弟子,如果不能共输国难,为释迦如来长些体面,还不如一只狗子呢,狗子尚能为主人守门,我们如果连这都做不到,还不知羞愧的受人供养,岂能无愧于心?在给朋友的信中,红衣法师说,时事未平之前,绝对不会离开厦门,如有必要,愿以身殉国。1942年10月,63岁的红衣法师在泉州旧病复发,或许是觉得修行已经圆满,他拒绝治疗,开始绝食,从容的交代后事,要求只穿短裤进行火化。临终前,他最后给挚友夏免尊、爱徒刘志平写去了一封信,信中说。
君子之交,淡淡如水,华枝满春天心月圆。10月10日,红衣法师留下了四字绝笔,悲心交集。三天后的10月13日,红衣法师沐浴更衣完毕,在泉州温岭养老院的晚晴室内又斜而卧,神态安详的圆寂了。圆寂前,他再三叮嘱弟子,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脚下各垫上一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红衣法师火化后留下了舍离子500多颗,可惜的是,他最终没能亲眼见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弘衣法师留下的四字绝笔成为了世人热议的焦点。
在解读悲心交集的深层含义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他备受争议的笔体。相信第一次看到这幅四字绝笔的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这真的是弘衣法师亲笔所书吗?这般稚嫩拙劣的笔体,丝毫看不出任何书法大家的痕迹啊,弘衣法师难道这是越活越回去返璞归真了吗?甚至有人怀疑这幅遗作是不是有人代笔而书侄?
然而,根据相关佐证,现传世的悲心交集四字确实是红衣法师亲笔所写。视频开头我们曾经提到,由弘衣法师抄录的一份四分律山反补缺形式抄拍出了3220万元的天价,另外一副弘衣法师的墨宝只有简短的放下两个字,在2014年的杭州西陵拍卖会上拍出了471万的成交价,一个字就值230多万。这样一位公认的书画及大成者,临终绝笔为何会显得如此粗着呢?有人说,会不会是因为当时弘衣法师已经气若游丝,手腕无力,所以才把字写成了这个样子的?但是练过书法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完全没有力气,只要提笔,其功底依旧是肉眼可见的。所以导致这幅四字绝笔诡异彼体的真正原因,应该是弘衣法师临终前心境的变化。纵观弘衣法师一生不同阶段的书法作品,我们不难发。
发现随着他人生经历的改变,他书法作品的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家前,当他还是李叔,同时曾致力于临魏碑书法作品游艺,大刀阔斧,银钩铁画,显得个性张扬。出家后,弘衣大师的书风开始转向韩蓄内敛,用墨润泽丰腴。到了30年代中后期,红衣大师不如晚年,修行日益圆满,字体也显得更加简洁光稳,字与字之间留白较多,字形姿态看上去可爱的像小孩儿,但其实只是把锋芒都藏起来了。此时红衣大师的书法处处透着明净安详的韵味。到了临终时,悲心交集,这四个字看似稚嫩的鼻涕里藏着红衣大师一生的体悟,节字无尘气,运笔无火气,一切由心。这正是佛教所说的观自在。这四个字也无人能模仿,因为这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用空信所书。那么悲心交集。这四个。
究竟有何深意呢?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在悲心焦急旁边,弘衣大师还写了三个小字,见观经。观经指的是佛说观无量寿经,描述了阿弥陀佛所在的西方极乐世界。弘一法师一生都在体悟善恶因果,一生都在清除五毒心,富贵尊荣、骨肉亲朋,在他看来不过是昙花一现,皆为幻象,皆为梦境。弘衣法师曾经说过,人生没有什么不能放下。出家之前,他给日本妻子学子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立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明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放下二字,是红衣法师留给世人最珍贵的礼物。人生在世,我们对太多东西都存有执念,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了。有了金钱,就对。
金钱放不下了,有了爱恨,就对爱恨放不下了,有了贪心,就得贪心放不下了。种种放不下,让我们像背着房子行走的蜗牛一样辛苦又压抑。少欲则少烦,一念放下,万般从容。但放下并不等于忘却。文学家木心在他的一篇散文中提到了一件事,说红衣法师圆寂前不久,曾经和友人登山,在山顶,有人发现红衣法师的眼神里起了变化,就问道,说似有所思?红衣答曰,有思。有人又问,何所思?红衣曰,人间事,家中事。木心感叹说,如果红衣回答无所思,那就实在是太可怕了,因为那就是虚伪。他有如此高超的修行,才会坦率地说出自己仍然对世间怀有难以割舍的深情。正是因为有这份深情,在弘衣法师才会说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话。正是因为有这份深。
情在圆寂前,弘衣法师才会悲,他悲的是众生仍然沉溺苦海,同时他也感到欣心的是即将涅盘入祭,成就正觉,往生极乐。这也许就是悲心交集的真正含义吧。那今天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节目见喽,拜拜。
本帖来自微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448

帖子

13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319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 23:41:2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隔壁大老王说:
回复 1楼 dkdfcd
他是不是也是抛妻弃子的人? 这样说没毛病吧?顾自己逍遥。狠心抛妻弃子。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32

帖子

22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83
板凳
发表于 2023-1-23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二十四桥明月夜说:
悲,在佛教中并非是悲伤、悲哀的意思,而是拔苦之意,所谓大悲观世音菩萨是也。
悲欣交集合起来解,指弘一法师圆寂前,仍不忍众生苦,迫切的想让众生离忧苦的心情,这是大乘佛教菩提道精神的体现。
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732

帖子

22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83
地板
发表于 2023-1-23 10:07:24 | 只看该作者
<
地板 二十四桥明月夜说:回复沙发隔壁大老王
从世俗眼光的确如此啊,不用说弘一法师,当年佛陀也是离开家庭妻子孩子,去追寻解脱之道。
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可以是多角度的,从原点出发可能起初想法相差不大,但终点的结果或许就南辕北辙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734

帖子

25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577
5#
发表于 2023-1-23 10:11:01 | 只看该作者
5楼 日破苍穹说:
真不明白放下不等于忘记,不忘记又如何放下啊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76

帖子

107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076
6#
发表于 2023-1-23 14:44:59 | 只看该作者
6楼 百事可乐说:
呵呵,我不以宗教的眼光看弘一法师李叔同,因为他不是爱好,红衣法师出家完全是对尘世的绝望,被逼无奈之下的挣扎。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382

帖子

570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709
7#
发表于 2023-1-23 15:43:14 | 只看该作者
7楼 杏花天影说:
类似这种话题下面总是不乏抛家弃子这样的话,潜台词就是父母妻儿都能扔下不管简直就不是人,当然大部分人并不会说的这样直白,但意思都差不多。他们并不明白出世的意义,要是有人告诉他们大概率只会得到一句神经病,所以每次看到我就只能笑笑,用某位老先生的话说就是只好让他去转个三大阿僧祇劫再说了!只要时间够长总会有厌倦的一天,到那个时候再说也不迟嘛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0-11 06:38 , Processed in 0.46612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