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怎样看待一个天才的坠落

[复制链接]

33

主题

553

帖子

31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6: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风恋沙说:
这是我从网上摘抄下来的一篇文章,争议性很大。发过来你们看看。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谢绝人身攻击。大家一定要文明。我们是讨论问题,不是跟别人吵架。呵呵。好了,内容在二楼。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553

帖子

310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10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9 16:15:1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风恋沙说:
5月3日,一篇爆文《奥数天才坠落之后》让我们认识了一个牛人,他叫付云皓。

付云皓很小就崭露数学天赋,少年时期连续两次获得国际奥赛金牌,保送北大数院。出生于1985年的付云皓,称得上是一个赢在起跑线上的神话了。

可是,付云皓上了北大后人生大反转。他沉迷游戏,门门挂科,竟然连毕业证都没拿到,最后落得一个在二本师范院校教书的下场。

从两届国际奥赛冠军到北大肄业,付云皓被嘲笑为天才的坠落,又一个“伤仲永“式的天才。



可是,作为一个自私的家长,我想说,谢谢你的坠落,要不是天才一不小心摔了个大马趴,我们的孩子哪有这样的福气。

中国有句老话,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优秀的人才都跑去麻省理工当教授了,都去庙堂之上搞学术了,如果不是出了这档子事儿,付云皓也是要走这条路的,广州第二师范大学的学生做梦也想不到,还能有世界级的奥数冠军来教自己。

这个二本上得太值了!

这事儿也许是付云皓个人的悲哀,但也是学生的幸运。而且这些学生将会成为中小学老师,也就是说,是我们的下一代的幸运,是社会的幸运。

不是吗?优秀的人才留在了国内,留在了基础教育的岗位上,是天大的好事儿啊。一有人才就给美国人送去,就为华尔街服务,大家还拍手称快,难道我们都是在中国卧底的美国人?

不是说希望付云皓坠落,只是觉得这事儿不应该被鄙视,被冷嘲热讽。



还有人马上就说:你们看看,赢在起跑线有什么用,还不是倒在了跑道上,变成一个死胖子,摔得都爬不起来。所以,赢在起跑线就是当今教育的最大谎言。

呵呵,这样说更是满嘴跑火车,完全没有根据。

因为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所以科学技术就是人类最大的谎言?因为挑战者号爆炸了,所以探索宇宙神马都是骗人的?

不是把两个风马牛不相干的事硬凑在一起,就可以宣称找到因果关系了。

且不说付云晧一个人的成败能不能概况一个教育问题,就是这件事本身,也恰恰证明了“赢在起跑线”不是谎言。

不仅不是谎言,看了付云皓本人发在知乎的自白书后,我更想说:没错啦,人生就是要赢在起跑线!





就算坠落,智商也永远在线

《人物》那篇专访中,付被描写成了严重偏科,除了数学好,其它都低能的形象。然而网友在付云皓写的自白书后面,留言最多的就是:写得太棒了,被评价语文不好的人,文笔胜过那位《人物》的记者。



我摘了一些,大家可以看看:

专访文章一出,有人怒骂,有人惋惜,有人气愤,有人伤心。而我,第一反应是:文章里居然把我每一张照片都弄成黑白的!虽然黑色比较显瘦,我也非常感谢吴记者对我体型的考虑,但是还是觉得怪怪的,每一张都是黑白的,浓浓的过气网红既视感。我想笔者是想借助图片的黑白用来烘托悲凉伤感遗憾的气氛?或者想表达我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和不满?



哈哈,这个开头可以说很俏皮了,把一个有趣、有料的付云皓推到了我们的眼前,你会特别想往下看,想知道这个有趣的灵魂还会告诉我们什么。

付云皓非常聪明,拎出黑白照片就把那篇访谈的造作和可笑大白于天下。他把愤怒变为自嘲,说自己文中的形象是“浓浓的过气网红即视感”,更让读者觉得可亲可爱,真实舒服。

他敏锐的感受力和准确生动的表达,告诉我们天才什么时候都是天才,一个人的命运会坠落,阶层会坠落,智力上没有坠落这回事儿。

付云皓批驳那篇专访更是有点有面,直指要害,了了数语就讲得清楚明白。原文较长,就节选一点,大家感受一下。

纵观全文,作者的主旨思想似乎是在学科上有天赋的孩子必须要去做学术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叫做成功,除此之外的道路都叫做不成功。按照这种思路审视,自然明白为何我自己提供的材料几乎没被使用——

我作为一个作者笔下“不成功”的例子,却活的很快乐很充实,这些貌似没有必要写进去。所以,我有一点惊讶,这篇采访到底是记录我本人,还是记录大家口中的我呢?

第三反应:对该报道所传递价值观的不理解。

该文章的作者笔下传递的观点是:优秀的人从事基础工作,就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得过imo冠军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们的征途就一定是高等数学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给一群“二本师范生”教初中数学知识,如果成了付云皓这种去给“二本师范生”讲课的人,那就是天才坠落了。

虽然我否认自己是天才,但仍然谢谢吴同学搜集了我曾经是天才的事例,他很用功,值得表扬。然而,他传递的价值观所带来的负能量,让我不得不发声,我不是为了自证清白而发声,我只是为了朗朗乾坤的正能量弘扬而发声……

看聪明人写的东西是一种享受,他讲道理就像清澈溪水中的鹅卵石那么历历在目。头脑强大想问题就透,思想像匕首,一扎一个准都在点子上。付的文章逻辑严密,但表述却形象具体,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说明作者的思维是极其流畅通透的。

下面这一段给人印象最深,他给《人物》记者出的这道计算题,感人至深。我们也来一道算一下吧。

我们一届算100个师范生(实际上一百多),80个去中小学,每个学生平均带10届学生,每届算两个班60人。若真能帮助这些师范生提升能力,那一年的教学里能间接帮助多少小孩子呢?不知道这个微薄的数字能不能入得了作者的法眼?

13级的春燕同学曾经问我,为什么来这里工作,我的回答之一是,让广东省多几个靠谱的中小学老师。嗯,就是很简单的想法,没有什么星辰大海,没有太多高远的学术理想的宣扬,我只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初等教育越来越专业化越来越有水平,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让尽量多的孩子受到正确的引导。

学术呢?……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会放弃学术,难道教“二本师范生”就不配搞学术吗?学术何时分了高低贵贱?学术何时端起了架子?学术何时只存在于“高堂之上”?

文如其人,付云皓的自白书,活泼自然、真实感人,还有一种游刃有余的美感。一看就是受过很好的教育,既有高智商又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绝不是那种只会啃书本,钻牛角尖的理工直男。

事实上,被形容为除了数学别的都低于正常水平的付云皓,中文可以写出几万字的学术论文;英文可以讲课;化学可以帮当化学老师的母亲做化学卷子;生物可以帮当生物老师的父亲做生物卷子。

哈哈,他们家倒是浓浓的中学老师家庭教育即视感啊!



其实能精通一个学科的人,学别的东西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通过一个领域的深入学习,获得的不光是知识,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吸收、理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具备了学习能力的金钥匙,你就可以在许多学科间大杀四方。

历史上很多牛人都是通才。比如爱因斯坦、钱学森这种顶级理工男不仅擅长音乐,也酷爱阅读哲学文学书籍,平时手不释卷。

卡尔·马克思既是思想家、社会学家又是经济学家,他对高等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钻研。



长年的数学竞赛对人头脑的训练,智力、学习能力的提升真不是一句空话。人家一个学数学出身的,说写就能写出思想犀利,幽默豁达的文章来,让大多数吃文字饭的专业媒体人都汗颜,这不就是赢在起跑线吗?

教育给人最本质的改变就是头脑和心灵的塑造。不谈付的成败,就说这个人给我们展现出的智慧、人性,已经说明儿童时期的教育很成功了。



起点高才不怕坠落

天才坠落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付云皓的遭遇就是一个少年人到成人青春期的迷茫,谁一辈子不栽几个跟头?

胡适先生年轻时也浪荡过,天天在日记里忏悔自己戒不掉麻将瘾,逛八大胡同。搁现在就是黄赌毒,要被骂渣男的,还不如付云皓呢。

浪子回头金不换,少年才俊走了歪路,一但痛改前非,潜心学问,成就更大。

胡适论学问称得上国学大师,论能力担任过中国驻美大使,这样的人物百年难遇。



为什么,因为他沉沦过,体会过人间百态,看到了真实的社会人生,做出来的才是真学问。

付云皓从北大肄业后非常消沉,是朱华伟拉了他一把。朱华伟当时是广州大学计算机教育软件研究所所长,也是一名从业三十多年的奥数名师。

他赏识付云皓,朱华伟曾经评价付云皓为“中国数学界标志性人物“。他为了付云皓,联名其他人给教育部写信,费尽周折为付一人在广州大学开设了“数学教育与数学奥林匹克“硕士学位。

这样,三年后,付云皓才拿到了硕士文凭。

起点高的人坠落一下,最多也就是掉到了平地,回到普通人的起点。何况,还有贵人相助,专为一人设一个专业恐怕全中国罕见。之所以能绝处逢生,那是因为谁都知道他是付云皓,不是等闲之辈。

是人才,到哪儿都有大用处。

一个平庸的人还能往哪儿坠落呢,掉下去就是十八层底狱,一辈子都不一定爬得上来。

人生就是起伏不定,谁能保证自己不遇到坑,早一点努力,多一点技能傍身,怎么也不能说是坏事。不赢在起跑线,一旦坠落起来都没有底线。

天才坠落的另一个意思不正是说明他去过高处,有登顶的实力吗?可是,某天一不小心掉下来了,大家就拍手称快。“叫你爬那么高,跑那么快,现在惨了吧?赢在起跑线根本就没有用!”

从高处摔下来是很痛,但是安于地心引力,又对云宵有无限向往的我们,是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看人笑话的可悲心理呢?

付云皓只是回到了一个普通人的起点,但是也许一个天才坠落的结尾,正好是另一个精彩故事的开头。

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恰恰因为比别人多了许多资本,才更经得起失败,经得起摔打。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就是为他的人生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能扛得住更多的风险。



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不扭曲

《人物》专访把付云皓描写成一个好像除了数学啥都不懂的神童,好像要说明奥数竞赛的童年给他造成了某种缺失,导致上了北大后开始堕落。

在奥数集训、各种竞赛中长大的孩子没有童年,失去美好人性,这是大家不认同赢在起跑线的最根本的原因。

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每一个天才梦的破碎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种结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是父母急功近利。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思维了。其实,我们并不真正了解那些少年得志的孩子,他们只活在我们的想象中。



虽然付云皓从小就在数学上有过人的天赋,6岁就把小学数学都学完了,但他参加奥数竞赛并不是一帆风顺。从二年级到五年级一直没什么收获,直到六年级开始才表现突出,不断获奖。

付云皓高一时,代表国家队征战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需要经过残酷的层层选拔,在10万个参赛高中生中,只有180名左右可以进入冬令营,之后其中30名入选国家集训队,最后经过一个月的封闭训练,选出最优秀的6名同学组成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队。

那一次,他差了一分没进冬令营。到高二他才第一次入选国家队,实力在队里只能排到第四,结果却成为中国队拿满分的两人之一。

第二年,付云皓又再次站上了冠军的领奖台,成为连续两届满分金牌得主。

数学竞赛是极端残酷的,个个都是绝顶聪明,能够顶住压力,从小到大把参加奥数训练和竞赛当家常便饭,这本身就是一种卓越的品格锻炼。

没有早年的艰苦磨炼,不可能有面对失败再接再厉的坚毅品格。更不可能有经历了巨大的挫折,失去了天才的光环后,能面对现实,认为自己“成长得更接地气”的付云皓。

他走过的路,我们没有看到缺失,而是看到一个靠天才打拼的少年,成长为一个有人生阅历,有见识有追求的大好青年。可以说品质与智商齐飞啊,哪来的缺失?

不仅赢在起跑线不是谎言,平凡而不平庸也不是谎言。

付云皓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为什么人“不成功“也可以活得快乐充实;当个平凡的人,从事普通的职业,也可以不平庸。

人能够平凡而不平庸,前提是你得是块金子,才能放哪儿都发光。

平凡的是生活,不是人。一个有才华的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里,也有快乐和意义,他的人生就有幸福可言。

而一个无聊乏味的庸人落到平凡的生活里就只能过更加土味儿的人生。

赢在起跑线也不能保证孩子永远是人生赢家,但能让他在平凡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父母无法设计孩子的人生,但有一点是必须的——让他成为一个有精气神儿的人。



赢在起跑线唯一的坏处是

赢在起跑线这句话总让人觉得政治不正确,总有人千方百计要证明是功利的,是扼杀人性的,是一种low的价值观。看,又一个天才坠落了!

可我们从付云皓身上看到,赢在起跑线可以是一股清流。

这个赢在起跑线的上的孩子,即使人生遇到波折,处境潦倒,还能怀抱回报社会,投身教育的理想,他赢得清新脱俗,赢得十分漂亮!



孔子说过,穷则安身立命,达则兼济天下。

其实说得就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才能出众,赢在起跑线上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即使身处乱世,在社会动荡的时候,别人都活不下去了,他可以生存,还可以养家糊口。

遇到一个好的时代呢,就能兼济天下,为大众谋幸福。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于个人、于社会都是好事,一点都不low,关键在于我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为了什么。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在美国的华人妈妈,她叫蔡越,她的大儿子品学兼优考上著名的沃顿商学院,完美对标藤校、白领、社会精英。

可是有一天,儿子突然说:妈妈我要去西非塞拉里昂——就是爆发伊波拉病毒的国家,做4个月的义工。

那个国家刚刚结束战乱,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当妈的当然非常担心,对儿子说:“你能不能不去?”结果小儿子说:“妈妈,你认为应该谁家的儿子去?”

这话说的,差点把妈妈的腰给闪了。

最后,妈妈还是想通了,她对儿子说:“我目送你进藤校的时候,是希望你将来有更好的生活,最后却变成,你想要一个更好的世界。是我没有跟上你的成长。”

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有局限性,这个时代让我们的青春都在职场上拼掉了,都去追梦一般的美好生活了,没想到人生还可以,以世界为家,以拯救苦难为责任。

最后这位妈妈还调侃了一下:我们做父母的移民美国,在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努力工作,站稳了脚跟,终于给孩子创造了条件,让他能去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了!

哈哈,赢在起跑线唯一的坏处是,有可能还你一个大无畏的国际人道主义战士,你得有这个思想准备!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1332

帖子

43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320
板凳
发表于 2022-10-29 16:29:2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树林说:
文章没看完,我就忍不住点开了回复按钮。这篇文章写的确实有不妥之处:为什么这位天才出不去,因为他成绩不好,能留在国内坐着很庆幸,我想说这很值得庆幸吗?你是希望咱们国家的未来靠这些被淘汰的人撑起一片天吗。如果全都是被淘汰才留在国内,而不是说因为爱国而留在国内,那我们国家的科研谁来做?没有高精尖人才,谁来发展国家?这篇文章的作者目光太狭隘。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06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5431
地板
发表于 2022-10-29 18:26:36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黑煤面子说:
这玩意儿太长了,但我还是坚持读完,所谓天才不仅是脑子在某些方面发达,还得有坚持的能力,单说这坚持能力,就象我觉得本文太长仍旧坚持读完。
脑子在某些方面发达是先天因素,我没那个先天因素,但我有坚持的能力,先天因素难得,坚持的能力却是每个人都具备,不论干什么,想退堂时咬牙坚持一会儿就可能有高于预期的效果。
再说所谓天才坠落问题,一般人总认为天才就应该对国家有贡献或者赚大钱,这已经是强加给人家的东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93

帖子

45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4565
5#
发表于 2022-10-29 18:42:01 | 只看该作者
5楼 松哥说:
一个天才因为有了自己的爱好就被放弃了,还有多少天才因为种种原因被放弃了,有些可能选择了背井离乡,有些可能郁郁寡欢终其一生。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主题

4762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1744
6#
发表于 2022-10-31 07:49:09 | 只看该作者
6楼 空谷幽兰说:
道德绑架最可耻,我是天才,我就想去卖猪肉,我就想去收破烂,我喜欢,我愿意,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关你们屁事,咸吃萝卜淡操心。
本楼来自 天坦百宝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29 00:32 , Processed in 0.05383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