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上最牛打工人,送走了10个皇帝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7 05:0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东晋永和十年(354年),荆州刺史桓温奉命统兵北伐前秦,驻军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眼看长安指日就可攻下,但桓温却按兵不动了。
这时,一个贫寒出身的隐士从华山赶到桓温的大营求见。
桓温请他谈论对时局的看法。
此人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扪虱,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暗自称奇,说江东找不到你这样的人才。
言下之意,要此人出山南下,做自己的谋士。
但此人通过此次面谈,已经认定桓温不是自己要找的老板,于是拒绝了桓温的邀请,回去继续隐居读书了。
此人便是被称为“一时奇士”的王猛。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历史上那些传奇“打工人”的故事。
▲前秦丞相王猛(325-375)。


桓温北伐之时,天下大势有利于东晋。
彼时,后赵政权的领袖石虎去世后,亲族不睦,互相残杀,使得原先趋于稳定的北方地区再度陷入混战与分裂。以函谷关为界,往西的关中地区崛起了一个由氐人建立的前秦政权;而东边,则归了石虎的死对头,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
对于偏安一隅的东晋而言,这无疑是光复祖宗旧业的大好时机。
众所周知,东晋延续西晋司马氏血脉。而西晋王朝在北方两座最重要的城市——洛阳和长安,都留下了问鼎中原的帝王印记。
▲洛阳古城,图源:摄图网。
桓温大军的到来,令北方的中原遗民无不欢欣鼓舞。百姓以箪食壶浆慰劳官军,希望桓温能带领东晋部队收复长安和洛阳,光复汉人的天下。
王猛生逢乱世,出身贫寒,自小便感受到战乱带来的颠沛流离。在他心中,若有一人能结束乱世,乃天下之幸。
正是抱着寻找能够统一天下之人的目的,他来到了桓温的军营。
桓温有意考问王猛,称自己不远千里,奉天子之命前来收复故土,百姓们都无比认同,为何世居关中的地方豪强却无动于衷,是不是他们不想配合?
王猛答道,非也,您这大军都压到灞上了,去长安不过一步之遥,结果您按兵不动了。那些关中豪强或许有意扶助官军,可是他们还没看到您下一步的作战意向,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啊!
王猛的话,戳中了桓温的内心。
的确,从灞上进军长安,指日可待。但如此一来,可能会功高震主,引起天子卸磨杀驴,对自己不利。何况,收复长安和洛阳,得益的是朝廷,对于想要趁机发展自家势力的桓温,折损的却是自己的人马,得不偿失。
因而,对于王猛的说法,桓温只是点了点头,称赞王猛的见解异于常人,并未表示明确的意见。也正是这一举动,让王猛明白,桓温或许并非明主!
▲《世说新语》中塑造的桓温形象,图源:网络。
一个月后,在前秦将领苻雄的打击下,桓温被迫撤出关中,返回南方。东晋王朝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临走前,桓温对王猛许以鲜衣怒马,邀请其南下。
王猛不为所动。他在等一个对的人。


桓温大军南归一年后,王猛终于在北方纷争中,等来了属于他的明主。
那时,与桓温对峙日久的前秦高祖苻健驾崩,前秦的政局出现了急剧动荡。继任前秦皇位的,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苻生。此人在位期间,只要做梦梦到大臣谋反,醒来后便将大臣全族灭掉;还经常因所谓的星象有异,将身边的人一个个虐杀。
身为前秦皇族,苻生的兄弟们人人自危。
为防止苻生对自己下手,同为前秦皇族、在民间颇具声望的苻坚打算先下手为强。他专程请教时任尚书的吕婆楼,希望对方能给自己出谋划策。而吕婆楼对于苻坚举事的成败,无法完全笃定,所以向苻坚推荐了王猛,称对方有不世的谋略,可为殿下鞍前马后。
苻坚赶紧派人请来了王猛。
两人一见如故,苻坚甚至将王猛比作当代诸葛亮,声称自己和当年的刘备一样有福气,能得王猛这样的奇才辅佐,真乃如鱼得了水。
▲苻坚求贤王猛,大致与隆中对类似,图源:影视截图。
不久,在王猛的协助下,苻坚成功发动政变,推翻了苻生的统治,自号“大秦天王”。
苻坚即位后,王猛出任中书侍郎,参掌机要。
当时,整个前秦政权在长期动荡中礼乐崩坏。即便在京师附近的始平县也豪强横行,不服京畿管束。王猛成为前秦政权的正式官员后,苻坚派他出任始平令。到任后,他立即将其中闹得最凶的官员抓起来,当街鞭死,以儆效尤。
而这也让在场围观的人们惊骇不已,因擅杀官员,王猛被抓入狱。
苻坚赶到狱中质问王猛:“为官之人不是得先讲究道德,先生这样一上任就当街处死官员,跟以往那些酷吏有啥区别?”
王猛也不分辨,直言道:“治安定之国可以用礼,理混乱之邦必须用法。”
虽然王猛那套“乱世当用重典”的操作方法,苻坚一时半会还无法适应,但对王猛治国的才能,他从未有半分怀疑,于是当场赦免了王猛擅杀官吏之罪。
之后,在始平县树立了威信的王猛,回朝述职中书令,兼领京兆尹,负责京城周边治安。
比起小小的始平县,历朝历代的京城都是权力盘根错节的地方,豪强贵戚往往直通帝王,最难治理。
王猛到任后,依旧沿用“擒贼先擒王”的思路,将京师附近为非作歹的头号豪强抓了起来。
此人正是前秦强太后(明德皇后)的亲弟弟强德。对内,强德是前秦国舅,典型的皇亲国戚;对外,强德鱼肉乡里、欺压百姓。若按照一般官员的性格,强德即便被抓起来,治罪上也多有考量。然而,王猛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斩后奏,在未等来明确圣旨之前,京城首恶、罪魁国舅强德已身首异处。
此举令苻坚颇为尴尬,可王猛毫无顾忌地打击不法豪强和贵族,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和巩固了前秦的中央集权,同时让治下地区摆脱动荡不安的局面,渐趋和谐。
看见王猛重拳治理的效果,苻坚不禁感叹道:“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
不过,对于王猛在前秦复兴路上所做的一切,那群曾随前秦太祖打天下的老臣们终究感到威胁。
从打天下到坐天下,他们已从卖命者,转变为退居二线、在家享福的豪强贵族。王猛的做法,无疑触动了这一群体的根本利益。所以,在王猛步步高升之时,老臣们与王猛的矛盾愈演愈烈。
一次,立过大功的老臣樊世与王猛一起进宫议事。樊世见到王猛后,气不打一处来,不管王猛提任何建议,一概全盘否决。王猛将建议中的利害关系讲予樊世听,结果对方直接冲上来,对着王猛拳打脚踢。
针对此事,苻坚并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将闹事的樊世推出去斩首。
从此,但凡有前秦旧贵族对王猛的诋毁,苻坚要么一概不听,要么对带头之人处以重罪。
随着王猛的威望与地位的树立,前秦天王苻坚相继攻灭前燕、出兵西拓、北取代国、南逼东晋,渐次成就统一北方的霸业。
而王猛在苻坚的授权和充分信任下,终于从一个“职场小白”变成一代名相。
最爱历史新书大促单件优惠,参与满减赶紧下单吧?


王猛终遇苻坚,固然有慧眼识明主的本事,但在职场中懂得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同样至关重要。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隋唐年间的名将屈突通了。
隋朝末年,各地纷纷起兵反隋,隋朝早已名存实亡。而此时,受隋炀帝所托的屈突通,还在长安24小时兢兢业业守护留守的代王杨侑(即后来的隋恭帝)。
作为当时少有的猛将,屈突通出身于一个勇武之家,与弟弟屈突盖一起,在隋末乱世中均有赫赫威名。时人因兄弟俩的刚直铁面无私而盛传:“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鉴于屈突通的刚直严谨,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对他都有充分的信任。屈突通先后参与平定了杨玄感之乱、刘迦论起义等。即便在各地官员乘机起兵割郡独立,地方豪强纷纷加入反隋的阵营时,他仍不改忠于大隋之心,为隋室天下默默付出。
▲隋唐名将屈突通(557-628)。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在得知隋炀帝再度东巡江都(今江苏扬州)后,奉命镇守太原的李渊父子果断起兵,宣布讨隋。由于准备充分,李渊父子率领的唐军连战连胜,很快进抵河东地区(今山西西南部一带)。
自古以来,河东地区都是关中平原的门户之地,夺取河东,也就意味着西进可抵长安。
眼见战场态势对隋朝严重不利,屈突通奉命率隋朝禁卫骁果军前往一线督战。彼时,在唐军的计诱攻击下,原先奉命驻守霍邑,与屈突通大军互为犄角抵御李渊的宋老生早已战败被杀。屈突通大军人数虽多,却已成孤军奋战之势。
就连被屈突通大军挡住去路的李渊也敏锐察觉到:“屈突通精兵不少,与我军相隔仅五十余里,但不敢来战,足以证明他的部下已经不为屈突通效命了。但是屈突通害怕上边怪罪,又不敢不出战。”
军心离散之际,屈突通的处境尤为艰难。为了不让上峰怪罪他拥兵不进,屈突通决定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唐军,而他自己则固守前线,以拒唐军。因其擅于守城,唐军始终未能从正面越过他,染指关中一步。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隋军在各地节节败退,屈突通的死守也变得毫无意义。
在对屈突通大军围而不攻的同时,李渊父子分兵迅速向西南挺进,绕道顺利进驻长安,俘获了屈突通一家,并派人前往河东劝降仍在做无谓抵抗的屈突通。
面对来人,屈突通誓死不降。即便被派来的人当中有自己的儿子屈突寿,他仍直言:“昔日你我是父子,今天你我是仇人!”
屈突通所率领的骁果军多为关中子弟,在关中陷落后,他们不愿随屈突通东去。此时,他们全都扔掉兵器。
屈突通见大势已去,下马向东南方向(指扬州)再三跪拜,并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遂被迫归降,押送长安。
李渊并未因屈突通是隋朝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而记恨他,反而摒弃敌我对立的矛盾,主动表示:“屈突通乃隋朝忠臣,宜受重用。”随即,拜屈突通为大唐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为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委以重任。
▲唐高祖李渊(566-635)。
之后,屈突通跟随秦王李世民攻灭薛举、刘武周,从平王世充,为大唐江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为表其功,登基称帝的李世民对屈突通礼遇有加,在凌烟阁落成之际,作为两朝重臣的屈突通也图形其上,位在第十二,功高于柴绍、程知节等人。
假如屈突通没有遇到能够尊重和接纳对手的李渊,那么,他或许会在押赴长安后被处死——虽然也可以在史书上写上一笔,但终归没有了后面的功业,难免可惜。


归降大唐之后,屈突通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便是赶往河东,劝降旧部尧君素。
比起屈突通,尧君素的名声不算响亮。他早年间曾是隋炀帝身边的侍从,一直追随隋炀帝由皇子变成皇帝,若非隋末天下动荡,他或许无缘留名史册。
在屈突通良禽择木而栖后,这位仍替隋朝死守最后一隅的前线守将反倒被推到了道德的顶峰。
河东郡城下,两位生死战友见了一面。
为了留住这位战友,也为了留住过去的回忆,屈突通来到城下,含泪告诉自己的老伙计:“吾军已败,义旗所指,莫不回应。事势如此,卿当早降,以取富贵。”
站在屈突通的角度,良禽择木而栖,本来就是一种重新选择。对于过去,既然已经尽力,既然已经于事无补,那就理应坚持心中的大义,在新环境下造福天下。
但尧君素见到屈突通,直接指责对方不思报效,有负隋朝君王的重托,实无颜立于世。
面对尧君素强硬的态度,屈突通自知理亏,被迫离开战场,与尧君素永别了。
其实,一路孤军死守的尧君素何尝不知隋朝大势已去,只是正如他鼓舞部下时所说:“吾是籓邸旧臣,累蒙奖擢,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也就是说,尧君素心中对于“大义”的理解,一早便确立为他需毕生守护的晋王、隋炀帝杨广。即便“大义”的化身已无存,但忠君之心不能死。
▲隋炀帝杨广,图源:影视截图。
如果非得为这个事找出一个应该怪罪的对象,恐怕也只能说是尧君素跟错了老板吧。
在那段战乱的岁月中,李渊父子算是爱惜人才的一流老板。他们一直在用“非战之罪”去感化那些超越敌我界限的天下英豪。在他们心里,尧君素也好,屈突通也好,不管过往为谁效力,都值得招至麾下,为我所用。
因此,屈突通“劝降”尧君素失败后,李渊父子又先后派出了尧君素的旧部和妻子至城下去劝降。
尧君素却视而不见,妻子前去劝降亦被他一箭射死。
最终,弹尽粮绝,城中百姓人皆相食。尧君素被部下所杀,全了他一生愚忠的气节。
尽管如此,在唐朝统一天下后,为表彰尧君素“固守忠义,克终臣节”,他毕生的敌人——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特地下诏,追封尧君素为蒲州刺史,并厚待其子孙。


遇上李渊父子这样的好老板,有的人选择跳槽,有的人选择死战。但在接下来的五代乱世,有一个人堪称“打工皇帝”,闭着眼睛,不用做选择,却始终稳居高位,屹立不倒,最后还全身而退。
此人名叫冯道。
冯道一生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服务过的皇帝几乎贯穿了整个五代时期。诸如历史上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周太祖郭威、后周世宗柴荣等都曾是他竭力维护的“老板”。
作为贯穿唐宋之间乱世的“政坛不倒翁”,冯道并无光鲜的出身。
最早,他不过是唐末幽州节度使刘守光手下一个文员。但胜在年轻时品性纯良,勤奋好学,又极其胜任文员这份工作,写得一手好文章。
在战功吃香的时代,他却无意于沙场征战,日常除了上下班,就是“负米奉亲,披诵吟讽”。无非就是吟诗作对,针砭时弊,自娱自乐。
▲被称为“长乐老”的冯道,图源:网络。
但冯道还是负有责任心的。当看到自己的老板刘守光在对抗后唐李存勖过程中犯错时,这个打工仔还是很诚恳地向上反映了战争双方的利害关系。
只是,对于平常只会抄抄写写的冯道,刘守光根本看不起。他将多嘴的冯道关了起来。
直到刘守光兵败,冯道才迎来仕途上的第二春。在李存勖亲信张承业的举荐下,冯道进入后唐工作,并在数年间,凭借自己的学识一步步攀上了权力的巅峰。
继李存勖之后,李嗣源为后唐皇帝。彼时,后唐在诸国之中疆域最广,境内百姓日渐富裕。但长期更换单位的工作经历告诉冯道,这种小康局面或许是很短暂的。为此,他作诗劝谏李嗣源,希望其继续保持治世作风,还天下百姓安宁。
可惜,乱世之中,远在北方放牧的契丹国也南下分一杯羹。继后唐覆灭后,失去铁饭碗的冯道被命运分配到了“儿皇帝”石敬瑭的手下打工。
▲“儿皇帝”石敬瑭,图源:网络。
那时,在后唐做到宰相地位的冯道已非寻常的打工仔,自然,石敬瑭用他也绝非寻常之事。他那温吞的性格以及平和的处事方式,成了石敬瑭谄媚契丹政权的“最佳工具”。而这些,也是后世戳冯道脊梁骨的主要原因。
对此,冯道本人并非不清楚。
当得知自己在世人面前毁誉参半时,这个出了名的“打工皇帝”只是寥寥地说了句:“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
在冯道看来,即便世间圣明如孔子者,仍无法逃避被人诋毁贬低的命运,就他冯道一个不值一提的打工仔,实不必如此紧张声名之事。
不过,他很清醒,骂名可背,天下苍生必须救。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契丹的耶律德光打出救中原百姓的旗号,大举南下,灭亡后晋。冯道再度失业。
对于此前多次出任两大政权“友好使者”的冯道,辽太宗耶律德光并不想杀他。
于是,在耶律德光和冯道的会面中,被迫跳槽多次的冯道不卑不亢地与“胜利者”耶律德光展开以下对话:
耶律德光:“你为什么来见我?”冯道:“无兵无城,怎敢不来?”
耶律德光:“你是何等老子?”冯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
耶律德光:“天下百姓,如何得救?”冯道:“此时百姓,佛再出救不得,惟皇帝(耶律德光)救得。”
此次对话之后,冯道卑躬屈膝的小人面目不幸被坐实,但中原百姓也因他的卑躬屈膝而免遭屠戮。或许对于冯道而言,这就足够了。
在那之后,冯道又出任后周宰相。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在遇到人生中的第十一个皇帝——后周世宗柴荣后不久,这名乱世中的不倒翁,死于天下一统的前夕。
此时,他的老板柴荣正计划用30年时间打造出一个和乐统一的世界。可惜柴荣寿短,历史将天下一统的重任,交给了另一位打工人,赵匡胤。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6 22:38 , Processed in 0.0599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