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敦煌除了壁画,还留下一个谜

[复制链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2: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敦煌壁画闻名于世,但敦煌文书知者寥寥。它承载了更为厚重的历史。溯至百年前,带您重温这揭开历史封印的始末,一探敦煌文书的历史谜案。


封存的记忆



大漠之中,简陋的木制平板车,吱呀吱呀推动着,一个名叫王圆箓的道士步履蹒跚,此前他已经拜访敦煌县城,但县长对他车上堆成小山的文书绢画不屑一顾。


王道士心有不甘,拖着他自觉不菲的文卷,徒步百里,前往肃州。他并无私心,虽为避兵燹而出家,来到莫高窟,出于怜悯,以道士身份清理这埋没近千年的石窟。
▲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


在1900年农历五月廿六日,这天夏至,他依旧在兢兢业业打扫洞窟,扫帚触到墙壁,发出哒哒的声响,难不成墙后面空的?随即他徒手剥开薄薄的掩墙。就因这一举动,怎想成就了后世对于敦煌一系列研究寻踪,甚至开创敦煌学,成为世界文明翘楚。


封印终被解开。点着烛台仔细观看,王道士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在另一个窟内壁上的洞口,如墙上的佛龛,狭小的内部空间里,却堆得满满古物。随意抽取了一些查看,均是汉、藏文的经卷,或是佛教绢画和法器。王道士本就没有什么文化,对此不感兴趣,仍旧把洞口原样遮蔽了起来。
▲文卷被整理堆置


这就是藏经洞被发现的过程,虽不经意,但王道士也懂得这古物一定来之不易,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为了筹集修补莫高窟的资金,他不得不为文卷寻找出路。


遗憾的是王道士这一趟又无功而返,官员们在清末乱世自身难保,哪有心情梳理已铺上尘土的残卷余篇。


确有识货人,本来甘肃学台叶昌炽有心整理,但苦于没有资金而作罢。▲百年前的莫高窟外景


不久却有人找上门,只不过是外国的探险家。他们在本国接了任务,到远东中国、日本和印度,攫取历史文物。这些国家尚在前工业时代,并没有意识到印在沙土上的沧桑有多么可贵。


最先是英国人斯坦因,他在中国寻宝已久,消息灵通。王道士见到买主自然开心,他只是想把资料给识物人;另者是求得资金,修缮莫高窟。他本不识字,却懂得修寺补庙,是为虔诚与功德。
▲斯坦因1907年5月拍摄的莫高窟


于是斯坦因得偿所愿,在拿了文书九千多卷和绢画五百,并粘走一些壁画后,支付了二百两马蹄银,心满意足离开了。


消息不胫而走,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是个中国通,他如获至宝的翻阅了所有的文书,精选出其中最为上乘的七千卷,付五百两银后,欣然离开。
▲伯希和于敦煌藏经洞内翻阅文卷


伯希和虽为汉学家,但对于极为高深的古文字,还需请教。他便带着古卷,拜访末代帝师罗振玉。罗是金石大家,深谙中国文字和文化艺术,看到这些,惊讶不已,赶忙上报朝廷。这才将最后九千余卷运往北京,收在什刹海广化寺。


待剩余文献全部运京后,朝廷奖励王道士六千两银子,而最后到手,只剩三百两……


就这样,几万卷敦煌文书几经辗转,颠沛流离,大部分已遗落海外,其中英国藏一万三千余卷,法国藏六千卷,另有少数失落在曾为列强的不同国家的博物馆中,而俄国人掳去最多,达一万九千件。现仅有一万六千余卷保留国内,大部分藏于国家图书馆,是国图的四大镇馆宝之一。


从发掘无人问津,不懂得经卷价值;到后来因其价值连城,抢夺拆散,再到举足轻重的敦煌学建立。眼看如此国宝惨遭涂炭,失落异邦,成为了无数国人心中的痛。
▲敦煌莫高窟第432窟附近的洞窟群,斯坦因摄,1907年5月31日。




  什么是敦煌学


季羡林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提起敦煌,便条件反射般的想起千年莫高窟,在几百个洞窟中,镌刻着历史原本的痕迹,壁画、雕塑带着时代的印记。但留意并重视敦煌文书的人却微乎其微,它们大量遗落海外,而就是这些尘封已久的古卷,又是如何促成举世瞩目的敦煌学的呢?


莫高窟16窟的右侧墙壁上,王道士当初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墙后的藏经洞,也就是今天的17窟。
▲ 唐莫高窟17窟洪辩和尚真容像


如今的藏经洞,中央是晚唐河西释门都僧统洪辩的真容像,背后绘制供养壁画,两侧画近侍女、比丘尼侍候,并立《告身碑》。这里本是洪辩和尚的禅窟,圆寂后被弟子改为影堂,用于纪念。


但刚被发掘的藏经洞可不是这样,它是窟中之窟,不易被察觉。因为它的门在西夏侵占敦煌前就已被人为封住,并绘补了壁画,隐藏得天衣无缝。
▲ 藏经洞内发现的洪辩手迹


在藏经洞经过整理后发现,敦煌文书最早从前秦永兴三年(359年)到北宋贤平五年(1002年),封存了跨越长达六个多世纪的一手历史文献,世界罕见!


文书多为手写本,少量为刻本。以卷轴装为主,又有梵箧装、经折装、蝴蝶装、册子装和单页等多种形式。汉文卷约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西夏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家、儒家经典,道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典籍,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皆有收录。


在历朝的政治运动中,都曾有毁书灭迹之事,这使得被封存部分的敦煌文书,已成为孤本或绝本,天下无双。

▲ 努埃特拍摄的法国探险队在莫高窟考察洞窟,1908年


敦煌文书的价值就在于此,它囊括了几大文明的传播与交融历程。活化石延续至今,倔强的生长,被尘土与遗忘滋养得枝繁叶茂,只待好事者发问,便能娓娓道来。


于是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内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百年风霜,虽然敦煌古卷已拂去灰尘,现于世人,但它依然有很多求解之谜。它是历史的唯一见证者,静谧的在那里,等待一代代历史学家和好事者的亲昵或挑战。




  未解之谜的惊艳


藏经洞那么重要吗?


几万册卷集,由诸多种文字写成,包罗了各类文化、宗教典籍。那么它重要在哪里呢?又是什么原因被汇聚在这个小小的洞窟之中呢?古代文卷并非常见,识文断字者鲜有,这远古的藏书阁又是依凭着什么机缘巧合集卷成山呢?


先仔细看看这写文卷都写了什么吧。包含了关于佛教、道教、牟尼教、景教等宗教的典籍,发掘出很多孤本。宋真宗时被明令禁绝的“变文”,也在藏经洞内出现。变文,是将佛教经卷通俗化翻译的文学体裁,作用像现在通俗易懂的网文。
▲敦煌古卷中的佛经变文


甚至流传至今的逸事描述都有差异。


传说写《易筋经》的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初代祖师,在少室山下,密林之中建立少林寺。传至五祖弘忍,在选择继任者。他决定让弟子们在墙上写偈子,谁能物道,便将法脉托付。


偈子又名偈诗,大多是顿悟佛法而作诗,四句为一偈。不求格韵周章,但求学法通透。于是备受期待大弟子神秀提笔成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看到这词,弘忍法师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有慧却未悟透。”扫地、舂米的小弟子不甘了,平时不言不语的他,上前便写了那首著名的《菩提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到此,五祖弘忍有了打算,夜至三更,找来沙弥,传予佛教圣物木棉袈裟,传讲《金刚经》。后恐他人害其性命,要他南去,三年后再弘法。这个行者弟子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坛经》中详细记载了五祖传授衣钵的这段故事。脍炙人口的呈心偈也流传至今。然而在敦煌文书的《坛经》原本,就与这广泛流传的故事有些不同,甚至这首点睛的偈诗也有出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同为敦煌文书,由西夏文翻译本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法常清净,如何有尘埃?
▲ 日本室町时期五祖送六祖渡江图狩野元信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无独有偶,敦煌文书所纳的经史子集,民俗逸事,甚至当时诗人的作诗抄本,与后世流传的也有出入。


比如李白著名的《将进酒》,原名《惜罇空》,意思是惋惜酒已饮尽。其中“高堂明镜悲白发”变为“床头明镜悲白发”;“天生我材必有用”变为“天生吾徒有俊才”;“古来圣贤皆寂寞”变为“古来圣贤皆死尽”等等。▲ 敦煌古卷的手抄诗《惜罇空》原文



原来千古名句都不一定是原汁原味!当习惯日常的认识,接受既有的印象,便不再揪根。于是敦煌文书就调皮的给我们提个醒,要时刻保持深研的态度,脱出“习焉不察”的矩镬。


藏经洞内还有大量的稀缺典籍,如邓粲的《晋纪》、虞世南的《帝王概论》、孔衍的《春秋后语》均为历史首见。敦煌文书珍贵可见一斑。


为什么会有藏经洞呢?


如此重要的经卷资料又是为何聚集到一起的呢?这又是众说纷纭。


莫高窟本是出家人修禅之所,遗留下一些经卷也是合情合理,但如此之多,类别之繁却是未解之谜。


藏经洞发现至今已百年有余,学者们在梳理古卷后,发现这些文书几乎都是残本,甚至是行数不足一页的“残片”。就连斯坦因也遗憾道:“其中写本或失首,或缺尾,或中裂,甚至仅存标题。”


残片虽多,但能“缀合”的不在少数,就是可将不同的残本组合成全本。


那么,收取如此多的残本意欲何为?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唐朝。历史上,在莫高窟前有座三界寺,是晚唐敦煌佛教官寺之一,地位非同一般。会昌灭佛后,佛教在河西走廊受到吐蕃和西域影响极大,恢复往日兴盛。


因此有人认为藏经洞的古卷是三界寺的藏经和供养资产;另一方面,由于经文是常常翻阅的文卷,使得古书的破损无法避免,愈是使用频繁的经卷,卷头卷尾更为尤甚。于是为了修复佛经,便收取残片,集后查缺补漏,以传后人。
▲ 宋敦煌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局部)甘肃省博物馆


在众多的修复经卷者中,最著名的莫过道真和尚(915——987)。他是宋初时期莫高窟三界寺管理佛经的僧人,19岁已是沙门。在典藏佛经时,他发现许多经书或遗失或损坏。出于对信仰的虔诚与弘扬佛法的决心,便发起了修补佛经的活动。


敦煌文书就有记:“长兴伍年岁次甲午六月十五日,弟子三界寺比丘道真,乃见当寺藏内经论部帙不全,遂乃启颡虔诚,誓发弘愿,谨于诸家函藏寻访古坏经文,收入寺中,修补头尾,流传于世,光饰玄门,万代千秋,永充供养。”


在当时,纸张是军事战略物资,非常稀缺。归义军政权专门设军资库司来负责纸的管理和支用。


唐安史之乱后,河西走廊尽被吐蕃占领,不但阻断了与西域的联系,强迫汉人同化。当时坊间便有“汉人学的胡儿语,却向墙头骂汉人。”的说法。然而在848年,河西汉人张议潮,趁吐蕃内乱,联合释门都僧统洪辩,收复了河西走廊。敦煌壁画就有记载。
▲唐莫高窟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唐宣宗闻信大喜,册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实际上晚唐时期,朝廷无力顾及河西。直到被西夏所灭前,沙洲实际是归义军政权统治。


寺院里没有那么多素纸,如何修补佛经?道真便四处募纸,募集到许多残经、书信、合同、档案等文卷,以此来裱补残破的经卷。这就是为什么有如此多且能缀合的文卷收集于此的原因。


但随着道真和尚圆寂,佛经修复工作也画上了句点。僧人们将剩余的复本及残卷整理汇总,置于藏经洞,临时封存。


也有提出不同看法,疑问绢画和法器又为何汇集于此?又有人提出了避乱的假说……学界有人这样说法,有人那样主张,而我们只能等待答案浮现,也许永远不会浮现……



藏经洞为何被封存?


古代的敦煌水草丰美,是丝绸之路上在河西走廊的交通枢纽,作为关键隘口,是沟通外界贸易的大门,地位类似现在的深圳。


随着气候恶化,晚唐的战乱也使得中原失去与西域的联系。宋朝兴商,于是海上丝路兴起,敦煌辉煌不再,落寞于黄沙之中。


11世纪,西夏消灭归义军,占领敦煌,僧人担心寺庙会遭到破坏,逃难前将大量无法带走的典籍、法器、绢画等放入莫高窟封存,希望战乱后再取用,谁知却一去不返……


但西夏人占领敦煌后,并没有拆庙灭佛。西夏皇帝崇信佛教,接受汉制,在莫高窟和榆林窟开凿新窟弘佛,保留下了丰富而独特的西夏佛教艺术。
▲西夏榆林窟第3窟东壁右侧


▲西夏榆林窟第3窟普贤变

▲西夏榆林窟第3窟文殊变


此后,宋神宗为了改变在西北被动挨打的局面,也为了平复王安石变法引起的国内矛盾,便打算攻打西夏,史称“河湟开边”,为两宋唯一都护府——陇右都护府的建立奠定基础。


至哲宗朝,更是响应信仰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一同攻打西夏的请求。消息传到敦煌,僧侣们惊慌失措,慌忙将经卷、佛像、文书全部集中堆放入密室,免受涂炭。


然而战火并未侵入沙洲,宋人也并未收复敦煌。而这些经卷、法器就永远的沉睡在莫高窟最隐秘之处。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元灭西夏的战乱而封存,种种猜测,众说纷纭,迄无定论。


或许一切只是徒扰,也可能不过是收敛道真修复文卷的余物而已。但这却成全了后辈们的畅想与忖度,也恰是敦煌的魅力所在。


敦煌是否还有新的藏经洞?


1952年,人们在第53窟也发现了类似的秘室,补编为第469窟。其内已没有成卷藏经,仅存寥寥断片,却保存下搬运藏经的指痕,将原藏经典搬往它处,洞窟无用便封住。


在清理莫高窟后园土地庙的塑像时,竟然发现有六朝时期的文卷藏于其中。塑像内藏经,可谓奇幻。此后断断续续在莫高窟的不同区域发掘到了少量经卷。


直到八十年代,还从莫高窟的北区洞窟中清理出一些文献。


或许除了已发现的藏经洞外,可能还有未见天日之处,深埋着一卷卷过往历史。但就是这样,敦煌才散发出绝无仅有的吸引力。




  流离海外心痛处


“敦煌,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这是陈寅恪先生在二十世纪初所发出的喟叹,是出于民族情怀,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忱而遗憾的唏嘘。转眼已过百年,我们在敦煌不断发掘钻研,力图循迹曾经中华文明的伟大。


遗憾的是,如此国宝遗散海外,不得全景,待到回归时……
▲ 敦煌文书本《法华经》藏于大英博物馆

▲ 敦煌文书本《金刚经》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


历史原因,使得学者甚至要去别国一观珍贵的文物,就有“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吊诡。


刺耳,又似乎又不无道理的说法,成为了中国学者的心结。


于是他们便从英、法博物馆中逐字抄回,用自己的手拼凑失落的记忆,竟已有几百万字。隽秀的小楷,尽心竭力的抄写,仿佛梦回千年,如同那些洞中坐禅清修者,不见得化身罗汉,但定心无旁骛,一心向佛。


虽零落于世界,也能大同在敦煌。不经意间,将敦煌绝唱,传至全世界。


毕竟人类的,也是世界的。


实际上,我们并非只为学术不达伤心,而是为国宝散落而难过。对人们而言,历史的过错不应由个人承担,王圆箓也并非余秋雨笔下的贪婪之辈,他已尽分内之事。但那时候,更该负起责任的难道不是国家吗?可清廷已外忧内患,自顾不暇。
▲今昔莫高窟九层楼


所以,唯有让大众认识到敦煌的好,敦煌文明的精妙,去保护它,延续它,发扬它,才是最有意义的事。


数百年的沉睡,尘封千年回忆,为之魂牵梦绕。沧海桑田间,不变的遗卷,诉说着往昔磅礴。物是人非,功成立业的人也执拗不过时间,它就如佛祖,淡然微笑着,看这世间大众,周而复始,绵延不息。


或许,对平凡的我们来说,了解就是最好的珍惜吧,就像你看到了这篇文章,点个在看,让美不消失,让它被更多人熟悉了解,足矣。
▲唐莫高窟96窟弥勒佛莫高窟最大的佛像,塑像于武后时期,因而佛像有一些女性特征。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中文的美,只有中国人懂,
雍正的神仙审美,也如此。他用一种宁静的克制,将一腔柔情都付以瓷色。
表达热爱的真诚,追求美的纯粹。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8-13 12:31:46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天涯过客说: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悠远丰富的历史背景,别样的西域风土人情,丝绸之路沿途的饮食特色,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敦煌人一日三餐中。


图/穷游Biu主S星君
辰时·早餐一碗暖心的羊汤叫醒你的胃 羊肉粉汤/羊肉合汁
羊肉粉汤是大西北常见的一种暖身汤。西北人早上通常会打个羊肉粉汤,就上点馍,热热乎乎的,尤其是冬季吃起来很舒服。 剔骨回锅,用温火熬煮而成的羊肉汤,不腥不腻,香味四溢,在里面加入薄片羊肉和成块凉粉就是敦煌人日常吃的羊肉粉汤了。

图/穷游er茱妮 羊肉合汁——是羊肉粉汤的豪华升级版,除了粉汤的基础配置,里面还会添加些应季的时令食材,足以唤醒一个沉睡的胃。 夏家合汁是当地的老字号之一,属于到了敦煌必打卡的早餐店,当地人很认这一口儿。必点的当然就是招牌羊肉合汁,羊肉不膻,汤清不浊,像当地人一样,再配上一个酥脆的肉夹馍,一天都活力充沛。  午时·午餐来点碳水贮满能量 驴肉黄面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肉黄面便是敦煌的特色面食之一了! 敦煌民间流传久远的吃法是一盘驴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黄面作主食。

图/游敦煌 敦煌的大街小巷有很多家驴肉黄面餐馆,据说有两家比较正宗——顺长黄面馆和达记酱驴肉黄面馆。两家店各有所长,顺长黄面馆的酱驴肉更好吃,达记的黄面更为筋道。

图/穷游Biu主daisychenjie 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金黄油亮。煮好的黄面捞出放在大碗里,淋上一层木耳、驴肉丁、辣椒、番茄等食材做的卤,记得要一碟腌过的韭菜叶拌进面里,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胡羊焖饼
胡羊焖饼是敦煌特有的民间小吃。古代敦煌为少数民族游牧之地,人们统称他们为“胡人”。隋唐以来汉文化和胡文化(少数名族)相融合,成为敦煌饮食文化发展的典型代表,以胡人的膳食习俗做法而演变得名,煮羊肉和面饼的焖炖相煎。

图/游敦煌
敦煌这种焖饼店超级多,大漠一品焖饼阁是当地评价颇高的一家,据说以前开在敦煌城里,随着店面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搬到了城外,但仍不影响食客们纷至沓来。城内的壹阁胡羊焖饼也是口碑不错的一家,菜量大价格公道。  申时·小吃炎热的午后最适合来点小吃 泡儿油糕
泡儿油糕,在唐王朝的敦煌遗书中多有记载。当时称其为“糖缒”,最初流行在宫廷、官邸的宴席上,由于会制作的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
图/游敦煌 如今在敦煌,如果你想吃到正宗的泡儿油糕,可以到敦煌宾馆品尝。宾馆主厨在古书制作基础上创新,做出了色泽黄亮、表层松软、状如气泡的泡儿油糕。 戌时·晚餐滋滋作响的烤肉,拂去一身的疲惫 红柳烤肉
在敦煌吃羊肉串和各种烧烤,到小巷子随便找一家清真的店,就很好吃,价格也公道。 红柳,是戈壁滩上最常见的植物之一,具有极强的干旱荒漠生存能力,春夏季的红柳嫩枝是骆驼们最爱的沙漠美食,秋冬时节变得粗硬的红柳枝则成为敦煌夜市里“红柳烤肉”的烧烤串。

图/shutterstock 一根根分明的红柳上,串起肥瘦相间的羊肉,羊油在炭火的熏烤中滋滋作响,油津津、黄亮亮的外表煞是诱人,撒上独特的香料,惹得人垂涎欲滴。把烤好的肉串塞进烤饼子里,味道也是一绝。 晚餐时间人们通常会光顾两个大店:大漠胡羊烧烤羊排和靖远尕六美味羊羔肉。这两家都非常的火爆,没有预约的话,就要排很久的队,夏季晚上八九点还会有很多人在排队等位。除了红柳烤肉,手抓白条(白煮羊肉)、烤羊排也都是每桌必点的美食。

图/穷游Biu主daisychenjie
亥时·夜宵东西南北会朋友,撸串喝酒全都有 敦煌夜市
敦煌夜市,也称沙州夜市。升腾缭绕的烟火,既是敦煌别有风味的“夜景图”,也描画着敦煌人有声有色的日常生活。 敦煌夜市是中国十大夜市之一,占据了敦煌的市中心很大一片范围。不论你是从写着“沙州市场”的北门进,还是南门的牌坊进,记住,先禁住沿途各种店家的诱惑,果断地往里走!直到你看到挂满灯笼的沙州食驿·非遗小吃,这便是夜市里美食最核心的区域了。

图/穷游erchalffy
美食区域里几乎涵盖了敦煌地区的各类美食和小吃,“沙葱牛肉饼”就在夜市的门口,你可以先点一个酥脆的牛肉饼垫垫肚,吃罢,去周围转转。然后再来一轮烧烤、沙葱炒鸡蛋、敦煌凉皮、缸子肉,渴了就来杯杏皮水,或是网红水果酸奶,每样都不贵,三四十块钱可以撑到扶墙出。
图/穷游Biu主daisychenjie
图/穷游Biu主旅居芭提雅的Lori
敦煌特色美食体验 敦煌宴
吃过了这么多敦煌本地小吃,但要说品尝传统正宗的敦煌菜,敦煌宾馆的伎乐天餐厅和特色“敦煌宴”则算得上是当地一绝。 “敦煌宴”是宾馆深入挖掘敦煌传统文化,在老一辈敦煌学专家和学者的指导下,从成千上万卷遗书中查阅出有关敦煌饮食的各种资料,摸索出古代敦煌人从饮食原料、食物结构、食物加工、饮食品种、饮食风俗等方面的内容。经过几代敦煌厨师的共同努力,制作出了文化内涵丰富、造型逼真的敦煌宴,敦煌宴也是敦煌当地极高规格的宴席。
图/游敦煌 如今的敦煌宴吃的不光是味觉盛宴,还是视觉盛宴:月泉秀色、丝路葫芦鸡、花灯俭儿、大千酱肉,光听这些菜名,敦煌的美景渐渐浮现在眼前。席间还有敦煌古代乐舞的表演,与宴会相映成趣,赏心悦目。

图/游敦煌
仿古汉餐
来到玉门关遗址,还可以预定一套大漠雄关宴,换上汉服体验一下汉餐文化。
图/游敦煌 汉餐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美食上,它继承了先秦的宴饮古礼,无酒不欢,有一整套的宴饮礼仪。饮宴方式由席坐分食阶段转变为围坐分食的床榻阶段。座席次序有方位上的尊卑。诗赋雅兴,投壶博弈是宴饮中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
图/游敦煌
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是吸引大家来敦煌的核心因素,而独具风味的敦煌美食,则是我们流连忘返的理由。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8 04:27 , Processed in 0.0595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