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此人少年得名,深受皇帝宠爱,却因恃才傲物惹祸,去世时年仅27岁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95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2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5:3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另眼看世界说: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他的命运最能诠释“天妒英才”这句成语。王勃是个天才、奇才。但是,上天给了他才华的同时,也剥夺了他享受普通人生命长度的权利。他八九岁就暴得大名,二十七岁却不幸殒命。惜哉。我们常说人生而平等,但是不得不承认,人和人之间生来就是有智力上的差别的。王勃是个天才。他生来就很聪明,史书上说他自幼聪明过人、才思敏捷,六岁就能写文章。这样的人,自小就带着光环,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除了智力因素之外,一个人的成才,家庭的因素也非常重要。王勃出身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叫王福畤,也是个读书人,曾在衙门里做过文职官员。虽然级别很低,但是一家人的温饱有了保障,他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教王勃读书习文。在王勃的家族里,爷爷辈中出了个诗人,叫王绩,他诗名颇隆,尤其善于写五言律诗,被后世尊为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他的传世名作,最为人熟知的,当属《野望》。我在初中时候曾经背诵过,其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也算是必考填空题。受家族里浓厚的文化因素的熏陶,王勃在八九岁就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功底。《旧唐书》本传上说,王勃九岁时阅读著名学者颜师古所著《 〈汉书〉注》,发现其中的错误,写成《指瑕》一文,附近学者看了,深为叹服。这足见他学识渊博。当年,尚在读高中的韩寒写出《三重门》一书,在网络上引起无数人的惊呼。很多人都质疑乃是其父代笔。其实,天资聪颖的人历代都有,且不乏小小年纪就能写出惊世之文的才子,不足为奇。王氏一门,在当地颇有盛名。王勃的两个哥哥也非常聪明,在父亲的教导下,刻苦读书,学问很好。当地人把他们三兄弟称为“王氏三珠树”。唐高宗麟德元年,宰相刘祥道视察地方,途径王勃家乡,王勃写成《上刘右相书》,奏呈宰相刘祥道。刘祥道拆开一看,信中引古鉴今,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千余言,不乏精彩之处。其中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信赏而必罚,道德而齐礼”等观点,虽然并不新鲜,但是出自一个少年之手,不得不令人叹服。刘祥道读完后,深为赏识,赞誉他是“神童”。并上表朝廷加以推荐。王勃由此得以入仕,任朝散郎,时年仅十四岁。中国古代重视文化修养。一个人书读得好、文章写得好、修养高深,就能够当官。王勃在京城并不忘记学习。他苦心读书、刻苦钻研,文章写得越来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到泰山区封禅,王勃奉诏跟随前往,并写了《宸游东岳颂》上奏高宗。沛王李贤对王勃的才学非常赏识,便将他召到府邸,任命为侍读兼修撰,他奉命撰写《平台秘略》 10 篇。沛王对这个年轻的才子他十分喜爱,经常和他讨论文章、切磋学问。少年得志的人,骨子里大概都有风流不羁、恃才傲物的放浪气质。王勃从小在官宦之家长大,小小年纪出入宫廷禁中,对贵族公子哥们的玩意自然驾轻就熟。当时,长安流行斗鸡,宫中的皇子们对这种游戏也乐此不疲。王勃自然也跟着他们沉迷其中。有一次,沛王、英王等人聚拢在一起,玩斗鸡游戏。玩得正嗨的时候,沛王兴致高涨,对身边的王勃说,你文章名满京城,你给我写一篇挑战英王的檄文吧!王勃才思敏捷,略作思索后,很快就写成了一篇《檄英王斗鸡文》。这是一篇极为工整的骈文,辞藻华丽,大量使用典故。把斗鸡场上那种你死我活的激烈场面描写得惟妙惟肖。文章写好后,被当场诵读,引得在场的人连连喝彩。这篇文章很快就传遍了京城。没过多久,唐高宗也读到了这篇“斗鸡檄文”。到底是有人专门使坏挑拨,还是因为高宗的神经过于敏感,史书上没有确切记载。只说,高宗看完这篇“斗鸡檄文”后,非常生气。他从这篇本来带有玩乐性质的文章中却读出了诸子争斗的意思。于是,他斥责王勃是在挑拨诸王的矛盾。就这样,王勃被赶出了沛王府邸,并且禁止他再次踏入王府。十八岁的王勃此时郁闷至极。他还很年轻,很单纯,还不懂得人情世故和官场规则。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大挫折。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当时的心境和思想。但伤心和失意是免不了的,毕竟,这个打击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伤心失意后,王勃调整了心态,前往汉江漫游,一路看名山大川,领略大自然的雄奇风光,一路赋诗抒怀,心情好了很多。经历了几年的蛰伏之后,咸亨元年,经朋友推荐,王勃再次出仕,任虢州参军。这次的舞台不再是皇城里王子的府邸,而是官僚系统的底层小官。但是,当他进入到基层官僚系统后,他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融入到同僚之中了。王勃学识渊博,才富五车,而且少年得志,他这样的人,到了基层官僚中,自然不被同僚待见。加之他性格清高,恃才傲物,不屑于与那些才学平庸的同僚为伍。就这样,他在参军任上过得很痛苦。好在公务并不繁忙,他有大把的时间游览风景名胜、读书写诗。自古祸不单行,福不双降。《旧唐书》王勃本传记载,在担任虢州参军期间,官奴犯罪曹达犯罪,王勃害怕连累自己,先是将其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一怒之下就将曹达杀死。这件事在新旧《唐书》上记载都很简略,缺乏具体细节。历经千年,其中缘由,现在已无法考证。这件事的结局是,王勃被同僚告发,被定为死罪。他父亲时任雍州司户参军,也受到牵连,被贬职为交趾令。这对王勃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幸而天无绝人之路,上元元年八月,因朝廷改元,高宗大赦天下,王勃得免一死。大难不死的王勃,在上元三年前往趾探望父亲。路过江西南昌时,受邀参加了洪州都督李元婴在滕王阁举办的一场宴会。会上,都督李元婴请宾客写文赞颂滕王阁。据《唐摭言》记载,李元婴此举,本是为了显示他的女婿吴子章的才学。但是,“不识时务”的王勃,却从坐中站起,当仁不让,一口气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文章。这个故事说明,虽然王勃经历了逐出王府、被判死罪、遇赦获救等一系列人生劫难,但是他仍旧保持了一颗恃才傲物的心,从来不放过一个可以倾泻自己才华的好机会。王勃用《滕王阁序》为自己的人生作了完美总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就在他写完《滕王阁序》不久后,在渡南海时,由于途中遇到风浪,船身倾覆,王勃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正如他在《滕王阁序》总结的,他短短的一生,“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虽然少年得大名、年少得大志,然而,他的人生就仿佛是一段抛物线,到达顶点后就一路往下,直到生命陨落。王勃的死,令人惋惜。然,人生在世,各有天命,得救之道,唯有“尽人事”而已。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9-22 07:06 , Processed in 0.05724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