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冠姓权,究竟争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29 12:5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争取“冠姓权”不仅是个人诉求更代表着一个家庭的诉求,其背后既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同平等意识的增长,传宗接代的传统文化心理分不开关系。  最近,一位女性博主发文说,她选择与丈夫离婚,放弃男孩的抚养权,导火索是想争取孩子的“冠姓权”,虽然男方同意妥协到“父姓+母性”这样的折中方式,但女方最终还是决定离婚。  尽管很多人都怀疑这是一个“钓鱼帖”,但一场关于“冠姓权”的激烈争论还是在豆瓣、虎扑、知乎上蔓延开来。  其实,近几年社交媒体上关于“冠姓权”的讨论一直不断,上一次更具规模的争论是在2017年。  当时是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的第二年,正是第一批“全面二孩”集中出生的年份,对于不少家庭来说,二孩到底能不能随母姓引发了不少烦恼。“冠姓权”这个新词大约正是出自这时。  “冠姓权”不是一个法律名词。这段时间,全国不少法院都借由这个“冠姓权”的博文案例在新媒体上进行普法。按照《婚姻法》的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也就是说在法律层面,对子女的姓氏父母双方享有平等权利。  但实际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规则基本是随父姓。所以,许多人反对随母姓时会说,孩子随母姓,别人会以为是二婚带来的孩子,或者为什么一个孩子跟父姓,一个跟母姓,我们又不是重组家庭,还影响孩子对家庭的认同感……一旦女方争取“冠姓权”,就会被扣上“能作”“女权”的帽子。  “冠姓权”看似两性之争,其实却是“两姓”之争。  我们都知道,母系社会时,姓氏从母姓,到了父权制社会才从父姓,这说明,姓氏是由制度安排、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的。  中华民族历经漫长的封建社会之后,普遍认同家谱、宗祠的存在,我们总说“寻根”,“根”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精神符号、历史印记。寻的是同宗同源,“根”即是“宗”“姓”,家谱就体现了一种姓氏传承。  至今我们的户口本、档案里都有一项内容叫“籍贯”,籍贯的定义是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当然极特殊的从母系。  此外,“宗”“姓”的传承,家族、家庭的传承,不仅被看作是血脉延续,传宗接代,还表现为家庭、家族财产、基业的延续。这就是姓氏在生活中的感召力。  今天,男女双方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决定子女姓氏的平等权利,但还必须面对姓氏背后,文化、利益、制度设计等等影响的现实。  这几年,无论是小家还是社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冠姓权”的争论?  表面上争的是“谁生养孩子辛苦”“谁为家庭付出得多”,但根上是因为现在处在生养下一代主力军位置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少子女家庭,而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家庭又积累了一定的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了女方在小家要有更多的话语权。  正如,认为女方该平等拥有“冠姓权”的理由是,因为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多了,男女在财务上都是一样的,女方还承担着生育孩子以及大部分带孩子做家务的任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拥有“冠姓权”一点都不过分。  有些独生女家庭有房子、有股票、有产业、有家底,对于“冠姓权”要求更为迫切,有些生二孩提出的要求就是冠母姓。而且如今许多城市姥姥都是小家庭带娃、育儿的绝对主力,女方家庭的影响自然不言而喻。  争取“冠姓权”不仅是个人诉求更代表着一个家庭的诉求,其背后既有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同平等意识的增长,传宗接代的传统文化心理分不开关系。  2017年,伴随“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有两组关于“冠姓权”的调查就充分说明了这些问题。  厦门的一组调查表明:受访者中,二孩跟妈妈姓的占23%;表示希望二孩随母姓者中,出于女方要求的占38%,出于长辈要求的占28%。  而中青报的一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半数受访者不能接受孩子随母姓。  由此可见,不管是争随父姓,还是争随母姓,都绕不开传宗接代的窠臼。  尽管还有不少人难以接受违背“传统”的“随母姓”,但许多家庭的孩子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已经成为现实。另外,离婚率的高企也催生了更多离异家庭,孩子归女方抚养后,女方要求改姓的纠纷。至于现阶段的一个子女家庭能不能也淡定、从容地接受随母姓,还有待时间的证明。  姓什么,其实对孩子来说真没那么重要,对于成人世界来说,“冠姓权”的烦恼还需要更多共情、宽容、理性地去面对。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

帖子

40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00
沙发
发表于 2020-4-29 12:56:08 | 只看该作者
<
沙发 想象空间说:javascript:void(0)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244

帖子

320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204
板凳
发表于 2020-4-29 13:06:2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随风倒说:
不知道外国人的姓氏是如何演变成型的?观点与国内有什么差异?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0-5-13 11:04: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天涯过客说:
 “冠姓权”是什么?为什么能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激烈讨论?今天我们从姓氏的历史说起。  姓氏代表着什么?  其实,最早的时候,“姓”与“氏”是两回事。“姓”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为制止乱伦、乱婚等现象,氏族实行族外婚制,孩子随母亲居住。姓是同一女性始祖的后代们所共同拥有的符号标记。  因为最早以女性为本位,所以中国最古老的的几个姓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姒、姚、嬴、姞、妊、媿 、姺、姑等。  而“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最早姓是女人的尊荣,男人既没有姓也没有氏。后来男人有氏,但姓贵而氏贱。  到了父系氏族时期,姓氏的地位反了过来。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而无姓无氏。到了周代,姓和氏才开始混淆。在秦汉时期,姓氏合二为一,平民逐渐也拥有了姓。  有学者表示,姓氏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建雏形于奴隶社会,但真正成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则是在封建社会。  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女子冠夫姓的由来  姓氏从产生时便有贵贱之分,到了封建社会,姓氏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后,其在贵贱、上下、尊卑层面也形成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例如西汉时期门阀制度兴盛,姓氏演变为维护财产和权力的工具之一。  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也表现在姓氏上,进入父系社会后,女性逐渐失去自己的姓氏。女子出嫁前与父同氏,出嫁后属夫氏,可以夫氏为称,亦可仍以父氏为称。在公共场合,女性大多不使用名字,尤其是结婚后,外人大多以夫姓称呼为“某夫人”,或者是以父姓称“某氏”,亦或是冠夫姓称“某某氏”。  这种姓氏制度持续千年,直到近现代才有所松动。民国时期,“民国民法”对婚后妇女姓氏的变更,就曾引起各界激烈讨论。  有人希望维持习俗旧制,认为男女的真实平等,不在于区区姓氏问题。有人提出,出嫁女子从夫姓,入赘男子从妻姓,但对外时得用本人之姓名。  也有人支持女子婚后维持本姓,或者是区别对待,如独立女性保留姓氏等。还有人提出激进意见,认为姓氏没有存在的必要,男女之间也就不存在冠姓之争了。  基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民国民法”仍延续习俗,其第1000条规定:“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赘夫以其本姓冠以妻姓,但当事人另有订定者,不在此限。”也就是说在约定情形下,妇女可不必冠夫姓。  《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母姓  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深入人心,“冠夫姓”也在生活中逐渐消失。1950年我国《婚姻法》第十一条就规定,“夫妻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至于孩子的姓氏,1980年的《婚姻法》中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我国现行《婚姻法》则改为“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一字之差,体现了对男女平等以及对女性社会地位的尊重。  而据公安部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最近30年,在姓名中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数快速增长。1990年底,这一数据为11.8万。到了2018年底,这一数据增长为110万。  不过,在实际生活中,孩子随父姓仍然占据主流。而近些年来,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对于子女“冠姓权”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还因为“一姓之差”家破人亡。2015年以来,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二胎随母姓的数量也明显增加。  争取“冠姓权”有必要吗?  在今天,“以我之名冠你之姓”似乎不再是浪漫之语,姓氏承载的家族传承、血缘图谱也不复以往那样厚重。就像有人说的,女性追求“冠姓权”,看似是“两姓”之争,实则是“两性”之争,是女性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和自主性的表达。  但争取“冠姓权”和独立女性之间似乎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不是所有争取“冠姓权”的女性就是独立女性,或者不争取的就不是独立女性。是不是独立女性,关键看她是否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以及独有的对人生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贡献,不是靠口头说说就行的。  那些因为别人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者孩子随父姓就大肆辱骂的人,追求的恐怕不是“冠姓权”,而是“霸权”。  而且,跟争取自身的姓名权不同,争取孩子的“冠姓权”还涉及丈夫,孩子长大后可能也要发表意见。说实话,这是一个家庭内部的协议,关旁人什么事呢,对吧?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6008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4957
5#
发表于 2020-5-13 11:17:29 | 只看该作者
5楼 黑煤面子说:
孩子随母性比较靠谱,因为爹不一定是真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78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749
6#
发表于 2020-5-13 11:26:42 | 只看该作者
<
6楼 空谷幽兰说:回复5楼黑煤面子
5楼亮了!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7#
 楼主| 发表于 2020-5-14 09:36:2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7楼 天涯过客说:
  原标题:从Papi酱到西安当街被打的女子 女性做什么都会被“挑刺”?  来源:华商网  Papi酱肯定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孩子随了丈夫的姓,而被某些网友骂上热搜。  西安当街被男友暴打的女子肯定也没想到,自己明明是受害者,却会被某些网友说“宁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更尴尬的是,这宝马还是女方自己的。  这是两件看起来关系并不大的事情,细品却有雷同处。  暴风眼中的女性做什么都会被“挑刺”。Papi酱的母子日常分享让她成了某些网友口中的向男权低头的“婚驴”——放弃自身独立,甘愿为男性当牛做马的已婚女性。相信被这样带有侮辱性的形容词惊呆的人并不只我一个。  甚至是遭受暴力戕害的西安女子,很多人的留言最当紧的一句不是对于暴力男的谴责,而是那句不负责的“宁坐宝马车里哭”,放下最基本的是非观,戴上有色眼镜,对受害女性进行二次伤害。  轻易就对别人做出侮辱性判断的人蠢且坏到不自知。那些讨论papi酱独立女性人设崩塌的人,用“驴”这样的字眼伤害的是众多已婚女性。更让人倍感荒诞的是,他们所讨论的内容涉及的竟然是平等、自主、尊重等崇高概念。一边对别人冠之以“驴”,一边对自己“清醒”判断洋洋得意。可笑,非常。  和前者一比较,那些说女方“拜金”的人竟还显出了一些善良和俏皮了。他们大概率的也不会认识到,自己眼中、口中的无比正确,在别人看来是难缠无赖。  对于女性创造社会财富能力的不确信。讨论papi酱的人挂在嘴边的是她每年上千万的收入,“超过她老公多少倍”。潜台词是收入再多又如何,孩子还是随了父姓。  这一点在当街被打的西安女子身上显得更明显,为何一男一女在车边,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宝马男”,而不是“宝马女”?男性在当今的社会拥有更多的财富和话语权这是事实,另一个事实是,当代女性也正在积累着属于自己的社会财富——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适应。在传统视角下,多数人还是习惯将财富归于男性的名下,将女性也归于男性的名下——更可恶的是把女性归于男性的财富名下。从现实映射到观念,头脑中的“封建”没有真正的打倒。  再回到这两个新闻事件本身,大众的关注点应该在哪里?关于Papi酱我们可以关心她什么时候会有新作,而不是她的孩子随谁姓。关于被打的西安女子我们可以关心施暴的男子该接受怎样的法律制裁,而不是宝马行驶证上写了谁的名字。  面对种种莫须有的指责,女人能做什么?网红Papi酱置顶了一条之前的微博,以示“反击”。对于更多普通女人,她们又能“置顶”什么来抵抗恶意?而反击也许可以让人强大,但并不能弥补造成的伤害。  以前我认为“自扫门前雪”是一种冷漠,现在才发现,对于有些人来说,“自扫门前雪”是一种美德。  [图解新闻]面对家暴,不该沉默!↓↓↓↓责任编辑:屠正阳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5-14 09:44:17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718

帖子

264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641
9#
发表于 2020-5-14 10:14:15 | 只看该作者
<
9楼 老大哥说:回复楼主天涯过客
可以想个办法,把姓氏改成两个字,父母都纳入姓氏这样就没有争议了。
我觉得现在为了孩子随哪方姓儿争论不休还离婚有点儿可笑了,现在有些年亲人为了给孩子取个心影一点的名字甚至都没把姓加入上去。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6 17:54 , Processed in 0.0597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