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6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前没有煤气和天然气,城市人口是怎么做饭的?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1:0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在“没有煤气和天然气”的中国古代,古人一个重大的生活难题,正是“烧火做饭”。明朝人王德章的诗里就咏叹说“柴米油盐酱醋茶,七般都在别人家”。烧饭用的柴,就在古人“开门七件事”里排第一。

“烧火”这事儿有多难?可以瞧瞧古人家的炊具:虽然我们印象里,古人的炊具多是“釜”“鼎”一类,但漫长的古代史上,古人演变极大的一样生活用品,正是炉灶。秦汉以前,中国人做饭还是炉灶与“釜鼎”并用,但两汉年间起,炉灶却后来居上了。比如三国年间的“三孔圆头青铜灶”,出土时就惊艳了众人:整个炉灶已经有完整的“灶身”“烟囱”“炊具”各部分,做工精美火力极旺。

而从两汉三国开始,历代的炉灶,也不停进行着改变:两晋南北朝的炉灶,灶眼明显增加,灶身和烟囱也是越加越长,而火门也越发缩小。隋唐年间起,中国传统炉灶的灶眼也改成了一个。所有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增加炉灶的封闭性,提高炉灶的温度,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省燃料。
因为,一部中国古代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古人“争燃料”的历史。
中国古代生活做饭的燃料很多,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主要的燃料来源就是木柴。比如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宝典《齐民要术》里,就列举了榆树、柳树、橡树等多种可做“燃料”的树木。乍一看去,古人的“燃料资源”储量很雄厚。但事实却是,一代比一代缺。
由于人口的增长,木柴需求的扩大,以及战乱和土木建设等多种因素。中国古代的林木资源,其实一直都在减少中。比如南北朝年间,东魏王朝在邺城建造宫殿时,就苦于缺乏木材,竟把洛阳宫殿的木材拆了凑数。朱温灭了唐朝后,竟把长安宫殿民居一股脑全毁掉,沿着渭河把木材拉走,也是因为“缺木料”。

盖楼的木料都缺,烧饭的木料,那也是长期不富裕。就连列举了一堆“优质木材”,但也补充说,缺木材的时候,最好就用羊粪牛粪做备用燃料烧饭,那真是“既无灰尘,又不失火,胜于草远矣”。其实在那时,作为当时中国核心经济区的中原地区,林木植被已经大量减少。
而从隋唐年间起,古人“缺柴”的困境更是越发严重,盛唐年间时,长安周边就已没有巨木。宋代从太行山麓到江南地区,大片的林木都已砍伐殆尽。乡间的老百姓为了生火做饭,竟把有着重要经济利益的桑树枣树都砍了当柴烧——经济利益再高,都比不了眼前一顿热乎饭。
乡下尚且如此,城里人的生活做饭,当然也更困难。所以白居易笔下“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会被“白衫儿”强行抢走炭,唐王朝一度给官员实行“配额”,五品官员每天才配二斤炭,取暖烧饭时必须省着用。官员家都这地步,小老百姓自然更难熬,唐人姚合更哀叹“小市薪柴贵,贫家砧杵闲”——由于买不起柴火,穷人家的劈柴用具都闲置了。

而在号称“富宋”,传说中“市民经济”丰富多彩的北宋都城汴京,“缺柴”更是一百年来的公认难题:宋真宗年间的冬天,汴京城里的木炭一度涨到每秤二百钱。甚至为了抢购官府的“半价炭”,汴京城里还上演了多人死亡的“踩踏事故”。而到了明朝年间,“柴”也成了公认的“开门七件事”之一,许多地方“民之艰薪更甚于艰食”——生个火比找到吃的还难。
甚至有时候,哪怕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也往往更看到古代“城里人”缺柴火的困境:明朝建文年间,当燕王朱棣扯旗造反,掀起震惊天下的靖难之役时,他的燕军曾在真定城外二十里,俘虏了砍柴的樵夫。这个细节也就意味着:明初城池需要的柴火,竟要从城外二十里砍来。
这还只是真定这样的城池,对于北京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来说,燃料的需求更是巨量。明成祖朱棣刚迁都北京时,北京城每年需要的柴火只有28万吨,但到了一个半世纪后的明朝隆庆年间,京城的柴火需求量就暴涨到48万吨。这还是供应充足的帝都北京,在明朝中后期富庶的松江城,一百斤柴火可以卖到一钱银子。许多地方因为缺柴,在淡季时甚至要“裂门以炊”,砍了木门当柴火烧。
也正因柴火的稀缺,所以也带来了古人“生火做饭”里的又一巨大变化:烧煤。
虽然中国人应用煤炭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两汉时代。但煤炭真正普及起来,却还是要到明代。比如柴火需求量巨大的北京城,到了明朝成化年间时,就已经是“皆石煤代薪”。明朝小说《醒醒石》里的下层士兵家庭,也是“尽勾买煤烧”。明代典籍《天工开物》也估算说:明朝城市的燃料里,煤炭占到了七成,柴火占到了三成。
当然,这时煤炭的“占七成”,指的是“烧饭”“生产”"冶炼”等各个行业,放在日常做饭领域,木柴的比重依然比较大。皇宫和官宦家庭的生活燃料,依然还是以木炭为主。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煤炭的意义确实巨大。特别是在明朝中后期,许多昔日饱受“缺柴”之苦的地区,都是靠煤炭救了急——明朝嘉靖年间时,名臣杨继盛就在临洮开采煤矿,让百姓大受其利。到了万历年间,连多年不上朝的明神宗都明白:“煤乃民间日用之需”。终老于北京的传教士利玛窦,也记录了北京百姓家家烧煤的情景。



发展到清朝年间,煤炭在城市燃料里的比例也进一步扩大。乾隆年间仅北京周边的煤窑就有七百多个,乾隆年间北京的人均需煤也达到了390斤。可以说在这时,昔日处于次要地位的煤炭,已成为古代城市百姓的生活必须品。可以说,中国人口能在明清年间实现“大爆发”,除了粮食产量的因素外,煤炭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当然即使在这时,煤炭的价格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是不小的负担。清朝乾隆年间时,三文钱只能买二斤煤,而到了嘉庆年间,三文钱更只能买一斤煤。即使在北京,“煤价日贵”也是常见现象。单是乾隆27年,北京城里的一斤米与一斤煤的比价,常是1:0.6,买煤是不小的负担。
而中国城市老百姓能“多烧煤”,还要得益于近代采矿与煤炭工业。比如20世纪30年代,上海一斤米与一斤煤的比价,就降到了1:0.12,北京的人均煤炭消费,就达到了1460斤,是乾隆年间的数倍。可以说,老百姓多烧一点煤,就是历史前进一大步。
从柴草到煤炭,仅仅一个“烧什么”的话题,更是古代城市生活的无尽画卷。其中关于“能源安全”“能源危机”的真理,也有着并不过时的意义。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884
10#
发表于 2021-2-6 23:04:34 | 只看该作者
10楼 俱往矣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市实现了煤气化工程,于是我的歌词里就出现了这样的词句: 不见炊烟起,美酒伴佳肴。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42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397
9#
发表于 2021-2-6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9楼 不加糖的豆浆。说:
回复6楼键盘侠,老兄啥时候出来的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874

帖子

200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2008
8#
发表于 2021-2-6 22:00: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主题

6883

帖子

82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8275
7#
发表于 2021-2-6 19:51:20 | 只看该作者
7楼 赵子越说:
我们家现在烧的都还是柴火。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主题

4814

帖子

1万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0120
6#
发表于 2021-2-6 19:45:5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2205

帖子

748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487
5#
发表于 2021-2-6 18:18:32 | 只看该作者
5楼 向上说:
还有用柴火的,樵夫不就是卖柴的吗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922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416
地板
发表于 2021-2-6 18:14:40 | 只看该作者
<
地板 桑瑞说:回复楼主天涯过客
哈哈,这还用讨论,基本都是蜂窝煤啊,也有用煤球,煤饼的,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327

帖子

33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97
板凳
发表于 2021-2-6 11:57:2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紫贝壳说:
不过还好吧,我记事的时候,住的那个简易楼,到是有管道煤气的。那是七几年的事情了,我姥姥家是平房,最开始就是蜂窝煤炉,后来好一点儿了就换那种煤气罐这样。
本帖来自pc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327

帖子

33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397
沙发
发表于 2021-2-6 11:48:2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紫贝壳说:
这个有啥啊,炉子做饭呀。
本帖来自pc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6 20:52 , Processed in 0.59241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