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58|回复: 2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众生平等,盲人说:我也是众生,别拿摸象糟践我们了

[复制链接]

156

主题

1098

帖子

381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22-10-9 12:3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高富帅的烦恼说:
原创
视障新路
视障者
收录于合集 #老盲有话要说 , 34个
以下是一个爱好佛家文化的视障者的自身感受,与人们常见的对佛家文化的理解有所不同,言过勿怪,不喜勿喷。如果你是一名绝对虔诚的佛教徒,请绕行,这篇文章不妨碍我们继续做朋友。
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即使你不知道,上学之后也会知道,因为这个故事已经进入了小学课本,老版的英语课本也有这个故事。千百年来,这四个字已经成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固执己见。故事的版本也越来越多,对盲人的反面形象刻画得越来越精细。
很早的时候,我就在想,可以表示以偏概全的故事很多,诸如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为什么古人偏偏编了个盲人摸象呢?后来我又想,中国古代虽然有大象存在,但并不普及。要不能有曹冲称象这么无聊的事情发生吗?大象的体重有什么好称量的?至于要动用那么多人力吗?所以大象在古代肯定是稀罕玩意。
既然大象并不普及,怎么会有盲人摸象的故事呢?其实要糟践盲人未必一定使用大象,编一个盲人摸驴的故事也是一样的。是不是这个故事产生在大象比较普遍存在的环境当中?我忽然想到了印度。这个故事不会是从佛教中来的吧?
于是我就这么一查,果然,这则故事出自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顺便说一下,书名当中第二个字读音是“波”,盲人提起这本书可别读错了,免得被人说咱们“盲人摸象”,连汉字读音都了解得不全。
原文中没有对盲人做过多描写,只是用一个词“众盲”来叙述。后人尤其是现代人的改编版本,那就把故事里的盲人描写成了绝对不堪的形象。什么乞讨要饭的盲人,无所事事的盲人,喜欢争吵的盲人。
然而,我并不觉得《大般涅槃经》的作者对盲人手下留情,只不过是千年前的写作手法不够成熟与丰富罢了,对于盲人的蔑视态度,各种版本的盲人摸象作者,并无不同,但凡有点不同的想法,也不会乐此不疲地完善这个故事,加工盲人的不堪形象。
有人会说,人家描写的是摸象的盲人,又不是你,你何苦仨鼻子眼儿,多出这一口气儿。这还真不是我矫情。在佛教浩如烟海的经书中,不难看出对盲人群体的态度。
在佛家眼中,盲人是没有智慧的,无用的,不可获取知识的。
其实盲人摸象的故事编得很粗陋,稍微了解一点盲人的人,都会知道,盲人如果想了解一件新物体,肯定是上下左右全摸一遍的,这是人类的本能,谁要是不信,你闭上眼睛摸一个不熟悉的东西试试看,你会只摸一部分吗?所以,盲人摸象这种故事,是在对盲人有偏见且没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编出来的。
佛教中体现对盲人有偏见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参加过脱胎于佛教的葛印卡内观禅修,其间听到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盲人问什么是白色?朋友说白色就是很明亮的颜色呀。盲人说还是不知道白色是什么。朋友想了想,看到外面有一只白色的鸭子,就把它放到盲人手里说,这就是白色。盲人摸了摸,说:“我知道了,白色就是柔软的感觉。”朋友听了很生气,说白色怎么是柔软的感觉呢?你再仔细感受下。盲人非常细致的从头摸到尾,从尾巴又摸到头,体会了很长时间,最后说:“我终于知道什么是白色了,白色就是弯曲的感觉!”
这个故事是用来说明盲人没有智慧的。但我没看到盲人没有智慧,反而是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上进形象,盲人的朋友,那个能看见的人反而显得可笑。试问,让盲人通过触觉了解颜色,拥有这种逻辑,这到底是谁没有智慧?
参加那次禅修,报名就屡屡受挫,很多内观中心听说盲人来报名直接回绝。这些三句话不离慈悲,一身佛气的人,面对盲人大都用“盲人不能自理”一口回绝,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不知道佛家的众生平等理念哪里去了。
在我们熟悉的各大宗教当中,佛教对盲人的接纳度远远不如其他宗教。我的一位朋友曾经产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没想到,使他最终没有遁出红尘的原因,不是六根不净,不是尘缘未了,而是没有一个寺院愿意接纳盲人。他问了很多寺院,师傅的回答千篇一律:盲人不能出家,没法照顾。
到后来,我朋友心下被活生生拱出一股邪火,早忘了贪嗔痴是何物。他问和尚师傅:“你们总说盲人不能出家,如果一个人出家以后失明,难道他因为失明还要还俗吗?”
师傅不紧不慢地回答:“如果那样,寺院里的人会照顾他,但是如果本来就是盲人,是不能出家的。”
我朋友说:“你们担心的不就是我不能自理呢?如果我不需要任何人照顾我,可以出家吗?”
师傅说:“那也不行,因为戒律中有规定,盲人不能出家。”
我朋友大惊,自认为学了几年佛法,也算有个了解,只要有发心,就应该可以出家,难道戒律还规定盲人不能出家吗?当他打算追问下去的时候,师傅又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施主还是考虑一下养老院吧。”
我朋友顿时感觉眼前一亮,气得差点能看见了。说一千道一万,和尚师傅认为我朋友是打算去寺院混饭吃的。他转身离开了。
我手贱啊,听说了这个事情就开始查找各种典籍,还真让我找到了。《律藏》中还真有这一段。有三十二种人不能出家,这叫做出家障难。具体内容我就不复制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其中大部分都是各种类别的残障和疾病。
那规定比某联的评残标准都严格细致。就拿“盲人”来说吧,规定了先天的,后天的,一只眼盲,两只眼盲,盲聋、盲哑、盲聋哑都不能出家,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也是不能出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哮喘、痔疮也属于这个范畴。最让我震惊的,是其中一条叫做“辱众”,意思就是说长得太丑,具体包括太高太矮、太胖太瘦,太白太黑,肚子大、脑袋尖等等。
我很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戒律呢?于是我去问和尚朋友,对方给我的回答是“戒律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不甘心,到处查资料,终于找到了解释。大安法师专门讲过这个问题。
他说:“在出家法里面,六根不具足的人是不能出家的。《四分律藏》里面,有一百四十种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残疾是不能出家的。为什么?出家人是人天师范,是荷担如来家业的,你搞得一到僧团一看,都是这个瞎子,那个聋子,那个哑巴,那个瘸子,那你怎么住持如来佛法?实际上现在要对佛法负责,对这种有残疾的是不能剃度出家的,所以我们要听佛的话,要有自觉地维护僧团形象的责任心。”
先不说这段话中的用词是否带有歧视,我不明白的是:残障人士怎么就不能住持如来佛法,怎么就不能维护僧团形象?佛家讲色即是空,也就是说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妄,连身体都是臭皮囊,既然不在乎臭皮囊,那为什么出家还必须拥有周正的、全须儿全尾儿的臭皮囊?佛家讲心中有佛,所见皆是佛。那么何必在乎僧团形象?焉知哪个瞎子不是菩萨的化身?
我这人嘴贱啊,带着类似的问题去问道长朋友:“请问盲人可以当道士吗?”
道长回答:“当然可以,道在心中,不在眼中。”
曾经有一位全真派的道长还要收我为徒,要不是舍不得烧烤和火锅,现在我已经长发及腰了。
至于基督教,我就知道不止一位盲人牧师在传道,也就没有去找牧师嘴贱。
我做了这些对比,并不是以此来说明各个宗教孰优孰劣。我更没有片面地认为哪个宗教盲人地位高,哪个宗教就是好的。如果那样说的话,奥姆真理教岂不成为最好的了,因为教主就是一个盲人?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盲人摸象般的狭隘认知。
佛家弟子不妄语,我辈亦然。说了这么多,是希望佛家正视对众生关怀的不足,如有可能,在弘法的同时,把慈悲落在更实际一些的地方,比如真正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众生,毕竟我们盲人也是众生之一。
我国很多解放前建立的盲校都是外国神父创建的,这无疑令我们这个儒道佛三教传承上千年的文明古国汗颜。某一线城市的一个佛学团体,一年用在放生上的支出达到380万元,这足够建立一所盲校了,这不比买鱼放生功德大吗?
放生的人肯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救命更要紧,众生平等嘛,鱼虾鸟兽也是众生。但我想说,资助盲人教育,佛家“盲人没有智慧”的观念就会转变,盲人群体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的行为,为自己积攒的资粮不亚于放生啊。
我姥姥说过:“点塔七层,不如暗处一灯。”我觉得她老人家很有佛性。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21

帖子

38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48
244#
发表于 2022-10-13 08:3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44楼 电子光说:
599255220 发表于 2022-10-13 08:27
有的朋友说的不对,真正的佛教信众,做任何功课和善事,都是没有功利思想的。这样说吧,做功课和善事是为了 ...

确实说的很好。可是万一不想成佛的人做了好事做了善事,得到的功德怎么办?哈哈!反正我只要无愧于心就行了。有些人说你心黑了怎么办?所以每个人注定该是啥样就是啥样。只要不要给大部分的人。增加麻烦和威胁就行。至于少部分那些社会渣子,咱也没那本事,连添堵的机会都没有,好好在社会中苟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2

帖子

7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243#
发表于 2022-10-13 08:27:43 | 只看该作者
243楼 599255220说:
本帖最后由 599255220 于 2022-10-13 08:33 编辑

有的朋友说的不对,真正的佛教信众,做任何功课和善事,都是没有功利思想的。这样说吧,做功课和善事是为了有一天成佛,有一天进入极乐世界,但做功课和善事时不能想成佛和极乐世界这件事,一想就是功利主义了,这是严重违背佛教教义的。真正有成就的佛教徒,做任何好事,都不会说给别人听,一说,就是功利主义,就违背了教义。这就是大众很少听到佛教徒做好事的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那些比较传奇的好事,被接受者或旁观者看见了,然后才能传播开来。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2#
发表于 2022-10-13 07:23: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42楼 云迪说:
云迪 发表于 2022-10-13 07:04
我所信仰的是佛教,为什么信仰佛教呢?因为佛教的慈悲,我认为和基督教或者其他的什么叫他都有所不同,比如 ...

看了这里边的主要讨论,发现我那点内容放到这里真是有些不合适,想把它删除,还真找不到删的地方了。给大家带来的不悦,敬请谅解。

来自:掌上乐园VIP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1#
发表于 2022-10-13 07:09:02 | 只看该作者
<
241楼 云迪说:回150楼二十四桥明月夜
说的甚为有理,值得赞赏。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0#
发表于 2022-10-13 07:04:12 | 只看该作者
240楼 云迪说:
我所信仰的是佛教,为什么信仰佛教呢?因为佛教的慈悲,我认为和基督教或者其他的什么叫他都有所不同,比如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我们信佛,以佛陀的理念绝不是说我们信佛就是佛陀的子民,这和基督徒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只是佛陀的弟子,只要信愿行具足,未来我们也可成佛。也就是和佛陀一样的人,打个比方,我现在去老师那里学按摩,只要我一心专注好好的学,那么将来我也可以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我也可以培养学生。

反观基督教,在我的认知里边是不一样的,基督教就把我们当作是上帝的子民,也就是我们都是由上帝创造而来,因此我们必须一心追随上帝,我们将来才能上天堂,才能得解脱甚至于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不信仰上帝,我们就是有罪的,甚至于我们这种人就处处都可以不受欢迎。当然,这和基督教本身传教士怎么传的,我不是太清楚,这是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基督徒他们平时传教的那种做法就有这个意思。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佛陀那么慈悲,请问佛教的寺庙怎么和基督徒的教堂有着那么大的区别呢?比如就像好多盲人所抱怨的那样,当然这也不是抱怨,首先就是事实。也就是如果我们要去佛教的寺庙参与法会,几乎就没有人管我们,在身边没有人协助的情况下,我们去参与佛教寺庙的法会,几乎是不现实的。

可这一点在基督徒的教堂就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只要我们盲人去到那里面,不管那里面的是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带我们都会特别友好。而且也十分的有爱心!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事在人为,这些现象和宗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首先以佛教为例,很多寺庙不接那我们盲人,乃至于说,如果盲人的身边没有人陪同,想要参加法会,几乎不可行。这是这些所谓佛教徒本身的自私行为,如果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是不应该有此自私行为的。佛教竟然倡导众生平等,又怎么可能将我们盲人置身事外呢?这只能充分的说明有好多人,只是嘴上念佛,但心口不一。

他们把佛教所倡导的这种无私博爱,仅仅落实在口头上,根本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甚至于有些寺庙我们进去了,那些人还要让我们买这个买那个,让我们必须要投钱进功德箱什么的,这些都属于他们个人的自私行为。原意上以佛陀的倡导是相违背的,大家做什么都应当随自己的心愿,其实一个寺庙若真的香火旺盛,走到那里之后,我们自然的就愿意捐功德箱,不需要有人来劝化。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那些佛教徒这么的不友好,我为什么又还要信仰佛教呢?其实在佛教里边,有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每个人不管有罪也好,无罪也罢,都是自己因果自己了,也就是说,我们信佛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都是自己给自己铲除曾经的业障。就拿吃饭来说,是不是自己吃饭自己饱,没有说,我替你把饭吃了,今天你就可以不用吃了是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了解佛教的宗旨及教义本身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那么我自然就会身体力行的去朝着那个方向走。至于其他那些佛教徒,我们能看清楚他们的作为是怎么一回事也就够了,根本没必要为这些人而障碍了自己的前途。

好比曾经有个司机问一个和尚,说请问你是在寺庙里才吃素呢?还是说在家里都一样的?结果那和尚没有直接回答司机的问题,倒是反问了一句,那请问你系安全带是有人看到你才系呢?还是说平时你都会系呢?司机听了和尚的话也瞬间顿悟。

不过这番话司机听懂了,不知道各位听懂了吗?其实和尚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吃素念佛,为的是了脱生死,你自己想要得解脱,你就不管在哪里都要吃素,你自己不想解脱,那就随自己的情况而定。司机系安全带为的也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你仅仅是走走形式,以后要出了什么事故,也同样是自己的罪自己来受,到头来谁也代替不了你。

不过与现实而言,我确实反感那些基督徒,就像大家谈到的这种现象,他们一遇到我们,就非得要劝化我们信仰他们的基督教,如果我们不那样做,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有问题的。比如有一个基督徒,非常的有意思,他跟我讲,我劝你信仰上帝,信仰主,是为了对你有好处,由于我对他说我不想信仰这些,而且我比较反感这一套,当时就因这句话,那个人急的就要跳起来了。他立马就跟我说,你可不能这样说呀,这种说法是有罪的,你是要遭报应的。所以就冲他的这种做法,大家觉得难道你们会不反感,你们会能接受吗?

这些基督徒他们虽然平时表现得很有爱心,但是他们的那种爱心到底意欲何为?本着什么目的而来,我认为这都是有待考证的。不过说到最后我还是那句话,佛教是不排斥任何宗教的,从我们来说,只要你所奉行的是力行善事,有着利他之举,这一切都是值得赞赏的。

另外还有一条最关键的,那就是在佛教的教义里边是没有创世主和救世主这一说法,也就是一切众生皆是业力所感,是自然本身就有的。不存在谁创造了我们,谁能拯救我们,简单的理解呢,就是我们属12因缘和合而成,也可以理解成为,这就是自然本身的现象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是真实不虚的,不管我们是否信仰,这本身的存在都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最后我们想要去哪一道,我们想要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终都是我们自己的造作,我们做的好了,既然就会往好的地方去。做的不好就会去往较差的地方。从英国的法则而论,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我们最终自己享福也好,受苦也罢,都是我们自身的行为所感。与他人没有关系,也就是自己做过的事,最后自己都需要承担责任罢了。

佛教的教义和其他宗教还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佛陀把这一切发现的告诉了我们,也就是释迦摩尼佛在快要圆寂之时,说的那句话,我这40年来,本没有讲过一句话,那么我所讲的都属于我所发现的。好比我们中国的孔孟之道,他们都是自然现象的发现者,而绝非发明者。为什么在我们中国要推行孔孟文化,时至今日仍是如此,这是源于他们发现了自然规律,我们怎么做最后可以得什么样的一些好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孔孟的思想在当时是不怎么盛行的,只是后来才比较的盛行。也就是这两位老师发现了自然法则,那后来的人又发现了这两位老师所传导的理论是值得赞赏和推崇的。

所以这就跟谁创造了谁,最后再来教化谁,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好了,以上只是个人愚见,说的好赖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望读者慎读,谨慎发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39#
发表于 2022-10-13 07:03:13 | 只看该作者
239楼 云迪说:
看了这么多的回复,发现这里有知识的老师也还是真多哈,前面在另一个帖子里写了我对宗教的一些看法。看到这里各位老师的回复,觉得我那点见解确实也挺肤浅的。不过虽然见解肤浅,但也想把这点见解发到下面,供读者预览。同时也希望得到众多老师们的指导。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38

帖子

27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36
238#
发表于 2022-10-13 05:38:47 | 只看该作者
238楼 凌宇说:
既然我们知道了安定真心是修练的主要目的,那我们剩下来的就是研究自己适合哪种方法。想研究自己适合什么方法,首先就要想办法把当年佛教创始人研究出来的方法尽量多地收集起来。在收集完这些方法之后,佛教徒应该一各一各的进行尝试,看哪种方法自己用完之后特别舒服特别高兴,特别舍不得放弃。当你能够乐在其中,明明很辛苦都不觉得厌倦,明明外界有很多诱惑你都不想去管的时候,这种方法就应该是你最应该研究的。那么如果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怎么办呢?我觉得大胆创造是必须做的事情,看清楚,是必须,不是说你已经成为了专家教授,而是你有一个想解脱的心,所以你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当你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不适合你的时候,你就必须找到一条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路,这不是别人给你的任务,这是你自己认为你应该是一个佛教徒,你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一切首先要以你安心为标准,而不是以规定为标准,任何的规定看起来再合理,只要你心里别扭,你就不可能安定,只要你不安定了,你怎么学都是没有用的。修炼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是一个必须坚持一辈子的事情,正因为需要坚持一辈子,你就不能找一个让自己别扭的方法,不然就算前面能够强行忍耐,迟早有一天你都会受不了的。佛教为什么要入定,就是因为只有安定了,才能够真正的静下来,真正静下来才能够产生智慧。你地衣关都过不了,谈后面的全是扯淡。为什么会有今天的讨论?为什么大家会为无关的事情去争论,难道我们都想去当和尚吗?错了,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不想当和尚,我们之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这个观点让我们心里不安定。这个观点让很多很多的普通人觉得非常不合理,产生了很多负面情绪。这样的群体伤害本来就证明了这种规矩的不合理性,只要你是一个正常人,就应该知道这个必须改掉,如果这个都不知道,那么迟早你都会出问题的。你今天能够忽略别人的感受,明天当然也能够忽略自己的感受。,可是,负面情绪不会因为你的忽略而消失,他只会一天一天的积累,最终就像火山一样爆发。不要去怪某个和尚部首规矩,更不要怪现在的人不喜欢宗教,你只要一天没有学会安定真心,一天就没有办法逃脱对不断地修炼这种行为的厌倦。只要你厌倦了,你就一定会想尽各种方法来进行减压。这不是什么过错,起码这不是人的过错,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犯的错误,你如果一定要认为是个人问题,很明显只能是你的问题。有人说某个大法师出了大问题,那位姓柳的大学生本来已经去当和尚,现在又还俗了。这个问题该怪谁呢?那当然是他们的教导人,这些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佛经,什么是佛法,只是把自己懂得一些东西强行灌输给某个人,也不管这套东西对某个人是否有用。大家知道吗?当年那位姓柳的大学生和一个德国人一起参加数学竞赛。,这位姓柳的同学是真正获得胜利的一个。结果怎么样了?这位同学从一个数学系的高材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佛教徒,现在又变成了一个心理咨询师,在这三个领域里面,他都有一定的成就,,但都没有做出什么影响别人的东西。他的师傅前半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后半生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从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们都没有完整的做成过一件事情。相反,那位德国的数学高材生现在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科学家。,他不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什么德高望重的名人大腕,人家单纯就是一个数学家而已。请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前者半途而废,后者持之以恒?。更要命的是,后者大概率不是一个佛教徒,没有经过宗教的训练,最起码没有经过佛教的训练。而前面两个人都经过系统的学习,都有当和尚的经验,请问为什么这两个人反而不行?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后者懂得探索和归纳。当他需要寻找真正方向的时候,他心里面的参考信息不是哪个父母告诉他的,也不是哪个老师告诉他的,而是他在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之中找出来的。他首先在研究数学的时候觉得数学很好玩,很值得自己去琢磨,然后她才有了数学研究这个行动。也就是说,他首先在心里面确定了研究数学可以让他获得最多的快乐,起码比其他科目要快乐,他是先确定了这一点之后才去行动的,而不是首先去行动,然后在考虑是否适合。如果你首先确定了方向,后面当然就不需要为确定方向而烦恼,你只要一直顺着这个方向往前就行了。当然,德国人的想法是我的猜测。,但是根据我们对西方教育的了解,这种猜测大概率是真的。我们再来讨论,前者,前者本来学数学很可能就是父母的要求。,父母在他年少的时候发现他有数学天分,就强行让他去提高数学。,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一定能够感觉到快乐,也许父母赞扬他的时候他会有一点快乐,但是如果离开了父母的赞扬,他恐怕就不会很快乐了。再加上,如果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进行魔鬼训练,一个孩子制定计划的能力一定会下降。,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来研究这个科目。当他长大以后,哪天必须自己来制定一个完整的计划,他很可能就会跟小孩子一样无所适从。即使他认为自己已经深思熟虑,很可能他找出来的方向也不是真正想要的。至于他的师傅,我估计也有类似的可能性,毕竟在中国,想让父母或者老师完全不干预孩子的想法,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一个人但凡受到干预,就很可能形成一种干扰。,这种干扰就有很大的概率会影响人的正确判断,。当你第一步的判断错误了,后面很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还是回到正题,与其说宗教如何如何?,还不如说现代人不喜欢真正用逻辑来分析问题,不喜欢提前制定计划,想干嘛就去干嘛?,这样的人不管你信不信宗教,始终都很容易半途而废,。这是一种思维问题,按照佛教的理论应该叫做心猿意马,就像你的心里面有一只猴子一样,那只猴子总是要出来干扰你,你只要不把这只猴子降服了,不管你相信什么或者不相信什么,最终结果可能都是猴子在做决定,而不是你在做决定。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就要时时刻刻留意自己的心理状态,看一看现在做的行为有没有让自己不安心,而不是去考虑要不要遵守什么规矩,更不是去考虑怎么崇拜名人。只要足够冷静,足够博学,人不会因为想要安心而走上邪路,相反,你越恐惧犯错,越在意条条框框,很可能最终更加容易失误。我们小时候都觉得棒棒糖是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同桌的女孩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新年穿过的衣服是全世界最好的,当我们长大了,见到了更多的食物,见到了更多的女孩,穿过更多的衣服,很可能就发现自己不一定喜欢小时候的那个款式,至于要挑选怎么样的东西?,只要你的信息库里面信息足够多,你总能够挑到满意的,当然了,你也有可能怀念以前的东西,那么你只管去挑选就好了。如果你永远不长大,永远只怀念小时候的东西,永远不更新自己的信息库。,那么你就会认为自己只爱吃棒棒糖,只喜欢同桌的女孩,那么真正被限制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这个世界。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538

帖子

273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36
237#
发表于 2022-10-13 04:30:03 | 只看该作者
237楼 凌宇说:
好几天没上来,很多想说的都被别人说完了,让人高兴的事,自从165楼以后,这里终于有点讨论的样子了。我觉得佛教为什么会出问题,为什么会像今天这个样子,真正的原因不是佛祖,也不是佛经,而是佛教徒,没有任何一个佛教徒可以回避这个责任。从上面那个佛教徒说的话里面,我没有看到任何的慈悲,也没有看到任何的理性,他为什么不敢去研究戒律,不敢去修改界律呢?因为他心里面太恐惧了,他觉得自己已经够苦了,如果自己做了错事,以后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苦。,为了不受苦,他宁可昧着良心去干一些事情。他看了太多的佛经,知道了太多因果报应,所以他没有勇气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佛教在最开始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让人当奴才的东西。佛门律宗和净土宗理论上都可以说是佛教的一部分,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这两个东西根本不能归为同一个类别,净土宗基本只是念阿弥陀佛,需要遵守的规矩仪式理论上没有那么多,而律宗就不用我出来说了,相信学习佛经的人应该比我更了解。我们如果研究这个问题,就会发现,这种分类在佛教的经典里面都能找到一定的源头,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也就是说,佛教从传承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有很多种不同的修炼方法和要遵守的界律,问题来了,这些东西是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其实所有人都明白,这些不同的规矩和方法都是佛教的创始人发明出来的。按照理论来说,佛教的创始人已经修炼到了佛教的最顶峰。,也就是说,这个人已经是一个真正的专家教授,请问这样的专家教授为什么要写出普通的小学课本呢?你觉得这些小学课本对专家本人有用吗?问题是,这些不同的佛经和规矩是客观存在的,不是后人想象出来的。也就是说,佛教的创始人的确搞出了很多对他自己没有用的客观存在物。那么他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些东西呢?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很无聊,她想耍别人,但是这个猜测的合理性实在太低了,因为用一辈子去玩弄别人,从时间成本上来说是很不划算的,有那些时间,他可以去做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这个条件不成立,我能想象到最合理的解释,唯有下面这一个。,也就是佛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每个人的修炼方法,只要能够让人脱离苦海,用什么方法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说,脱离苦海是目标,方法只是手段。那么方法弄出来了,怎么知道这个方法是有用还是没用呢?用金刚经的话来说,安定真心,降服妄心,只要能做到这两点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当然了,我不是佛教徒,这是我能想象到最合理的标准。,如果有谁了解佛教图有比这两个任务更重要的东西,欢迎出来指正。有人可能要说了,既然目标明确,那么为什么不给出一个可以直接完成任务的计划呢,你搞那么多计划我怎么知道应该选择哪个?我认为这就是本次讨论最关键的地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一种计划可以适合于每一个人,既想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解脱,又想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成果,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不同的人量身定做不同的计划。那么怎么证明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呢?这个佛教的创始人已经告诉大家了,因为他每一次讲课的内容都不一样,如果大家都有同样的聪明才智,。他只需要不断重复讲述同一个东西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搞出不同的内容来。我啰啰唆唆讲了那么多,想告诉大家的就是,真正提出改变改革的,不是现代人,而是佛教的创始人。你如果了解伊斯兰教,可以知道古兰经就是他们唯一的经典。,如果你知道基督教,就会知道圣经对他们的重要性。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佛教,一定会知道没有任何一本佛教的经典可以真正代表佛教,不信你可以提出来,保证有别的佛教徒会产生不同意见。这就侧面证明了我的观点,佛教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所有佛教徒都必须遵守的东西。好了,话题太长,后面的下一楼再说。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19

帖子

2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77
236#
发表于 2022-10-13 00:05:35 | 只看该作者
<
236楼 风月入怀说:回229楼善哉善哉
因为明眼人比较同情盲人的,他们总希望盲人有个家,一个可以照顾他们的地方,而不希望他们出家的,盲人嘛大多比较麻木,甚至于有些心灵扭曲的自己过得不好,让别人过得更不好他才高兴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19

帖子

2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77
235#
发表于 2022-10-12 22:05:39 | 只看该作者
235楼 风月入怀说:
盲人慈悲心不够吧,非要逼着他们出家不可,所他们主张认为不让出家是歧视它们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719

帖子

27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777
234#
发表于 2022-10-12 22:03:13 | 只看该作者
234楼 风月入怀说:
盲人眼睛已经看不到了,还要加之以清规戒律确实残忍了,所以不让出家也是佛讲的一种慈悲的体现,这种歧视是好事啊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4

主题

1702

帖子

609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91
233#
发表于 2022-10-12 20:09:43 | 只看该作者
233楼 铁血丹心说: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林子小又不利于传播,本来就是一对矛盾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2309

帖子

707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7072
232#
发表于 2022-10-12 18:49:42 | 只看该作者
232楼 千里一醉说:
任何宗教。不管是佛道还是基督教。任何宗教。去信仰它,没啥问题。是绝对不能任由它扩张和泛滥。让你们看看扩张后的宗教是什么,鬼样子。佛教在中国发展至今,早已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但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之后,曾遭受过四次灭顶之灾,这四次分别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周世宗柴荣组织的灭佛运动,直到宋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之后才彻底结束了时不时发生的灭佛运动。
佛教作为一个从印度传播过来的思想教派,必然有着和中国本土思想格格不入的意识和文化,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之后必然会和中国本土教派,传统思想发生冲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如十六世纪的欧洲宗教斗争一样,佛教的传播很有可能就是印度针对中原发起的宗教战争·。
北魏太武帝为了统一北方,进一步巩固在中原的政权地位,为了能使自己的军事实力最大化,当时基本上是全民皆兵,而当时的寺庙按照历法不仅可以免除租税,和尚还可以免除徭役,于是太武帝就下发诏书,命令五十岁以下的和尚统统还俗。当然,当时的原因也不仅如此,如他因为过于听信宰相的谗言,改信天师道,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的和尚并不守清规,与谋反之人交往密切,长此以往下来,太武帝越来越排斥佛教,就逐渐发展到了灭佛运动。
北周武帝时期,当时的思想也是以儒家为主流思想,但是当时的佛教已经沦为了社会的蛀虫,因为政策的优待,当时的和尚不仅不交税、不当兵,面对灾民,他们不仅不赈灾救助灾民,反而趁机吞并灾民的土地,同时还有大量的违法之徒,借出家做和尚来逃避官兵的抓捕。当时的佛教徒甚至还多次密谋造反,于是武帝非常生气,就下诏书毁掉佛寺,并命令当时的僧人还俗。
安史之乱过后,国家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国家经济恢复期内需要大量的钱财和人手,但是当时的佛教不仅大肆扩张占用了大量的土地,人工,而且佛寺也不用交税,僧人也可免除徭役,而且还和寺庙还经常和当地的地主阶级发生冲突。这给国库收入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当时整个国家最富裕的莫过于佛教,于是就发动了灭佛运动,以求能快速的充盈国库,发展经济。
其实这几次灭佛运动原因都是相似的,都是佛教过多的占用了国家资源和减少了国库收入,最后一次后周世宗也不例外,五代末期,周世宗出于国家社会动荡刚刚平息的考虑,为了能尽快恢复国家的经济生产力,国家需要稳定的税源和大量的劳动力。周世宗早年刚建立基业的时候本来就对佛教不感冒,甚至还因为佛教在战乱时期出现的种种弊端而痛之入骨,现在佛教又严重损害了国家的经济,所以在他坐上皇位之后便下令废除佛教,摧毁所有的寺院,还收购各大寺庙中的铜像回炉铸钱。
历史上“灭道”一样屡见不鲜。佛教,道教,都是中国如今传播力,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民间也是声名遐迩。很多人尽管未必是佛道两教的信徒,但对于一些神灵: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也会专门供奉。
道教,佛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的活跃,但是我们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有灭佛的,却没有灭道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统治者真的没有灭过道吗?答案是否定的。道教从发家开始,给人们的印象就不是很好。蜀中人士张道陵成立天师道,散播符水,托老子之名撰写经文,《后汉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造作符书,以祸百姓”。可见,张道陵这个道教公认的祖师,当时也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善茬。后来,他的儿媳妇,出卖色相给益州太守刘焉,换取了张道陵的孙子三代天师张鲁坐上了汉中太守的位置。
张鲁在汉中盘踞一方,杀害了朝廷的使者,开始“拥兵自重”,后来被曹操所灭。另外,东汉末年,还有一次更声名显著的道教造反运动:黄巾起义。最后,皇甫嵩用十万道士的人头铸就了京观,彻底镇压了黄巾军。
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残酷,也是最暴力的一次镇压宗教事件,也算是“灭道”。后来,两晋时期,南天师道的教主孙恩,卢洵,也是拥兵造反,甚至杀害了很多百姓,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
晋朝官方,则以雷霆手段灭了南天师道的教团组织。可以说,“灭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明代龙虎山第四十六代天师,叫“张元吉”。《明史》里,他可是无恶不作,打家劫舍,和土匪没什么区别;
这也直接导致了正一教受到军队打压,在明代衰落。
1095年冬天,罗马教皇乌尔班二世在法国的克勒蒙城召开宗教会议。他对前来听他演说的各国骑士发出号召:“任何人专为虔诚而不为虚荣和私利去到耶路撒冷,以救出上帝的教堂者,即此跋涉便足以代替一切的忏悔。”确定了参加东征者完全免罪。进而拉开了为期200多年的“十字军东征”。1291年十字军丧失了其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十字军东征最终以失败告终。
1096—1270年,西欧封建主对近东各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西欧商业资本的增长,以及城市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社会经济分化,并推动统治阶级去掠夺经济发达的近东国家。十字军东征是天主教会在解放巴勒斯坦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口号下发起的。耶路撒冷和其他拜占庭领土一起是在十一世纪末叶被穆斯林(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十字军参战者服装均饰以红十字为标志,故称“十字军”。社会各阶级均参加十字军东征。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教会上层僧侣是十字军东征的思想鼓动者—和总的策划者。他们利用宗教狂热极力扩大罗马教廷的政治影响,企图将希腊东正教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力图通过掠夺东方国家领土和建立新的“基督教”领地来增加自己的财富;破落的骑士阶层也为发财致富的机会所吸引,他们成为十字军的主要成员;大封建主力图扩大自己的领地和增加收入,并梦想在东方富庶的土地上建立受其支配的国家。意大利的热那亚、威尼斯和比萨等城市在筹划十字军东征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因为,从近东驱逐塞尔柱突厥人,并同居住在地中海东岸的各族人民重建贸易关系,对这些城市十分有利。为求摆脱封建压迫和极端贫困的道路,贫穷的农民也参加了最初几次十字军东征。但是,从十二世纪后半期起当农民看清这种希望不可能实现之后,便拒绝参加十字军东征。天主教会宣布十字军军人是“为信仰而战的勇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庇护之下,并予以各种特权。十字军大规模东征(主要是陆路)共进行过九次。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563

帖子

17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787
231#
发表于 2022-10-12 14:26:58 | 只看该作者
<
231楼 善哉善哉说:回复230楼倒数第一
喔喔喔喔喔喔,原来如此。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6

主题

9694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257
230#
发表于 2022-10-12 14:18:00 | 只看该作者
<
230楼 铁鞭01说:回225楼二十四桥明月夜
  这个您的这么看,无论是宗教还是一个人,你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理想,例如你们的弘法利生的大愿,那么其前提是什么?是不是您的先生存下来才对呢?儿那么怎么生存?明显是宗教适应社会 ,而不是寄望与社会适应宗教。就如同你所提到的百丈淮海他们,禅林的设立,实际是把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整个的嵌入了中华文化里了。君不见,后来,有融汇禅宗与易理的,有从禅宗、儿入道的。也有融汇三教的。无论如何佛教已经深刻的存在于整个的中华文化里了。那么这根那些动不动跟中国社会格格不入,动不动就跟中国人发生冲突的教比起来,你说谁做的更好呢?儿你所担心的改革会不会因此丧失佛教的传统?从后来的情况看我觉得,恰好是能弘扬佛教的传统。比如如果没有人间佛教的唱导,那么众多的佛教的经典和道理,就只能存在于寺庙和少数的一些高僧信众之间。对于普通人,他可能就是认为我去拜佛,就跟买东西一样,我去供养了香火佛祖就保佑了我,仅此而已。作为一个佛教徒就问问你希望这样吗?儿改革是不是应该包括对残障人士等过去认为不宜出家的接纳呢?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想混吃等死的。也许就有那盲胞,干别的他就干不了,但就是佛法这领域他就行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46

帖子

55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88
229#
发表于 2022-10-12 14:07:10 | 只看该作者
229楼 苏可欣说:
回复226楼大苹果
这只是阐述自己对宗教的价值观,怎么提升到要群殴了呢?还去你家打你,你这样的连被打的价值都没有,为什么这样说呢,不打你你有可能更痛苦,还需要费这个劲吗?所以说你连被打的价值都没有,只有你这种佛教徒才想得出来吧。修行会变成你这样还不如不修行,看来阿弥陀佛念多了也会出现认知障碍,应该少念点阿弥陀佛多接触一些新的东西不要画地为牢比较好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2346

帖子

558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588
228#
发表于 2022-10-12 13:58:03 | 只看该作者
228楼 苏可欣说:
回复227楼599255220
无法反驳了,只能往别人身体的残疾这个弱点去攻击,这就是你们的阿弥陀佛
本帖来自微秘iOS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602
227#
发表于 2022-10-12 12:55:29 | 只看该作者
227楼 倒数第一说:
回复 229楼 善哉善哉
因为他们要跟众生平等啊,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563

帖子

17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787
226#
发表于 2022-10-12 12:53:29 | 只看该作者
226楼 善哉善哉说:
为什么盲人朋友们这么反对佛教,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这道底四为神魔呀为神魔。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563

帖子

178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1787
225#
发表于 2022-10-12 12:50:32 | 只看该作者
<
225楼 善哉善哉说:回复227楼599255220
哈哈哈,咳咳咳。我去喝点水压压惊。小心脏扑通通。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29 01:09 , Processed in 0.0793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