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轻人不要在通勤上多花时间”,真的错了吗?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09: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近日,在一档节目中,经济学家管清友说,“我们上班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我觉得应该调整一下,它的要害不在于你有多辛苦,而在于非常可惜的,你把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而且你很疲惫,你没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你又没有时间思考。”
他进而认为,年轻人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要把时间有效利用好,与其每天上班两个小时通勤,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这样比在偏远的郊区买一个房子划算得多。管清友强调,投资自己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浪费时间在通勤上”“节省通勤时间投资自己”……大多数网友都接受不了这些观点,认为这位经济学家的建议“太不接地气”“何不食肉糜”。
对于网友的反应,管清友本人回应,他是以过来人的角度说的,并非“不食肉糜”。
他以亲身经历为网友算了笔“时间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远离单位租房虽然暂时省下了房租,但是却浪费了人的时间和精力。因而他再次建议: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他的这番话放到舆论场里,从不同的视角来看,效果完全不同。如果将其看作一个“过来人”的建议,可以感受到这是为年轻人提升自我着想;如果只是将其视为专家学者高高在上的指指点点,则是“听君一席话,如同一席话”,充满着傲慢与隔膜。
其实,如果把这段话视作一个朋友、前辈的经验分享,完全没有那么刺耳。这段话的价值在于——一个“过来人”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权衡人生”的视角。
一个年轻人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面对“时间”与“房租”的二选一,不少人都愿意用“较长的通勤时间”换取“低房租”,但此时“时间”的价值往往被轻易忽略了。但从一位年轻人的成长性来看,在人生的起步阶段,更需要用“长远目光”来看待未来。
正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管清友的这番话,不妨视作一种“非过来人不能道也”的提醒。相比于眼前的房租高低、住宿环境,年轻人更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忽视长期投资自己的价值和延时满足的意义。
从管清友自己的回应也不难看到,这并非完全是个不接地气、没有生活经历支撑的说辞。他说:“我在海淀租了一个小房间,虽然条件不怎么样,但是胜在离得近。能每天多休息会,多一些自己的时间学习。从一个农村学子到我现在的今天,是离不开每日的学习的。”
可以想见,如果年轻人在工作以后,依然能保证大量时间去充实、建设自己,日积月累,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完全超乎想象的。在工作后保持对各项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刚需”。
所以“不要在通勤上花过多时间”的建议,看似“何不食肉糜”,但是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看待人生成长的视角。
当然,社会也应当看到年轻人“就近上班”的需求。“就近上班”不只是生活更舒适,其实也是让年轻人多一些充电的时间。在快节奏的社会,时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果能节省通勤时间去充实自己,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人生财富”。
因此,面对当下年轻人的诉求,相关部门不妨有所回应。
例如,相关部门落实长租政策,为更多年轻人提供可以负担的起的租房房源,满足年轻人的住房和“充电”需求;合理规划城市功能,让住宅和办公区的分布更加合理等。
总的来看,人生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难免会遇到“现实的暴击”,单薄的物质积累必然导致较弱的抗风险能力。但越是身处“眼下困难”的阶段,就越要重视长远的人生规划。
从这个角度说,年轻人不妨多一些耐心,多听一些建议,并尝试去理解那些建议背后的用意。
毕竟,多一重理解人生的视角,就会多一些人生可能。而相关部门,不妨认真倾听年轻人的诉求,努力解决现实的问题。只有整个社会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营造出一个“对年轻人友好”的氛围。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9223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420
沙发
发表于 2021-12-25 09:19:19 | 只看该作者
<
沙发 桑瑞说:回复楼主天涯过客
这些狗屁专家就是扯淡,谁不想通勤时间短,房子呢。要多少钱买房子。,就算买了房子,谁能保证一辈子在这工作,
狗屁专家,P,P,P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911

帖子

5223

积分

金牌会员

金陵王

Rank: 5Rank: 5

积分
5223
板凳
发表于 2021-12-25 10:14:19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风干北极说:
专家P用没有,除了吹牛逼就是扯淡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706

帖子

61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188
地板
发表于 2021-12-25 10:32:41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盗天说:
拿上海来说同样租房子 ,市中心何郊区能差好几千祝市中心可能就不够花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589

帖子

46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631
5#
发表于 2021-12-25 11:59:15 | 只看该作者
5楼 五星红旗说:
通勤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要健康还是要知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主题

837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367
6#
发表于 2021-12-25 12:12:15 | 只看该作者
6楼 科尔沁说:
有了钱啥都好说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26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6922
7#
发表于 2021-12-25 12:19: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7楼 云公子说:
嘿嘿,住的离上班的地方越近就意味着时间越多,加个班加个点就更方便,老板可以随叫随到,再也不用担心在路上延误时间了。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9223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420
8#
发表于 2021-12-25 14:09:30 | 只看该作者
<
8楼 桑瑞说:回复7楼云公子
加班不加班跟住的远近无关,那些996的人多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

主题

2448

帖子

617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170
9#
发表于 2021-12-25 14:41:32 | 只看该作者
9楼 随便看看说:
我觉得现在这些专家教授越来越傻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因为这些专家都说空口说白话,没有真正实践过。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94

帖子

5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533
10#
发表于 2021-12-25 17:32:55 | 只看该作者
<
10楼 龙电天下。说:回楼主天涯过客
最烦这种专家。,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他人。,用郭德纲的一句话。 未尽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这种人离他远一点,不然雷劈下来会。连累别人的。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483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2534
11#
发表于 2021-12-25 18:00:54 | 只看该作者
11楼 苗王说:
专家,个毛线,哪个不想住在天安门上,哪个不想住在闹市区,离工作近一点的地方。可是那里的房子能买得起的吗?能租得起的吗?比如我们附近一套房子200来万,在闹市区要六七百万。高出两倍的价格。如果住在郊区工资一万,住在闹市区就会有3万吗?所以这些专家是放屁,整天胡机巴扯淡。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6

帖子

63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34
12#
发表于 2021-12-25 18:23:07 | 只看该作者
12楼 老村长说:
这些人好像以为大家都喜欢坐地铁挤公交似的,谁他娘的不知道住的离单位近舒服,不说别的,至少还能多睡一会吧。狗屁专家只会纸上谈兵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13#
 楼主| 发表于 2022-8-8 15:54:24 | 只看该作者
13楼 天涯过客说:
在人口密度较高的一线城市,早晚高峰的通勤时间可能是一日中最“煎熬”的时段,拥堵的马路,挤不上的地铁、公交,再加上长距离的通勤,无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7月29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万,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与此同时,全国的“幸福通勤”(指5公里以内通勤)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越来越多的通勤者不得不采用机动化交通方式上下班。
无论是“极端通勤”比重的增加,还是“幸福通勤”比重的降低,都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比如各类交通的效率低下、衔接度不够高、城区产城融合不够充分等,这都在无形间延长了通勤时间,并对城市交通碳减排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挑战。
“极端通勤”比重增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通勤是城市居民出行中相对比较刚性的需求,和城市的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紧密相连。通过对系列指标与数据的关注,可以更好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
根据“幸福通勤”的定义,距离小于5公里的通勤人口比重可以作为衡量城市职住平衡和通勤幸福的指标--这个距离意味着,居民能够具有合理可控的通勤时间和多样的交通方式选择。
但《报告》数据显示,在2021年监测的44个主要城市中,仅51%通勤人口可享受“幸福通勤”;在42个年度可对比城市中,除了佛山同比持平,41个城市“幸福通勤”比重下降。
赵一新认为,该数据的下降意味着可能更多的人会选择机动化交通工具通勤,对城市基础交通设施建设和城市通勤减碳行动造成一定压力。
与“幸福通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在44个中国主要城市中,超过1400万人承受“极端通勤”,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3%。
城市拥堵的早高峰。图/图虫创意
其中,北京平均通勤距离为11.3公里,单程平均通勤时耗48分钟,30%通勤者单程超过60分钟,“极端通勤”人口占比较上一年增加3%,是全国通勤距离最长也是耗时最久的城市之一。
《北京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赵一新推算,北京上一年新增“极端通勤”人口规模约30多万。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这1400万“极端通勤”人口中,有近600万为青年人群。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毕业生就业居住调研报告》显示,在参与该平台这项调研的2021届毕业生中,43.6%的毕业青年表示可接受的通勤上限为1小时,33.2%表示在半小时范围内,1.5小时及以上占比较低。
有分析认为,从目前国内城市的规划布局来看,商业区和商务区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良好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公共服务,吸引着青年前来寻求丰富的城市生活。
然而,受到居住成本影响,对于事业刚起步的青年而言,往往没法一步到位在城市核心地段置业,因此居住在外围就业在中心成为多数大城市中青年人的选择。
《报告》表明,近80%的青年就业集中在15公里以内的城市中心,但64%的通勤青年居住在城市中心15公里圈层外,北京、上海的占比达到72%,深圳最高为79%。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发展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力。由于各城市之间在吸引青年人才上存在竞争,因此,除了提供发展机会,谁能提升青年人的城市通勤体验,谁就能在城市的人才吸引力竞争中获得加分,这也为城市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救指南”
《通勤时间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LDS(2016)数据的实证检验》一文研究表明,通勤时间与个人生活满意度、工作和健康满意度以及家庭满意度都有负向关系--过长的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此外,英国医疗保险公司活力健康(Vitality Health)曾委托剑桥大学等机构,做了一项涉及3.4万人的研究,以探讨通勤时长对上班族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
经调查发现,单程通勤时间超30分钟,可对员工健康和工作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程通勤超60分钟,患抑郁症的风险则会增加33%,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提升21%。
如何破解“极端通勤”之苦,成了当下上班族“必备宝典”。
家住北京通州梨园,工作在海淀后厂村的某“大厂”员工王未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每天通勤要换乘3次地铁、1次公交,单程需要2小时左右,看电影、追剧成了他消磨路上时光的利器,“只要电影不太长,一般到单位时正好看完。”
也有不少受访者表示,会在路上通过浏览社交网站、听音乐打发时间。“熬熬,慢慢习惯了就好”,一位受访者说,“部分‘大厂'员工都在一趟地铁上,留心的话,可以听到不少有趣的事情。”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曾做过一项研究,他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其中一组研究对象需要他们在通勤的路上与陌生人进行攀谈。虽然大多数人都抗拒与陌生人进行交谈,但研究结果表明,当他们完成这项任务后明显比另外两组研究对象感到更快乐。
不过,与陌生人搭讪,对于大部分社恐人士而言,可能是一项比“极端通勤”更煎熬的事。
一项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研究显示,不管搭乘何种交通工具,通勤时间一旦过长,都会给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这些压力或源于路上塞车、人群拥挤、班车延误等。但相比开车、公交和地铁,走路、骑自行车或者乘火车这三种方式会让人觉得更舒适。
杨新苗一直致力于“骑行城市”的建设。他谈到,在幸福指数世界第一的国家丹麦,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许多国际政要和知名人士也都选择骑自行车上下班。
现在不少城市在打造“15分钟生活圈”以及5公里以内“幸福通勤”,他建议城市建设者在考虑道路建设时,除了更合理规划轨道交通,还应给骑行者多留点空间,引入助力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鼓励民众选择骑行方式出行。
以北京为例,他说,北京平均通勤距离11.3公里,助力自行车的标准是1小时18公里,用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大多数人能用不到45分钟的时间,轻松骑行11公里,“低碳、绿色、环保”。
轨道交通是关键
通勤中遇到的种种难题,都反映了城市规划和基础建设中面临的诸多挑战,而这一切,和城市的职住分离度息息相关。
职住分离度可以理解为从居住地到最近就业场所的距离,用于衡量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匹配度与平衡性,职住分离度越小说明城市职住空间供给的平衡性越好。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曾谈到,过去规划中一度强调城市的功能分区,而功能区过大造成了较大问题。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认为,当前就业岗位通常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域,家庭在城市非核心区域购房居住,导致大量的交通通勤,在路上的时间比较多,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城市运营效率比较低。
数据表明,2020-2021年近七成城市职住分离增加,特大城市增幅尤其显著,郑州、青岛、徐州是职住分离加剧最严重的城市。
赵一新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特大城市未来依旧是中国城镇化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平衡特大城市的职住平衡度对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同时提到,虽然不存在纯粹的职住平衡,但是以改善通勤为目标的城市居住和就业功能的布局优化,仍然需要在城市空间规划上给予更深入的考量。
因此他认为,在原有道路交通布局与设计上,做好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打造“生活圈”概念,尽可能地融入职住平衡理念,以此提高“幸福通勤”比例。
实际上,不少城市新一轮更新都选择从探索职住平衡入手。
今年5月7日,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里面提到,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组织城市生活,丰富轨道站点周边业态,在站点周边构建以人为本,步行、自行车优先的交通系统,实现“轨道+慢行”的低碳生活方式。
此外,通过探索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通过区域规划指标平衡与动态调整,以此最大限度发挥轨道交通促进职住平衡优势。
不过,不论是实现职住平衡,还是解决“极端通勤”,赵一新认为,在当下,轨道交通依旧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将城市土地规划和轨道交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拥堵、减少通勤时长的普遍做法。”他说。
据了解,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底,全国新开通地铁、轻轨运营线路近1700公里,40个地铁运营城市中32个城市有新增轨道里程。
不过,数据也显示,当下我国轨道覆盖通勤效益总体提升有限。如2021年,40个运营地铁城市的轨道总规模近9000公里,里程长度同比提高20%,但覆盖通勤比重仅提升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平均每新建10公里轨道线路仅提高2万人的便捷通勤。
与此同时,轨道规模300公里以上的城市中,部分城市如成都、武汉、重庆轨道覆盖通勤比重取得了较快的提升,但整体公交45分钟通勤保障能力未能得到显著改善,轨道站外时间占全程出行时间的比重高,轨道接驳成为瓶颈。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接入接出其他交通方式的组合出行系统,提升轨道交通全过程出行效率十分重要。例如,轨道交通直接接入站点周边的所有主要建筑物、地面公交场站等。
在这个领域,北京已经开始尝试,如增加市郊铁路与城轨交会点设置换乘站占比、换乘站付费区换乘占比、轨道车站周边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等指标,以此推动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的建设能不能更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解决特大城市通勤的关键。”赵一新说。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911
14#
发表于 2022-8-8 15:58:25 | 只看该作者
<
14楼 预知未来的我说:回复沙发桑瑞
政府可以提供租赁房就可以了啊。说实话过去的公司都是有集体宿舍的,还有食堂。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911
15#
发表于 2022-8-8 16:00:15 | 只看该作者
<
15楼 预知未来的我说:回复12楼老村长
还有现在的私家车比较多。一台汽车只有一个司机,也是浪费啊。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6911
16#
发表于 2022-8-8 16:04:07 | 只看该作者
<
16楼 预知未来的我说:回复11楼苗王
让公司离开市中心就能够解决了,因为郊区房子比较便宜。就像阿里巴巴一样公司旁边就有商品房。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17#
 楼主| 发表于 2022-9-18 17:01:43 | 只看该作者
17楼 天涯过客说:
不幸福的通勤对打工人来说就像是渡劫。
好不容易从床上挣扎爬起,一想到接下来还要花 20 分钟走到地铁站,在人头攒动的车厢里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度过漫长的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多小时,对工作的倦怠又多了几分。
如果运气不好没有抢到座位,只能在肩肘之间忍耐陌生人的气味和温度,掏出手机就被周围人一眼看穿隐私,连冲浪聊天的心情都没有。
有人已经享受到居家办公常态化的快乐,有人还在早晚高峰的地铁里忍受疲惫。这一次,DT 财经想用数据来聊聊通勤,从通勤时长、通勤距离、候车耗时、步行距离和换乘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看看除了北上广深,还有哪些城市的通勤最不友好。欢迎对号入座。
通勤超过 1 小时的城市,除了北京还有哪些?不久前,中国城市设计规划研究院发布了《2022 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我们从通勤时长、通勤距离、通勤速度等方面对各主要城市的通勤特点进行整理。
报告显示,2021 年中国主要城市中,超千万人正承受 60 分钟以上极端通勤。其中北京是全国极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60 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占全市的 30%。
其次是上海,极端通勤占比达到 18%。广州和深圳极端通勤问题相对较小,60 分钟以上通勤分别占 15% 和 12%。
北京和上海通勤压力大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天津、青岛等城市的打工人,面临的通勤时长压力甚至超过了广州和深圳。
如果和 2020 年进行对比,会发现大部分城市的 60 分钟以上通勤比重都有所增加,极端通勤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北上广深中,北京极端通勤比重增加了 3 个百分点,原本就严重的极端通勤问题,进一步恶化。接下来是广州,增加了 2 个百分点,上海增加了 1 个。深圳 2021 年极端通勤比重与 2020 年持平。
非一线城市中,天津、青岛、沈阳、成都和西安的 60 分钟以上通勤比重,较 2020 年都有所提升。重庆、武汉、南京、深圳、杭州、郑州等城市则与 2020 年持平。
这些城市的职场人,上班距离最远光看极端通勤占比不足以看出一座城市通勤的具体情况,我们结合平均通勤时间和通勤距离来做进一步分析。
《2022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极端通勤问题最严重的北京,平均通勤时耗和单程通勤距离也最长,单程平均通勤时耗为 48 分钟,平均通勤距离达到 11.3 千米。
在通勤时长上,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和重庆,单程通勤耗时达到 40 分钟,广州、成都、天津和青岛为 39 分钟。在通勤距离方面,仅次于北京的是上海、重庆和成都,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为 9.5 千米,其次是广州 9.1 千米。
深圳作为一线城市的一员,通勤距离和时长已经算得上友好,上一次班的平均距离为 8 千米,大约需要 36 分钟。
如果将通勤距离除以通勤耗时,我们发现,在被统计的 14 个主要城市中,单程平均通勤速度最快的城市是郑州,其次是西安、成都、南京、上海和重庆。
北京的通勤速度并不慢,达到了 14.1 千米 / 小时。相较上海 14.3 千米 / 小时的通勤速度较慢,但快过广州(14 千米 / 小时)和深圳(13.3 千米 / 小时)。
北京的通勤时间和距离最长,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职住分离”问题太严重。
职住分离度高,简单来说就是办公地和居住地之间的距离太遥远,去一趟公司要跨域大半个城市,导致上班族把大量时间花在通勤上。
一项去年 11 月的数据显示,环京地区通勤人员已达到 92 万人。家住通州,工作地点在西二旗的人不在少数,更别说那些住在河北燕郊,每天跨省上班的打工人。
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主要城市中,北京的职住分离度最高,达到了 6.6 千米。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和广州,分别只有 3.9 千米和 3.8 千米,深圳更低,只有 2.5 千米。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成都、郑州、西安、重庆等城市的职住分离度,尽管比北京低,但高于上海等其他城市。看来在这些地方,实现通勤自由同样任重而道远。
通勤时走路最累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除了时间和距离,还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一段通勤的质量。我们参考高德地图发布的《2022 年 Q2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从等车时长、步行距离和换乘次数的维度,对城市通勤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中,上海的地面公交高峰期平均候车时长为 13.1 分钟,广州为 10.6 分钟,北京和深圳分别为 9.5 分钟和 8.8 分钟。
大城市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面公交的流量,但其他城市的打工人或许没有这么多选择。在被研究的 19 个城市中,地面公交平均等车时间最长的城市多为二三线城市,比如绍兴、昆明、天津和长沙,平均等车时间都超过了 15 分钟。
当大城市的早晚高峰让人望而生畏,二三线城市也面临着等车时间长的问题。
在讨论通勤时长时,步行距离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但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1 职场人居住与通勤调查报告》,在职场人租房糟心事中,超过三分之一受访者最想吐槽的是住所“离地铁站太远,得步行 20 分钟以上才能到地铁”,超过了选择“房间太小”“环境嘈杂”“室友太多”“房东恶劣”等一系列槽点的比例。
合适的通勤步行距离会提升通勤幸福感,可事实并不乐观。根据《2022 年 Q2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全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距离都超过了 800 米,天津、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甚至超过了 1000 米。
“从家到公司半小时,只需要坐三站地铁,其他时间都在走路。从家到地铁站,再从地铁站到公司,每天都走的很累,通勤幸福真的谈不上。”在上海打工的小赵告诉 DT 财经。
直线距离 500 米,绕来绕去要走上半个小时,难怪有网友表示“被工作累死之前,可能会先累死在上下班的路上”。
最后,与步行距离同样重要的,还有通勤时的换乘次数。
坐在直达的车上,通勤族起码还有一整块时间可以放空、休息、玩手机。一旦需要换乘,就是考验腿速的时刻,不仅要和其他通勤大军共同挤进另一班车,还要认真盯着站点以防坐过站、坐错车。更别说好不容易占到了座位,马上又要让出来的痛苦。
根据《2022 年 Q2 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哈尔滨在通勤换乘次数上表现最好,高达 69% 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乘坐直达公共交通上班。在上海、北京、广州的朋友中,有超过五分之一的人表示,通勤时要换乘 2 次及以上的公共交通。
尽管全国主要城市通勤平均换乘次数呈上升趋势,距离通勤自由最遥远的北京,2021 年至 2022 年第二季度,公共交通直达占比从 40% 上升到了 42%,朝着通勤幸福又迈进了一小步。
写在最后通勤作为不可言说的痛,在每个工作日的早晨和傍晚,折磨着打工人的心智。
许多研究都已经表明,通勤时间过长不仅会增加个体压力和患抑郁症的风险,睡眠时间还会因此减少 28%-35%。此外,长时间的通勤时间还会使个体容易养成久坐的生活方式。一项对日本白领的身体监测发现,通勤时间超过 90 分钟的人更容易出现肥胖症状。
谁也不想拿着身体的本钱,换来无意义的奔波。但通勤困难对于城市的打工人来说,似乎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
对普通人来说,只能在有限的能力下,尽可能为自己提供更舒适的生活。在生活的意义和不时涌现的疲惫当中,寻找犒劳自己的方式
或者是狠狠心花钱租一个距离公司近的房子,实现通勤自由;或者是用通勤时间节省租房开支,在存款中获得满足感;又或者是下班以后吃顿好的,尽量让自己开心一点,就够了。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

主题

434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381
18#
发表于 2022-9-18 17:34:46 | 只看该作者
18楼 虹猫说:
你看人家专家赚钱多容易就靠吹牛逼,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7 21:27 , Processed in 0.07458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