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佛说:众生平等,盲人说:我也是众生,别拿摸象糟践我们了

[复制链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1#
发表于 2022-10-13 07:04:12 | 只看该作者
241楼 云迪说:
我所信仰的是佛教,为什么信仰佛教呢?因为佛教的慈悲,我认为和基督教或者其他的什么叫他都有所不同,比如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我们信佛,以佛陀的理念绝不是说我们信佛就是佛陀的子民,这和基督徒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只是佛陀的弟子,只要信愿行具足,未来我们也可成佛。也就是和佛陀一样的人,打个比方,我现在去老师那里学按摩,只要我一心专注好好的学,那么将来我也可以成为和老师一样的人,我也可以培养学生。

反观基督教,在我的认知里边是不一样的,基督教就把我们当作是上帝的子民,也就是我们都是由上帝创造而来,因此我们必须一心追随上帝,我们将来才能上天堂,才能得解脱甚至于还有一点,那就是,我们不信仰上帝,我们就是有罪的,甚至于我们这种人就处处都可以不受欢迎。当然,这和基督教本身传教士怎么传的,我不是太清楚,这是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基督徒他们平时传教的那种做法就有这个意思。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佛陀那么慈悲,请问佛教的寺庙怎么和基督徒的教堂有着那么大的区别呢?比如就像好多盲人所抱怨的那样,当然这也不是抱怨,首先就是事实。也就是如果我们要去佛教的寺庙参与法会,几乎就没有人管我们,在身边没有人协助的情况下,我们去参与佛教寺庙的法会,几乎是不现实的。

可这一点在基督徒的教堂就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只要我们盲人去到那里面,不管那里面的是学生也好老师也好,带我们都会特别友好。而且也十分的有爱心!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事在人为,这些现象和宗教本身没有任何关系。首先以佛教为例,很多寺庙不接那我们盲人,乃至于说,如果盲人的身边没有人陪同,想要参加法会,几乎不可行。这是这些所谓佛教徒本身的自私行为,如果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是不应该有此自私行为的。佛教竟然倡导众生平等,又怎么可能将我们盲人置身事外呢?这只能充分的说明有好多人,只是嘴上念佛,但心口不一。

他们把佛教所倡导的这种无私博爱,仅仅落实在口头上,根本没有身体力行的去做。甚至于有些寺庙我们进去了,那些人还要让我们买这个买那个,让我们必须要投钱进功德箱什么的,这些都属于他们个人的自私行为。原意上以佛陀的倡导是相违背的,大家做什么都应当随自己的心愿,其实一个寺庙若真的香火旺盛,走到那里之后,我们自然的就愿意捐功德箱,不需要有人来劝化。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既然那些佛教徒这么的不友好,我为什么又还要信仰佛教呢?其实在佛教里边,有法师说过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我们每个人不管有罪也好,无罪也罢,都是自己因果自己了,也就是说,我们信佛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都是自己给自己铲除曾经的业障。就拿吃饭来说,是不是自己吃饭自己饱,没有说,我替你把饭吃了,今天你就可以不用吃了是一个道理。也就是我了解佛教的宗旨及教义本身对我们有什么帮助,那么我自然就会身体力行的去朝着那个方向走。至于其他那些佛教徒,我们能看清楚他们的作为是怎么一回事也就够了,根本没必要为这些人而障碍了自己的前途。

好比曾经有个司机问一个和尚,说请问你是在寺庙里才吃素呢?还是说在家里都一样的?结果那和尚没有直接回答司机的问题,倒是反问了一句,那请问你系安全带是有人看到你才系呢?还是说平时你都会系呢?司机听了和尚的话也瞬间顿悟。

不过这番话司机听懂了,不知道各位听懂了吗?其实和尚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吃素念佛,为的是了脱生死,你自己想要得解脱,你就不管在哪里都要吃素,你自己不想解脱,那就随自己的情况而定。司机系安全带为的也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如果你仅仅是走走形式,以后要出了什么事故,也同样是自己的罪自己来受,到头来谁也代替不了你。

不过与现实而言,我确实反感那些基督徒,就像大家谈到的这种现象,他们一遇到我们,就非得要劝化我们信仰他们的基督教,如果我们不那样做,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就是有问题的。比如有一个基督徒,非常的有意思,他跟我讲,我劝你信仰上帝,信仰主,是为了对你有好处,由于我对他说我不想信仰这些,而且我比较反感这一套,当时就因这句话,那个人急的就要跳起来了。他立马就跟我说,你可不能这样说呀,这种说法是有罪的,你是要遭报应的。所以就冲他的这种做法,大家觉得难道你们会不反感,你们会能接受吗?

这些基督徒他们虽然平时表现得很有爱心,但是他们的那种爱心到底意欲何为?本着什么目的而来,我认为这都是有待考证的。不过说到最后我还是那句话,佛教是不排斥任何宗教的,从我们来说,只要你所奉行的是力行善事,有着利他之举,这一切都是值得赞赏的。

另外还有一条最关键的,那就是在佛教的教义里边是没有创世主和救世主这一说法,也就是一切众生皆是业力所感,是自然本身就有的。不存在谁创造了我们,谁能拯救我们,简单的理解呢,就是我们属12因缘和合而成,也可以理解成为,这就是自然本身的现象所产生的。也就是说六道轮回是真实不虚的,不管我们是否信仰,这本身的存在都是不可改变的。那么最后我们想要去哪一道,我们想要得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最终都是我们自己的造作,我们做的好了,既然就会往好的地方去。做的不好就会去往较差的地方。从英国的法则而论,种什么样的因,得什么样的果,我们最终自己享福也好,受苦也罢,都是我们自身的行为所感。与他人没有关系,也就是自己做过的事,最后自己都需要承担责任罢了。

佛教的教义和其他宗教还有一个本质上的区别,那就是佛陀把这一切发现的告诉了我们,也就是释迦摩尼佛在快要圆寂之时,说的那句话,我这40年来,本没有讲过一句话,那么我所讲的都属于我所发现的。好比我们中国的孔孟之道,他们都是自然现象的发现者,而绝非发明者。为什么在我们中国要推行孔孟文化,时至今日仍是如此,这是源于他们发现了自然规律,我们怎么做最后可以得什么样的一些好的结果。大家都清楚,孔孟的思想在当时是不怎么盛行的,只是后来才比较的盛行。也就是这两位老师发现了自然法则,那后来的人又发现了这两位老师所传导的理论是值得赞赏和推崇的。

所以这就跟谁创造了谁,最后再来教化谁,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好了,以上只是个人愚见,说的好赖与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望读者慎读,谨慎发言。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2#
发表于 2022-10-13 07:09:02 | 只看该作者
<
242楼 云迪说:回150楼二十四桥明月夜
说的甚为有理,值得赞赏。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主题

1407

帖子

367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677
243#
发表于 2022-10-13 07:23: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43楼 云迪说:
云迪 发表于 2022-10-13 07:04
我所信仰的是佛教,为什么信仰佛教呢?因为佛教的慈悲,我认为和基督教或者其他的什么叫他都有所不同,比如 ...

看了这里边的主要讨论,发现我那点内容放到这里真是有些不合适,想把它删除,还真找不到删的地方了。给大家带来的不悦,敬请谅解。

来自:掌上乐园VIP会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252

帖子

7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732
244#
发表于 2022-10-13 08:27:43 | 只看该作者
244楼 599255220说:
本帖最后由 599255220 于 2022-10-13 08:33 编辑

有的朋友说的不对,真正的佛教信众,做任何功课和善事,都是没有功利思想的。这样说吧,做功课和善事是为了有一天成佛,有一天进入极乐世界,但做功课和善事时不能想成佛和极乐世界这件事,一想就是功利主义了,这是严重违背佛教教义的。真正有成就的佛教徒,做任何好事,都不会说给别人听,一说,就是功利主义,就违背了教义。这就是大众很少听到佛教徒做好事的事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那些比较传奇的好事,被接受者或旁观者看见了,然后才能传播开来。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221

帖子

384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3848
245#
发表于 2022-10-13 08:33: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245楼 电子光说:
599255220 发表于 2022-10-13 08:27
有的朋友说的不对,真正的佛教信众,做任何功课和善事,都是没有功利思想的。这样说吧,做功课和善事是为了 ...

确实说的很好。可是万一不想成佛的人做了好事做了善事,得到的功德怎么办?哈哈!反正我只要无愧于心就行了。有些人说你心黑了怎么办?所以每个人注定该是啥样就是啥样。只要不要给大部分的人。增加麻烦和威胁就行。至于少部分那些社会渣子,咱也没那本事,连添堵的机会都没有,好好在社会中苟着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29 01:09 , Processed in 0.0568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