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同是隋末起事的枭雄,为何李渊最终一统天下,而李密却兵败身亡

[复制链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3 11:17: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隋朝末年,风起云涌,无数豪强枭雄纷纷掀起反旗逐鹿中原,雄踞河北的窦建德、纵横江淮的杜伏威、割据江南的萧铣等等不一而论,但论到最有实力,也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当属李渊和李密二人。
作为隋末群雄中的佼佼者,他们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同姓、都出身于关陇世家、都精于文韬武略、都兵强马壮实力强大等等,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李渊最终扫灭群雄,建立了三百年之久的大唐王朝,而李密则落了个身首异处、兵败身亡的悲惨的下场。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二人结局如此不同呢?




首先他们的起点存在巨大差异
现在人们动辄就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见起点的重要性。李渊不仅是关陇世家李虎(当年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孙子,还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这样的关系和背景,再加上李渊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于是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了手握重兵的太原留守,担任防备突厥的重任。李渊手上掌握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这让其在起兵之时就有了较强的实力。
相比之下,李密就悲惨的多,李密也是世家子弟(其曾祖父也是当年“八柱国”之一李弼),年纪轻轻就袭承了公爵,还担任了杨广的御前侍卫(这也是很多贵族子弟仕途的必经之路)。但没想到杨广觉得李密“眼神非常人”,心生厌恶(隋炀帝真有先见之明),于是将其解职了。从此以后,李密也只能空顶着一个贵族头衔,却没有相应的权势和地位。以致于后来李密只能孤身一人以“打工人”的身份去闯荡江湖,先投杨玄感,后投瓦岗军翟让,相当艰苦。可以说,在起跑线上,李密就输了李渊一头。




其次,他们对部属的统率力存在差异
作为起兵时期就有强大势力的李渊,在自己的集团内部是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拥有绝对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挑战的权威,可以说一直到“玄武门之变”前,李渊的地位都是相当稳固的(李世民上台后出于政治需要极力将自己包装成“唐朝真正的开国元勋”,而将李渊的作用逐渐“边缘化”),这使得李渊集团上下齐心,一致对外,而不会出现什么“内卷”“内耗”情况(“玄武门之变”则是唐朝已经一统天下后的事情了)。
而李密作为瓦岗军的一个高级“打工人”,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逐渐得到了瓦岗上下的认可,并靠着政治手腕逐渐夺取了瓦岗军大权,当然,还通过一场血腥的“鸿门宴”诛杀了翟让等人消除了“风险隐患”。然而这样的做法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可以说是篡夺,特别是其诛杀翟让更是让很多瓦岗军部将离心离德。只是由于瓦岗寨在李密的指挥下一直处于上升期,大家暂时相安无事罢了。但到了后期,瓦岗军逐渐走下坡路的时候,新旧矛盾就一起爆发,以至于最后分崩离析。由于李密在对内整肃方面投入了太多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瓦岗军事业的发展。
此外,瓦岗寨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义军联盟,无论是之前的翟让还是李密更像是一个盟主,而一直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也使得李密没有时间和精力对瓦岗寨体系进行彻底改造,从而也无法取得“唯我独尊”的地位。




再次,他们的控制地盘“地利”形势不同
在古代,人们一直把“地利”这一因素看成是一统天下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是“天时”和“人和”)。而两人活动和控制的地盘也存在明显差异。李密当年在给“发小”杨玄感当军师的时候就建议其控制长安,以关中为根据地,而认为攻占洛阳,据中原之地实为“下策”。
但奇怪的是,不仅杨玄感用了“下策”最后灭亡,就连李密自己升级做了“主公”也是在用自己当年的“下策”。瓦岗寨位于河南安阳,属于中原腹地,而李密随后也是率领瓦岗军围绕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带进行活动。中原地区虽然至关重要,属于核心位置,但毕竟处于“四战之地”,在此活动将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基本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地步。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就认为“洛阳······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
所以自古以来,据中原起事者最终成功的人物寥寥无几(曹操和朱温可以算在其内,但两人最终也未夺得天下)。所以李密最终也是步入了自己的“前老板”杨玄感的后尘。

相反,李渊却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李密的战略。虽然李渊集团自太原起兵,但李渊不久就向长安进军,从而控制以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俯瞰天下。张良对关中的“地利”也有过精彩的描述,其认为“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从中也可看出在古代,“天府之国”并非仅指四川)。
而历史上秦、西汉、隋朝都是先雄踞关中后一统天下的,可见从“地利”的角度来看,李渊的战略眼光也着实胜过李密。





最后,两人的行事风格和性格特点也截然不同
年少得志的李密(其兵败身亡的时候也才37岁),意气风发、张扬外向、善战好战,他不断率领瓦岗军和隋军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战役,张须陀、刘长恭、宇文化及、王世充······一个又一个隋朝军方大佬都先后成了他的手下败将。李密在不断“刷战绩”的同时,也让瓦岗军的声望达到了顶点。然而,长时间处于紧张的战争状态,使得瓦岗军一直得不到必要的休养生息,再能征善战的军队也终于成了疲惫之师。以致于李密最后惨败于手下败将王世充之手,其实也是必然而然的事情。
相反,比李密年长16岁的李渊却是老成持重、韬光养晦,在关中之地积蓄力量、静观其变,除了消灭西北军阀薛举之外基本没见他有什么动静。等瓦岗军和隋军都两败俱伤、大伤元气之后,李渊这才露出獠牙,出兵中原,最后坐收渔利,不可谓是老奸巨猾。这一幕,倒和秦末颇为相似,项羽是一直带兵和秦军主力大战,而刘邦则乘虚进了关中,关起门来发展壮大。

此外,李密曾在给李渊的书信中就傲慢的自称“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李渊也就驴下坡,故意给李密回了一封信,奉承李密“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还卑微的说自己年纪大了,希望李密一统天下之后给自己一块封地养老就行。
其实明眼人一下就能看出,李渊不过是将当年孙权劝曹操称帝写“劝进信”的做法故伎重演罢了,只是个不高明的“山寨版本”。然而,当年的曹孟德是一眼看出了孙权的小伎俩一笑了之,而李密竟然就着了李渊的道,竟然还拿着信四处炫耀,说什么“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从这个角度也可以鲜明的看出李渊和李密个人性格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也是导致最后二人不同结局的重要原因。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6 17:40 , Processed in 0.0553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