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个古代不控制粮价的救灾故事。

[复制链接]

314

主题

9551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2 13:4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铁鞭01说:
四个古代「不控制粮价」的救灾故事 | 短史记
原创
言九林
短史记-腾讯新闻
短史记-腾讯新闻
2022-04-25 18:55
图片
作者丨言九林
编辑丨吴酉仁
忽然想起唐宋时代的几则历史故事。
第一则发生在唐宪宗时代。
河南洛阳人卢坦被任命为宣歙观察使,也就是去宣州、歙州等地(皆在今安徽境内)做最高行政长官。卢坦到任后,发现当地正深陷在因旱灾带来的饥荒之中,粮价不断上涨,许多百姓吃不上饭。有人大声疾呼,要新任行政长官采取措施抑制粮价。
卢坦拒绝这样做。理由是“宣州地狭谷不足,皆他州来。若制其价则商不来矣。价虽贱则无谷奈何?”——宣州是耕地有限产粮不足之地,吃饭问题主要靠周边地区的粮食输入;如果官府实施了抑制粮价的政策,那周边地区的粮商就会裹足不前。没有粮食进来,粮价再低又有何用呢?百姓的日子只会更苦。
卢坦的判断是对的。“后米斗及二百,商人舟米以来者相望。坦乃借兵食,多出于市以平其价,人赖以生”,当宣歙地区的米价上涨到两百文铜钱一斗时,周边地区的粮商蜂拥而至。粮食总体量上来后,卢坦再借用军粮对市场实施刺激,米价很快便落了下去。
王夫之后来在《读通鉴论》里评价说,如果卢坦为了邀取个人名声,响应民意呼吁做了强制管控粮价的事情,便相当于“拒商贩于千里之外”,只会给本地那些坐拥大批粮食的“豪民”提供发灾难财的好机会。市场被摧毁后,这些豪民可以“挟持人之死命以坐收踊贵之利”,结果将是更多的百姓被饿死。卢坦不追求虚名,是宣歙百姓的幸运。
图片
??唐代陶制文吏俑,引自故宫博物院官网
第二则故事发生在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
这一年,六十二岁的范仲淹在杭州做最高行政长官。江浙地区遭遇天灾发生了饥荒,许多百姓饿死,很多人流离失所。杭州的情况也很糟糕。
范仲淹出台了许多政策来应付饥荒。比如:(1)官府开仓放粮赈济灾民。(2)利用杭州人喜好佛事的风尚,号召地方富商举办竞渡比赛之类的娱乐活动。竞渡比赛需要雇佣人力,佛事活动有慈善义举,可以解决部分饥民的工作和吃饭问题,“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大增就业者数万”。(3)大兴土木。范仲淹先是劝说各寺庙主持,称饥荒之年劳动力成本最低,正是拿出庙产来雇工修建寺院的好时机。然后又身体力行,大修衙门的官舍、库房和宿舍。这股大兴土木之风让寺院之类的有粮者自愿拿出了钱粮,给饥民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
其中,最让舆论无法理解的政策是故意抬高米价。当时杭州的米价已涨至120文每斗——正常年份苏杭地区的米价大概在每斗50-80文。范仲淹拒绝以行政手段控制物价,反下令将杭州的米价提升至180文每斗,相当于正常年份的两至三倍。“众不知所为”(搞不懂范大人要做什么)之际,范仲淹又命人沿江张贴榜文,“具述杭饥及米价所增之数”,将杭州的灾情和杭州官定粮食收购价高达180文每斗的信息尽可能扩散出去。结果是“商贾闻之,晨夜争进,唯恐后,且虞后者继来。米既辐凑,遂减价还至百二十”——粮商们收到信息后,争分夺秒往杭州运粮。粮食总体量上来后,范仲淹才将官定粮食收购价调回到120文每斗,也就是与其他灾区的粮价齐平。
据《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杭州的所作所为引来了监察官员的弹劾。弹劾的奏章里说他“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不好好拯救灾民,反大搞娱乐活动,大兴公私工程,将百姓折腾得死去活来。惟沈括认为,“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这一年两浙地区惟有杭州太平安定,百姓们不用流离失所,这全赖范仲淹的政策得当。
三年后,五十五岁的包拯因丧子之痛向朝廷“乞便郡”。宋仁宗命其回到家乡庐州做地方行政长官。那时节的庐州也正陷在饥荒之中,包拯想起同僚范仲淹在杭州的所作所为,遂将之照搬过来:“亦不限米价,而商贾载至者遂多,不日米贱”,庐州百姓少遭了许多罪。
图片
??故宫南薰殿所藏范仲淹像
第三则故事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年间。
当时的吴越之地,因旱灾与蝗灾发生了严重饥荒。“米价踊贵,饿死者十五六”。吴越各州官府普遍派人在街市和交通要道上张贴榜文,禁止市场提升米价,并悬赏鼓励举报。唯一的例外是越州。该州最高行政长官赵抃“独榜衢路,令有米者任增价粜之”,不但不禁止粮食涨价,还在交通要道上张贴榜文称,只要有米运入越州,不管价格多少,越州官府照价全收。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说,赵抃此举造成的结果是:“诸州米商辐辏,米价更贱,民无饿死者”——各地米商蜂拥往越州输送粮食,当地米价很快便降下来了,很多百姓们免于被饿死的命运。
图片
??赵抃像
第四则故事发生在南宋咸淳年间。
咸淳七年(1271),以体恤民情、正直敢言著称的黄震被任命为抚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当时的抚州境内正遭逢春荒。黄震忧心灾民,尚在赴任途中便颁布公文,着手处理赈灾事宜。他的主要赈灾手段是劝谕抚州境内的“富户”,也就是家有余粮者,拿出粮食来分给灾民。为达成此一目的,从这年三月到七月,黄震针对境内富户连下了约二十道榜文。
在第一道榜文里,黄震说:自己初来乍到,“惟欲安富恤贫,使彼此相安而共济;决不敢从事一切抑价,劝分置场拘数”——我只追求穷人与富人都能好好过日子,绝不搞全面的价格管制,绝不会将富人们控制起来要他们按规定数额吐出粮食来救灾。目前抚州的米价已经比较高了,家中有粮者不妨将粮食拿出来卖掉,既可以赈济民众,自己也可以挣到钱。等到粮价平复回落,那时候再想卖就迟了,不但没人买,还会召来乡邻们的怨恨。
结果收效甚微。于是,在第二道榜文里,黄震有些生气了,开始批评抚州百姓,说他们中有些人“利在増价,密售客贩,反不恤邻人之告急者”,看到别的地方粮价更高,就把粮食偷偷卖给粮商,无视邻居已经没饭吃了。他警告抚州的富人:“天生五谷,正救百姓饥厄;天福富家,正欲贫富相资”——苍天赐下五谷,是为了让百姓免于饥饿;苍天让你们致富,是为了让你们资助穷人。如今你们不肯拿粮食出来分给灾民,那苍天还要你们这些富户做什么呢?
正式进入抚州境内后,黄震发布了第四道榜文,公开与境内富户做了一个约定:“今与富室约:不敷数、不抑价、不置场,并不留片纸在官,以贻将来吏胥按籍搔扰之患”——黄震向富户们承诺,官府不会摊派具体的出粮额度,不会用官定价格来收粮食,不会强行指定卖粮之地,也不会让他们在官府留下任何书面材料。不留书面材料,衙门的胥吏们日后要骚扰压榨他们,就少了依据。在第五道榜文里,黄震又说:只要富户们把粮食拿出来投放到市场上,官府必有重赏。投放二千石者,由黄震出面为其举办表彰大会;投放一万石者,由黄震给朝廷写奏折为其申请官衔。黄震说,自己以人格担保,决不食言。
即便如此,抚州市场上仍见不到有富户站出来卖粮。
最后,黄震只能诉诸暴力手段。他在第七道榜文里宣布:若十日之内,被点名的富户仍不将粮食投放市场,“轻则差官发廪,重则估籍黥配”,不但要派官差去强行撬开他们的粮仓,还有可能要将他们抓起来刺面治罪,发配边疆。此后,黄震便开始利用榜文,不断对富户进行点名,然后由官府派人前去查封粮仓。这场查封粮仓的运动,一直持续到“新稻将熟”的七月份。
图片
??黄震像
上述故事中,同样是救饥荒,同样是不抑制粮价,卢坦在宣州成功了,范仲淹在杭州成功了,包拯在庐州成功了,赵抃在越州也成功了。惟独黄震在抚州失败了,他的不抑粮价政策没有得到市场响应,最后只能诉诸暴力手段。
何以如此?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卢坦、范仲淹、包拯与赵抃,这四人不抑制粮价的主要目的,皆是为了吸引外部市场将粮食输送进来。范仲淹与赵抃利用交通要道大作广告,便是为了吸引外地粮商。黄震虽然也说不抑制粮价,但他的目的恰好相反,是想要诱惑本地富户将粮食拿出来。殊不知,在两宋时代,外地粮商与本地富户的处境是大不相同的。
外地粮商四方奔走,遵循市场法则的召唤向灾区输送完粮食挣到大钱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既不必担忧被灾区的地方官秋后算账,也不必担忧灾区的大小胥吏会因此盯上自己的家产。本地富户则不然,他们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一时冲动受了黄震的诱惑将粮食卖到市场上,固然可以挣到一笔钱,后患却是无穷。
首当其冲者,是地方官可能会秋后算账。底层饥民买不起高价粮食,自然得由官府出资去买然后再施赈,这对官府而言相当于受了损失。在官府看来,让自己遭受财政损失的“罪魁祸首”,便是高价卖粮的本地富户。
其次,本地富户高价卖粮,必定要承受本地舆论的恶评,士绅的体面很容易荡然无存。
再次,也是最可怕的事情,即便地方官不秋后算账,即便该富户不在乎舆论风评,他也得顾及另一个问题:两宋时代摊派给民间的许多负担,比如衙前差役,比如劝分额度,皆是以资产等级为依据。某户人家被官府评定的资产等级越高,需要承受的负担就越重,很多人户因此倾家荡产。为逃避这种命运,那些没有官场背景的富户通常不愿让人知道家有余粮(有些人甚至不愿求富)。响应黄震的号召高价卖粮,便相当于露富,相当于将把柄塞到官府手中。黄震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承诺“不留片纸在官”,以防衙门的胥吏们日后拿着卖粮资料,以摊派各类负担为名,去祸害这些富户。但这种承诺没有吸引力,因为在灾年开仓卖粮不可能偷偷摸摸无人知晓,有没有纸质文件留在官府并不重要。
也就是说,
在一种畸形的、缺乏安全感的权力格局下,市场法则其实已经失效。
无论黄震如何承诺“不抑粮价”,如何承诺“不留片纸在官”,抚州本地的富户都不会愿意主动将粮食拿到市场上去。惟有超出抚州之外,在这种畸形权力格局影响不到的地方,“不抑粮价”的政策才有可能激活市场法则,才有可能给灾情带来真正的帮助。
图片
(来源:腾讯新闻)
图片
[1]李翱:《故东川节度使卢公传》,收入李昉等编《文苑英华》。
[2]《资治通鉴》元和三年秋七月辛巳条。
[3]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一,“官政一”。
[4]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增谷价”。
[5]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
[6]黄震:《黄氏日抄》卷七十八。
推荐阅读
晚清医生全力诋毁「牛痘接种术」
晚清医生全力诋毁「牛痘接种术」
有一名纳粹士兵没有开枪
有一名纳粹士兵没有开枪
明成祖朱棣屠杀了近三千宫人
明成祖朱棣屠杀了近三千宫人
图片
网页链接
阅读原文
阅读原文
阅读 2.5万
分享
收藏
在看 336
赞 452
?
广告
图片
图片
为卓越商务而生
图片
英特尔中国
了解更多
精选留言
写留言
苏打油 , ,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借古观今,十分感叹啊! , , , ,
赞 209
豆豆 , , 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85后的我居然赶上了屯粮吃饭的时代! , , , ,
赞 183
囧 , , 大部分饥荒的本质是物流问题而不是粮食产量问题。 , , , ,
赞 180
圡人 , , “如果你摧毁了一个自由市场,你将创造出一个黑市”——丘吉尔 ? , , , ,
赞 163
凌峰(日本留学咨询) , , 他么的,宋朝还真是古代文明的高峰时期 , , , ,
赞 154
农伟成 , , 可惜老百姓最喜欢听的就是包青天陈州粜米这样惩恶扬善的热血故事 , , , ,
赞 88
扫地僧 , , 市场信心太重要了 , , , ,
赞 86
老吴 , , 文正两个字,范仲淹名至实归 , , , ,
赞 70
付豪 , , 没粮吃,不让粮价涨, 外地粮商没有积极性运粮, 造成低粮价和无粮可吃。 没粮吃,让粮价涨, 外地粮商积极性大增, 前期粮少价高,后期粮多家低。 没有利润,谁会风风火火的运粮? , , , ,
赞 63
金辉 , , 第3则故事,曾巩曾作《越州赵公救灾记》,全过程事无巨细均有记录,是古代公文名篇。但有意思的是,赵抃涨价迎粮却未记载其中,颇具玩味。 , , , ,
赞 60
吉利 , , 范仲淹是个人才!不!是个天才! 黄震的情况才是当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应该引起警惕的! , , , ,
赞 58
H.K.E , , 看懂了。真的看懂了。真的懂了。 , , , ,
赞 52
欧阳盆栽 , , 尊重市场规律,顺势而为 , , , ,
赞 49
看书就困=_= , , 从文中记录不难看出,虽然范文正公没有立刻平抑粮价,但是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为灾民增收,那就相当于降粮价了 [微笑] , , , ,
赞 46
楠木君? , , 范仲淹已经会以工代赈了 [捂脸] , , , ,
赞 43
MYZ , , 某政法大学新闻学院辩论队不读书 , , , ,
赞 40
刘振华 , , 只有四则,也颇能见微知著。 只有流动的市场,才能造成无限竞争的态势,外地的米还没流入本地市场,本地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变了。 只要市场竞争不是无限的,譬如一开始就引入军粮,本地市场就已知道,军粮总有用尽之时,反而会作壁上观,囤积居奇,待价而沽。 不抑物价是手段,创造市场流动、解救灾情才是目的,以为只要不抑物价,就放马南山了,黄震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也。 , , , ,
赞 40
MCJ , , 能看懂 , , , ,
赞 39
闲潭落花 , , 三起都发生在宋朝 , , , ,
赞 36
浩洋 , , 一个地方菜价高了,就传递出了这个地方的稀缺信号,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竞争,于是,产量增加了,稀缺被缓解了,最后,价格下降了,市场平衡了,回到自然状态。 在这里,价格,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也有表述:“人类的知识与智慧,分散在千百万人的脑海与技能中, 市场机制与价格信号将拥有不同知识与智慧的人链接在一起,使其人力资源得到整合,共同发挥无限的创造力。” 但是,这种经济论述具有一个基本前提:存在一个正常的、自由流动的市场竞争秩序。而现在的上海,恰恰是非常之时,并不存在正常的市场竞争。现在是什么状态呢,特许经营,物流有通行证、保供有名单,通行证和保供名单都非常有限。换言之:价格的信号传递作用被中断了,高价格并不足以吸引足够多的人来参与这个市场竞争,也很难促进市场价格平衡。 ——这是从另外一个公众号摘抄的,恕我不敢苟同贵文观点,但是不好以自己浅薄的语句抒发胸臆,借此论点回应贵文,毕竟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还是要有的。 , , , ,
赞 35
大統領 , , 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句话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 , , ,
赞 31
鱼在在藻 , , 第四则的不抑粮价其实就是抑制粮价。 , , , ,
赞 28
素尚 , , 尊重市场选择,尊重价值规律。 , , , ,
赞 23
小文子 , , 有尤口粉丝吃,你就偷着乐吧。 , , , ,
赞 21
DIVVS.AVGVSTVS , , 中国古代饥荒尤其频繁,尤其严重,恰在于平时对商贸交通的压制,对市场的干涉太重 , , , ,
赞 20
谢泼德进行 , , 古代男性画像只有两种,一种是大臣长相,一种是皇帝长相。 , , , ,
赞 17
青手手棍 , , 范仲淹做的第二差。为了自己的政绩,坑蒙粮商入坑亏钱。 , , , ,
赞 16
冯·诺依曼 , , 救灾救灾,重要的是灾,而不是救 , , , ,
赞 15
g.xian , 湖南 , 前几天上海报道抓了一个卖170万菜,违法所得150万,底下评论一片说黑心商人抓的好,我说这样抓,谁敢再去上海卖菜,上海都等着吃保供菜吗 , 湖南 , , ,
赞 14
凯撒 , , 疫情第一年我朋友开药店的,之前进了好多口罩,疫情发生后一罩难求,很多人就趁机涨价,后来因为涨价被罚,被抓,这个朋友感觉卖也没多少钱赚,所以决定不卖了,卖也不赚钱,送给我一百个,那时候一个可以卖到20元。最后没有口罩的还是普通人 , , , ,
赞 13
Ymy , , 前提还是市场生效,垄断且不控价者就近可观 , , , ,
赞 12
一致好评 , , 还有一则故事,就是限制物流,同时官办垄断粮食买卖。 , , , ,
赞 11
古德里安 , , 懂经济学官吏的太少,哪怕初级的 , , , ,
赞 11
贱兮兮坏兮兮的段乐乐 , , 对的,自由市场机制对救灾也非常管用 , , , ,
赞 11
李鵬飛 , ,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 , , ,
赞 10
坦克 , , 彼之粮食,汝之性命。人命岂可儿戏?历史上粮灾何止四十四百四千起,又有多少起能这么解决?利与命如何平衡?与其摇摆,不如只顾一头。 , , , ,
赞 9
盖永霖 , 山东 ,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来之前一个报道。说的是北京某知名医院的黄牛号,如果一个人命都快没了(急诊、疾),他考虑黄牛票的可能性高一些,如果反过来病并不严重,他更倾向于排队。急诊中也是一样的,挂急诊号可以不用排队,但是费用需要多缴纳,我觉得跟黄牛票本质上一样的。 , 山东 , , ,
赞 5
南市卢湾闸北 , 上海 , 文章有高度,有深度,好文, 奈何天妒英才周周,唯通音律,喜随声附和。 , 上海 , , ,
赞 3
临沂工立方Z.T免费介绍工作 , , 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借古观今,十分感叹啊! , , , ,
赞 3
已无更多数据
已无更多数据
网页由 mp.weixin.qq.com 提供
progressBar
更多信息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9551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1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9-12 20:36:21 | 只看该作者
<
沙发 铁鞭01说:回复楼主铁鞭01
  今天又从新读此文,想来当年如果直接开放进口口罩,病把本土的口罩价格奇高的信息发布出去。那么的有多少医疗器械的生产商开足马力?尼玛的这赚钱啊?那么运口罩的人多了口罩还能不能高的那么离谱了呢?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225

帖子

32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16
板凳
发表于 2023-9-12 22:54:3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江海明月轻舟子说:
回复 2楼 铁鞭01
  没用,关键就是制造口罩的产能,它并不像粮食之前有大量的储存,所以初期口罩疯狂涨价,大量上市公司加入生产口罩。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9551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1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00:24:34 | 只看该作者
<
地板 铁鞭01说:回板凳江海明月轻舟子
但是一旦各个生产商开始生产并大量的投放市场以后,那么口罩的价格你不用干预它自然也会降下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反倒是你强行的规定一个所谓的指导价,然后就是很多的口罩脱销了。还有的地方规定了,口罩的利润不能超过多少?我记得有一个地方规定是口罩的利润不能超过单只10%结果有一家药店,他的口罩的成本价格是6毛。他卖7毛,这就违法了。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8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14
5#
发表于 2023-9-13 04:38:52 | 只看该作者
<
5楼 最浪漫的小雨说:回地板铁鞭01
你现在买口罩还贵吗。有些东西不是靠你两眼一抹黑看几片文章就能解决的。因为那个来的特殊,就是有钱生产线也不能马上建立起来,更不用说原材料了。而且投入的大量成本不一定在疫情结束之前收回来。你就是去外国买他一次性也没那么多。这还是建立在本国不需要的情况。如果本国急需品你就是多少钱人家也不给你。你就应该自己出来实践一下。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8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14
6#
发表于 2023-9-13 04:49:18 | 只看该作者
<
6楼 最浪漫的小雨说:回板凳江海明月轻舟子
第一是以前人们饿过肚子,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另外粮食不是产品,说生产就能马上生产出来,最快也需要多半年。所以人们平时就会有意识的储存一定量的粮食。这也必须建立在受灾地区少,储存粮食地区多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假如本地自己都不够吃你外地是花钱也买不到。口罩又不是必需品,能满足市场需求就可以。谁还储存那玩意。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8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14
7#
发表于 2023-9-13 04:51:25 | 只看该作者
7楼 最浪漫的小雨说:
说不好听的,假如疫情再来了口罩也不会涨价。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48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3414
8#
发表于 2023-9-13 05:09:06 | 只看该作者
<
8楼 最浪漫的小雨说:回7楼最浪漫的小雨
指导价是特殊时期的办法,他虽然有一定弊端。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225

帖子

32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16
9#
发表于 2023-9-13 09:10:43 | 只看该作者
9楼 江海明月轻舟子说:
回复 4楼 铁鞭01
  口罩属于工业品,工业品的特点就是生产线建立好了,你不生产你的成本就收不回来,反之低价可以促进销量,出货量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有指导价存在,你压着货不卖别人会卖,别人的价格便宜卖,占领了市场,量足够大就能收回成本,甚至赚到更多的利润。所以真正的智慧不是生搬硬套,你可以理解为确定指导价是捏死了要害,你也可以横向比较医疗集采,最开始的时候有人说,定了那么苛刻的价格条件,外国医药企业没有利润就不会生产,商品供需关系改变,倒霉的还是病人,结果呢,外国医药企业把50元一粒的药直接自己降到了5元一粒也要把自己的药进入到集采清单里。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9551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15
10#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09:22:33 | 只看该作者
<
10楼 铁鞭01说:回复5楼最浪漫的小雨
  呵呵!一边儿带着吧。客观规律是不已你这种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上就是那阵子那口罩就是很紧张。只不过你故意装着看不见而已。因为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出来抬杠,显示你那所谓的智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4

主题

9551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15
11#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1:07:21 | 只看该作者
<
11楼 铁鞭01说:回复9楼江海明月轻舟子
  然后呢!医保的很多药物就没了。嘿嘿!怎么样服不服?看看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管制了粮食,然后全国人民吃饭就紧巴巴的 。管制了布匹,全国人民就的拿着布票排队去领那可怜的几尺布。啥玩意儿你管制了,放心啥玩意儿就紧缺。口罩也一样。说到底这东西不是一些整天标榜自己来坛子里骂老忙的人可以理解的。当然不是说的你。客观的规律就搁在那儿。而且这个地方还有一点,你如果制定了所谓的指导价,那么你的管制也是有成本的,因为执行无价的需要人来执行,监督市场需要招募公务员来干。养这帮人那也是钱啊!在看看历史上,我们的王朝,搞盐铁专卖,严重的时候,老百姓不得不回到石器时代用石木的农具种地,为了搞点盐不得不吃一些本来不是盐儿仅有一点咸味儿的东西。血泪斑斑的教训,很多人看来真的是吃饱了撑的不长记性。所以咱就看着那些整天跟管制的东西蹦跶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225

帖子

321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16
12#
发表于 2023-9-13 14:13:47 | 只看该作者
12楼 江海明月轻舟子说:
回复 11楼 铁鞭01
  首先我赞成行政干预与自由市场承反比关系,但如1楼所举的几个例子,也并不是通用的,首先那几个人执政的只是一地,无论天灾有多严重,都有广大的国土源源不断的支持,他们也无需为其他的城市负责,史书上也不会记录那些地区的受灾细节,但我相信一个道理,粮食缺口20%的时候,若无外来粮食补充,自由市场粮食价格不是上涨20%,而是要上涨到20%的人无力购买粮食,或许史书上忽略的那些其他城市就是这样子的。
  再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公共权力空前强大的时候,无论全国南北,基本上都是公有制,少量的公私合营,在这种背景下实行自由市场纯属多余,一方面南方的粮食送入北方不需要考虑粮商的利润,因为对于执政党来说,这是左口袋到右口袋的事情。
  在最艰难的时候,不管实行什么市场经济,国内的粮食产量就是这么多,那问题来了,如果是自由贸易经济,中国向国际采购粮食行不行,答案是不行,因为那个时候根本没有足够的国际认可的支付货币,本身就是资源极度匮乏的时候,更是实现不了高价吸引粮商的策略了。
  至于医疗集中采购,他并不是单方面的强买强卖,进入到清单里的都是在低价之下仍然愿意销售的药品,离开清单的自然就是价格谈不拢,对企业来说愿意保持高单品利润,对医保基金来说要考虑可持续性,都是从自身出发的商业行为,唯一觉得不公的就是病人了,如果不满意同类型的低价药,只能自己花钱了,如果需要医保基金什么药品都报销,最终还是要走到增收每个人的医保缴费这一步。
  还是那一句话,自由市场经济也是充满了博弈,只要最终能达到目的,国家限定口罩的物价,也没有造成长时间的货源短缺,更没有出现国内生产的口罩,不愿意卖给国内,全部卖到国外,要知道国外的物价没有限制,且在这类工业品欧元美元的购买力是人民币的8倍以上,当然肯定是有企业更倾向于把商品卖出海外,这就是遵循哪里利润多就往哪里去,毕竟出口贸易产业链养活了很多人。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169

帖子

375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752
13#
发表于 2023-9-16 05:09:06 | 只看该作者
13楼 樱花树下的约定说:
生存最大的障碍不是弱小,而是傲慢与偏见,换到现在就是信息减防给自己设下的信息壁垒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7 07:43 , Processed in 1.03330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