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成推拿

[复制链接]

117

主题

424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0397
21#
发表于 2020-5-31 20:00:53 | 只看该作者
21楼 不加糖的豆浆。说:
楼主不错 为你点赞 比那些经常扯淡的帖子强多了
本帖来自微秘视障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931

帖子

52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50
22#
发表于 2020-5-31 21:08:48 | 只看该作者
22楼 无与伦比说:
我上班的地方就叫大臣推拿。
本楼来自 掌中世界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69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7809
23#
发表于 2020-5-31 22:30:48 | 只看该作者
23楼 白开水。说:
感谢楼主!需要的时候好方便看。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69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7809
24#
发表于 2020-5-31 22:32:30 | 只看该作者
<
24楼 白开水。说:回21楼不加糖的豆浆。
哈哈!楼主有时候也比较扯淡。哈哈哈!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2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0:07 | 只看该作者
25楼 铁鞭01说:
8.自我保健推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身体保健的问题已被提到11 程上来,广泛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明史,历 代学者给我们民族遗留下宝贵的保健知i只。我们推崇宋代苏东 坡的保健思想。
四味长寿药,即“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 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里苏氏揭示了保健的 4个不可分割的要素,一精神因素;二良好的生活习惯;三运 动锻炼;四合理的饮食。我们在谈论自我保健推拿前,首先敬 请关心保健的人们,必须同时注意以上4个方面,才能收到益 办延年、体魄健全的目的。
保7分丨'丨我保健推令和医疗保健推拿两大类。以下我 们仅介绍肋打,队疗保健推拿此不赘述。
8.1头部推拿法
【操作】
(1)摩顶
用食、中、环三指指面,或掌心轻摩头顶部3分钟。
(2)按揉百会
用中指指面,先按后揉百会穴3分钟。
(3)震百会
用掌心劳宫穴按于百会,震百会穴3分钟。
(4)点击头部
用双手四指指端有节律地轻点头部21次
(5)梳发
用双手四指指端背部,从W侧队ffl处依次向头顶正中做梳 法21遍,然后用指面按I .述权作|1|做21遍。
【功效】清心健脑,行气沾血,安神定志,通一身之
阳气。
上篇基础篇
.229 •
【按语】本法久行,可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令人神清气 爽,精力充沛。亦可使发乌根坚,入睡安和,去头皮瘙痒,对 脱发、发枯、失眠、头昏或头痛,亦有治疗作用。
8.2眼部推拿法
【操作】
(1)按揉眼眶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按揉丝竹空、瞳子髎、四白、承泣诸 穴各1分钟。
(2)点揉睛明
用拇、食指指端先点按后揉睛明穴3分钟。
(3)刮目
两手空握拳,虎口张开,以食指中节烧侧缘轻刮两眼眶上 下缘和眼睑各21次。
(4)运眼
两眼微闭,两瞳仁先按顺时针方向、后按逆时针方向运转 各9次。
(5)奥目
两眼微闭,摩手令其热,以两手劳宫穴对抚两瞳仁熨 双目。
【功效】行气血,和脏腑,培元阳之气以养神,加速眼部 血液循环。
【按语】本法久行,能促进眼肌和眼球运动,加速眼部血 液循环,改善对视神经的营养,令两目炯炯有神,年虽老而眼 不花,亦可增进视力,防治目疾与近视。
8.3耳部推拿法
【操作】
(1)捻搓耳轮
先用两手拇食指同时轻轻擒揉两耳轮1分钟,然后再以两 手掌问时由則向后往返撞擦两耳14次。
(2)引耳
用两手拇、食指夹住两耳垂部向下牵拉14次,再夹住两
.230 .
大成推拿术
耳轮上部,向上牵引14次。
(3)搅耳
两手食指插入耳道内先按顺时针方向,后按逆时针方向搅 动,各14次;然后再按捺14次。
(4)鸣天鼓
两手劳宫对于耳孔,先按压两耳14次,然后用食、中指 叩击枕部3下后停顿片刻,再继续做7次。
【功效】固肾纳气,提神清脑。
【按语】本法有刺激听神经和调整中枢神经的作用,久行 可令耳不聋,同时对防治耳鸣、耳聋有较好的效果,对头晕头 胀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4鼻部推拿法 【操作】
(1)按揉鼻旁
用两手中指指面自鼻根至鼻翼两侧分别按揉7次。
(2)点揉迎香
先用两手中指指端点揉目内眦下部1分钟,后点揉迎香穴 3分钟0
(3)洗井灶
JI]两手中指指腹,在鼻两侧做擦法3分钟。
(4)按揉鼻翼
用两手中指指面按揉两鼻翼3分钟。
【功效】开通鼻窍,祛风散寒,宣通肺气。
【按语】本法有改善鼻部血液循环、增强上呼吸道的抵抗 力,久之可令嗅觉保持灵敏,鼻塞开通,亦可防治感冒,同时 对慢性鼻炎也有较好的作用。
8.5        口齿推拿法
【操作】
(1)叩齿
由轻渐重地叩齿36次。
上篇基础篇
• 231 .
(2)咬齿
每当大小便时牙齿咬紧。
(3)按揉下关、颊车
先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按摩两侧下关穴与颊车穴各1分 钟,然后用两手大鱼际按揉下关穴3分钟。
(4)擦颞颌部
用两手大鱼际按于两颞颌部,先做张口活动7次,然后做 擦法,以局部透热为度。
【功效】固肾纳气,固本坚齿,强壮筋骨,舒筋活血,滑 利关节。
【按语】本法有改善颞颌部的血液循环,增强咀嚼肌的韧 性。久行可令牙坚齿固,颞颌关节强健有力,同时对防治牙齿 松动、牙痛和某些牙病以及颞颌关节紊乱病、颞颌关节脱位、 小便淋沥不尽等症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对面瘫、口眼啮斜亦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8.6面部推拿法
[操作]
(1)摩面
用两手大鱼际或手掌,在整个颜面部做轻快柔和的按摩。
(2)浴面
将两手搓热,先擦前额部,次擦前额两侧,再擦面颊部, 每个部位各擦3分钟,最后擦整个颜面部,以整个颜面透热, 面呈微红为度。
【功效】行气活血,濡养肌肤。
【按语】本法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皮肤的呼 吸,消除衰老的上皮细胞、促进面部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持面 部肌肤的张力与弹性。久行之,可令面色光泽,斑皱不生,是 面部抗衰老的理想方法。同时对防止感冒,保护视力亦有较好 的作用。
• 232 •
大成推拿术
8.7颈部推拿法
【操作】
(1)按揉颈项
用两T•拇指或中指指而按揉风池穴1分钟后,再沿颈椎两 侧向下按揉3遍。
(2)抹颈项
先用两手食、中、环三指指面,从枕后部向锁骨上窝部按 抹21次。最后摩手令热,自双枕后颈椎两侧向颈肩部用两手 小鱼际抹颈部14次。
(3)运动颈部
两手小鱼际按于颈部,缓慢地做颈部左右旋转,前屈后仰 各14次;然后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颈部7次。
(4)按肩井
两手中指按压肩井穴1分钟。
【功效】行气活血,滑利关节,强壮筋骨,缓解痉挛。
【按语】本法能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的力 量,久行之可令头颈部活动灵活,防治颈椎病、落枕及颈肩背 痛,有很好的效果。
8.8咽部推拿法
【操作】
(1)抹咽喉部
食、中、环三指并拢用指面从喉结上方,向下轻轻按抹 21次。
(2)拿揉咽喉部两侧
用拇、食两指对称拿揉咽喉部,由喉结两旁开始,从上到 下,依次向两边扩大5分钟。
(3)点穴
用拇、食两指指端点揉人迎、廉泉穴各1分钟,再用中指 梢点按天突穴1分钟。
上篇基础篇
• 233 .
【功效】清咽利喉,疏风,止咳化痰。
【按语】本法能改善咽部血液循环,促进咽部水肿吸收和 缓解咽部的炎症反应。久行之可令声音洪亮,对防治咽炎、音 哑、咽部炎症等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对咳嗽、痰多亦有较好的 治疗效果。
8.9胸肋部推拿法
【操作】
(1)开胸
用两手中指指面分别按揉云门、中府、乳根、章门、期门 诸穴各1分钟,然后用单手中指按揉膻中穴3分钟。
(2)搓摩胁肋
先用两手上下摩两胁部3分钟,再自上至下搓两胁3 分钟。
(3)擦胁肋
两掌自上而下擦两胁肋部直至髂前上棘。
(4)拍胸
用虚掌自锁骨下,沿乳中线至第7肋骨上缘,拍击胸部 14次或21次。
(5)擦胸
单掌自胸骨柄向下至剑突部,平擦全胸部,以胸部透热 为度。
(6)抹胁部
自上向下用两掌同时抹两胁部21次。
【功效】宽胸理气,疏肝解郁,补益肺气,和胃消积。
【按语】本法久行可令人百脉疏通,五脏安和,胸襟坦 荡,心If舒畅。故对情志郁结、胸胁满闷、气急胸痛、咳嗽气 喘、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症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慢 性肝炎、胆囊炎、久泄等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34 .
大成推拿术
8.10腹部推拿法
【操作】
(1)点穴
用中指指面点揉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关元诸穴各1 分钟。
(2)助运
用掌心或大鱼际分别按揉中脘、神阙、气海、关元诸穴各 1分钟。
(3)摩全腹
用手掌自左下腹部开始按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以脐为 中心摩全腹,各36次。
(4)摩小腹
双掌重叠,自左侧开始,以关元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与 逆时针方向摩小腹部(即下腹部)各36次。
(5)推抹任脉
用大鱼际或全掌,自胸骨柄下任脉经轻地推抹到中极穴 14次。
(6)擦腹
用中.嗲小负恥fl剑突下沿任脉依次擦到中极穴,以腹部透 热为度。
(7)双擦少腹
用两手小鱼际由两髂前上棘向耻骨联合方向,同时做擦 法,以局部透热为度。
(8)震颤培元
双掌重叠,两掌内外劳宫穴相对,以内劳宫穴对于神阙穴或 者关元穴,轻按其上,调匀呼吸后做震颤法,做5分钟或更长。
【功效】温补元阳,补脾健胃,消食导滞,和胃安神,补 益气血,理气止痛,通调二便。
【按语】本法可培补元气,调整和增强内脏功會目,尤其对 脾胃功能改善最为明显,且能增强胃肠蠕动。久行之可令丨'I肠
上篇基础篇
• 235 •
功能增强,促进消化吸收而饮食大增,并可令二便通调,同时 对失眠、胃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 振、腹胀、便秘、久泄、小腹冷痛、慢性盆腔炎、痛经、闭 经、月经不调、性冷淡、脱肛等症,亦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8.11腰骶部推拿法
【操作】
(1)按揉腰眼
两手拇指屈曲以指间关节突起部按住肾俞穴1分钟,命 门穴1分钟,腰阳关穴1分钟。
(2)运腰
两掌劳宫按于肾俞穴,拇指在前,以腰为轴,上身不动, 先按顺时针方向、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臀部各36次。
(3)擦腰骶
两手搓热,以两手小鱼际擦两侧腰骶部(膀胱经一侧 线),以局部透热为度。
(4)擦尾慨部
以一手小鱼际擦尾舐部,以局部透热为度。
(5)击腰骶部
手握空拳,以拳背交替叩击腰骶部36次。
【功效】壮腰益肾,强筋健骨,滑利关节,解痉止痛,温
经祛寒。
【按语】本法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消除腰肌疲劳及痉挛。 久行之可令腰脊强壮,腰部活动灵活,对腰肌劳损、慢性腰痛、 腰椎退变、风湿腰痛等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对痛经、慢 性盆腔炎、前列腺炎、便秘、久泄等症亦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8.12上肢部推拿法
【操作】
(1)按穴位
先以左手指或中指分别按揉右上肢肩井、肩耦、曲池、手
• 236 •
大成推拿术
三里、内关、合谷诸穴各1分钟,然后用右手如前按揉左上肢 诸穴各1分钟。
(2)运肩
两手叉腰,先以左右肩一耸一沉的活动21次,再做左右 肩前后旋转活动21次。
(3)擦上肢
左手擦右上肢,右手擦左上肢,先擦后臂,后擦前臂,按 外侧、前侧、内侧、后侧顺序操作,以局部透热为度。
(4)拍上肢
左手空拳,拍击右上肢,由上到下,先外侧后内侧至后 侧,最后前侧。拍3遍,然后以右手按前法拍击左上肢, 3遍。
(5)理五指
用左手拇、食、中三指先捻,后拔伸右手五指,3遍。然 后再用右手按前法做左手,3遍。
【功效】行气活血,舒理筋骨,滑利关节,祛风散寒,解 痉止痛。
【按语】本法可促进上肢及末梢的血液循环,改善上肢肌 肉、铺带及关节囊的血液供给,增强上肢肌肉的活力。久行之 可令上肢健壮有力,肩肘、腕关节活动灵活,手指灵巧,对防 治冻结肩、腕肘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神经根型、落枕等 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在内关、合谷两穴做较长时间的按揉, 对防治心绞痛、心肌缺血性心脏病、胸胁痛、牙痛等症有较好 的效果。
8.13下肢部推拿法
【操作】
(1)按穴位
用两手拇指指面,分别按揉碑关、风市、伏兔、血海、阳 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诸穴各1分钟。
(2)磨髌
上篇基础篇
• 237 .
用两手掌分别按压两髌骨上,先ft时针方向,后逆时针方 向按揉,各81次。
(3)搓下肢
两手抱住一侧大腿根部向小腿課部做搓法,3遍。然后再 做另一侧,3遍。
(4)擦下肢
两手搓热,同时擦下肢的外侧、前侧、内侧、后侧与足背 部,以肢体透热为度。
(5)击下肢
两手掌根轻轻叩击两下肢外侧、前侧、内侧及后侧,3遍。
(6)擦揉涌泉
先一手握住足踝部,一手拇指按揉涌泉穴3分钟,然后用 小鱼际擦涌泉穴,以足底透热为度;最后理五趾。
【功效】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滑利关节,强壮筋骨,补 益肝肾,滋阴壮水,清热除烦,养心安神,理气止痛,健脾 和胃。
【按语】本法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增强下肢肌肉的力 量,使髋、膝、踝三关节强健有力。久行之可令人步履灵活、 矫健,对风湿性关节炎、下肢肌肉萎缩,半身不遂,截瘫,膝 关节无力等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长时间按揉足三里一穴,对胃痛、消化不良、腹 胀,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若配合按揉阑尾穴对慢性阑尾炎有较 好的防治作用;若配合按揉胆囊穴,对防治胆囊炎、胆石症引 起的胆绞痛亦有较好的作用。
长时间按揉涌泉穴,对防治失眠、头晕、头昏、心悸、五 心烦热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对降低血压亦有一定的作用。
8.14干浴推拿法
【操作】
(1)梳头
见“头部推拿法• 5”。
• 238 .
大成推拿术
(2)浴面
见“面部推拿法• 2”。
(3)擦上肢
见“上肢推拿法• 3”。
(4)擦胸腹
用两手交替自胸骨下至耻骨联合上,擦胸腹部,以透热为度。
(5)擦腰骶
见“腰骶部推拿法• 3”。
(6)擦下肢
见“下肢推拿法• 4”。
(7)擦足
见“下肢推拿法• 6”。
【功效】行气血,通经络,和脏腑,健脾胃。
【按语】本法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呼吸和营 养,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汗腺和皮脂 腺的分泌,增强皮肤的光泽与弹性。故久行可令百脉通调,身 体强健,使人皮肤保持红润光泽,体态丰满。同时对皮肤干 燥、瘙痒及感冒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不过,本法在整个操作 中,要意想自身的丹田之火焚烧遍身。
中篇
•临床治疗篇
• 240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4:53 | 只看该作者
26楼 铁鞭01说:
9.损伤瞞证
9.1肩部病证
肩部显露体表,肩关节在全身各关节中是活动范围最大且 又最灵活的关节。它易于受到外力损伤,产生一系列的软组织 损伤性病证。如:肱二头肌长腱滑脱、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 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冈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钙化、肩 峰下滑囊炎等。肩关节广泛疼痛、活动广泛受限的冻肩症,即 中医学称之为“漏肩风”,亦属本节讨论的肩部软组织损伤的 常见病证范围。
9.1.1肱二头肌长腱滑脱
肱二头肌长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向下跨过肱骨头穿 过肩横韧带和肱二头肌腱鞘的伸展部,藏于结节间沟的骨纤维 管内。沟的内侧为肩胛下肌,外侧的上部为冈上肌和喙肱韧 带,下部为胸大肌覆盖。关节囊伸入结节间沟,肌腱受滑膜包 围,腱鞘长约5厘米。正常的肱二头肌长腱在肩关节活动时, 只有纵向滑动而无左右摇摆,尤其外展外旋时滑动范围最大。 当骨纤维性管变浅,横韧带松弛或破裂,就有滑脱的可能性。
9.1.1.1病因病理
肱二头肌长腱滑脱是由于胸大肌和肩胛下肌抵止部的慢性 撕脱,致使二头肌长腱滑动于结节间沟内缘之上。当上臂过度 外展和外旋时,可将保护二头肌长腱的软组织撕脱,而产生肌 腱滑脱。临床上分为习1贾性和外伤性两种。
(1)习惯性滑脱
多见于先天性小结节发育不良,结节间沟内侧壁坡度变 小。中年以后因关节发生退行性变,胸大肌和肩將3下肌抵止部 撕裂或松弛,肱二头肌长腱弛缓或延长,结节间沟底部骨质增 生,沟床变浅,均可引起肌腱经常滑脱。
中篇临床治疗篇
.241 .
(2)外伤性滑脱
为肩关节损伤的并发症,见于肩关节脱位,肱骨大结节或 肱骨外科颈骨折后。亦有因结节间沟上肩横韧带撕裂,肱二头 肌长腱自沟内脱出。(图9-1)
9.1.1.        2临床表现
习惯性肱二头肌长腱滑脱,
虽属慢性,但皆因轻度外伤所 致。滑脱后,肱二头肌长腱局 部剧痛、肿胀、上臂无力,活 动功能受累,特别是当肩外展 外旋和前屈外展活动时,可摸 到或听到弹响,此乃肱二头肌 长腱在小结节上滑动的结果。
如果不治,必然产生肌腱炎,
局部粘连,经常疼痛。
外伤性滑脱,一般多由其 他严重性损伤如肩关节脱位或图H肱二头肌长腱滑脱方向 肱骨颈骨折所掩盖。一旦关节脱位整复,骨折复位,滑脱的肌 腱常随之而复位。但亦有因急性外伤将结节间沟前侧横韧带撕 裂使长腱滑脱,或肱二头肌长腱与肌联合附近的较粗部位嵌于 腱管内,当即显示肩前部疼痛,肱骨呈内旋位,关节丧失外 展、内收、外旋、内旋等方向的活动,仅胸肩关节活动存在。 走路时伤肢不能前后摇动,以健手托住患肢前臂,保持肘关节 于屈曲位,以减少活动或上肢重量所造成的疼痛。
检查时,局部有明显压痛、肿胀、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并可触到或听到弹响音。严重外伤者,应拍摄X线片,以除 外骨折及关节脱位。
9.1.1.        3治疗方法
理筋复位法治疗本病甚见功效,以右侧为例。
(1)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肩对面,右手四指放于肩上
• 242 .
大成推拿术
部,掌心向下,拇指放于三角肌前缘中1/3处,拇指用力抵住 肱骨颈部,即肱二头长腱处。此时左手握患肢腕部,患者掌心 向前,肩外展至60°,并前屈40°,两手对抗牵引,在牵引下 将患者前臂逐渐旋后,并把肩放回至40°外展位,使放下的前 臂尽量旋后(图9-2(D)。此时,右手拇指掌面用力向外向上 推滚滑脱的肱二头肌长腱,同时左手将患肢做急剧旋前活动 (图9-2&copy;),如此滑脱的胲二头肌长腱即被拇指推回原位 (图9-2③)。随后用拇指在原处轻轻地按揉,最后用两手掌 分别按于肩部前、后侧,施旋转按揉法,放松肩周软组织 收功。
①在牵引中逐渐旋后前臂②急剧旋前前臂③拇指推长腱复位 图9-2①&copy;③肱二头肌长腱滑脱复位法
(2)如肱二头肌长腱向上嵌人于腱管内,可将右手拇指 放于肱二头肌肌与腱联合处,施行弹拨手法,将嵌入腱管内的 肌腱向外拉出。
当滑脱的长腱复位后,首先应制动,将伤臂用领袖带置于 胸前1 ~2周。活动时应注意避免肩部做剧烈的外展外旋活动。
9.1.1.        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人)
①放松肩及上臂肌肉:用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治疗肩前及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43 •
肩外侧,配合患者小幅度外展活动。再拿肩井三角肌部及上 臂,同时配合按揉曲池、尺泽、合谷、缺盆等穴。随后搓肩部 及上肢,使肩及上肢的肌肉尽可能放松。
②理筋整复:从略(与上文大致类同)。
(2)《按摩》(天津市天津医院执笔)
①准备手法: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天 鼎、缺盆、中府、肩井、附分、魄户、膏肓、神堂。
②治疗手法从略(同上文)。
③其他疗法:对外伤性脱位,按摩后局部用洗药热敷,或 用理疗,嘱患者练习肩关节活动免致局部粘连。对习惯性脱 位,如经常发作影响活动,可手术将肱二头肌腱长头转移至喙 突缝合。术后待转移腱愈合后,再加强肩关节练习活动。 9.1.2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
9.1.2.1病因病理
(1)急性损伤
因一次突然的牵扯而致伤。如持物平举突然过度背伸向 后,使肩关节外展外旋,可使该肌腱突然受到牵扯而致损伤。
(2)慢性积累性损伤
长期的体力劳动,造成肱二头肌长腱的磨损。当患者因退 行性改变,使结节间沟粗糖或结节间沟底部骨质增生,沟床变 浅,均加剧在肩部外展外旋活动时对该肌腱的磨擦,引起慢性 损伤或无菌性炎症反应。习惯性胲二头肌长腱滑脱亦可造成 本病。
(3)风寒湿邪刺激
该肌腱和腱鞘在以上损伤基础上,再感受风寒湿邪刺激, 使局部气血瘀滞,而加剧临床症状。
总之,该病的病理都是肌腱与腱鞘的创伤性退行性炎症。 表现为腱鞘水肿、变红与肥厚、肌腱变黄、失泽粗糙与纤维 变。在腱鞘与肌腱之间,有时有纤维粘连。
• 244 •
大成推拿术
9.1.        2. 2临床表现
一次损伤或慢性劳损再伤时,在受伤当时即有不适,随即 疼痛加剧,并向三角肌下放射。相当于肱二头肌长腱处局部有 锐利压痛,关节活动也明显受限制,当肱二头肌长腱舒缩活动 时,常有轻微的摩擦感。在提物或使肱二头肌收缩并克服阻力 时,疼痛更为明显。
受伤史不清的慢性劳损性患者,只诉三角肌前部疼痛,压 痛点较局限于结节间沟处,肩关节的活动除上臂外举再向后做 反弓(背伸)时疼痛外,其他方向的活动多不疼痛。
有以上症状,检查如发现肩关节内旋试验阳性、抗阻力试 验阳性,即可明确诊断。
9.1.2.3治疗方法
以舒筋活血法治疗,可获痊愈。
先用揉法、推法、按法、擦法,将肩部肌肉放松,着重于 肩关节前部肱二头肌长腱处。继之用拇指轻弹拨肱二头肌长 腱。对急性发作期疼痛甚者,可以制动于休息位,配合热敷或 局部封闭。
9.1.2.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手法治疗:治疗目的在于通经活络,松解粘连。具体操 作是术者先用手触摸到压痛点,并细心触摸到结节间沟部位, 有时触及条索状物,沿其肌腱顺向左右轻轻分拨理顺,从上而 下反复3 ~5次。注意在施手法时,力量不宜太猛。
②药物治疗(从略)。
③固定与练功:早期由于局部炎症较甚,疼痛较剧,可用 三角巾悬吊5 ~ 10天,以后逐渐加强肩功能锻炼,多做前屈高 举活动,以防肌腱粘连。局部封闭。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手法取按法、揉法、擦法。取穴:肩髁、肩贞、肩井、 肩髎、巨骨。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45 .
②患者坐位。在肩部用深沉缓和的滚法、按揉法沿三角肌 纤维方向治疗,重点在肩前,约5分钟左右。同时配合肩部的 外展和肩关节的内旋、外旋被动运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的 压力由轻到重。再在肩部用柔和的拿法沿三角肌从下至上臂及 时治疗,重点在三角肌前部和二头肌及肘部桡骨粗隆。
③患者坐位。患肩被动外展50°,医生一手扶肩,拇指按 住结节间沟,做轻巧而柔和的弹拨法;另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做 摇法,幅度由小到大。随后滚肩部,搓肩臂,抖上肢。
④为加强治疗效果,最后沿结节间沟方向用鱼际擦法,以 透热为度,可配合患处热敷。
⑤自我推拿:患者可以用中指指腹按住患肩结节间沟,做 肩部外展和摇肩关节,以胀为度。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 快,中指要按紧,并随着二头肌长腱滑动做轻度的弹拨,1日 2次。
9.1.3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肱二头肌短头起于肩胛骨的喙突,与喙肱肌并列,但胲二 头肌短头靠外,向下与外侧肱二头肌长头相合成一个肌腹,向 下延续成肌腱,经肘关节前面,大部分止于桡骨近端之桡骨结 节,内侧部分移行于前臂深筋膜,称二头肌腱膜。它们的主要
头肌还有使前臂旋后作用,当肩关节外展和后伸时,肱二头肌 短头被拉紧,并易与大小结节滚滑磨擦,而发生损伤、劳损退 变,若再遭受外力亦易造成损伤。
9.1.3.1病因病理
人体劳动或锻炼时,肘关节常处于屈曲状态,肱二头肌处 于紧张状态,有外力将屈曲的上肢过度外展或后伸时,肱二头 肌短头附着于喙突部位就可能有撕裂伤。伤后渗出液又可将肱 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粘连。使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肢肌产生无菌 性炎症,发生疼痛。40岁以后的中年人,在肌腱退行性变的 基础上,更易受伤,发生无菌性炎症。短头肌腱损伤后,组织
.246 •
大成推拿术
肿胀、变硬、挛缩等,使肩关节外展、后伸受限。若复加风寒 侵袭,疼痛加重,并影响上肢的上举外展动作。如不及时治 疗,日久可诱发冻肩。
9.1.3.        2临床表现
患肢上举、外展、外旋、后伸时,喙突部疼痛明显,喙突 部压痛,并可摸到肿胀或粘连的肱二头肌短头。在肘关节屈 曲、外展、做肱二头肌短头的抗阻力试验,略收上肢外展、后 伸,喙突部出现疼痛加剧。
9.1.3.3治疗方法
以舒筋活血法治之多效。将肩部肌肉放松,如有粘连时, 将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外展后伸略外旋,将肱二头肌短头肌腱 拉紧的情况下,用另一手拇指在喙突部使弹拨理筋法。接着在 局部施以按揉5分钟,再用肩部摇法被动活动关节。(图9-3)
图9-3弹拨理筋
治疗后,鼓励患者做肩关节功能锻炼,还可配合封闭和 热敷。
9.1.3.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手法治疗:术者一手握患侧前臂使肘屈90°,上臂略后 伸外展;另一手拇指按于喙突处,顺外下方向分拨拿顺,使交 叉和旋转的腱纤维复平,在按压同时使上臂回旋数下。
②急性期用三角巾悬吊3        ~5天,以后逐渐加强肩功能锻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47 .
炼,多做外展外旋高举活动。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急性病人仰卧位或坐位,肩前部疼痛明显者先用轻柔的 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在肩前部到上臂前侧治疗。以肩前喙突 部为重点。疼痛缓解后可采用滚法,自喙突沿上臂前侧二头肌 肌腹治疗,在手法的同时配合被动运动,从内收逐渐做外展活 动。再用搓法、抖法治疗上肢,最后在肩前部,沿肌腱方向用 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肩前部可加热敷。
②慢性病人取坐位,用深沉缓和的滚法或按揉法,在肩前 部到上臂前侧治疗,重点在肩前部,同时配合肩外展和后伸被 动活动,再以拿法沿二头肌肌腹治疗,随后在肩前痛点做较重 缓和的按揉并配合弹拨,再搓肩及上肢,最后在肩前部沿肌腱 方向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并可以在肩前加用热敷。
③自我推拿:患者自行用中指指腹按住压痛点,做肩外展 和后伸活动时按揉,手法由轻到重,肩关节活动的幅度由小到 大,每日2次。
9.1.4闪上肌肌腱炎、冈上肌肌腱钙化 9.1.4.1病因病理
冈上肌是组成肩袖的一部分,起于肩胛骨冈上窝,肌腱在 喙突肩峰韧带及肩峰下滑囊下面、肩关节囊上面的狭小间隙通 过,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肌腱与关节囊紧密相联,增加了关 节囊的稳定性,但也影响了冈上肌的活动。其作用为固定胲骨 头于肩FP盂中,并与三角肌协同动作使上肢外展。在上肢外展 活动时,冈上肌腱易遭受到喙肩韧带和肩峰的挤压、磨擦。当 肩部反复遭受轻微外伤或过度活动,可导致肌腱慢性劳损、退 变等产生无菌性炎症。因退变而致细胞活力降低,二氧化碳结 合力降PH值升高,促使钙盐沉着,产生钙化,在临床上 亦偶有所见。
9.1.4.        2临床表现
冈上肌肌腱炎和冈上肌肌腱钙化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后者
• 248 •
大成推拿术
在X线摄片上可见到钙化。
(1)肩外侧疼痛并扩散到三角肌附着点附近,有时疼痛 可向上放射到颈部,向下放射到肘部、前臂及手指。在冈上肌 腱抵止点大结节处有明显压痛。
(2)肩关节活动一般不受限制,但在肩关节外展60°        ~ 120。范围时,疼痛剧烈,甚者影响活动,称为疼痛弧(图9-4)。这是本病的主要特点。这一疼痛特点,可以和肱二头肌 长腱腱鞘炎及冻肩症相鉴别。
(3)因冈上肌有增加肩关节外展力的作用,所以当冈上 肌发炎后,肩关节抗阻力外展时,力量较弱,且疼痛。日久可 导致肩部肌肉萎缩现象出现。
以上症状在临床上有急性发作、亚急性发作和慢性发作3 种情况。其中以亚急性发作最多见。
急性发作——在扭伤、过度劳累后突然引起肩部剧痛,活 动尤甚。也有无外伤史,于睡眠时骤然发生肩痛,这样的患者 多原有慢性冈上肌肌腱炎。疼痛剧烈者影响睡眠和食欲。局部 红肿压痛、肌痉挛、温度增高。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制,能持
中篇临床治疗篇
.249 •
续数周。
亚急性发作——发病较缓慢,肩外旋内旋时痛,外展60° ~ 120°疼痛加剧十分典型。大结节处明显压痛,外展、内旋、 外旋抗阻力试验阳性,久之可见三角肌萎缩。
慢性发作——高举外展时偶有轻度刺痛,无肌痉挛现象, 此时患者因无功能活动的影响,很少来诊治。
9.1.4.        3治疗方法
以活血化疲、舒筋通络法治之多可痊愈。多施以滚、摇、 按、拿、擦等手法。
患者取正坐位,在肩关节下垂并稍内收的姿势下,在冈上 肌处用滚法以舒通血脉、活血化瘀。然后再稍外展肩关节,医 者一手托扶肘上部,一手在冈上肌抵止点处用拇指做按揉手法 以舒筋通络,剥离粘连。最后用手掌施掌擦法擦肩部,以透热 为度。
对急性疼痛期的患者,待急性期过后,再施以上手法治 疗。治后应嘱患者主动做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并配合热敷。
9.1.4.4各家治法
(1)《按摩》(天津市天津医院执笔)
①先按压合谷、阳溪、阳谷、曲池、小海、天鼎、缺盆、 中府、肩井、附分、魄户、膏肓、神堂等穴。
②治疗手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者病侧与患者并排, 面向前。术者以左手前臂自后侧插于患者腋下,右手持患腕, 两手做对抗牵引,牵引时将前臂向前旋转,徐徐下落。术者两 膝分开屈曲,将患腕夹于两膝之间,同时术者用插于腋下的左 前臂将患者肱骨头与颈向外侧牵拉,使肱骨大结节突出。术者 用右手拇指掌面压于肱骨大结节前下方,用力向后上部按揉、 弹拨冈上肌腱1次,按揉弹拨的同时两膝松开夹住的手腕。术 者两手握患腕向上拔伸1次。并向前向后活动其肩关节2 ~3 次。术者用右手放于肩前,左手放于肩后,两手做旋转按揉 活动。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 250 •
大成推拿术
①手法治疗: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勾成掛形,形如拿物,由 冈上肌上段至上臂,由上而下反复拿捏数次。用小鱼际由冈上 肌至肩部为重点,反复操按数次。用拇指于冈上肌至肩部,反 复点按数次。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托住肘部,将肩部摇转外 展高举,反复数次。
②急性期局部疼痛较剧者,用三角巾悬吊5        ~10天,肿胀 缓解后进行功能锻炼,如肩部外展、前屈、外旋等,多做外展 上举活动。每次锻炼5 ~ 10分钟为宜。
(3)《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取坐位,在患肩肩胛冈上及肩外侧用柔和的滚法治 疗,可同时配合肩关节外展活动,随后按揉肩井、肩耦、天 宗,再拿肩井及三角肌。
②病人坐位,患肢被动外展30°,肌肉放松,医生手托住 患肢肘部,另一手拇指按住肩峰下肱骨大结节顶部,用弹拨法 与按揉法交替治疗。再搓揉、摇肩关节、抖肩及上肢,最后在 肩关节周围用擦法治疗,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③自我推拿:用中指指腹按揉肩峰下痛点,同时配合肩关 节外展及旋转活动,每日2次。
9.1.5肩峰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又名三角肌下滑囊。位于三角肌下面与冈上 肌上面,此囊分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两部分,二者之间可能有 一个薄的中隔,但大多数是相通的。其滑囊覆盖肱骨结节间沟 和短小旋转肌,其顶部和肩胛骨肩峰、喙突紧密相连,其底部 与短小旋转肌及肱骨大结节连接。冈上肌肌腱与肩关节囊的上 部相结合,并形成此囊底的大部分。当上臂外展成直角时,滑 囊几乎完全隐藏于肩峰下而不可见。滑囊将肱骨大结节与三角 肌、肩峰突隔开,滑囊内部有滑膜覆盖。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使 肱骨大结节不致在肩峰突下面发生摩擦。往往因长期磨擦而引 起劳损,产生滑囊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或发生滑囊壁内 互相粘连,妨碍上臂外展和旋转肩关节的正常活动。
中篇临床治行篇
• 251
9.1.5.1病因病理
当肩部遭受明显的直接撞击伤或肩部外展时受间接暴力捩 伤,均可造成急性的肩峰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经常不是一 项单独现象,而是继发于肩关节邻近组织退化和慢性炎症,尤 以冈上肌肌腱炎为最密切。因为冈上肌肌腱在肩峰下滑囊的底 部,当冈上肌肌腱发生慢性劳损或退行性病变时,肩峰下滑囊 必然同时受影响,所以肩峰下滑囊有病变时,也隐藏着冈上肌 肌腱的疾病。
9.1.        5. 2临床表现
肩外侧面疼痛,常引向三角肌上端,上臂外展外旋运动 时,疼痛加剧。肩峰下压痛明显。急性期因滑囊膨胀,使三角 肌前缘呈圆形肿胀。
初期肩部活动受限较轻,日久与腱袖粘连,而使肩部活动 障碍。肌肉萎缩以冈上肌和冈下肌出现较早,晚期可出现三角 肌萎缩。
9.1.5.        3治疗方法
(1)急性期宜以消瘀止痛法治之,手法宜轻柔。患者正 坐,患肩自然下垂,医者在崽侧,面对患者,轻轻揉擦三角肌 部位,揉擦时可配合擦剂如冬青油、红花油等。治疗后宜使上 臂外展位置制动休息,并配合局部热敷。
(2)慢性期宜以活血化瘀、滑利关节法治之。患者正坐, 医者一手托患肢于稍外展位,一手用滚法在肩部三角肌处治 疗,做到充分好筋。然后,在肩部施按揉法、拿推法及擦法 等,亦可采用冈上肌肌腱炎治疗方法治之。对有粘连而致关节 活动功能受限者,再采用肩关节各方向的被动法,逐渐改善关 节的活动范围。治后可配合热敷,并嘱做肩关节主动功能 锻炼。
9.1.5.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手法治疗:患肩置功能位,术者于肩峰下做轻揉按法5~ 10次,继而将上肢外展高举,再于局部做分拨理筋手法3 ~5
• 252 •
大成推拿术
次,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以免加重局部的水肿。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急性期:病人坐位,患肩略外展,柔和而缓慢地按揉肩 峰下及三角肌部位,同时在肩部周围三角肌部位配合轻快的捏 拿法。再在三角肌及其周围以轻柔的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 随后配合摇肩关节,手法宜轻柔,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 快,以病人能够忍受为度。最后搓肩臂,抖上肢结束。
②慢性期:病人坐位,在肩关节周围用轻柔的滚法治疗, 重点在肩峰下及三角肌部,同时配合上臂的内收、外展及旋转 活动。再在肩部做深沉而缓和的拿、按、揉法。上臂略外展位 (约30°),在肩峰下及三角肌部做轻柔而深沉的弹拨法,最后 搓、摇、抖肩部及上肢。
9.1.6漏肩风
漏肩风又名“冻肩” “肩凝结”、“冻结肩”、“五十肩”、 “老年肩”、“肩关节周围炎”等名称。本病症是以肩关节疼痛 和功能活动明显受限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常见于40岁以上 的患者,50岁左右最为多见,女性比男性为多,非体力劳动 者较体力劳动者多见。如不施以有效的治疗,肩关节经常疼 痛,甚至关节粘连,严重的丧失关节活动功能,推拿疗法可收 到良好的成效。
9.1.6.1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面因素有关。
(1)内因
从解剖结构上看,肩关节囊松弛,可积留关节渗液。关节 液的特点——不动的离体关节液,经久易发生纤维化改变;运 动时已纤维化的关节液可以逆转。由此可知肩关节易发生粘连 的原因。
某些患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肾上腺皮 质激素。
(2)外因
中篇临床治疗篇
.253 .
①继发于一些疾病之后:肩部患肱二头肌长腱腱鞘炎、冈 上肌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等症,由于退行性变的慢性炎症波 及肩关节,及由于疼痛肩关节缺乏运动所致。老年人的肩部或 上肢发生骨折、脱位,因失治或固定日久、活动过晚而发生本 病。心血管疾患发生向肩部放射性疼痛,亦可诱发本病。
②轻度外伤史和重复性劳损,加之风寒侵袭所致。
③某些患者与感染病灶有密切关系。
本病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盂肱关节囊内的下部和前下 部的广泛性纤维粘连。
9.1.        6.2临床表现
本病以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
(1)疼痛
肩关节周围广泛性疼痛,早期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 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 昼轻夜重,影响睡眠,不能向患侧侧卧。肩部受到牵拉时,可 引起剧烈疼痛。除以上自觉疼痛外,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 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
(2)功能活动受限
由于关节囊及肌肉粘连,长期废用而引起肌张力降低,且 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可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 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 “扛肩”现象。梳头、穿衣服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 关节功能亦受限,屈肘时手不能摸肩。日久,三角肌等肌肉可 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失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臂上举不 便、后伸欠利等症状。
9.1.6.        3治疗方法
一部分病人有自愈趋势,仅遗留轻度功能障碍。大部分病 人需经有效的治疗方能痊愈。推拿法治疗本病较为有效。初期 疼痛较甚者,可用较轻柔的手法在局部治疗,以舒筋活血,通 络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变肌 腱及韧带的修复。对晚期患者,可用较重手法如扳、拔伸、
.254 •
大成推拿术
摇、并配合肩关节各功能位的被动活动,以松解粘连,滑利关 节,促使其关节功能逐渐恢复。
(1)患者坐位,医者点按肩井、天宗、肩鹘、肩贞、曲 池、合谷等穴。
(2)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站于患侧,用滚法或一指禅 推法施术于患侧肩前部及上臂内侧,往返数次,配合患肢被动 的外展、外旋活动。重点在肱二头肌长、短腱处施术。
(3)患者健侧卧位或坐位,医者一手握住患肢的肘部, 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配合按揉法、拿法,于肩 髁、肩贞处施术,并做患肢上举、内收等被动活动。
(4)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 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运 动,幅度由小到大(图9-5)。然后医者一手托起患侧前臂, 屈肘使患臂内收,令患侧之手搭在健侧肩上,再由健肩绕过头 顶移到患肩,反复操作5 ~7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
图9-5环转摇肩法
以上手法目的是充分舒筋,为撕开粘连做准备;以下3法 是撕开粘连的主要手法。
(5)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患 侧腕部,并以肩部顶住病人患侧肩前部。握腕之手将患臂由前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55 •
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重复3~5次。(图9-6)
图9-6上肢被动后扳法
(6)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者健侧稍后方,用一手扶健 侧肩部,防止患者上身前屈,另一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 患肢向健侧牵拉,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 度。重复2~3次。(图9-7)
图9-7背后拉臂法
(7)患者坐位,医者站在患侧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 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方牵拉。牵拉时 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然后突然向斜上方牵拉患肢。活动幅度
.256 •
大成推拿术
逐渐增加,手法力量由小到大,需注意用力不宜粗暴过猛,以 防止发生意外。(图9-8)提抖后患者肩部痛甚者,可在牵引 下施抖法,即可止痛。
①垂肩屈肘        ②肩关节反展高举,肘关节伸展
图9-8①②提抖法
(8)用搓法由肩部到臂反复搓动数次,以此结束操作。
(9)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如能持之以 恒,循序渐进,对恢复肩关节功能活动有很大帮助。锻炼时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下列方法。
①弯腰晃肩法: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 到大,由慢到快。(图9-9)
图9-9弯腰晃肩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257
②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缓向上爬 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图 9-10)
③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 拉动,反复进行。(图9-11)
④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做肩部外旋 动,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进行。(图9-12)
图9-10爬墙活动
图9-11体后拉手
图9-12外旋锻炼
• 258 .
大成推拿术
⑤抱头收展法:双手交叉抱在颈后部,肩关节尽量做内收 及外展。反复20次以上。(图9-13①②)
①双肩内收运动        ②双肩外展运动
图9-13_抱头收展法
⑥思手锻炼:患者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 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图9-14①②)
①肩关节前后伸展运动        ②肩关节内收、外展运动
图9-14_甩手锻炼
(10)无痛治漏肩风法漏肩风发病原因,西医指出与内 分泌(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密切关系。我们在临床用 松振神阙穴治疗漏肩风的病人,收到良好效果。由于此法不需 撕粘连的手法,病人无疼痛之苦,所以命名为“无痛治漏肩
中篇临床治疗篇
.259 .
风法”。具体操作如下: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坐在患者右侧, 右手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中指在任脉,食指、无名指在肾经, 拇指、小指在胃经,掌根近关元穴。医者肩、肘、腕及上肢完 全放松,使腕痉挛释放,带动全掌产生振动。当患者出现胸 闷、气憋、心慌时,令患者自行做肩关节高举、下放的连续活 动即可。此法对腱鞘炎、腕管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症均有良好效果。以后有关章节不再赞述。
9.1.6.        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编)
①病人仰卧位,医生站予患侧,用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施于 肩部及上臂内侧到肘部桡骨粗隆,配合患肢的外展、内收和旋 转被动活动。重点在肩前部的肩内俞处。
②健侧卧位,医生一手托住患肢肘部做患肢前屈上举活 动,另一手在肩外侧和腋后部用滚法治疗,配合按拿肩耦、肩 贞、天宗、秉风等穴。
③坐位,医生站于后,在项部及肩胛部用滚法或一指禅推 法,配合拿按肩井、秉风、天宗等穴和患肢后弯上抬的被动活 动,并摇、搓、抖肩部结束治疗。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用拇指指腹或大、小鱼际于病变部位按压推拨,或拇指与
余四指配合将肌肉拿起反复操作多次。用指尖或指腹与局部肌 纤维垂直或一致,进行拨揉、理顺。活筋松解法适用于关节粘 连或纤维化,按患肩关节的范围,做相应活动,用力由轻到 重,范围由小到大,反复做多次,必要时用摇法、抖法,有利 于粘连的松解。施术时以患者能忍受为宜,两天做手法1次, 10次为1疗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2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5:18 | 只看该作者
27楼 铁鞭01说:
9.2肘部病症
肘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除肘部疾病外,臂丛神
.260 .
大成推拿术
经病变、颈椎病及肩部疾病也可引起肘部疼痛,临床上应注意 鉴别。此处主要讨论因肘部损伤所引起的疼痛。
9.2.1急性肘部伤筋 9. 2.1.1病因病理
急性肘部伤筋多系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以手撑地,使 肘关节处于外翻、内翻或过伸状态,并超出正常活动范围,造 成与之相对应的内侧、外侧、前侧韧带及鹰嘴滑膜损伤。亦有 因肌肉突然收缩如投掷运动造成肘部内侧副韧带损伤。伤后肘 关节局部出血、充血、肿胀,周围组织亦呈现一些反应性炎 症。滑膜受伤则有较多滑液渗出,加重了肘关节的肿胀程度。
9.2.1.2临床表现
肘部软组织损伤后即出现肿胀、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如 尺侧副韧带损伤时,使肘关节外展,内侧疼痛明显;桡侧副韧 带损伤时,使肘关节内收,外侧疼痛明显。局部均有明显压 痛,肘关节伸屈运动虽能完成,但伴有疼痛。损伤严重时,肿 胀、疼痛明显,肘部功能活动受限亦明显。检査肘关节三角关 系正常,无弹性固定,没有异常活动及骨擦音,借此可与骨 折、脱位相鉴别。如怀疑有小骨片撕脱骨折时,可以X线摄 片加以鉴别。
9. 2.1.3治疗方法
(1)损伤初期肿胀严重者,禁止用粗暴的按揉手法和强 力的被动伸屈活动,以免造成肘关节周围的外伤性骨化性肌 炎。应内服活血化疲、消肿利湿之剂,外用活血止痛散,将伤 肢悬吊于胸前。
(2)损伤中期,约伤后1周后,肿胀基本消退。在局部 施以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鼓励患者主动做肘关节的屈 伸活动。
(3)损伤后期,肿胀消退,功能尚欠佳者,多在局部施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61 .
揉抢法,同时被动屈伸肘关节。
9.2.1.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根据损伤轻重而选用不同治疗方法,轻者外用或内服中
药,达到活血化疲、消肿止痛的目的。损伤严重者,要给予关 节制动,1~2周后开始关节活动,以复功能。
(2)《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
在触摸到压痛点后,以两手掌环握肘部,轻轻按压1~2 分钟,有减轻疼痛的作用,然后用轻按摩拿捏手法,以患者有 舒适感为度。
9.2.2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
肱骨外上髁为肱桡肌和前臂伸肌总腱附着部。日常生活 中,如果前臂在旋前位,腕关节经常做背伸性活动,可将其附 着部位的软组织牵扯而发生损伤,引起疼痛。
9.2.        2.1病因病理
(1)急性扭伤和牵扯而引起损伤。
(2)慢性积累性劳损,从事经常需要屈伸肘关节,尤其 需要前臂旋前、旋后动作者,或前臂旋前活动时,腕关节同时 做背伸、尺偏的联动动作,则附着肽骨外上髁的伸肌群,尤其 是烧侧伸腕长、短肌受到牵拉,如此经常反复,则可引起 损伤。
其主要病理变化:
①血管神经束损伤学说:伸指总肌腱穿出的血管神经束, 被周围较硬的肌腱组织,在肌肉不断收缩或被动牵拉时,受到 挤压。随年龄增长,纤维结缔组织开始退行性变,弹性减退, 则受伤机会增多,超过生理允许范围,使神经支发生创伤性炎 症,久之,血管神经束与肌腱裂孔发生粘连,症状加重。
.262 .
大成推拿术
②附着于肽骨外上髁的肌腱过度劳损。
③伸肌腱附着点发生撕裂。
④伸肌健附着点骨膜下出血,形成小血肿,血肿逐渐机 化,导致骨膜炎。
⑤环状韧带的创伤性滑囊或肱桡关节滑膜壁嵌入关节之 间,或桡肱滑囊的炎症变化或出血发生粘连所致。
9. 2. 2. 2临床表现
患者肘后外侧疼痛或酸痛,尤其在旋转背伸、提、拉、 端、推等动作时,疼痛更加剧烈,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射。局 部可微呈肿胀;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
检査:肘外侧外上髁处,压痛明显,亦有沿伸腕肌走行方 向广泛压痛。
伸肌紧张试验和麦尔(Mill)氏试验阳性,对本病诊断很 有参考价值。
9. 2. 2. 3治疗方法
舒筋活血法,为理想的保守疗法。
(1)先沿肱骨外侧髁向前臂用滚法、按法、揉法,广泛 舒筋活血,再用弹拨法治疗。
(2)患者正坐,医者坐于患者病侧,右手持腕使患者右 前臂旋后位,左手用屈曲的拇指端压于肱骨外上髁前方,其余 四指放于肘关节内侧。医者以右手逐渐屈曲患者肘关节至最大 限度,左手拇指用力按压患者肱骨外上髁的前方,然后再伸直 其肘关节,同时医者左手拇指推至患肢桡骨头之前上面,沿桡 骨头前外缘向后弹拨伸腕肌起点。施术后患者有烧侧3指麻木 感及疼痛减轻的现象。
(3)弹拨方法很多,亦可将患肢前臂旋后、屈肘,按置 桌上,在肘下垫以软物。医者以双手食、中指与拇指相对,拿 住肱桡肌与伸腕肌紧向外扳,然后嘱病人患肢前臂旋前,医者 用拇指向外方紧推邻近桡侧伸腕短肌。反复数次,弹拨范围可
中篇临床治疗篇
.263 .
向上下移动。
(4)最后用擦法擦肘外侧及前臂伸肌群结束手法操作。 以上保守疗法无效时,可做手术治疗。
9.2.2.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手法治疗:在肱骨外上髁及前臂桡侧用弹拨法和指揉法,
刺激桡侧腕伸肌和肱桡肌,如有明显痛点,可用栂指刮筋。沿 伸肌群走行方向,从远端向近端以拇指或鱼际间推顺,也可以 用搓法,反复数次,以透热为度。前臂旋前同时屈肘,然后用 力伸肘,前臂旋后位过伸肘关节扳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舒筋通络:病人坐位或仰卧位,医者用轻柔的滚法从肘 部沿前臂背侧治疗,往返3~5次,随后重点在肘部治疗,再 用拇指按揉曲池、手三里、尺泽,用中指指端按揉少海、小 海,手法宜缓和,同时配合拿法沿桡侧伸腕肌往返提拿。再用 擦法沿桡侧伸腕肌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搓上肢结束。
②理筋整复:病人坐位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住其肱骨下 端,另一手握住其腕部,做对抗用力,拔伸肘关节。握腕部的 一手同时做轻度的前臂旋转、左右扳动的活动;握肱骨下端的 一手拇指同时按揉桡骨小头。在拔伸过程中再做肘关节的屈伸 活动。最后从肱骨外上髁,经肱烧关节,沿前臂桡侧伸腕肌做 轻柔的弹拨和按揉。
③活血化瘀:病人坐位或仰卧位,用较深沉的滚法从 肘部沿前臂侧治疗,往返3~5次,随后重点在肘部治疗。 再用拇指按揉压痛点及前臂桡侧伸腕肌群,同时配合深沉 的弹拨治疗。并配合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被动活动,最 后可以在前臂背侧到肘部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并可 加用热敷。
.264 .
大成推拿术
9.2.3肱骨内上髁炎(又名学生肘)
9.2.        3.1病因病理
肱骨内上髁是前臂屈肌总腱附着部。由于某种工作需要反 复做屈腕、伸腕、前臂旋前的动作,使前臂屈腕肌群牵拉,引 起肱骨内上髁肌腱附丽处的积累性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或 在跌仆受伤、腕关节背伸、前臂外展、旋前位姿势时,往往引 起肱骨内上髁肌肉起点撕裂伤,产生出血、血肿,继之纤维疤 痕化。
肱骨内上髁穿出前臂屈肌总腱的血管神经束的挤夹,以及 尺神经皮神经受挤压,亦是发生本病不可忽视的原因。
9. 2. 3. 2临床表现
病人感到屈伸腕关节时肱骨内上髁处疼痛,局部酸痛无 力,疼痛可放射到前臂掌侧。
检查:在肱骨内上裸及尺侧屈腕及指浅屈肌部有明显压痛 点。前臂抗阻力旋前和抗阻力屈腕时,疼痛症状加重。
9. 2.3. 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操作方法同肱骨外上髁炎,惟部位 在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处。
9.2.        3.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舒筋通络:病人坐位,医者先用轻柔的滚法在肱骨内上 髁沿尺侧屈腕肌到腕部治疗,往返3~5次,随后重点在肱骨 内上髁。再用按揉法从肱骨内上髁沿尺侧屈腕肌到腕部往返3 ~5次,手法宜轻柔缓和,同时配合腕部伸屈被动活动,使紧 张痉挛的屈腕肌群松弛。随后在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及周围弹 拨。再沿屈腕肌用轻'决的拿法治疗,往返数次。再搓揉肘部及 前臂1 ~2次。
②活血化瘀: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沿前臂屈腕肌到肘部用 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可以用热敷。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65 .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指揉、刮筋、铲筋法:以右侧为例,医者与患者相对而 坐,左手握患肢,右手在肘关节内侧痛点先用指揉法放松周围 软组织,然后用重手法刮、铲痛点,以松解周围粘连。
②推捋法:在肱骨内上髁及前臂尺侧软组织用推捋法,从 远端到近端,透热为度。
③整理法:医者站位,面对患者,以医者腋窝夹住患者前 臂下端,两手握拢肘关节,拇指顶在内上髁下方痛点,进行摇 肘,顺摇20次。
④扳法:患肢旋后,掌心朝天,医者右手拿腕,左手托肘 尖,使患者旋前屈肘,然后旋后伸肘,同时左手向上用力托肘 尖,可听到“咔”的声响。
⑤拨“麻筋”和拔节:分别在腋窝、尺神经沟、桡神经 沟弹拨臂丛神经,然后拔1 ~5指间关节。
9.2.4尺骨鹰咀滑囊炎(又名矿工肘)
9. 2. 4.1病因病理
在尺骨鹰咀部位,肱三头肌腱附着于鹰咀突处有两个滑 囊,一个处于鹰咀突和肌腱之间,称为肱三头肌下滑囊;一个 处于皮肤与鹰咀突和肌腱之间,在肘后皮下,故称鹰咀皮下滑 囊。常因撞伤或反复摩擦等机械刺激过度而引起创伤性炎症, 多表现于皮下滑囊无菌性炎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本病多发生于矿工及用肘部支撑用力的工种,所以有 “矿工肘”之称。
9.2.        4. 2临床表现
尺骨鹰咀部位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肿胀,大小不等,约1~ 2.5厘米直径大小,肿块可以活动,位于皮下,质软,有轻度 波动感,伴有压痛,皮色大都不红。肘部活动无明显影响。如 伴有继发感染,则有红肿、疼痛,患肢无力,屈肘轻度受限, 亦有对活动并无妨碍者。
• 266 ■
大成推拿术
9. 2. 4.3治疗方法
宜以活血祛瘀法治之,常选用按、揉、擦等手法于局部 施术。
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剧烈的情况下,亦可外敷消瘀止痛 类的药膏,每2~3天换药1次。若伴有感染者,应服用清热 解毒的药物。若有积液时,除推拿治疗外,还可配合针灸,用 三棱针点刺3 ~4处,然后加以挤压,外用消毒敷料加压包扎。 亦可采用封闭疗法。一般保守疗法可愈,不需手术治疗。
9. 2. 4.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手法治疗:急性外伤发病者,手法要在伤后1周施行,选
用指揉法、散法、刮筋法等;慢性滑囊炎可用较重手法刺激, 首先用揉、散法’然后用刮、沪筋法舒筋通络,最后弹拨臂丛 神经,拔指间关节。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病人坐位,在尺骨鹰咀部的肘、肘尖、曲池等穴用按揉法 做轻柔的治疗。同时在肱三头肌配合轻快的拿法,重点应在肱 三头肌近尺骨鹰咀部的肌腱。再从鹰咀部沿肱三头肌用擦法治 疗,以透热为度。并可加用热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2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5:39 | 只看该作者
28楼 铁鞭01说:
9.3腕与手部病症
腕部为前臂与手的连接结构,包括8块腕骨以及与其形成 关节的桡、尺骨下端和5个掌骨的近端。其中包括桡腕关节、 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下尺桡关节虽不属腕关节,但本文也 进行讨论。腕部的软组织众多,腕掌侧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腱 外,还有起自腕骨和掌骨的短小手肌。腕背侧有伸腕、指的伸 肌腱。腕部的结构较复杂,由于活动频繁,遭致损伤的机会也 多。临床常见的有急性腕部扭伤,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三角 软骨损伤、腕管综合征、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指部腱鞘 炎、腱鞘囊肿、指间关节扭伤等。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67 .
9.3.1腕部扭伤 9.3.1.1病因病理
腕关节扭伤,多有明显外伤史,由直接、间接暴力或积累 性劳损而致伤。如在生产劳动、体育运动或日常生活中,因不 慎跌仆时手掌猛力撑地;或因持物而突然旋转及伸屈腕关节; 亦有因暴力直接打击而致伤;亦有因腕关节超负荷量的过分劳 累或腕关节长期反复操劳积累而引起的。
以上损伤均可造成腕关节周韧带及肌腱的撕裂伤,当暴力 过大时甚或合并撕脱性骨折和脱位。
9. 3.1.2临床表现
腕关节损伤,可有典型的外伤史,或无外伤史。
急性损伤的症状多见腕部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活 动时疼痛加剧,局部有明显压痛。
慢性劳损的症状多见腕关节疼痛不甚,无明显肿胀,做较 大幅度活动时,伤处可有疼痛感,腕部常用“乏力”和“不 灵活”感。
检查时,如果将腕关节用力掌屈,在背侧发生疼痛,则为 腕背侧韧带与伸指肌腱损伤;反之,则为腕掌侧韧带或屈指肌 腱损伤。如果将腕关节向尺侧倾斜,在桡侧茎突部发生疼痛, 则为烧侧副韧带损伤;反之,则为尺侧副韧带损伤。如果向各 种方向均发生疼痛,且活动明显受限,则多为韧带和肌腱等的 复合损伤。
腕部结构复杂,损伤病症繁多,临证时必须注意与骨折、 脱位、骨的无菌性坏死相鉴别,往往拍摄X线片可以确诊。
9. 3.1.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急性损伤疼痛、肿胀明显时,手法宜轻。先在伤处附近选 用相应经络上的穴位,如尺侧掌面,可选少海、通里、神门等 穴;烧侧掌面,可选尺泽、列缺、太渊等穴;烧侧背面,可选 合谷、阳溪、曲池等穴;其他部位同上选穴法,不多赘述。选
• 268 .
大成推拿术
好穴位后,用点按法使之得气,即有较强的酸胀反应,约1分 钟。以疏通经气,畅通气血,达到消除疾患目的。再在伤处的 周围向上、下、左、右用揉法,约3~5分钟,以消散凝滞, 改善血液循环。揉后可用拿法弹筋,以缓解痉挛。然后用摇法 被动地使患腕做绕环、背屈、掌伸、侧偏等动作,以恢复正常 的活动机能。最后再用擦法以取热为度。若肿胀明显者,术后 外敷中药。
急性损伤后期和慢性劳损:以上手法操作时,要相应加 重,活动幅度逐渐加大,以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改善关节活 动功能。
腕部推拿手法,对骨折愈合后的功能恢复也是十分有 益的。
9.3.1.        4各家治法
(1)《刘寿山正骨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编)
八面缝手法
①拔戳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虎口向上。医者站在伤 腕外侧,用一手由掌侧握住桡、尺骨下端,并用拇指扣住第1 掌骨根(阳溪穴),另一手拿住第1掌骨及拇指,由外向里环 转摇晃6 ~7次,然后进行拔伸,再使拇指背屈(向桡侧屈), 同时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戳按。(图9-15①②)
②屈戳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上。医者站在患 者前方,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太渊 穴),另一手拿住拇指及第1掌骨,自外向里环转摇晃6 ~7 次,然后拔伸,将腕部屈曲的同时,握腕之手的中指向下用力 戳按。(图9-16①②)
③合筋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手心向下。医者站在患 者前方,用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在伤处(腕 骨穴),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4指,由内向 外或由外向内环转摇晃6 ~7次,然后拔伸,在保持拔伸力量 的同时,先使腕部向桡屈,而后再快速向尺侧屈,同时握腕
中篇临床治疗篇        .269
之手的中指用力向烧侧戳按。(图9-17①②)。
①环转摇晃后拔伸        ②向桡侧屈并戳按
图9-15_拔戳法
①环转摇晃后拔伸
②腕关节掌屈,中指用力戳按 图9-16①②屈戳法
④屈转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上。医者站在患 者前方,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并用中指扣住伤处(神门 穴),另一手自小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4指,由外向里 环转摇晃6 ~7次,然后向桡侧斜上方拔伸,再向尺侧屈,同
.270 •
大成推拿术
时拿腕之手的中指用力戳按。(图9-18①②)
①环转摇晃后拔伸        ②向尺侧屈,中指用力戳按
图9-17_合筋法
①环转摇晃后向桡侧拔伸 ②向尺侧屈,中指用力戳按 图9-18_屈转法
⑤顺筋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虎口向下。医者站在伤 腕外侧,一手自背侧握住伤腕,并用拇指扣在伤处(神门 穴),另一手自背侧拿住掌骨,环转摇晃6~7次,向指侧拔 伸,然后使伤臂向上高举,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捋顺所伤之 筋0 (图9-19①②&reg;)
中篇临床治疗篇
.271 •
①摇晃后拔伸 ②将上肢高举(手心向前)③使腕关节掌屈,用拇指顺筋
⑥顿筋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患 者前方,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腕,并用拇指扣住伤处(中泉、 阳池穴),另一手自拇指侧拿住食、中、无名、小4指,由内 向外环转摇晃6~7次,然后先将腕关节掌屈拔伸,再迅速背 屈,同时拇指向下戳按。(图9-20①②③)
⑦插指法:患者正坐,伤腕伸出,5指张开掌心向前。医 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自拇指侧握住伤腕,拇指扣在伤处 (中泉、阳池穴),另一手5指与患者伤手5指相对交叉扣紧, 由外向里环转摇晃6 ~7次,然后使腕关节掌屈并拔伸,再迅 速背屈,同时拇指向下戳按。(图9-21①②③)
⑧借力顺筋法:医者站在患者前方。患者正坐,伤腕伸 出,以手掌用力平推医者胸部。医者用一手自小指侧握住伤手 手掌骨,另一手自拇指侧拿住伤腕,拇指用力扣按住伤处 (大陵穴),医者拿掌骨之手迅速将伤臂高举,并将伤腕掌屈,
图9-19①②③顺筋法
①环转摇晃        ②掌屈拔伸
图9-20①②③顿筋法
③背屈戳按
.272 .
大成推拿木
拿腕之手的拇指向下做捋顺法(图9-22①②③)。拔戳法治 疗腕桡侧副韧带和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损伤;屈戳法治疗腕桡 侧副韧带和桡侧腕屈肌腱损伤;合筋法治疗腕尺侧副韧带和尺 侧腕伸肌腱损伤;屈转法治疗手掌韧带和尺侧腕屈肌腱损伤; 顺筋法治疗腕尺侧副韧带和尺侧腕屈肌腱损伤;顿筋法治疗腕 指总伸肌腱损伤;插指法治疗腕指总伸肌腱损伤;借力顺筋法 治疗浅、深层腕屈肌腱损伤。
①伤手以手掌用力推医者胸部②迅速将臂高举③将伤腕拳屈,拇指向下顺筋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坐位。先按揉损伤韧带的起止部,同时配合腕部各 方向的摇动。再沿损伤组织做垂直方向的轻柔弹拨。
②拔伸腕关节。如果损伤在腕背侧,则拔伸时向腕背侧屈
①环转摇晃        ②掌屈拔伸 ③迅速背屈,拇指向下戳按
图9-21①②③插指法
图9-22①②③借力顺筋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73
曲动作;损伤在掌侧,则拔伸时向腕掌侧屈曲动作;损伤在桡 侧,拔伸时向桡侧屈曲动作;损伤在尺侧,拔伸时应向尺侧屈 曲动作。
③在腕关节扭伤处用擦法及搓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再加 热敷。
9.3.2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肌腱周围炎是肌腱周围滑动组织的损伤性炎症病变。其好 发部位最多的是前臂桡侧伸腕肌腱,其次是足背的伸拇长肌肌 腱、大腿的股四头肌和小腿的跟腱等,在身体其他部位也可散 在发生。旧称“闪乳性腱鞘炎”。
9.3.        2.1病因病理
大多由于急性外伤而引起,如猛烈拉伤、扭伤,或局部 砸、碰、挫伤等,故又有“创伤性腱鞘炎”之称。少数病人 可因反复多次的摩擦劳损而造成。其病理改变是肌腱周围滑动 组织的损伤性炎症病变。肌腱相互摩擦,使腱旁组织产生急性 大量炎性液体和纤维蛋白蓄积的反应。
9. 3. 2. 2临床表现
常有明显的外伤史或损伤史。患者腕部疼痛或酸痛,活动 时有微细的摩擦音,局部沿肌腱走行部肿胀,皮肤可轻度发 红,压痛明显。检查时,医者用手紧握前臂下端近腕关节处, 另一手活动腕关节,此时可听到或触及摩擦音。
9.3.2.        3治疗方法
宜以活血化疲法治之。采用按、揉、推、擦手法,在局部 轻柔的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性炎症的吸收。每日 1次,1周左右即可恢复。肿胀者宜用中药外敷,包扎固定。
9. 3. 2.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理筋手法,一助手拿患肢前臂上端,医者一手握拇指,与 助手相对拔伸牵引,用另一手拇指沿桡骨腕伸肌腱自下而上反 复用推法,直至腕关节活动时捻发音消失或减轻为止(图9-
• 274 .        大成推拿术
23)。外用活血消肿药膏包扎固定。急性疼痛肿胀好转后,仅 留局限性的疼痛,可采用局部封闭。
图9-23拇指推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坐位,患肢前臂下垫枕,背侧向上。医生沿桡侧腕 伸长、短肌的方向按揉,手法宜轻快柔和,同时对前臂的伸肌 用轻快的拿法上下往返治疗。
②从腕部桡侧沿外展拇长肌及拇短伸肌的方向到前臂近端 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再用热敷,但不宜过烫。
(3)推拿治疗后用绷带包扎固定。
9.3.3三角软骨损伤
桡尺远端关节即下桡尺关节,由桡骨远端半月切迹与尺骨 小头的桡侧半环形关节面所构成(图9-24)。前臂在旋前旋 后运动中,桡骨围绕尺骨转动。从桡骨的尺侧缘至尺骨茎突基 部有尖端向尺侧的三角形软骨,称三角纤维软骨盘。其前后缘 有两条坚强而柔韧的韧带相连结,为增强关节的活动性,防止 在前臂旋前、旋后时将三角软骨撕裂。软骨的上下方均有滑膜 囊,又称囊性隐窝,借以缓冲对三角软骨盘的冲击力。三角软 骨中心部分菲薄,其与桡骨连接处较与尺骨连结处薄弱。三角 软骨的作用是连接下烧尺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限制前臂 过度的旋前旋后动作。
中篇临床治疗篇
.275 .
三角纤维软骨
尺桡下关节腔 图9-24腕关节软骨盘
9.3.3.1病因病理
多数患者有明显外伤史,如前臂旋转力量及范围过大,引 起三角软骨盘前后两条韧带紧张。如旋转暴力继续增加,可引 起韧带的撕裂伤,以至断裂。若暴力终止,则三角软骨盘不受 损伤,但下桡尺关节也可松动分离。如旋转暴力未终止并继续 增加,则三角软骨盘没有韧带的保护,在连结的薄弱部分 (即桡骨相连处)撕裂,同时造成下桡尺关节松动分离。如腕 部受到冲击暴力,囊性隐窝抵消不了时,暴力会损伤三角软骨 盘最薄弱的部分即三角软骨盘的中央破裂,造成下桡尺关节分 离。三角软骨盘损伤可以单纯发生,也可并发于桡骨远端骨折 及下烧尺关节脱位。腕部损伤时,若发生桡骨远端的撕脱骨折 或尺骨茎突基底部撕脱骨折,反而可避免三角软骨盘的损伤。
日常生活中,长期运用前臂旋转劳动而使腕部韧带产生慢 性劳损者,更易遭致损伤发生本病。
也有少数人的三角软骨盘先天发育不全,从小就双前臂的 下桡尺关节分离,活动度超过正常范围。
9.3.        3. 2临床表现
急性期时,下桡尺关节背侧轻度肿胀,自觉腕部疼痛与无 力感,并有握力减退。疼痛以尺侧最为突出,局部压痛明显, 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受限,动则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下桡尺关节 松弛,尺骨小头较正常隆起,容易前后推动且有松动感。拍摄 X线片显示下桡尺关节较健侧宽。
急、性期过后,腕部尺背侧继续疼痛乏力,握力减退,不能平
.276 .
大成推拿术
举重物或用力做腕部扭转动作。检查时,腕关节的桡尺骨背侧间 隙有明显压痛,如果推尺骨小头向掌侧或背侧时,出现疼痛及 “咯吱”响声’部分患者下桡尺关节仍较健侧松弛,前臂旋转时’ 出现清脆的响音或交锁现象。腕关节碘剂造影有助于确诊。
9.3.3.3治疗方法
宜以理筋整复法治之,采用拔伸、按压和摇法。
急性期先用手将分离的桡尺骨远端复位。患者正坐,伸臂 掌心向下。医者与患者并行站立,一手拿住尺骨远端,一手拿 住桡骨远端,上臂与胸壁夹紧患肢上臂,与拿桡尺骨远端的双 手相对牵引,同时双手前后略错动下桡尺关节,并按挤两臂使 其复位;在按挤力量保护下,医者转身使患臂屈肘,伤前臂旋 后,伤手摸肩,继之医者仍在按挤保护桡尺关节的情况下,令 患者肘伸直,前臂再旋前恢复原来体位。如此操作两次,用绷 带加压包扎5 ~9层,起保护作用。2 ~3周后可戴护腕,逐渐 练习腕部功能活动。
对后期患者,可戴护腕保护下桡尺关节,避免做前臂过度 旋转动作。亦可用上法治之。
9. 3.3. 4各家治法
(1)《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主编)
理筋手法:先行相对拔伸,并将腕部环转摇晃6 ~7次, 然后再在桡骨远端和尺骨小头的侧方互相挤压以复位,最后痛 点按压。用两块夹板将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4 ~6周,然后在 无痛的情况下,逐步进行功能活动。慢性期症状加重时,也可 短期的固定制动。
(2)《中国骨伤科学•卷/V        •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归挤合筋法:患者坐于凳上,伤臂伸出,掌心向下。助
手站在伤臂外侧,用双手拿前臂下端,双拇指在背侧,余四指 在掌侧。医者站在患者前方,双手握住前臂下端,双拇指与助 手双拇指相对,双手大鱼际分别压住桡骨茎突和尺骨小头,余 四指握住腕部。医者与助手相对拔伸牵引,在牵引下将腕部摇
中篇临床治疗篇        .277-
晃6~7次。医者双手食指向上挺托,双手大鱼际分别向下按压 桡骨垄突与尺骨小头,使两骨分离,然后再用大鱼际分别置于 桡尺侧向内大力归挤桡骨茎突与尺骨小头,使两骨合拢。(图 9-25)
②扬腕合筋法(同正文介绍)。(图9-260X1X1))
图9-26①②③扬腕合筋法
9. 3.4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 压迫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临床上并不少见。
腕管是由腕关节掌侧横行韧带与腕骨连接构成的骨纤维管
.278 •
大成推拿术
道。腕管内除正中神经外,还有9根指屈肌腱通过,其间隙狭 窄,易产生腕管综合征。
9.3.        4.1病因病理
腕管的解剖特点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急性损伤、积累 性劳损以及寒湿淫筋、风邪袭肌、血瘀经络造成气血受阻等是 本病发病的外在因素。
其病理改变是腕管容积相对狭窄。腕管处的腕骨骨折、脱 位,骨质增生,韧带增厚,腕管内容物体积膨大,尤其是指屈 浅、深肌腱发生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变化,肌腱腱鞘的肿胀、膨 大等,均可使腕管相对狭窄,使正中神经被挤压而发生本病 症状。
9.3.4.        2临床表现
初期主要为正中神经受压症状,表现患手桡侧3个半手指 (拇、食、中、1/2环指)有感觉异样、麻木、刺痛。一般夜 间加剧,特别当手部温度增高时更显著。劳动后症状加剧,偶 可向上放射到臂、肩部。叩打腕部屈面正中时,可引起向正中 神经分布区的手指放射性、触电样刺痛感。腕关节掌屈90°, 40秒钟后可见症状加剧。每遇天冷时,患指可发冷、发绀、 活动不利。)
后期多出现大鱼际肌(拇短展肌、拇对掌肌)萎缩、麻 痹及肌力减弱,拇、食指及环指桡侧一半的感觉消失;拇指处 于手掌的一侧,不能掌侧外展(即拇指不能与掌面垂直)。肌 萎缩程度常与病程长短有密切关系,一般病程在4个月以后可 逐步出现。
以止血带阻断手臂血循环(其压力应在收缩压与舒张压 之间),可使症状重新出现并加剧。拍摄X线片,能排除局部 的骨性改变。
9. 3.4.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疲法治之。
(1)患者正坐,将手伸出,掌心朝上置放桌上。医者
中篇临床治疗篇
.279 •
用拇指点按曲泽、内关、大陵、鱼际等穴。再用一指禅推 法在前臂至手沿手厥阴心包经反复治疗,重点在大鱼际和 腕管处,手法应先轻,然后逐渐加重。再用摇法摇揉腕关 节及指关节。继之用擦法擦腕掌部,以达到舒筋通络、活 血化瘀的目的。
(2)摇腕法:患者正坐,前臂放于旋前位,手背朝上。 医者双手握患者掌部,右手在烧侧,左手在尺侧,两拇指平放 于腕关节的背侧,以拇指指端按人腕关节背侧间隙内。先在拔 伸情况下摇晃腕关节,然后,将手腕在拇指按压下背伸至最大 限度,随即屈曲,并左右各旋转其手腕2 ~3次。
(3)术后外敷温经通络药膏,腕部固定于休息位。症情 缓和后,用中药外洗或外搽舒筋药水。
(4)局部封闭亦是有效之法。一般用醋酸氢化可的松 12.5毫克,加2%普鲁卡因1毫升,注于腕管内,5~7天注 射1次,约3~4次。待保守治法无效时,症情严重者应考虑 手术治疗。
9. 3. 4.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理筋手法:在患肢压痛点以及内关、外关、阳溪、鱼际、
合谷、劳宫等穴施用点穴法,再施以腕部顿筋法(见急性腕 关节扭伤),继而在腕关节压痛点部位用揉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坐位,前臂及腕部垫枕,掌心朝上。用轻柔的滚法 在前臂沿屈指肌腱方向治疗,同时在治疗部位配合轻快的拿法 往返操作,使前臂肌肉放松。
②在腕管部用按揉手法,手法宜缓慢柔和,同时配合腕部 各方位的摇动。再沿通过腕管的肌腱做垂直方向的轻柔弹拨 法。然后从掌侧腕部到前臂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搓 腕关节,亦可加用热敷。
.280 .
大成推拿术
9.3.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9.3.        5.1 病因病理
腕指经常活动或短期内活动过度,即腱鞘受到急、慢性劳 损或慢性寒冷的刺激,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拇长展肌起自 尺骨和桡骨中部的背面,止于第1掌骨底的外侧,司拇指外 展。拇短伸肌在拇长展肌的下方,起自桡骨背面,止于拇指第 1指骨底的背侧,可伸拇指的第1指骨及外展拇指。此二肌的 肌腱在桡骨茎突部共同进入一个腱鞘,长约7~8厘米(图 9-27)。腱鞘表面覆有腕背侧韧带,其下方为桡骨茎突部之纵 沟,形成一个纤维性管道。管道的沟浅而窄,表面粗糙不平, 伸或外展拇指时,肌腱在鞘内滑动摩擦。人们在日常生产劳动 中,任何需要持续外展拇指,或用力捏持的操作,使肌腱在狭 窄的腱鞘内不断地运动摩擦,日久可引起肌腱、腱鞘的损伤性 炎症。其主要病理变化是肌腱与腱鞘发生炎症、水肿、腱鞘内 层逐渐增厚,而使腔道更狭窄,以致肌腱与腱鞘之间轻度粘连 等,当肌腱肿胀,鞘内的张力增加而产生疼痛及功能障碍。其 病理切片检查显示慢性炎症改变;腕背韧带失泽,有充血及细 胞浸润反应;腱鞘呈浆液性滑囊炎,有钙质沉着;肌腱水肿, 甚至可有部分纤维断裂。
图9-27桡骨茎突部腱鞘
9. 3.5. 2临床表现
一般无明显的外伤史,但有引起慢性损伤的病史。主诉腕 部烧侧及拇指周围疼痛,腕部无力,腕部的活动也有不同程度 的限制,在桡骨茎突处有明显压痛点,或有轻度肿胀,有时甚
中篇临床治疗篇
.281 .
至有较硬的颗粒样突出,疼痛或可放射至手、前臂。拇指主动 内收与外展或腕部外城,均iif引起疼痛。握拳试验阳性,X线 检查一般无异常。
9.3.        5.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手法多在桡骨茎突部及其上下方 进行。
先于前臂伸肌群桡侧施滚法,再点按手三里、偏历、阳 溪、列缺和合谷等穴。随后医者用拇指重点按揉桡骨茎突部及 其上下方,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此法称为静态局部治法)。
医者一手握住患腕,另一手握其手指进行相对牵引,并使 患腕向掌屈、背屈,同时缓缓旋转(此为运动按揉法)。
最后用擦法施于桡骨突部,以透热为度。可配合热敷及外 敷膏药。
另外,针灸和局部封闭疗法对本病亦有效。
9. 3. 5. 4各家治法
(1)《按摩》(天津市天津医院)
按压合谷、阳溪、曲池、小海、天鼎、缺盆、中府、极泉 等穴。术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夹持患者拇指近侧节,同时用拇指 及食指持握其他4指,向下牵引。以左手拇指置于桡骨茎突 处。右手牵引手腕关节并向尺侧极度偏曲。拇指压住桡骨茎突 处之伸拇短肌及外展拇长肌肌腱的腱鞘,拇指用力向掌侧推按 挤压,手腕同时向掌侧屈曲,继而做背伸,反复2~3次。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取坐位,患侧腕下垫枕,腕背朝上,沿前臂背侧到 第1掌骨背侧用轻柔的按揉手法(或用一指禅推法、滚法), 重点在桡骨茎突部。同时配合腕部的尺侧屈曲被动活动,活动 幅度要由小渐大,不可骤然猛力活动。
②沿前臂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到第1掌骨背侧,用轻快 柔和弹拨法,上下往返治疗4 ~5次,重点在桡骨茎突部。
③医生一手夹持病人拇指近侧节,另一手握住患部,相对
.282 .
大成推拿术
用力做拇指拔伸。握腕的一手拇指在拔伸的同时按揉阳谷穴。 夹持拇指的一手在拔伸时,做拇指外展、内收被动活动。
④擦腕。从第1掌骨背侧到前臂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 度。再搓揉上臂和腕部。可在局部配合热敷。
9.3.6指部腱鞘炎
指部腱鞘炎又称“弹响指”、“扳机指”。多见于妇女,任 何手指均可发病,但以拇指和中指最为多见。
9.3.6.1        病因病理
(1)外因
长期手握硬物,手掌用力过度,或手指频繁活动,加之寒 冷刺激,造成肌腱与腱鞘间长期摩擦。
(2)内因
屈指肌腱近于体表,在每一掌骨颈掌侧均有一浅沟,与鞘 状韧带共同构成一狭窄坚硬的纤维骨管。在第1掌骨有拇长屈 肌腱通过进人拇指,其余掌骨则有指浅、深屈肌腱通过进入手 指。此结构易使纤维骨管受到硬物和掌骨头的挤压、摩擦而
发病。
(3)其病理变化同桡骨茎突腱鞘炎        _ 本病因腱鞘增厚而挤压肌腱,使该部肌腱变细,被挤压肌
腱变细部位的两端出现膨胀,使该处肌腱呈葫芦形,阻碍肌腱 的滑动,使手指不能屈伸,发生闭锁。(图9-28)
①肌腱呈葫芦形
②屈指时发生弹响
图9-28①②烧骨茎突部腱鞘
9. 3. 6. 2临床表现
患者局部酸痛无力,晨起时疼痛较甚,稍经活动后仅有好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83 .
转。患指伸屈活动受限,有弹响及“扳机状”现象。严重时 手指常交锁在指屈曲或伸直位。
检査时可触及局部皮下有硬结节,手指屈伸时结节可随之 稍活动,并可有弹动感。局部压痛明显。
9. 3.6.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多采用局部治疗。
先用捻法、轻按揉法在患指的掌指关节周围施术,以舒筋 活血。重点在结节之远近端。随之,医者一手用栂食指拿住患 指的远端指骨,另一手拇食指压捏住患指的掌指关节的近端, 进行相对拔伸,并做被动的屈伸手指活动,亦可配合摇法。
局部封闭治法对本病有效。
9.3.        6. 4各家治法
(1)《按摩》(天津市天津医院)
点穴后,术者以左手握腕,右手以拇及食指呈前后位捏住 患者右手拇指做对抗牵引。
①术者以左手拇及食指用力持握患手第1掌骨,以拇指放 于患手拇指掌骨远端的尺侧,食指放于拇指掌骨远端的桡侧。 术者以右手拇指掌面和屈曲的食指中节持握患手拇指近节远 端,两手做对抗牵引,牵引时屈曲其患指的掌指关节,并同时 用中指指端抵住患手拇指掌骨远端掌侧,用力向尺侧推按其腱 鞘的狭窄部,往往有撕裂感。
②如术者中指无力时,可改用左手紧握其拇指,先做屈伸 活动,再以右手拇指尖端与患者拇指腱鞘狭窄部呈垂直位,用 力向烧侧推按挤压其狭窄部。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坐位。在患指的掌指关节周围用轻柔的捻法往返治 疗。同时配合掌指关节的伸屈活动和环旋摇动。
②沿患指的肌腱做垂直方向弹拨,重点在患部,往返数 次。然后医生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指的远端指骨,另一手 捏住患指的掌指关节近端,拇指按住患部进行拔伸。拔伸时,
• 284 .
大成推拿术
按住患部的拇指稍用劲,并沿肌腱方向做来回转动,同时做小 幅度缓慢的掌指关节摇动。最后搓腕使掌指放松,结束治疗。
9.3.7腱鞘囊肿
腱鞘囊肿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囊肿,有单房性 和多房性之分。囊肿壁的外层由纤维组织构成,内层为白色光 滑的内皮膜覆盖,囊内充满胶状黏液。囊腔可与关节腔或腱鞘 相通,但也有呈封闭状者。
本病常见于腕背部,腕关节的掌侧面、手指背面和掌面, 足背部、膝的侧面和胭窝等处亦常发生。多见于青壮年,以女 性多见。
9. 3. 7.1病因病理
本病的原因不明,但从临床观察,与外伤有一定的关系。 有人认为是由于关节囊或腱鞘膜向外突出,形成疝状物。亦有 人认为系黏液样变性所致,或由于结缔组织内局部胶样变性 所致。
9.3.7.2临床表现
囊肿多逐渐发生,成长缓慢,外形一般光滑,触诊时呈饱 胀感,有时可有波动,且周缘大小可能发生变动。
患者局部酸痛或疼痛,有时会向囊肿周围放散。若囊肿和 腱鞘相连,患部远端会出现软弱无力的感觉。
9. 3.7.3治疗方法
宜以理筋散结法治之,按压、击法常被采用。
(1)按压法
将患者腕部固定并略呈掌屈,然后以双手拇指用力按压囊 肿,直至挤破。本法适宜于一般性囊肿。
(2)敲击法
将患腕平置于软枕上,腕背向上并略呈掌屈。术者一手握 患手维持其位置稳定,另一手持换药用弯盘,用力迅速而准确 地向囊肿敲击,往往一下即可击破,如囊肿坚硬1次未击破 时,可加击1~2下。本法适用囊肿大而坚硬者。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85
(3)针刺法
宄皮肤消毒,在皮下及囊肿中注人2%普鲁卡因1 ~2毫 升,然后以消毒的三棱针刺人囊肿3 ~5处。继之用拇指按压 之,使其内容物四散。术后可做加压包扎2 ~3天。本法适应 于质坚、较小而扁平的囊肿。
9.3.8指间关节扭伤
由于手指是从事工作或其他活动必不可少的器官,所以受 伤的机会极为常见,尤以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之侧副韧带及关 节囊等软组织纤维的损伤最为常见。严重时可有一侧或两侧副 韧带断裂。
在正常情况下,掌指关节与指间关节两侧都有副韧带,加 强稳定、限制指关节的侧向活动。当掌指关节屈曲时,侧副韧 带紧张,指间关节的侧副韧带在手指伸直时紧张,屈曲时松 弛。拇指的掌指关节和其他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囊比较松弛, 甚易遭受损伤。
9.3.        8.1病因病理
本病多因暴力冲击指端,迫使手指远端向侧方过度弯曲, 而引起一侧副韧带的撕裂伤,甚至断裂伤。这种损伤往往伴冇 该关节的暂时性半脱位。有的在韧带附着处奵撕脱卄折的小竹 片,骨片常包含一部分关节软骨。双侧副韧带断裂片比较少 见。由于侧副韧带和指间关节囊紧密地连在一起,当侧副韧带 断裂必然有关节囊的撕裂伤,影响到关节的稳定性。
9.3.        8. 2临床表现
由于手指皮下缺乏结缔组织,关节较为表浅,故关节扭挫 伤后,关节周围肿胀明显,且经久不易消失。关节挫伤时,两 侧侧副韧带压痛明显,扭伤时多一侧症状明显。指间关节功能 活动受限。当侧副韧带断裂时,除上述症状更明显外,有少数 患者伴有畸形,手指偏向一侧,并向该侧活动程度增加。当有 关节囊撕裂,侧方运动史为明显,有时可伴有撕脱骨折,可有 移位;当同时有关V;旗撕裂,山于关节内负压作用,撕脱骨折
.286 .
大成推拿术
片或韧带可被吸引至关节腔内,使复位不易。拍摄X线片可 确立有无骨折、脱位的存在。
9. 3. 8. 3治疗方法
有撕脱骨折及脱位者,及时复位固定。单纯性指关节扭挫 伤,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患者正坐,伤手伸出,掌心向下,医者站在伤手外侧,一 手拿住腕部,另一手拿住伤手指远端指骨,相对拔伸,缓缓完 成伤关节的屈伸功能活动即可。术后令患者锻炼手指的屈伸活 动,肿胀严重者可外敷活血化癍药膏。笔者认为过分使用捻法 揉捻患指关节,易遗留该关节增粗的现象。
9.3.        8.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第1掌指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等,患者正坐,伤手伸出,
医者站在伤臂外侧,一手拿捏固定第1掌骨,另一手拿拇指 末节,向远端拔伸下轻轻摇晃,牵拉下屈伸掌指关节。然后 用拇食二指捏掌指侧副韧带,轻轻做捻揉手法,以舒适轻松 为度。第2至5掌指关节损伤,用拔伸摇晃、屈伸掌指关节 手法。在揉捻时,因不能捏两侧掌指侧副韧带,用拇指指腹 或食指指腹,让掌指关节屈曲,在受伤侧的侧副钿带处做揉 捻手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先在损伤的关节局部用轻柔缓和的捻法进行治疗。
②拔伸受损的指间关节,随后再用捻法,配合轻巧的关节 摇法和抹法。
③受损的关节周围用擦法,以透热为度。亦可用热敷
局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2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5:56 | 只看该作者
29楼 铁鞭01说:
9.4髋部病症
髋关节是全身最深的关节,也是完善的球凹关节(杵臼 关节)。它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及维持相当大范围的运动,具有
中篇临床治疗篇
.287 .
稳定、有力而灵活的特点。当髋部损伤时,上述功能就会丧失 或减退。临床的治疗目的,在于复其负重和活动功能,两者 相比,应着重负重的稳定性,其次才是运动。
9.4.1髋关节滑囊炎
髋关节的结构相当稳定,故伤筋的机会相对减少,可关节 滑囊炎相应增多。
髋部肌肉众多,股骨粗隆部是众多肌腱的抵止点,为防 止磨损,其抵止点处常有滑囊保护。髋部滑囊很多,有髂耻 囊、髂腱下囊、梨状肌囊、闭孔内肌囊、臀大肌转子囊、臀 中肌浅、深转子囊、臀小肌转子囊、股直肌囊、耻骨肌囊等 等。本症是指臀大肌腱膜与大转子外侧之间的臀大肌转子囊 和髋腰肌与髂耻隆起及髋关节囊之间的髂耻囊,该二囊的无 菌性炎症。
9. 4.1.1病因病理
髋关节过度使用滑囊被压迫或过多摩擦刺激及轻度外伤, 均可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该囊病发滑囊炎,尤其多见于小儿。 本病亦可能与外感疾病有关。
髂耻囊常与髋关节囊相交通,急性滑囊炎时,局部疼痛和 压痛,并可出现股三角区肿胀疼痛,可因股神经受压或刺激而 沿大腿前侧放射至膝部与小腿内侧。
9. 4.1.2临床表现
患者跛行,除诉髋关节疼痛外,并诉膝部痛。平卧时患者 大腿常处于屈曲外展和外旋位,不愿伸直其腿,借以减小臀大 肌的张力,减轻疼痛;两腿比较,患肢有轻微的“长”于健 肢的感觉。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大转子时疼痛加重。
髂耻滑囊炎时,股三角区肿胀,大腿经常处于屈曲位,检 査时,将大腿伸直,外展或内旋大腿时即可引起疼痛加剧,局 部压痛明显。
临床上应与儿童的其他髋关节疾病相鉴别,如幼年股骨头 骨&reg;炎、髋关节结核等。本病的许多症状,很像上述两种病的
• 288 .
大成推拿术
V.期疝状,,似本病的特怔是病程很短,—般卧床休息1 ~2周 即"服愈,,X线摄片检杏,股骨头骨骺炎及髋关节结核都可见 到相成的X线改变,而本病早期除有关节囊肿胀阴影外,骨 没彳f破坏性改变。
9.4.1.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消瘀止痛法治之。
患者俯卧或侧卧(伤侧在上),医者在其患侧髋关节周 围,用轻柔的滚法、按揉法施术5 ~ 10分钟。
对患侧腿“长”的患者,可用仰卧屈髋法治之。患者仰 卧位,双腿伸直,医者站在患侧,一手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 拿住小腿远端,轻轻摇晃髋关节。晃后,再将患侧下肢轻轻地 内旋向上屈膝屈髋,使之尽量屈曲,然后将患肢向下牵拉放 平,再与健肢相比,要求两侧长短相等。
最后用擦法,擦其髓关节前、外侧3亦可配合舒筋药水涂 擦,外敷中药或洗药热敷。
注意治疗后需卧床休息1 ~2周。
9.4.2髋关节扭伤
髋关节扭伤常见于4 ~ 10岁的小儿,髋关节的前、后、 内、外各部的软组织均可有扭伤。由于它们临床症状有相似之 处,且对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又尚未清楚,因此各位医家有不同 的病名记叙。有“髋掉环” “骨盆歪斜症” “髋骨里缝伤筋” “髋骨外缝伤筋” “髋骨前缝伤筋” “髋骨后缝伤筋”等。西 医有:“外伤性髋关节滑囊炎” “幼年性髋关节半脱位”等 论述。
9.4.        2.1病因病理
髓关节扭伤常见于小」L,因相互打闹、跌扑或急跑摔倒猛 力扭转髋关节,或自高处下,单足落地扭伤髋部而效伤<(11 伤肢过度后伸易伤及前侧;因足踢球踢空’成搬'I丨物彳_丨in 易伤及后侧;过度内收,或局部撺办易伤及外侧;i-ilMitr外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89
展、外旋易伤及内侧。有的学者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表现,初 步认为5岁以下幼儿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关节囊亦比较松 弛,由于髋关节遭受牵拉外展性损伤,将股骨头自髋臼内拉 出,致使关节内侧的关节囊嵌人于关节间隙,则髋关节呈外 展、外旋的半屈曲位,造成髋关节半脱位。
9. 4.2.2临床表现
患侧髋部疼痛、肿胀,下肢不能着地,走路时明显跛行, 仰卧时患肢髋关节屈曲、伸直受限。局部可触及紧张的软组 织,且有压痛。有的髋部疼痛,并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患 儿髋关节于外展外旋的屈曲位,走路时跛行,常以足尖触地, 休息时不显任何症状,如走路或强屈其髋关节时则疼痛明显, 体温与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妥马征阳性,髋关节前内侧有明 显压痛。X线摄片骨质不显任何变化,关节间隙正常,关节囊 滑膜无肿胀增厚的阴影。凡通过仔细检查无其他病理变化者, 可试用手法治疗。
9. 4. 2. 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采用按、揉、弹拨、拔伸等法及配 合髋关节被动活动,常取得满意的疗效。
(1)患者仰卧,医者站在患侧,面对患者,于患处先用 按揉法舒筋。病情减轻后,再用弹拨手法拨理紧张之筋,以解 除痉挛。
(2)患儿仰卧,助手用两手分别插人患儿两腋下,术者 用双手呈前后位持患侧下肢,左手在大腿前侧,右手在小腿后 侧与助手做对抗牵引。继而强屈患侧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最后 将髋放于90°屈曲位,向上提拉牵引,在牵引下外旋外展并伸 直其髋关节。
9.4.2.        4各家治法
《刘寿山正骨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编)
(1)前缝伤筋:患者两下肢伸直仰卧在床边,医者站在
• 290 .
大成推拿表
姐者伤侧,川-T•虎丨丨顶作蝮股沟处,咐桁按仆伤处,另一手 自小腿内侧握住胫、丨11丨竹卜端,将伤肢拔『I:, ill外向内环转摇 晃6〜7次。再将患者小腿夹在腋F进行拔仲,,将髋、膝关节 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并川侦股股沟部之虎1丨 向下戳按,再将伤肢拔直。(图9-29①②③)
①环转摇晃        ②拔伸        ③屈髋、膝关节,戳按
图9-290)_前缝伤筋的治疗手法
(2)后缝伤筋:患者坐在床边,助手跪在患者背后床上, 用双手推住患者的两肩,医者站在患者前方,用一手虎口顶住 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自小腿内侧握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 拔直,由外向里环转摇晃伤肢6 ~7次(图9-30&reg;))。将患 者小腿夹在腋下,并向斜下方拔伸(图9-30②)。将髋、膝 关节屈曲,同时将顶住腹股沟部之手移至膝前,使膝靠近胸 部,足跟接近臀部,并嘱助手向前推患者两肩,使腰向前屈 (图 9-30③)。
(3)外缝伤筋:患者仰卧床边。医者站在伤肢外侧,用 一手按住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拿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拔 直,由外向里环转摇晃伤肢6 ~7次(图9-31①);将膝关节 屈曲,伤肢足跟放在健侧腹股沟处,大腿外展、外旋贴近床面 (图9-31(D);拿胫、腓骨下端之手迅速将伤肢拔直(图9-31 ③)。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91
①环转摇晃
&copy;拔伸
③屈髋、膝关节,并使膝向前 图9-30(D_后缝伤筋的治疗
(4)里缝伤筋:患者仰卧床边。医者站在伤侧,用一手 虎口按住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握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拔 直,环转摇晃伤肢6~7次(图9-32&reg;)。将伤肢髋、膝关节 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按伤侧腹股沟部之手改 按膝部,用力向下按压(图9-32②)。嘱患者向健侧翻身的 同时,按膝部之手改按臀部,以拇指顶住里缝;握胫、腓骨下 端之手,将伤肢拔直。(图9-32③)
9.4.3弹响髋(又称髂胫束劳损)
9.4.3.1病因病理
常因股骨大转子与髂胫束后缘或臀大肌前缘长期摩擦损 伤,使之增厚或纤维带形成而致病。少数病人因有大粗隆异 常,大粗隆滑液囊异常增大,无滑液囊而有多量疏松结缔组织
等病变。
• 292 •
大成推拿术
①环转摇晃        ②屈膝关节,大腿外展、外旋
③拔直
图9-31①②③外缝伤筋的治疗手法
9.4.3.2临床表现
当患者做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或每当髋关节主动 弯曲或伸展时,在股骨大粗隆外侧,可见到和摸到粗而紧的纤 维带的滑动,有时甚至发出可以听到的响声,病人自觉髋部不 适。如滑液囊发炎时,则可有局部疼痛。
9.4.3.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多采用滚、按、揉、弹拨等法。对 能随意活动、无疼痛、仅有单纯弹响的患者,推拿治疗,效果 满意。但对大粗隆异常等有器质性改变者,应进一步查明原 因,采用相应的治疗。病人俯卧位,在患侧臀部用深沉而缓和 的滚法,沿臀大肌方向治疗,同时配合髓关节后伸、外展的被 动活动,使臀大肌放松,再按揉和弹拨骶部及髂嵴外缘。然后
中篇临床治持篇
• 293 .
①摇晃后屈膝按压        ②侧卧拇指顶住里缝
③拔直
图9-32①②③里缝伤筋的治疗手法 病人侧卧,患肢在上,从阔筋膜张肌沿糖胫束到膝部用滚法治 疗,在阔筋膜张肌部手法宜深沉而缓和,到大腿外侧髂胫束 处,宜轻快而柔和。再弹拨髂前上棘上方的髂嵴部和大转子处 的条索状物。随后沿髂胫束按、揉,手法宜缓和而有力。再沿 大腿外侧髂胫束及臀大肌、阔筋膜张肌,顺肌纤维方向用擦法 治疗,以透热为度。局部可配合热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0#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6:17 | 只看该作者
30楼 铁鞭01说:
9.5膝部病症
膝关节由股骨与胫骨构成,是人体较大而复杂的屈关节。 膝关节为承受重力的大关节,其周围的众多肌肉、韧带,维系
• 294 •
大成推拿术
着膝关节的结构,使之稳定而又灵活。故中氏介“膝为筋之 府”的说法。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膝部易受到扭挫外力的 作用而致伤。
9.5.1侧副韧带损伤
膝部内、外两侧均有侧副韧带。内侧副钿带呈三角形,位 于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其内面与内侧半月板中后部的外缘相 连。外侧副韧带呈圆索状,起于股骨外踝外面,止于腓骨小 头,与外侧半月板不相连(因有胭绳肌相隔)。膝关节完全伸 直与屈曲时,内外侧副韧带均紧张,膝关节半屈位时,其稳定 性较差,容易发生损伤。
9. 5.1.1病因病理
膝关节微屈时,如突然受到外翻或内翻应力,即可引起内 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当膝关节伸直时,遭受强大暴力作用于 膝外侧,造成膝过度外翻,易造成内侧副韧带损伤,反之造成 膝外侧副韧带损伤。临床上根据其损伤程度,一般将本病分为 部分断裂和完全断裂及合并半月板损伤或膝十字韧带损伤3种 类型。推拿适用于韧带的扭伤及部分断裂的治疗,完全断裂者 需要手术缝合或修补,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膝外侧副靭带 完全断裂者,无需手术,因尚有股二头肌腱、半腱肌肌腱和半 膜肌肌腱的维护。临床上以内侧副韧带损伤最为多见,以下着 重讨论之。
9. 5.1.2临床表现
内侧副韧带拉伤或部分撕裂的患者,一般有明确的外伤 史。临床可见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 剧,膝内侧有局限性肿胀,2 ~3天后出现瘀斑。膝关节伸屈 功能活动受限,但尚能勉强完成。如合并有半月板损伤者,可 见到关节腔内积液或积血严重。
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功能活动严 重受限。触诊除压痛明显、关节积液严重外,有时可摸到断裂 韧带的间隙。在局麻下行膝侧1向试验阳性,并有膝关节的超关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95
节外翻活动。拍摄正位X线片,可见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加 宽(应与健侧对比);若为韧带止点撕脱者,可见有小骨片撕 脱;若合并十字韧带撕脱者,可见胫骨髁部有撕脱骨折,抽屉 试验阳性。
9. 5.1.3治疗方法
对于内侧副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半月板损伤或十字韧带损伤 及陈旧性损伤膝关节不稳者,应尽早施行手术缝合或修补重建 术,以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拉伤及部分撕裂伤者,可用 推拿手法治疗。宜以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法治之。
患者仰卧位,伤肢伸直并外旋放置。医者先点按血海、阴 陵泉、三阴交等穴。然后在其伤部及其上方、下方,施揉法、 摩法、擦法等。新鲜损伤肿痛明显者,手法宜轻;日久肿消功 能活动仍受限者,手法可逐渐加重。
术后外敷消瘀止痛膏,肿消后可外用洗药热敷,鼓励患者 做股四头肌锻炼。
外侧副韧带损伤较为少见,其症状和处理与内侧副韧带损 伤类同。
9. 5.1.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治疗手法应在伤后2 ~3天进行,先在膝关节侧方痛点部
位用指揉法、按法,手法要轻柔和缓,5 ~ 10分钟后施理筋、 顺筋手法,沿侧副韧带走行方向理顺,最后在膝关节周围用搓 法、散法,以活血化疲,舒筋通络。急性损伤者,外用正骨水 等擦剂,严重损伤者关节夹板固定,3周后去固定。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仰卧位,患肢伸直并外旋,用一薄枕垫于膝的后 方。先在内侧副韧带的起止点,用按揉法治疗,手法宜轻巧缓 和,随后按揉血海、阴陵泉,以舒筋通络。同时配合轻巧快速 的弹拨法,沿韧带纤维垂直方向治疗。随后可以在损伤的局部 用轻柔的摩法治疗,再沿韧带的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 296 •
大成推拿术
②术后可外敷消疲止痛药,肿消后可用熏洗或热敷治疗。 9.5.2创伤性滑膜炎
膝关节滑膜为构成关节内的主要结构,膝关节的关节腔除 股骨下端、胫骨平台和髌骨的软骨面外,其余的大部分为关节 滑膜所遮盖。滑膜富有血管,血运丰富,滑膜细胞分泌滑液, 保持关节软骨面滑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并能吸收营养,扩 散关节活动时所产生的热力。膝关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丰富 的关节,并在前上侧形成一个很大的滑膜囊——髌上滑囊。髌 上滑囊位于股四头肌和股骨之间,又叫股四头肌滑囊,与膝关 节相通。其上界超髌骨上缘6厘米,其功能如上所述。
膝关节囊外的前、内、外、后方约有16 ~ 19个小的黏液 囊,位于肌腱的附着点,以防止肌腱磨损,有利于活动。本节 仅讨论膝关节滑膜炎,不涉及膝关节囊外的小黏液囊。
9. 5. 2.1 病因病理
外伤暴力打击、跌扑创伤、扭伤、过度劳损,关节内游离 体、关节附近骨折或外科手术等。受伤后滑膜充血,产生大量 积液,其中含有血浆、白细胞、吞噬细胞等。由于渗出物增 多,关节内压力增高,阻碍淋巴系统的循环。滑液的堆积日久 易促使纤维素沉淀。同时,由于损伤后滑膜部分破裂出血,则 关节内有血性渗出的存积,如不及时治疗,清除积液或积血, 则关节滑膜在长期慢性刺激和炎性的反应下而逐渐地增厚,且 有纤维性机化,引起关节粘连,影响正常活动。
严重创伤使关节滑膜受损、血管撕裂、十字韧带抵止部撕 脱性骨折、髌骨骨折、半月板边缘撕裂、股骨与胫骨髁骨折 等,均造成关节内积血。其发生与发展一般较上者迅速。关节 内积血应立即抽出,以防日久机化产生粘连,引起关节软骨萎 缩,关节滑膜发生肥厚与粘连而影响关节活动功能。
总之,一旦滑膜受损,如不予有效的处理,则滑膜必发生 功能障碍,影响关节活动成为慢性滑膜炎,逐渐变成增生性关 节炎。
中篇临床治疗篇
.297 •
9. 5. 2. 2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肿胀、压痛,滑膜有摩擦发涩的声响和局部 温度增高。疼痛的轻重与关节内积液的多少有关。其疼痛症状 的临床特点是:膝关节主动极度伸直时,特别抗阻力时髌骨下 部疼痛,在试图被动极度屈曲时也显著。若为关节内积血,以 上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均较关节积液更为明显。检查 时浮髌试验阳性。关节穿刺一般为多量淡黄色澄清或微混的滑 液。有时,反为髌上滑囊出血,肿胀局限在髌上滑囊,关节穿 刺则为血性液体。
慢性损伤性滑膜炎,临床上见有膝关节酸痛无力,肿胀在 活动增加后较明显。关节活动不受限。检查膝关节活动时可扪 得细碎的摩擦感,可触及增厚的囊,且有轻度压痛。多数病例 股四头肌萎缩,浮髌试验阳性或阴性。关节穿刺有较多的 滑液。
9.5.2.        3治疗方法
宜以活血祛疲、消肿止痛法治之。手法治疗必须配合膝关 节股四头肌锻炼,疗效满意。但应注意正确处理活动与固定的 关系。活动关节可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但活动较多又促 使关节积液或继续出血;反之,固定关节有利于减少积液或防 止继续出血,但固定过久,必引起肌肉萎缩,以致丧失关节的 稳定,发生粘连、关节僵硬等弊端。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既要 保存肌肉不发生萎缩,又要防止关节内积液或积血继续增长, 必须恰当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患者仰卧。医者点按辨关、伏兔、双膝眼、足三里、阴陵 泉、三阴交、解溪等穴,然后于患肢大腿前侧及膝关节周围适 当运用滚、揉等法,以舒筋活血。对单纯髌上囊出血的患者, 医者一手握患肢踝部,另一手按住髌骨上缘血肿处,先迅速使 膝关节过伸,然后迅速灵巧地强迫膝关节充分屈曲,以后再伸 直膝关节。手法后,往往髌上囊的肿胀消失,疼痛大为减轻, 活动改善。本手法应施术灵巧,切忌超强度被动性手法的反复
.298 •
大成推拿术
使用,否则会促使关节内继续出血、积液。术后内服活血利湿 的中药,外敷消瘀止痛膏药,适当制动,并鼓励患者练习股四 头肌收缩活动,应贯彻整个治疗过程。解除固定后可配合洗药 热敷。
对严重积液和血肿者,亦可用关节穿刺法,将积液或积血 完全抽净,并注人1%盐酸普鲁卡因3 ~5毫升及强的松12. 5 ~25毫克,再用加压包扎处理。此法可重复2 ~3次。内服消 积液汤亦有良好的效果。《附》消积液汤(经验方):当归15 克,益母草12克,泽兰10克,泽泻12克,牛膝10克,萆蘚 12克,车前子(包)10克,陈皮6克,水煎服。
9.S.2.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仰卧位,患肢伸直,可在胭窝部垫一薄枕。在关节 周围轻柔地滚、按揉法治疗,同时配合股四头肌的按揉、捏, 以舒筋活血,增加股四头肌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缩。然后沿股 四头肌到膝眼用按揉治疗,重点在髌骨上方及膝眼。再在膝关 节两侧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对慢性损伤可以配合膝部 热敷。
②病人俯卧位,患肢前垫一薄枕。在胭窝及其两侧用轻柔 而缓和的滚法治疗。再按揉委中、承山、阴陵泉等穴。然后在 胭窝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③对严重积液者,亦可用关节穿刺法,将积液抽出并做封 闭处理。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摞法:两手握实拳,分别在大腿、小腿肌肉组织上做对 向碾压手法。用力方向:向下和对向用力(注意不要刺激关 节囊),自上到下,碾压2~3遍,然后俯卧位做后面手法。
②捶击、拍法:捶为实拳,击为空拳,拍是用掌拍法分别 在大腿、小腿的肌肉上刺激。
③啄法:五指微并拢成爪形或梅花形,如鸡琢米样打击大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99 •
小腿部肌肉,自上到下3 ~5遍。
④对症手法:根据上海宣蜇人医生的经验,滑膜炎可引起 髌下脂肪垫炎,反之脂肪垫炎也可继发滑膜炎,因此对关节积 液者,常规检査脂肪垫,如有压痛,则给予手法松解。临床证 明这是较有效的手法之一,因此推刮脂肪垫作为治疗滑膜炎常 规手法。操作见“髌下脂肪垫肥厚”。对于积液较多者主张抽 积液,注人强的松,加压包扎。对慢性滑膜炎可配合理疗。强 调股四头肌锻炼。
9. 5.3脂肪垫劳损 9. 5. 3.1病因病理
髌下脂肪垫位于髌骨下面,髌韧带后面与关节囊之间。膝 关节的滑膜在髌骨下方两侧向后突,形成皱襞,其内夹有脂肪 组织,故称为脂肪垫。它呈钝性三角形,充填于膝关节前部的 间隙(图9-33),有加强关节稳定和减少摩擦的作用。本病 的发病原因,可能为一次或多次外伤出现水肿,甚则出血,形 成髌韧带与脂肪垫的纤维粘连;或者为长期过度活动的摩擦引 起脂肪垫充血、肥厚,并产生无菌性炎症及退行性病变,与髌 韧带发生粘连,使伸膝活动受到限制。
股骨 膑骨 脂肪垫 胫骨
图9-33髌下脂肪垫
9. 5.3. 2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30岁以后,经常爬山、蹲下或步行者。患者自 觉膝部痛,膝关节完全伸直时疼痛加重。关节前髌韧带两侧有
.300 •
大成推拿术
肿胀压痛,步行难以持久,但关节活动障碍不明显,活动劳累 后在夜晚和翌晨感觉疼痛,关节发僵、乏力。膝痛可向后放射 至胭窝,沿小腿后部肌肉直至跟骨部。晚期病例,可有少量关 节渗出液。检查时,可令病人患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査者一 手将髌骨推向下前方,使其下缘向前翘起,另一手手指按压髌 骨下缘后方的脂肪垫附丽区,有病变者可发生剧痛,使膝关节 被动伸直时疼痛加剧。X线拍片可排除骨与关节病变。
9. 5.3.3治疗方法
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1)患者仰卧位,将膝关节屈曲90°,医者先点按梁丘、 血海、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点后将患肢伸 直,医者以一指禅推法,或揉法于膝关节髌骨下方施术5 ~ 10 分钟,以舒筋活血。
(2)患者仰卧,屈膝屈髋(90°),一助手拿住股骨下端, 医者双手握持踝部,二者相对牵引,医者内、外旋转小腿,在 维持牵引情况下,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再缓慢伸直。此法对脂 肪垫嵌人关节间隙者,效果尤著。
术后可外用药物,加强股四头肌锻炼。对疼痛轻、病程短 的病人,可用醋酸氢化可的松加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而对疼痛 严重、病程超过6个月以上、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疗法。
9.S.3.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館下脂肪垫推、刮法:患肢伸直,医者一手拇、食二指 推髌骨向下,使髌下极悬空,用另外一只手拇指或中指腹侧刮 推髌下缘,也可以在髌下缘横行滑动中进行刮推手法,一般5 ~ 10分钟即可。
②松髌n法:以右侧为例。医者右手拿住患肢小腿下端, 令病人屈膝屈髋。左拇指半屈位顶在髌上缘,令患者伸直下 肢,拇指用力向下顶压館骨。拇指顶压的位置为體骨外上缘或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01 .
内上缘,向下用力,方向为直下方和斜下方,可以松解髌骨上 下位的粘连。
③摇法:医者两手握拢患膝,腋窝夹住患侧踝部,进行膝 关节摇法,顺摇10次,逆摇10次。
④弹拨法:弹拨腓总神经。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脂肪垫嵌顿:病人仰卧位,屈膝屈髋(90°)。一助手 固定股骨下端,医生双手握持踝部,两者相对牵引,牵引的同 时将小腿内、外旋转,并使膝关节尽量屈曲,再缓缓伸直,重 复2~3次。然后患肢伸直,再用擦法在髌骨下部治疗,以透 热为度。随后可以用热敷治疗。
②无菌性炎症:病人仰卧位,患膝部垫一薄枕。在膝关节 周围用轻柔的滚法(或一指禅推法)治疗,重点在髌骨下部 两侧膝眼穴。再用轻柔缓和的按揉法在髌骨下治疗。然后在膝 关节周围用擦法,重点在髌骨下方,以透热为度,可加用热敷 治疗。
③脂肪垫与髌韧带粘连:病人仰卧位,患膝部垫一薄枕, 先在膝关节周围用滚法治疗。然后在髌骨下方,髌韧带两侧膝 眼穴,用弹拨法做与髌韧带垂直方向的弹拨治疗,手法可稍 重,同时配合膝关节屈伸活动,再在膝前部用擦法透热,最后 加用热敷。
9.5.4半月软骨损伤 9.S.4.1病因病理
在腔骨上端与股骨下端的关节面之间,有两个半月形纤维 软骨,叫作半月板或半月软骨。胫骨平台的关节面约2/3为内 外二板所遮盖,借以隔离股骨踝与胫骨平台的关节面,防止摩 擦,减少震荡,散布滑液,润泽关节,吸收热量。由于半月板 的存在加深了胫骨髁的凹度,使膝关节更加稳定。膝伸直活动 时半月板向前活动,屈曲时向后移动,膝旋转时,二板一个向 前,一个向后。膝屈伸时股骨内、外踩滑动于半月板的上面,
• 302 .
大成推拿术
膝旋转时半月板固定于股骨内、外踝的下面,其转动发生于半 月板与胫骨平台之间。所以半月板破裂多发生于板的下面。膝 关节旋转活动,是造成半月板破裂的主要原因。
在足部固定的情况下,膝关节在半屈曲位时突然内收、外 展,同时做旋转活动,半月板被卡在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 忽然伸直和旋转造成半月板破裂。
一般来说内半月板破裂,多发生于膝半屈曲和外展位,内 半月板向中央和后侧移位,股骨下端由于外力骤然内旋,将半 月板插入股骨踝和胫骨平台之间,在股骨髁强度内旋性牵拉 下,内半月板边缘发生破裂,则膝感觉疼痛,反射性地将膝关 节伸直,使移位的半月板整复复位。但由于体重的压迫,移位 的半月板不但不能复位,反而造成半月板本身破裂。同理,如 膝关节半屈曲位和内收时,股骨下端骤然外旋伸直,外半月板 也可发生破裂。
半月板破裂有边缘性破裂和中心型纵形破裂,有如“桶 柄式”破裂,其破裂可套住股骨髁发生“交锁”。此外,尚有 前角及后角撕脱或瓣状破裂,其根部以蒂相连,游离于关节间 隙。横形破裂多见于半月板中央部,但不易发生交锁。(图 9 -34&reg;〜⑥)
盘状半月板系胎生软骨盘发育障碍的遗迹,膝关节的内、 外侧软骨板完全相连,构成盘状。我国外侧盘状半月板甚为多 见。这种异常的软骨容易受挤而破裂,因此受伤病史往往不能 明确记忆。
9. 5.4. 2临床表现
半月板破裂的病例多有典型外伤病史,受伤时,患膝内有 撕裂感,随即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走路跛行,其主要症状:
(1)关节肿胀
半月板边缘破裂,血管损伤而产生关节积血和积液,应抽 净出血和积液或待其消散后(7~10天),再行检査。
(2)关节交锁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03 •
①内侧半月板边缘破裂
②内侧半月板前角破裂
③内侧半月板后角破裂        ④内侧半月板横形破裂
⑤内侧半月板瓣状破坏
⑥内侧半月板桶柄式破坏
图9 - 34①②③④⑤⑥膝关节半月板破裂病理类型 破裂移位的半月板,游离于关节间隙中,妨碍了关节活动 谓之交锁,多见于“桶柄式”或纵形破裂。
(3)肌肉萎缩
以股四头肌最明显,如不清除病因,只练习股四头肌,萎 缩的肌肉亦难恢复。
(4)关节滑落感
走路时感觉关节不平,有滑落感,尤其走高低不平的道 路、上下台阶或楼梯时最明显。
(5)压痛点
不但能协助诊断,还能作为决定内外侧辨别的依据,结合 弹响更有意义。压痛点显于半月板的边缘和其前角。检查时, 左手拇指放于髌韧带内或外侧,平膝关节间隙的前缘(俗称
• 304 .
大成推拿术
“膝眼”处),以右手握住足跟徐徐伸直膝关节,并做旋转活 动,此时,半月板被股骨髁及胫骨平台挤压向前移动,与压迫 “膝眼”的左手拇指相接触时,则发生疼痛。
(6)半月板弹响试验(麦氏征)和研磨试验阳性 X线摄片无特殊表现,膝关节造影可见撕裂的阴影。
9. 5. 4. 3治疗方法
以活血化疲法治之。采用滚、揉及膝关节屈伸法。
(1)损伤初期,在膝关节周围和大腿前部施以滚、揉等 法促进血液循环,有利血肿的消散。术后内服活血利湿之剂 (消积液汤),外敷消肿化疲膏或用关节穿刺抽吸积血或积液、 加压包扎制动等法。
(2)对膝关节交锁的患者可用膝关节屈伸手法解除交锁。 即患者仰卧,屈膝屈髋90°,一助手持握股骨下端,医者持握 踝部,二人相对牵引,医者内外旋转小腿几次,使小腿尽量屈 曲,再伸直下肢,交锁即可解除。亦有用与麦氏征检查法略同 方法治疗,如内侧半月板交锁时可采用膝关节屈曲外展,把小 腿内外旋转几次,使小腿尽量内旋,然后伸直。
保守疗法无效者,应尽早行半月板切除术。手术后的功能 恢复,推拿疗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9.S.4.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手法治疗:首先检查疼痛的部位和引起疼痛的组织,辨 证施用手法。常见继发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部位有:髌下脂肪 垫、内侧副韧带与内侧半月板相连接部位、侧方关节囊。有针 对性地治疗这些炎性组织,膝关节痛均可得到缓解。I旨肪垫炎 类的手法为:医者一手推髌骨向下,另手食、中指推到髌下 缘,5 ~ 10分钟即可。侧方关节囊的疼痛及内侧副韧带的疼痛 表现在关节间隙,以指揉法、刮法、双拇分推法按摩关节间 隙,然后用摇法活动关节(类似麦氏征,但力量要轻,不要 用力扭转)。最后用搓、掌推法等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按
中篇临床治疗篇
.305 •
摩,透热为度。
②局部注射药物或封闭疗法:适用于半月板损伤继发周围 组织无菌性炎症的病人,在关节间隙疼痛明显的部位注射中药 制剂,如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也可以用 强的松龙加2%奴夫卡因2 ~4毫升,痛点封闭,此法可消除 半月板周围组织的炎症,减轻疼痛。
③理疗:热熨等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④传统的观点认为半月板损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切 除,以免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但是近年来,手术的指征 严格了,对于诊断不清者禁止探查术,边缘撕裂者可以保守治 疗,无需手术切除。有人对半月板损伤的病人做过统计,手术 组和保守组经10〜20年随访,发现关节增生、退行性病变及 自觉疼痛症状相差无几,就是说,经过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的 病人,若干年后发生骨性关节炎者同保守组是相同的。因此对 于半月板损伤,通过一般对症治疗仍然可以取得较好疗效。对 于破裂较严重、关节不稳定者,即应手术切除。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舒筋:病人仰卧位,下肢伸直。先沿髌骨周缘及损伤的 内侧或外侧关节隙寻找压痛点和酸胀点,抓住重点持续用滚法 或按揉法治疗,约10分钟。再轻度旋转膝关节,随后拿委中、 委阳等穴,再用擦法沿膝周治疗,以透热为度。
②活血:病人先仰卧位,下肢伸直。先在股四头肌及膝眼 处用滚法、按揉法治疗,然后病人俯卧位,下肢伸直,用滚法 在患膝的胭窝部及其两侧进行治疗,手法宜深沉而缓和,同时 配合膝关节轻度的伸屈活动。最后用擦法沿胭窝处及双膝眼、 两侧关节间隙做治疗,以透热为度,可以在患膝局部加用 热敷。
③解锁:病人仰卧位,医者的一手前臂托胭窝,另一手握 小腿,托胭窝的前臂用力上提后拉,握小腿的一手略做轻度旋 转屈曲,动作要双手协调缓和,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使小腿尽
.306 .
大成推拿术
量内外旋,伸直运动即可。最后可用舒筋的方法进行治疗。 9.5.5髌骨软化症 9.S.S.1病因病理
膝关节处于半蹲位,反复多次屈伸旋转,使髌骨与股骨关 节面发生相互错动、撞击、摩擦等损伤软骨关节面,使之失去 光泽,渐渐变得粗糙和不光滑。有时除软骨病变外,还可累及 脂肪垫发生充血和肥厚。由于退行性病变导致膝关节骨质增生
改变。
引起本病的原因,尚有内分泌学说、软骨营养障碍学说和 软骨溶解学说。但主要病因还是机械性刺激造成本病的发生与 发展。
9.5.        5. 2临床表现
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尤甚,有“假性交锁”现象(自 行微活动膝关节,髌下有响声,即可解交锁),患者行走间常 有打软腿现象。检査时膝关节外观失去常态,有凹凸不平感, 髌骨下关节面有压痛,其周围可有股四头肌腱扩张,部分可触 及细小的条索,髌骨研磨试验阳性;髌下脂肪垫压痛阳性;半 蹲试验阳性,X线侧位平片可见:髌骨关节面不平、硬化,其 上、下端有骨质增生现象。
9.5.5.        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患者仰卧,伤腿自然伸直。医者用 轻柔缓和的滚法、一指禅推法、按揉法,在股四头肌下部及髌 骨周围施术10分钟,以膝内有热感为度。若髌骨周围有条索 发现时,可用拇指弹拨法,垂直条索弹拨之;若伴有广泛膝关 节增生者,再令患者俯卧位,医者在膝关节后侧广泛施用滚 法、按揉法,以舒筋活血。继之,令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各 90°。用一助手拉住股骨下端,医者双手握住小腿下端,与助 手相对拔伸牵引,在拔伸牵引的情况下,旋转小腿2 ~3次后, 随即令患膝屈曲,再伸直患肢,反复2遍。再在膝关节前、侧 方,施搓法放松其筋结束手法。嘱患者加强股四头肌锻炼。
中篇临床治疗篇
.307 .
9. 5. 5. 4各家治法
《中国骨伤科学•卷/V •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1)手法治疗机制是松解髌、股间关节囊的粘连,增大 髌、股关节间隙,改善关节内血运。
(2)松髌I法:病人仰卧,患肢伸直,医生拇指与其他四 指分开,捏握住髌骨,进行上下位(沿肢体纵轴)滑动。此 手法目的是松解关节囊及髌支持带,减少髌、股关节面的压 力,手法3 ~5分钟即可。松髌n法:以右侧为例。医生右手 拿住患肢小腿下端,令病人屈膝屈髋,左拇指半屈位顶在髌上 缘,令患者伸直下肢时,拇指用力向下顶压髌骨。拇指顶压的 位置为髌骨外上缘和内上缘,向下用力方向为直下方和斜下 方,可以松解髌骨上下位的粘连。
(3)髌周痛点刮筋:将髌骨边缘等分12点(如同钟表盘 一样),分别在每点上触诊检查有无压痛,如有压痛则用刮筋 法治疗,垂直髌骨边缘,屈曲横刮5〜7次。伸膝位进行髌上 缘的痛点刮筋,屈膝位刮髌下缘痛点。
(4)膝过伸、过屈位镇定法和搬法:对膝关节伸屈障碍 者,被动将膝摆在充分伸、屈位置上固定不动,维持20秒钟 后用力一搬。病人仰卧位行伸直位搬法,俯卧位时行屈曲位搬 法(跟臀位)。
(5)弹拨法:弹拨腓总神经,以通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1#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6:38 | 只看该作者
31楼 铁鞭01说:
9.6踝部病症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的屈戌关节。胫骨下端 内侧向下的骨突称为内踝;胫骨下端后缘稍向下突出称后踝; 腓骨下端的突出部分为外踝。三踝构成蝶窝,容纳距骨。踝关 节周围有肌腱韧带包围,缺乏肌肉和其他软组织遮盖。站立 时,全身重量都落在踝关节的上面,负重最大。在日常生活 中,主要是依靠踝关节的背伸、妬屈活动。因此,处理踝部损 伤时,都需考虑到踝关节的两种功能,既要稳固地负重,又能 灵便地活动,忽视一方,都会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
• 308 .
大成推拿术
9. 6.1踝关节扭伤 9. 6.1.1病因病理
踝关节伤筋以关节扭伤最为常见,以青年及成年人较多, 多因在不平的路面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时,踝跖屈位足 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踝外侧或内侧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 所致(图9-35①②)。损伤轻者韧带被牵伸或部分撕裂,重 者韧带完全断裂或内外踝尖部骨质被横行撕脱。在日常生活 中,以内翻位损伤为最常见。其原因有:①负重力大,踝是下 肢垂直负重最下的关节,在行走跳跃时,身体全部重量完全落 于踩关节;②外踝细长靠后而低于内踝,内踝宽扁而靠前,外 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较易引起撕裂;③足跖屈时,距骨体 较宽,部分脱出,其较窄部分进人关节,因而踝关节变得不稳 定;④由胫腓骨下端所构成的踩穴,并非完全坚固,两者之间 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外,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 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外做适当活动;⑤在背伸的各肌肉 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3腓骨肌远不如使足内翻背伸的胫前肌 坚强,因此使足部向外的力量不如向内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 因,踝关节多发生内翻扭伤。在内翻位受伤时,外侧韧带中腓 距以腓距前軔带最易损伤,严重者,腓跟韧带亦断裂,但腓距 后韧带往往幸免。

图9-35_踩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9. 6.1. 2临床表现
有急性扭伤病史,踝部出现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明 显跛行,内、外踝前下方均有压痛,皮肤呈紫色。外踝扭伤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09 •
时,当足部内翻则外踝发生剧痛,并在外踝有压痛。外侧关节 囊及腓前韧带损伤时,肿胀主要在关节外侧、外踝前下方。内 踝扭伤时,当踩关节外翻则内踝疼痛加重。
踩关节扭伤应与踝部骨折或脱位相鉴别。骨折患者其压痛 主要在踝骨断端,沿小腿纵轴方向叩击足底则断端疼痛剧烈, 有时有骨擦音闻及。脱位后踝部有明显畸形,有时虽无畸形, 但仍需慎防有潜在的自行复位的踝关节脱位。X线检査对本病 诊断虽无直接意义,但有助于排除骨折脱位等。如腓侧韧带损 伤较重,可做足部强烈内翻摄片检査。正常人足内翻位拍片时, 距骨上关节面与胫骨下关节面有5° ~ 10°的倾斜,如超过此限 度,即可确定有韧带断裂。还可以看出距骨有无向内旋转情况, 借以诊断腓侧副韧带是否折断而造成关节的部分脱位。这种脱 位,在伤后往往自行复位,若不经强力内翻,则很难看出移位。 9. 6.1.3治疗方法
宜以活血祛振、消肿止痛法治之。单纯的纤维牵伸或部分 纤维断裂,关节稳定性正常者,推拿疗法效果满意。
患者仰卧,医者用点按法选点风市、足三里、太溪、昆 仑、丘墟、绝骨、解溪、太冲等穴,以通经络之气。再以揉、 摩等法由上而下在小腿及局部周围施术,以达活血祛瘀而消肿 的功效。但在损伤的急性期(24~48小时以内),手法应轻柔 灵巧,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恢复期手法宜稍重,特别是在血 肿机化产生粘连后,踝关节功能受限,则应以较重手法剥离粘 连,恢复功能。牵引摇摆、摇晃屈伸等是常用的被动活动踝关 节的手法。
患者仰卧,医者以右手紧握患者足趾,向上牵引,先外翻扩 大踝关节内侧间隙,以左手食指压人间隙内。然后仍在牵引下内 翻足部,扩大踩关节外侧间隙,以拇指压人关节间隙内。使拇、 食指夹持踝关节,右手在牵引下将患足左右轻轻摇摆、内翻、外 翻1~2次,而后背伸跖屈被动活动,同时夹持踝关节的食、拇指 下推上提两踝,背伸时下推,跖屈时上提。(图9-36①(2XD)
.310 .
大成推拿术
②内翻足部
对损伤有肌痉挛、关节粘连者,手法在上述操作的基础 上,医者一手握跟腱,一手握前足,并嘱患者放松踝部,不要 紧张。先予拔伸,先跖屈然后做突然的背伸动作(手法需适 宜,不要用力太猛),最后外翻或内翻足背,以解除肌肉痉 挛。往往术后疼痛即减轻,再在局部行轻度摩法及擦法而结束 手法。
对韧带完全断裂有撕脱骨折或暂时性脱位的患者,均需按 踝部骨折处理。必要时可手术治疗。
9. 6.1.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外踝筋缝损伤(外踩前中束韧带损伤):患者侧卧,伤 肢在上,助手双手握住伤肢小腿下端,固定伤肢,医者双手相 对拿住踝部做踝关节摇法,再用力将足跖屈、内翻,在牵引下 将足背屈、外翻,同时一手拇指置韧带损伤处捋顺其筋。患者 正坐,医者一手由外侧握足跟,用拇指压于韧带所伤之处,另 一手握住跖部,用摇法,在拔伸力量下将足跖屈,在背屈同时 按压韧带损伤部位的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戳按以使骨缝离而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11
反口 o
②内踝骨缝离位伤筋(内踝三角韧带损伤):治疗手法同 外踝,但内、外翻方向相反。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仰卧位。医者用按法、揉法自小腿外侧至踝外侧上 下数遍按揉,配合轻巧灵活地按揉解溪、昆仑、丘墟,以通经 络之气。
②在损伤的局部用轻柔缓和的按揉法治疗,疼痛稍缓解后 即可配合轻度的踝关节摇法活动,达到消肿止痛、滑利关节。
③患部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④拔伸。医者一手托患侧的足跟,另一手握住大拇趾做拔 伸,并在拔伸下做踝关节摇法,如外侧副韧带扭伤,拔伸时把 患肢足部逐渐向内翻牵拉,然后再外翻足部。
⑤在局部内出血停止后可加湿热敷。
9.6.2踝管综合征
踝管亦称跖管,位于踝关节内侧,是小腿后区和足底深部 蜂窝组织间隙的骨纤维组织形成的一条通道。它的浅面为跨于 胫骨内踝和跟骨结节间的分裂韧带,深部为跟骨、距骨和关节 囊。管内有肌腱(由前外向后内,其排列顺序为: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和拇长屈肌腱)、血管(胫后动、静脉)和神经 (胫后神经)通过。血管和神经在趾长屈肌腱、拇长屈肌腱之 间。胫后神经在出跖管时分出支配足底和足内侧的终末支—— 跖内、外侧神经,前者为感觉支,后者为运动支。(图9-37)
9. 6. 2.1病因病理
由于足部活动之突然增加或踝关节反复扭伤,使跖管内fL 腱因摩擦而产生腱鞘炎,腱鞘肿胀,跖管内容物体积因此增 加。但妬管为骨纤维管,缺乏伸缩性,不能随之膨胀,因而形 成跖管的相对狭窄,于是管内压力增高,由此产生胫后神经受
压症状。
• 312 •
大成推拿术
胚后动脉 址长臟
- 分裂韧带
①踝部内侧面分裂韧带        ②跖管横切面
图9-37①②踝部内侧面和跖管横切面 另外分裂韧带退变增厚,跖管内跟骨骨刺形成或因骨折等 原因,均使妬管变狭窄,形成对神经、血管的压迫,亦可发生
本病。
9. 6. 2.2临床表现
早期常在行走、站立过久或劳累后,出现内踩后部不适 感,休息后即可改善。如上述症状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久, 病人的跟骨内侧和足底有麻木感,或蚁行感。重者可出现足趾 皮肤干燥、发亮、汗毛脱落及足部内在肌肉萎缩。
检查时,轻叩内踝后方,足部针刺感加剧。足极度背伸 时,症状亦可加剧。X线摄片,少数病例可见距、跟骨内侧有 骨刺形成。
9. 6. 2.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患者仰卧,下肢置外旋位,医者点按阴陵泉、三阴交、太 溪、照海、金门等穴。继以一指禅推法或揉法自小腿内后侧, 由上而下推至踝部,重点在跖管局部,采用与跖管垂直方向的 推、揉法5 ~ 10分钟,以利经气运行,气血宣通,促进炎症的 吸收,以降低跖管内压力。同时在局部可配合弹拨法梳理经 筋。最后顺肌腱方向用擦法,并配合内服和血通络、舒筋活络 的方药,或用洗药熏洗。
跖管内药物封闭疗法,疗效亦佳。而对跖管内有骨疣者,
中篇临床治疗篇
.313 .
保守疗法长期不愈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9. 6. 2.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V        •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理筋法:病员俯卧,屈膝,医者于内踩后侧用拇指或掌 由近及远,再由远心端至近心端,一侧固定,一侧理筋反复 数次。
②摇踝法:病员俯卧,屈膝90°,医者一手扶足跟底,一 手握足掌反、正方向摇踝,配合理筋法,向心推理,对促进回 流消肿有效。
③弹拨分筋法:病员俯卧,医者一手握足掌部,另一手拇 指在内踩痛点做弹拨分筋法手法。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仰卧位,患肢外旋,足外翻,用按揉法沿着胫骨后 侧经内踝到足弓部,治疗重点在商丘、中封、复溜、太溪、照 海、涌泉,手法宜轻柔,以达到舒通经络之目的。
②用轻巧快速的弹拨法从内踝后方沿肌腱走行路线到足弓 部治疗。弹拨要与肌腱成垂直方向进行,同时配合踝关节内 翻、外翻及伸屈的被动运动。
③从足弓沿肌腱方向用擦法治疗,以透热为度。可以配合 患部热敷或熏洗。踝管内有骨疣,保守疗法长期不愈者,可采 取手术疗法。
9.6.3跟腱扭伤
小腿腓肠肌起自股骨的内、外上髁,两头于小腿后面的中 上部结合在一起,并向下移形成肌腱,再与其深层的比目鱼肌 肌腱相合,即成跟腱,止于跟骨结节。跟腱与其表层的深筋膜 之间有一种腱围组织,其结构近似滑膜组织,共7~8层。各 层之间虽有结缔组织联系,但互不黏合,层层之间润滑滑动。 跟腱腱围组织在踝关节屈伸过程中起润滑作用,以避免跟腱 磨损。
.314 .
大成推拿术
9. 6. 3.1 病因病理
本症多于一次急性拉伤后引起,如准备活动不充分即做猛 烈踏跳或急速起跑动作时容易发生,由于肌肉急骤收缩拉伤腱 围组织所致。也有反复做超过本人活动能力的跑跳运动后,逐 渐劳损所致。
由于急性损伤,腱围撕破出血引起损伤性炎症反应,以后 腱围各层之间及腱围与跟腱之间发生粘连。如劳损起病,可由 于劳损引起局部组织代谢失常,血液循环受阻,腱围组织供血 不足,引起变性或部分组织坏死,而导致腱围各层之间及腱围 与跟腱之间的粘连。
9. 6. 3.2临床表现
跟腱疼痛。早期疼痛主要发生于活动开始时,一经活动开 了,疼痛反见减轻,但做猛力跑跳动作时仍痛,休息后又感觉 疼痛。病情加重后,每做牵扯跟腱的任何动作都引起疼痛,甚 至在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走路等都可引起疼痛。本症压痛 部位表浅,特别在捻动表面跟腱时感到疼痛。晚期可出现跟腱 变形,可摸到拘结一起的疙瘩,即所谓“筋聚”,捻动时有 “吱”音。跟腱失去韧性,挤捏时缺乏弹性,而且局部变粗, 使跟腱变成梭形。患者足尖抵地后蹬时,引起抗阻力疼痛。根 据病史及典型的临床表现,不难作出诊断。
9. 6. 3.3治疗方法
宜以活血祛瘀、理筋通络法治之。
患者俯卧位,小腿及足踝部垫以软枕。医者用滚法、捏法 推拿小腿后部肌肉跟腱,手法由轻渐重,由浅及深,以有明显 酸胀感为宜,自上而下,反复4~5次。用搓揉法使肌腹在抖 动中得以放松。然后用拇指推、揉跟腱局部,手法浅在,使其 主要作用于腱围。而有“筋聚”者,应于局部以拇、食两指 相对拿住揉捻之,以散其结。
最后令患者屈膝90°,踝关节跖屈,此时跟腱充分放松。 医者一手握足背,一手在小腿后侧施拍打法。随后,握足背之
中篇临床治疗篇
.315 .
手将踝关节摇动,并慢慢加大幅度使踝关节背伸,拍打之手固 定小腿。术后可用洗药热敷熏洗。
也可用局部封闭疗法。但应注意,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可的 松类药物封闭,可导致跟腱断裂。
9. 6. 3. 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以滚法为主,配合裸关节屈伸被动运动。患者俯卧,小 腿及足踝部垫枕,医者以滚法自小腿后部承山穴向下滚至跟 腱,手法由轻渐重,由浅及深以明显酸胀感为宜,反复3~5 次。在滚跟腱部位的同时,另一手配合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屈 伸幅度在生理范围内尽量加大。
②以提拿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先以轻柔手法按 揉小腿腓肠肌及跟腱,然后逐渐加重,再以捏拿法提拿跟腱3 ~5次,最后用擦法使跟腱温热。此法尤适于“筋聚”者,以 散其结。
③以推揉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患者俯卧,医者以搓揉法使 小腿肌放松,然后用拇指推揉跟腱局部。手法宜轻柔,主要作 用于腱围。上述3种治疗方法均可配合踝关节的摇动。方法 是:嘱患者俯卧屈膝90°,踝关节跖屈,以充分放松跟腱,医 者一手握足背,一手在小腿后侧先施轻快柔和的拿法,随后, 握足背之手将踝关节摇动,并慢慢加大幅度使踝关节背屈。术 后可用热敷或熏洗以提高疗效。
④自我推拿:坐位屈膝提足跟,以足趾着地,尽量放松小 腿后侧肌肉。先用指腹自胭窝向下按揉直至跟腱3 ~5遍,然 后以拇指与食指、中指跟腱部做拿捏十余次,再用掌擦热跟 腱。每日酌情做1 ~2次。
(2)《按摩治疗学》(丛林盛主编)
①患者俯卧位,患足踩部用枕垫起,医者一手揉捏跟腱周 围,由轻到重,由浅入深,从上向下,反复多次,以有酸胀感 为宜。
• 316 •
大成推拿术
②体位同上,从小腿后侧的承山穴起沿小腿向下至足跟, 用滚法反复施术3 ~5分钟。同时配合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 幅度由小到大逐步增加,重点在承山穴及跟腱两侧。
③在跟腱及其两侧用轻快的弹拨法及拿、捏、捻其跟腱, 然后再沿跟腱方向做擦法,以透热为度,时间约2 ~3分钟。 9.6.4跖筋膜劳损
跖筋膜即跖腱膜,是足底之深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在 跟骨结节上,其中央部分最坚强,内、外侧部分薄弱。有保护 足底之肌肉及肌腱,便利活动;保护足底之关节;支持足之纵 弓的功用,同时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之起点。
9. 6.4.1病因病理
一般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遭受外伤、劳 损或寒冷潮湿是外在因素。如日常挑担、负重行走、长途跋 涉、局部硌伤等因素的影响,均可引起跖筋膜劳损,产生无菌 性炎症及退行性变,在跟骨结节的附着处,发生退变钙化,形 成骨刺,亦可发生纤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形成典型的足 跟痛。
9. 6. 4. 2临床表现
患者足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紧张感,不能久行,每遇 劳累更甚,且有得热则舒、遇寒痛增且僵的表现。检査见跟骨 结节前缘压痛明显,牵扯跖筋膜时,可使疼痛加重。
9. 6. 4.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患者仰卧,医者点按阴谷、阴陵泉、筑宾、三阴交、太 溪、照海、然谷等穴后,继以拇指按揉局部及其周围,弹拨其 附着点前部,最后以擦法,擦其足底取热,以舒筋活血。术后 可配合洗药熏洗,或鞋内放一厚垫以减少跖筋膜张力,临床效 果满意。亦可采用局部封闭疗法。
9. 6. 4.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17 •
①足跟疗法:病人俯卧位。患侧屈膝90°,足底向上,医 者以滚法施于足跟底部,重点在足跟的压痛点和周围,约10 分钟,然后辅以掌擦法使足跟温热即可。
②按揉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以大指从足跟部沿跖筋膜按 揉数遍,再配合弹拨跖筋膜,重点在其跟骨附着点周围及然谷 穴,最后顺跖筋膜方向用掌擦法,以透热为度。
③按摩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从患肢小腿腓肠肌起,至跟 骨基底部,自上而下以抚摩、揉捏、推按、点压、叩击的手法 顺序施治。使局部产生热胀与轻松感。重点取三阴交、金门、 中封、太冲、照海、昆仑、申脉等穴。
④叩击法:患者俯卧屈膝位,足心向上。医者摸准骨刺部 位压痛点,一手握住踝部固定,一手以掌跟击痛点,由轻至重 逐渐加力,连续十数次,再以手掌在足跟擦热。
⑤自我推拿:以大指在足跟底部痛点做按揉3        ~5分钟, 继以大指本节(或食指本节)在跟骨结节上(或压痛点上) 弹拨、点压数次,最后用掌在足跟及周围擦热。1日2次。
(2)《实用按摩推拿大全》(李茂林编著)
患者俯卧位,医者施用足跟抢压法,点按太溪、委中、承 山,施用提拿足三阳法,点按三阴交、足三里。骨髓离位,足 跟痛者(无增生者),可应用捶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2#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6:58 | 只看该作者
32楼 铁鞭01说:
9.7颈部病症
颈椎共7个,椎间盘6个,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 成。第1颈椎与第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亦没有椎间孔。颈 部有8对颈神经,颈神经仅占椎间孔的2/3。颈椎关节突关节 近似水平位,其稳定性较差,关节囊又松弛。钩椎关节是由下 椎体上缘向上突起部与上椎体下缘的两侧缺陷部构成。两条椎 动脉由颈总动脉分出,上升进人第6颈椎横突孔,由环椎横突 孔上方穿出,进入枕骨大孔汇合成基底动脉。颈部肌群众多, 有前屈肌群、后仰肌群、左右侧弯肌群等4组,深层有前、后
318 •
大成推拿术
纵韧带、黄韧带等。
颈部处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其活动 范围及幅度较大,易于受伤。常见病症有颈椎病、落枕等。 9.7.1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这是一种中年以上人的常见病、 多发病,为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病理改变而造成的颈神经 根、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综合症候群。该病有时能累及 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 身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累及椎动脉和交感神 经,则出现头晕、心慌、心跳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给患者造成 很大痛苦,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目前对本病多采用非 手术疗法治疗,而在各种非手术疗法中,又以推拿疗法最为满 意,也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9. 7.1.1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发生与颈部外伤劳损有密切关系。在中医学中对 本病并无专题论述,也无此病名记载。但究其病因病理及临床 表现,系属痹证的范畴,又与经络的循行有关。《素问•痹证 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曰:“痛者, 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人深,荣卫之行 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又曰:“痹 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 则不仁,在于皮则寒。”《灵枢•经脉篇》所载,手太阳小肠 经脉“是动则病,……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清•张隐 庵注:“颈项肘臂痛,皆经脉所循之部分而为病也。”从以上 中医文献所载,可以看出本病的病因病理与风寒湿邪侵袭有 关,因风寒湿邪侵袭,阻塞经络,影响荣卫气血的循行而发生 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但比较公认的是由于颈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后,产生一系列病变而出现骨赘、骨刺, 压迫或刺激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而引起一系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19 •
列临床表现。以下从外因、内因两方面来讨论。
(1)外因
①急性外伤:急性外伤致使颈椎小关节、椎间盘、黄韧 带、韧带及软组织损伤,引起局部出血、水肿等炎性反应,进 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关节囊松 弛,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②慢性损伤:因急性损伤治疗、休养失宜或因颈部长期过 伸性(或屈曲性)的慢性积累性暴力劳损,引起椎间盘退行 性变,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引起脊髓或神经根的 压迫症状出现。
③由于纤维性炎症,使椎间孔内神经根的周围发生粘连, 引起症状。
(2)内因
颈椎间盘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 (即脱水和逐渐失去弹性而萎缩),软骨板逐渐骨化。椎间盘 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使后关节囊松弛, 关节腔减少,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发生增生,或出现半脱位, 椎间孔上下径变窄,致使增生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另 外,颈椎处于缺少活动的胸椎和重量较大的头颅之间,其活动 幅度较大,易于受伤。
9. 7.1.2临床表现
(1)颈椎病的好发部位多在颈4至颈7之间,根据病变所 在部位的高低不同及所累及到的神经根、脊髓、血管的不同而 有差别,临床表现各异,一般可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 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5种类型,其中以神经根型最为常 见。其临床表现分述于下:
①神经根型:临床表现以神经根受压为主症。由于发病的 节不同,临床表现亦不同。病变在颈4以上者,则多见后头枕 部感觉改变,颈项部发僵,或见后头部、颈肩部疼痛和麻木 感。病变在颈5以下者,则多见颈部、肩部、臂部疼痛和麻木
.320 .
大成推拿术
感,甚至有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还可出现相应的肌力减退,症 状表现为上肢沉重、握力减弱和持物坠落等症状。
②椎动脉型:此种类型的颈椎病,常见于老年人,尤以女 性为多见。它是由于颈椎间盘或赘生物向后侧方刺激压迫椎动 脉而产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临床表现颈项疼痛和活动受 限外,还表现有颈性头晕、头痛、恶心、位置性眩晕、猝倒、 记忆力减退、持物坠落、耳鸣、耳聋等症状。
③交感神经型:此型颈椎病主要是颈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 刺激、压迫或受到椎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刺激、压迫,导致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使其支配的脏器出现功能障碍。因此临 床上亦称内脏型颈椎病。常见症状除颈肩痛或枕部痛外,尚有 心慌、胸闷、偏头痛、出汗、耳鸣、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 烧、四肢酸胀,但无放射痛或麻木。个别病人可出现听、视力 异常等症状。
④脊髓型:本型临床上比较少见。它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后 中线突出、椎体后方骨赘、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原因,致使脊 髓神经受压而引起的临床表现。其表现可出现一侧或两侧上肢 周围性神经损伤或下肢为上位神经元损害的体征和症状。
病人常感到一侧或双侧下肢肌肉发紧,步态笨拙,不能快 步行走,经常摔跤,甚至不能走路。严重者出现双下肢硬瘫、 大小便失禁。同时可能有上肢麻木、无力和肌肉萎缩等周围性 神经损害症状的出现。
⑤混合型:临床上患颈椎病的表现较为复杂,并非单一发 病,常见以上各型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存在,这种颈椎病称 为混合型颈椎病。
以上5种分型,一般能阐明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但目前 CT的广泛运用,对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也显示出颈椎 间盘突出症引起颈椎病者也为数不少,所以笔者认为颈椎间盘 突出型颈椎病是不容忽视的。
检查:多数患者出现颈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颈椎变
中篇临床治疗篇
.321 •
直、后伸受限,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上肢和手部显示放射性 麻木和疼痛。再寻找压痛点,相当颈椎4-5、5-6和6-7平 面,在颈椎棘突病侧旁边,用拇指压迫,可出现疼痛向上肢放 射。颈椎病的特殊检査有臂丛神经牵扯试验阳性、椎间孔压缩 试验阳性、血管试验(又称艾迪森氏试验)阳性。神经系统 检查时,对比两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与桡骨膜反射是否 减弱、亢进荜消失,膝腱及跟腱反射是否有改变,是否引出病 理反射。肌力的检查时,在神经根受到压迫后,轻者其所支配 区的肌肉力量减弱,重者有时能出现肌萎缩;脊髓受压后,可 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亦可出现髌、踝阵挛和病理反 射等锥体束征。检查中应注意两侧对比。亦可用握力计检查握 力的改变情况。
X线平片检査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 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侧位片上有颈椎变直,生理前凸变 直或轻度角弓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滑脱,受累 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前、后缘骨刺形成,项韧带钙化等。 斜位片上可有唇形骨刺伸人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 “CT”和“核磁”检查均有利于确诊。
(2)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和检查,对颈椎病不难确定诊 断,但有时需和下列疾病作鉴别:
①脊髓肿瘤:患者可有颈、肩、枕、臂、手指疼痛或麻木 感,同侧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的损害,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 害。症状逐渐发展到对侧下肢,最后到达对侧上肢。压迫平面 以下感觉减退及运动障碍的情况开始为布朗一色垮综合征表现 (病灶侧肢体运动障碍,深感觉障碍,病灶对侧的冷热与疼痛 觉障碍)逐渐加重,最后呈现脊髓横贯性损伤现象,出现屈 曲性瘫痪。X线平片可见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破坏,奎克 试验或脊髓造影可见部分或完全梗阻。病情发展与颈椎病明显 不同。
②脊髓空洞症:这是一种脊髓疾患,好发于颈胸段,主要
.322 .
大成推拿术
累及冷热、疼痛觉的感觉传导束。有时感到上臂麻木疼痛,上 肢肌肉萎缩。但脊髓空洞病好发于青年人,多为15 ~ 30岁, 有感觉分离现象,如痛、温度觉消失,感觉、运动觉正常,尤 以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更为明显。
③颈椎结核:颈椎因血运好,负重少,抵抗力强,故很少 发生结核。如一旦发生,临床上很易误诊,将给患者造成难以 挽回的损失。颈椎结核好发于青年人,表现为颈部运动功能受 限及向肩、臂部放射性疼痛。并伴有低热、盗汗等。患者有结 核感染病史,实验室检査红细胞沉降率增快。X线摄片可见椎 间隙变窄,骨质破坏,椎体压缩(可摸到后凸畸形)及咽后 壁脓肿。
④颈部风湿病:本病有颈部活动受限,颈肩痛及手部麻木 现象。但风湿病有其典型的风湿病史,无放射痛,反射无改 变。急性发作可有低热,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快,抗 “0”增高。应用抗风湿药物治疗症状可以明显好转。X线摄 片亦可帮助鉴别。
⑤颈肋综合征:本病为患者先天性畸形,第7颈椎出现颈 肋,或颈椎横突肥大或过长等变异,产生对臂丛神经和锁骨下 动脉组成的神经血管束的压迫而发病,称为颈肋综合征。临床 表现为一侧颈肩疼痛,其疼痛可沿臂丛神经向患侧上肢放射, 并伴有麻木触电感。并有患肢皮肤苍白、肢体发凉等供血不足 的现象,甚者可见肌肉萎缩。X线平片有助确诊。
⑥前斜角肌综合征:本病系指前、中斜角肌因痉挛、肥厚 或附丽点异常,而嵌夹了通过其间的神经、血管所引起的症候 群。临床表现颈部侧后部疼痛及向臂部放射,疼痛可因肩臂位 置改变而增剧或消失。肩胛带抬高可减轻症状;用力牵拉患肢 则疼痛加剧。在锁骨上窝部,可摸到紧张肥大而坚軔的前斜角 肌的肌腹,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并向患肢放射。沿尺神经分布 区麻木或窜痛,感觉减退,大小鱼际肌因长期的神经受压发生 萎缩,故使肌力降低,握力减弱,甚至丧失持物能力。因血管 受刺激而痉挛,产生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如患肢发冷、恶寒
中篇临床治疗篇
.323 .
等。严重者可发生缺血性溃疡坏死。艾迪森氏试验阳性。X线 摄片以除外颈椎病及颈肋损伤,有助诊断。
⑦超外展综合征:本病又称喙突胸小肌综合征。神经血管 束经过喙突与胸小肌止点之间,向上臂走行。有时因喙突与胸 小肌变异,有肩关节外展时,出现神经血管束的卡压症状,临 床上称为超外展综合征。另外在投掷活动时,上肢外展位,肩 胛骨向后上方过度牵拉,需胸小肌猛力向前下方收缩,此时易 造成胸小肌被牵拉损伤,致使其痉挛。亦可因慢性劳损造成局 部发生无菌性炎症,甚至发生粘连,均可引起神经血管束的卡 压症状。其症状与前斜角肌综合征相似,但臂丛牵拉试验为阴 性,血管压迫试验亦为阴性;上肢超外展时出现阳性反应。其 压痛点在喙突下,因此易与其他疾患相鉴别。
⑧肋锁综合征:神经血管束通过锁骨与第2肋骨之间,因 第1肋骨高位变异,使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间隙变窄,卡压 了神经血管束而出现症状,称之为肋锁综合征。另外中年以 后,该处软组织退变,弹性减弱,再遭致外伤、劳损而诱发本 病。其症状与斜角肌综合征相似,但当患者正坐,双肩自然下 垂,双手扶膝,突然做挺胸动作,可引起症状发生或加重,以 此与其他疾患相鉴别。
⑨美尼尔综合征:本病为一种发病于中耳而原因不明的植 物神经系统紊乱,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 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血压改变等。但多是阵发 性的,其发作与疲劳和情绪波动有密切关系,不是由于颈部活 动而引起。X线摄片可以协助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相鉴别。
9. 7.1.3治疗方法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 好的疗效。但手法需温柔和缓,耐心细致。如需用较大力量的 推拿手法时,亦需在沿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 烈而急骤地过度旋转头部。因头部屈曲,过度旋转的手法治疗 颈椎病造成医源病残的病例是有的,而且很难恢复,这一点 必须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324 •
大成推拿术
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椎体 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以缓解对神经根的压 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改善血液循环,以便解除肌肉和血 管痉挛,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颈部恢复其正常的功能。 临床治疗时,应以“牵引为主,按揉为辅”为治疗本病的指 导思想。
宜以舒筋活血、理筋整复法治之。
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选择点按风池、天鼎、缺盆、肩 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髁、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 关、外关、神门等穴。点按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 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 ~ 10分钟。再用拿法拿 颈部两侧僵硬之筋。在颈肩部肌肉充分放松的基础上,采用提 端法。
(1)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 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顶风池穴, 以免引起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手指及手掌向 上用力,因前臂与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颈椎牵开。在牵引 情况下,使头颈部做环转摇晃6 ~7次,再使头部做前屈、后 仰及向左右侧屈的活动。(图9-38①②)
①颈部提端前屈法 ②颈部提端后伸法 图9-38①②颈部提端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325 •
(2)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侧外方,右手臂屈曲肘关 节,托住患者下颌,手扶于健侧颞枕部,另一手手掌托扶患者 头枕部。两手合力缓缓向上提端头颈,并做头的左右旋转活 动,亦可单用右肘提端头颈部,并做头颈的左右旋转活动,左 手拇指在相应患侧椎间隙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局部痛点施按揉 法。最后双手施拿法,提拿双肩井部,再搓患肩直至前臂,反 复数次。
术后配合内服中药,嘱患者睡眠前注意调整枕头的高度, 不易过高。并嘱患者每日进行颈部的功能锻炼,如颈部前屈、 后仰、左前伸、右前伸及环转等活动。
其他疗法中,颈椎牵引法对本病的治疗有益。对严重的脊 髓型颈椎病不宜保守疗法,多采用手术疗法,其疗效较为 满意。
9.7.1.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颈椎病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推拿对颈型颈椎病、神 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较好。 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也可采用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再考虑手 术治疗。推拿治疗原则上手法要轻柔和缓,切不可粗暴猛烈, 不可急骤过度旋颈和各种超越生理范围的强制被动运动。临床 上由于手法运用不当而引起医源性损伤常有报道,因此必须引 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①病人取坐位,医生站立在病人的背后,用滚法或一指禅 推法,在项背部放松约10分钟。
②同上体位,指揉风池、肩井、天宗诸穴,拿风池。
③同上体位,搓肩关节,按肩髑、臂臑、曲池、手三里、 外关、合谷、后溪诸穴。
④同①法,在项背部手法治疗,并配合颈项的被动屈仲、 侧弯旋转(注意:旋转的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以病人能忍 受为原则)约3〜5分钟。拿风池、拿肩井、搓上背结束治疗。
.326 •
大成推拿术
颈型颈椎病采用以上方法治疗就可以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加 用棘旁压痛点的指揉法,颈部端提的屈、伸、旋转法。另外要 加强上肢疼痛处的手法治疗,同时可配合做低重量长时间 (重量3 ~5千克,每次时间40 ~60分钟)的颈椎牵引。脊髓 型颈椎病:重点是项背部手法推拿和颈部端提的屈、伸、旋转 法。同时可配合仰卧位的颈部牵引治疗(重量、时间见神经 根型颈椎病),注意休息,口服安定10毫克,每日3次,维生 素125~50毫克,每日3次。经3个月至半年医治无效,或 脊髓受压症状仍明显者,应考虑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除常规推拿治疗外,应加强项部和头部的手法治疗。以改善椎 一基底动脉的血供。交感型颈椎病:除常规推拿[无上肢症 状者可略去操作③治疗]外,应加强颈侧部指揉法,每侧3~
5分钟;指揉或按压双内关、心俞等穴。其他型颈椎病:推拿 治疗无效,应手术治疗。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预备手法:包括揉捻法、滚法……。
②治疗手法包括旋转复位法和提端摇晃法。旋转复位法 (旋复法):患者正坐,术者站在患者身后,稍微侧身。以右 旋为例,用右肘窝放在患者领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且做 颈部旋转运动2~3次,目的在于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然后 上提,牵引颈部,并使其屈曲约10%牵引的同时将患者头颈 右旋有固定感时,右肘部再稍加用力右旋颈部,此时即可听到 弹响声,做完右侧后,用同样手法向左侧(对侧)旋复1次。 此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都是在轻度牵引下进行的。本 手法应用时要稳准柔和,不可粗暴,旋转适度,不宜过大。提 端摇晃法:用于不适合做旋复法的患者。[操作同正文提端法
①,不再赘述]
③完善手法:为整个治疗的最后手法。包括劈法、散法、 拿法及归合法等。其目的为放私、颈肩部肌群,进一步解除肌肉 接挛,改善血液运行,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软组织的炎性
中篇临床治疗篇
.327 •
反应。具有疏风通络,消炎止痛,调和气血之效。劈法:患者 正坐,术者站在患者背后,以双掌尺侧,五指分开放松,劈打 双肩部及背部1分钟。散法:用双手掌指桡侧在两侧颈部肌肉 处交错散之,用手按压之后,散的效果更好。从上至下,到肩 部时,改用掌侧散之,做2~3遍。拿法:用拇指和手掌与其 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在肩部拿捏,拇指做环行运动,做3 ~5遍。归合法:双手交叉,以两掌大小鱼际在患者颈部及肩 部相对归挤,自上而下,做2~3遍。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 可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叩法、抖肩法及捋顺法,从而完善整个 手法。
(3)《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①患者端坐,医者立于其后侧,患者轻度前屈,医者一手 扶其头部,另一手拇指自上而下拨揉项靭带3 ~5次,下颈部 痛点处可做点按法,然后点大椎穴及风池穴。
②拨揉颈部两侧肌肉,重点拨揉椎旁酸痛点以及条索状硬 结,点按双侧颈根穴。然后拿揉颈项部两侧斜方肌,按揉肩 井穴。
③多指拨揉1        -5胸椎两侧骶棘肌和菱形肌,点按酸痛点, 点肩外俞、肩中俞、天宗穴和冈下痛点。
④拿揉患肢,以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为主,然后医者用多 指横拨腋下臂丛神经分支,使患者手指有窜麻感为宜,然后按 压、拨揉小海穴和曲池穴。
⑤医者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 指夹于患侧手指的末端依次进行牵拉手指法。同时可听到关节 的响声,然后揉捻指尖。
⑥医者将患肢高举,双手握患侧腕部,令患者上肢放松做 牵拉患肢手法2 ~3次。最后拍打肩背部和上肢,使患者有轻 快感为宜。
⑦各型特定手法:神经根型颈椎病:除施以上手法外,可 采用颈椎侧扳法。根据颈椎棘突偏歪的情况,还可采用定位扳
• 328 •
大成推拿术
动法。这两种扳法,根据患者的体型,颈椎的形态及病变的位 置,可分别采用患者坐位转头侧扳法或坐位压头侧扳法两种。 另外,还可用颈椎牵引法即仰卧位牵引与坐位牵引。牵引法对 颈椎病椎间隙狭窄者临床意义较大。椎动脉型颈椎病:除选用 上述6种手法外,还需施如下手法:用小鱼际滚揉患者颈项两 侧,然后用掌根搓摩患者枕后部,以有温热感为宜;揉点双侧 肝俞穴,以有酸痛感为宜;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拇指或多指按 揉百会穴、印堂穴、睛明穴,然后点按内关、公孙穴。混合型 颈椎病: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从以上各型手法中选用一些对症 手法和穴位,灵活合理地运用。另外,颈椎病引起的常见症状 如头痛、肩背痛、胸痛胸闷、眩晕恶心等症,可根据病因与病 理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对症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 些患者按摩疗效不理想,可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按摩时要 慎重。
9.7.2颈部扭伤及落枕 9. 7. 2.1病因病理
颈部突然扭转或肩扛重物,致使部分肌肉扭伤或痉挛。劳 累过度后,卧枕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不适,以及在一个姿势下 睡眠过久,致使一侧肌肉在伸展状态下过久而疲劳,气血凝 滞,再受风寒侵袭而发病。
9. 7. 2. 2临床表现
患侧胸锁乳突肌或其他肌肉痉挛、僵硬而疼痛,有时呈微 肿,重者可波及菱形肌与斜方肌。头向患侧倾斜,下领转向健 侧,患者起卧困难,颈部活动明显受限,而患侧受限尤为明 显,出现颈肩连动现象,动则疼痛加剧,甚至牵扯上背部及上 臂疼痛。成年人反复出现上述症状,系颈椎病前驱症状。
检查时,患部有肌紧及明显压痛。如有扭挫伤应拍摄X 线片,以除外骨质损伤及脱位。反复落枕者拍摄X线片,以 除外颈椎病。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29 •
9. 7.2.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常采用点按、滚、拿、提端旋转、 搓等法治疗。具体操作可参阅颈椎病治疗,灵活运用。
9.7.2.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手法开始用点穴开筋法在痛点及其邻近穴位如肩中俞、肩
井、肺俞、风池等穴点压1分钟。用揉法、滚法在患处肌肉进 行深透揉捻,滚动的时间可长一些,一般进行5 ~ 10分钟。再 用提端摇晃旋捻法,最后用劈散法。对于有颈椎骨错缝者可采 用颈部旋转复位法。颈部肌肉痉挛严重,疼痛明显的患者,手 法要轻,肌肉痉挛不明显的患者手法略重。一般手法治疗后, 症状可以即时缓解,颈部活动度比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员取坐位,用轻柔的滚法在患侧的远端先做治疗,指 揉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诸穴和接李的肌肉,两法交 替进行3 ~5分钟。
②对痉挛的肌肉选用轻柔的拿法,并以压痛点进行弹拨法 2~3 次。
③重复①法,并配合颈椎的被动运动。
④重复②法,按患侧列缺、后溪穴。
⑤最后可在局部肌肉痉挛处加用热敷,结束治疗。
9.7.3寰枢椎半脱位
第1颈椎为寰椎,第2颈椎为枢椎,两者之间没有椎间盘 及椎间孔。寰枢椎半脱位以前认为发病率不高,故常被医生忽 略而漏诊,通过我们的临床观察,本病的发病率并不低,故特 作介绍。
9. 7.3.1病因病理
(1)内因
颈椎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枢椎的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 关联的寰枢关节,其周围韧带比较薄弱和松弛。另外颈部活动
• 330 •
大成推拿术
范围比较大而且灵活,这就构成寰枢椎半脱位的内在因素。遭 受外界暴力或活动不协调等原因,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小儿 韧带松弛及第1、2颈椎先天性发育不全,亦是易发本病的内 在因素。
(2)外因
头颈部受到外界暴力的冲击。颈部突然屈伸、扭转,或头 部经常处于一侧过度旋转位,或颈部做超过正常范围的活动。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后壁脓肿等均可造成寰枢椎半脱位。
9.7. 3.2临床表现
上颈部颈项肌紧张、痉挛,且有压痛,活动轻度受限,活 动时引起疼痛加剧,寰枕部有压痛。个别患者可伴有头晕、猝 倒、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听声音遥远等现象。
检査时应注意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及咽喉壁脓肿,一般颈部 X线摄片可以明确诊断。在寰枢椎开口位X线平片上,凡显示 有齿状突与两侧侧块间隙改变者,均可作为寰枢椎半脱位的依 据。有条件者做脑电图检査和椎乳搏动性血流量图检查,可发 现其血流量减少,这可进一步证实了 X线片显示有确诊意义, 因为当寰枢椎复位后,其椎乳搏动性血流量图亦恢复正常。
9. 7.3. 3治疗方法
宜以整复理筋法治疗,常用点按、拿、滚、揉、仰卧牵引 旋转复位法。有炎症者,应先服药消炎。
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其后,点按风府、风池等穴位,揉拨 上颈项部紧张痉挛的肌肉韧带,继用滚法放松颈肩部肌肉,为 仰卧牵引旋转复位法的操作,做好准备工作。
仰卧牵引旋转复位法:患者仰卧床上,头部探出床边,双 肩与床缘平齐。术者坐于患者头上方的凳子上,一手托持患者 后枕部,另一手托持患者的下颌部。用助手一人,站在患者一 侧,用双手带住病人双肩,与术者保持相对持续有力的牵引, 约半分钟。术者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慢慢地使病人头做左右 各30°的旋转,以听到响声为佳,但不可为追求此响声,而任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31 .
意加大旋转的角度。否则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最后于前额部施用一指禅推法、抹法,在头顶部施以梳理 法,约各操作3分钟而收功。
9. 7. 3. 4各家治法
《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主编)
①在颈椎棘突两侧用轻柔的滚法、按法、揉法或一指禅推 法治疗,以舒筋活血,放松紧张的肌肉。
②在颈项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做牵引复位。病人低坐位, 头前屈10° ~ 15°。医生站于后方,用一侧上肢肘部托住病人颏 部,另一手扶住枕部,轻轻提起,做手法牵引1分钟左右,再 做左右30。~40。旋转活动各1〜2次。
③在患部做轻柔的按、揉、弹拨,然后在颈部直擦,以透 热为度。
④由炎症引起的自发性半脱位,首先要治疗炎症(内服 清热解毒药,外敷三色敷药或金黄膏),同时配合颈部轻度的 牵引。在急性炎症消退后,做上述手法治疗,可起到缩短病 程,提高疗效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3#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47:19 | 只看该作者
33楼 铁鞭01说:
9.8胸背部病症
胸廓是由胸骨、胸椎和肋骨所构成。胸椎12个,肋骨12 个,胸椎和肋骨以关节相连称肋椎关节。肋椎关节包括肋骨小 头关节和肋骨横突关节两部分。胸骨与肋骨以软骨相连。胸部 的特点是活动范围小。因直接、间接暴力及劳损可遭致不同的 损伤。如胸胁屏伤、肋软骨炎、背肌筋膜炎等病症。
9. 8.1胸胁屏伤
胸胁屏伤俗称岔气。是由于在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下,扭转 胸部躯干,伤及胸廓的关节、软组织,而引起胸部疼痛,胸式 呼吸运动受限的一种以伤气为主的损伤。推拿疗法治疗本症有 显著效果。而因直接暴力挫伤造成的肋骨骨折及并发内脏损伤 者,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332 •
大成推拿术
9.8.1.1病因病理
本病多有急性外伤史,如提举重物、搬运过猛、姿势不 良、用力不当、旋转扭挫、扛挑过重物件等过度劳损或外伤性 牵拉,导致胸壁固有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肋内筋膜、 胸横肌)的肌肉撕裂伤或痉挛,以及肋椎关节的半脱位、滑 膜嵌顿等。
肋椎关节由肋骨小头关节和肋骨横突关节所组成。该二关 节均为平面关节,关节囊均较松弛,由坚韧的韧带联系,二关 节活动不在一个平面上,在生理的呼吸运动中,肋椎关节活动 范围甚小。在身体扭转的过程中,造成某一个方位的关节间隙 张开,而使松弛的关节滑膜嵌入其间。关节滑膜有感觉神经末 梢,对痛觉灵敏,故嵌人后即刻引起疼痛,并发生急性损伤性 病理反应。
肋骨小头关节和肋骨横突关节虽是两个独立的关节,但在 运动中,两个关节发生联合动作。在正常生理运动过程中,此 二关节协调一致,而当身体受猛的扭转(挫)性外伤后,则 可造成关节某一处的半脱位而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疼痛。当弯腰 提拉或举重物时,均可使胸壁固有肌受到牵拉或挤压,而产生 撕裂伤或痉挛,进而影响肋间神经引起疼痛。
9. 8.1.2临床表现
一般都有典型的外伤史,伤后立即出现一侧胸肋部疼痛, 进行正常的呼吸运动,胸肋部疼痛加重,并牵扯背部,患者主 动减小呼吸运动幅度,而成浅促的呼吸。咳嗽、打喷嗔等均引 起疼痛加重。亦可出现胸闷不适、叹息和范围较广的隐隐 窜痛。
检查时,患者常不能明确地指出痛的部位。若肋椎关节半 脱位时,仔细按压受累关节处有压痛,压痛范围亦非固定一 点,而呈一小片。若系胸壁固有肌的撕裂或痉挛,在相应的肋 间隙可见肿胀、压痛、胁间隙微窄等现象。胸壁附着的肌肉拉 伤、劳损,亦引起胸壁疼痛,但损伤部位显现肿胀,局部压痛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33
明显。无需其他辅助检查即可诊断。本病需与胸膜炎引起的胸 痛相鉴别,对老年患者尤需注意排除脊椎肿瘤等其他骨关节病 症,必要时可拍摄X线片,可资鉴别。
9. 8.1.3治疗方法
宜以行气活血整复法治之。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用拇指点按章门、期门、大包、膻 中、日月及相应的背部膀胱经腧穴,以通其经气。再以掌揉、摩 或擦法,揉摩或擦胸部及肩背部患处,以解除肌肉接挛。
摇晃提端法: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上肢自患 者腋下穿过抱住患者。医者将患者身体环转摇晃6 ~7次,用 提端法提起,向健侧歪斜,同时令患者深吸气。患者吸足气 后,令患者用力咳嗽,医者同时将患者身体向患侧前方稍屈, 并用一手在患处顺推之。术后患者即觉气机宣通,疼痛消除。 此法可再重复1次。
术后可内服行气活血的中药。
9. 8.1.4各家治法
(1)《按摩》(天津市天津医院执笔)
肋椎关节或胸肋关节囊脱位,其手法如下:
①患者坐位,患侧在右,术者以右前臂自前侧插于患者右 腋下,以右前臂向上提拉肩部,提拉时可将移位的关节和痉挛 的肌肉拉顺。(图9-39①)
②嘱患者用力吸大气,术者用左手掌根部叩击右胸背侧1 次,使患者深吸气,则疼痛消失。(图9-39②③)
③用右手放于胸前侧疼痛部,左手放于背侧,两手掌做旋 转揉按活动。
(2)《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安徽医学院附院运动医学 科编著)
①顺筋:患者取坐位,术者居其后侧。操作时沿背部患侧 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用拇指推法推拿,手法轻缓,徐徐加 重。然后改为掌根推和掌侧擦,以解除肌肉痉挛,顺理筋肉,
• 334 .
大成推拿术
使患者疼痛减轻,神情平稳。
②复位:复位手法不一,介绍以下2式:拔伸法——患者 坐于低発上或盘地而坐,术者站在患者的患侧前方。术者双手 分捏患侧手指,使其手掌向内。然后术者紧握患侧的手,由下 向内而上地连续做圆形环转,幅度毋需过大。连续循环数转, 待患肢肌肉已放松,运转自如时,趁其不备,术者突然用劲把 患肢向上提拔,拔伸后患者疼痛感减轻,呼吸舒畅即成。如尚 无好转,可再予拔伸1次。掌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站其 患侧偏前方,以近患者胸前的前臂,一前臂从前向后插于患侧 腋下。发力将患侧肩部提起,嘱患者用力吸气。术者趁其不 备,用另一手掌根部自下而上地叩击一下患处。此法也可重复 1 ~2次0
①提拉
②深吸气准备拍打③深吸气末期掌根叩击
图9-39①②③胸胁屏伤治疗手法
③摇肩:患者取坐位,术者站于患侧偏前。患者的患侧上 肢伸直,术者握住患侧手腕部,将患肢从下方经前方绕转到后 方,连续做环形转动。并嘱患者随患肢向前上举过程中吸气, 绕后落下时呼气。如此,摇转10次左右即可。
9. 8.2肋软骨炎
本病多发生于第2 ~5肋软骨,以第2、第3为好发部位。
中篇临床治疗篇
.335 •
临床上多见于青年人,尤以女性为最多。本病对身体健康一般 无大危害。
9. 8. 2.1病因病理
肋软骨炎主要是肋软骨的增生,可能与肋软骨的扭挫伤有 关,外伤引起肋软骨骨膜产生慢性炎症及肋软骨增生。
9. 8. 2. 2临床表现
肋软骨处肿大,局部有疼痛及明显压痛。第2~5肋软骨 与胸骨交接处为好发部位,青年女性多好发本病。
9. 8. 2. 3治疗方法
保守疗法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患者取仰卧位,医者用指擦法轻轻推擦局部,以促进血液 循环。亦可用一指禅推法在局部及周围施术,以行气活血、消 肿止痛。以上手法对本症颇有帮助。
另外,常用2%普鲁卡因2毫升加醋酸氢化可的松0.25毫 升,局部封闭。
9.8.3背肌筋膜炎
因外伤后治疗不当,长期劳损或外感风寒等原因,而造成 背部慢性疼痛,称之为背肌筋膜炎。
9. 8. 3.1病因病理
背部肌肉有筋膜覆盖,由于肌肉急性扭伤、挫伤,缺乏及 时适当的治疗,或由于单一姿势的经常负荷劳作,使背肌肌肉 及筋膜长期受外力的牵拉,多次轻微的外伤,慢慢积累而形成 本病。如再复感风寒潮湿侵袭,使疼痛加重,进一步剌激肌肉 反射性收缩,又加重了这种慢性损伤。
9. 8. 3. 2 临床表现
背部广泛酸痛,肌肉僵硬发板且有沉重感,工作时间稍久 或单一姿势过久则加剧,时有刀割样撕裂痛。这种疼痛与天气 变化有密切关系,如阴雨、潮湿、风寒等因素可使症状加重。 早晨酸痛较甚,但稍加活动后,酸痛和肌肉发板等均有所缓
• 336 .
大成推拿术
解,若疲劳后症状反而加重。一般无功能活动受限现象。
检査时在背部可摸到条索状、肥厚的肌肉或筋膜,压痛有 的明显,有的不明显。X线摄片骨骼未见到破坏,个别病人可 显示椎体有轻度增生。
9. 8. 3.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络法治之。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在患者背部用滚法广泛舒筋。 再在局部施用按揉法、弹筋法、分筋法,以理筋镇痛。摸到有 条索状时多用弹拨;对肌肉肥厚者多采用按揉、分筋等法。
9. 8. 3. 4各家治法
《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在背部及沿骶棘肌方向用滚法、分筋法、顺法、按法、散 法等理筋手法。在呈条索状、肥厚的肌肉筋膜部位重点使用。 隔日1次,每次10~20分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4#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2:28 | 只看该作者
34楼 铁鞭01说:
9.9腰部病症
脊柱是人体躯干的中轴,起着支持头颅和构成支持胸腔、 腹腔、盆腔脏器的骨干,同时也是上下肢的支持者,并有负 重、运动、吸收震荡和平衡身体的作用。完整的脊柱是由33 个脊椎骨、23个椎间盘,很多方向不一、活动范围各异的小 关节和许多坚韧的韧带所组成,使得脊柱既有坚韧的弹性,又 有较灵活的运动能力。脊椎骨除第1、2颈椎及觝尾椎外,其 余椎骨的解剖结构基本相似,由1个椎体、两个椎弓根、两个 椎板、两个横突、4个关节突和1个棘突组成。椎间盘位于椎 体之间,棘突间、横突间和椎板间,均有坚韧的韧带联接。此 外,椎体前侧、后侧和棘突之上,分别有3条长韧带,上自枕 骨下达骶骨,把29枚脊椎牢固地联接在一起。脊柱在成年人 有4个弯曲,即颈部凸向前,胸部凸向后,腰椎凸向前,慨部 凸向后。椎间关节主要功能为稳定脊柱,阻止脊椎的滑脱,是
中篇临床治疗篇
.337 .
椎体间骨性连接部分。颈椎小关节面接近水平位,胸椎小关节 面接近前后位,腰椎小关节面接近矢状位,从而决定了脊柱各 段活动的方向及范围。椎弓根与椎板合抱融合形成的弧形结 构,叫神经弓,其主要机能是保护脊髓神经。神经弓和椎体相 互合抱串在一起,形成一椎形管腔,叫作椎管。椎管始于枕骨 大孔,止于尾骨。椎管大小不一致,一般颈椎较宽、胸椎较 窄、腰椎最宽。两椎体之间左右各形成一孔,即椎间孔,脊神 经由此穿出。此孔的后界为关节突及小关节。因此关节突骨 折、小关节增生,亦可以压迫神经根而出现神经根受压症状。
腰部的脊柱是一根独立的支柱,有5个腰椎,其周围只有 韧带、肌肉、筋膜,并无骨性结构保护。而腰在身体的正中 段,为身体的重要支架,承担着60%左右的重力,具有一定 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平衡性,又是重力传导的枢纽,从事伸屈 和旋转等复杂运动时,承受的曲折和剪力最大,无论在活动或 静止时,均有动力学和静力学的双重负荷。因此进行负重和运 动过程中,这些结构中的任何部分发生障碍,均容易引起腰痛 或腰腿痛。因此外伤性腰痛是广大劳动人民最常见的疾病之 一,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3:04 | 只看该作者
35楼 铁鞭01说:
本节重点讨论急性扭腰、功能性腰痛、椎骨错缝、腰1H横 突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病症。
9. 9.1急性扭腰
急性扭腰又称“闪腰”。其发病部位以腰骶关节周围的肌 肉和韧带为多。
9.9.1.1病因病理
(1)内因
人体直立时,腰慨关节在脊柱结构中占枢纽地位,为躯干 重量集中之处。由于活动的腰椎和不活动的骶椎交界处活动 多,且范围大,因此常易受伤。
另外,在解剖方面,腰慨关节之间的骨与关节结构变异较
.338 •
大成推拿术
多,如小关节不对称或先天性脊椎裂等,都可以影响脊柱的协 调运动,容易造成扭伤。
(2)外因
①一时遭遇了不能承担的重力或旋转力,引起腰部组织的 损害。如弯腰提取重物,或肩挑、举重时,由于身体两侧用力 不平衡,而使腰部肌肉及韧带遭受扭伤;二人抬重物,动作不 协调,一人有准备,一人无准备,无准备的人则易引起腰部扭 伤;一人将过重的物体突然提起,或重力距躯干中轴过远,超 过肌肉所能承担的力量,亦能造成本病。
②在思想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用力或运动:如果在没有 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意外,则可因为肌肉突然超幅度 的收缩,引起拉伤;或对客观估计不足,准备不够;或事 先没有充分准备。如搬动物品时,重物误认为是轻物,或 轻物误认为是重物,均可造成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的 拉伤。
③劳动或运动前,准备工作不够,在预备活动不足的情况 下,突然劳动或运动,均易造成扭伤。
④站立姿式不正,突然旋转,易扭伤腰部。
⑤腰部直接受外力损伤,使腰部肌肉、韧带及筋膜等,发 生挫伤、血肿、撕裂等。
9. 9.1. 2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均有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腰不能挺直,俯 仰转侧均感困难。可在扭伤后即出现疼痛,由轻到重,有时损 伤当时还能活动,到第2天疼痛加重,动转困难。有少数病例 腰痛可向臀部放射,有明显的固定压痛点。患者常以手按住腰 部,借以防止因活动而发生更剧烈的疼痛。严重者根本不能站 立及行走,多固定于一个体位,动则疼痛难忍。腰部肌肉痉 挛,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患者站立及腰前屈时更为明显,且 疼痛加重。单侧腰肌痉挛者,因两侧腰肌力量不对•称,可造成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39 .
脊柱向一侧弯,站立时明显看出脊柱向一侧倾斜。如因挫伤 者,则局部肿胀较剧,压痛较明显。
检査时,扭伤初期,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此 时压痛点多代表组织受伤之所在处。可明显摸出一侧或两侧腰 肌痉挛,以及腰椎生理曲度的变化。若有挫伤史,且肿痛剧烈 者,应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
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对急性扭腰的患者,不难做出正确 的诊断。
9. 9.1.3治疗方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若跌打损伤,瘀聚 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卧、侧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 筋僵硬,宜手法”,又说:“当先揉筋,令其和软”。《金匮翼》 说:“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血脉凝涩, 经络壅滞,令人率痛不能转侧。”以上说明推拿疗法是治疗 本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时,宜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法 治之。
(1)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拇指分别点按两侧肾俞、 环跳、委中、承山等穴。点按穴位后,用滚法从上背至下腰部 广泛施术,以放松腰背部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手法力量应由
轻到重。
(2)滚法施术约10分钟后,医者采用俯卧扳腰法:患者 俯卧,医者一手按在腰部,一手扳肩(图9-40①②),换手 扳腿。然后术者改站在患者另一侧,再扳患者另一侧肩、腿, 使腰部过伸。
(3)侧卧屈髋法:患者侧卧,伤侧在上,医者一手扶髋 部,一手拿踝关节,拿踝关节之手先做环转摇晃(图9-41
①),而后令患者屈膝屈髋,同时扶髋之手改按腰部,拿踩关 节之手换扶膝前部,双手相对挤按。(图9-41②)
340 •
大成推拿术
②扳腿法 图9-4(XD②俯卧后伸扳法
(4)骨盆旋后法,患者仰卧,令患者髋、膝关节屈曲, 医者站在一侧,一手扶膝,一手扶持双踝上方,先行摇晃6~ 7次,再令膝、髋关节尽量屈曲,使膝近胸腹,此时骨盆旋 后。(图9-42)
中篇临床治疗篇
.341 •
②挤按法 图9-41_侧卧屈髋法
(5)骨盆旋转法,患者仰卧,髋、膝关节尽量屈曲,医 者站在一侧,一手扶双膝,一手扶医者对侧患者之肩部,双手 向相反方向用力,使骨盆旋转。(图9-43)
.342 •
大成推拿术
图9-42骨盆旋后法
(6)腰部过伸位旋转法,患者改为坐位,双膝并拢,用 一助手扶住双膝,医者站在患者背后靠一侧,一手从背后扶患 者对侧肩部,用臂部扶托患者上背部,一手从胸前拿住患者上 臂部,令患者后伸腰部,边过伸,医者边下蹲,当患者腰背与 地面平行(甚或肩部稍低)时,术者双手一齐用力使上背部 旋转(图9-44)。此法对老年人扭腰较为适宜。
图9-43骨盆旋转法
(7)前屈擦腰法,患者坐位,腰部前屈,医者一手扶患 者肩部,一手用掌擦法,由上向下擦之(图9-45)。以上手 法可选择运用。术后可酉2合内服活血止痛散、舒筋丸等。必须 做腰背肌锻炼。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43 .
图9-44腰部过伸位旋转法
图9-45前屈擦腰法
9. 9.1. 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取卧位,先远端取穴治疗,按揉双侧委中穴10        ~20 次。可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适当量刺激。
②继续取俯卧位,在病变侧竖脊肌的远端用轻手法揉,逐 渐向主痛部位接近;亦可从健侧竖脊肌处先用轻手法按揉,逐 渐向患侧主痛部位接近。如此往返5 ~ 10次。手法的刺激量可 视患者的耐痛度递增。
③继续取俯卧位,在压痛点上弹拨、指揉和掌根按揉,以
344 •
大成推拿术
弹拨法为主。弹拨时指端与患部肌肉纤维、肌腱成垂直方向来 回拨动,因同手指在琴弦上弹拨一般而得名。弹拨后可按揉, 亦可用拇指以压痛点为中心向四周做放射状理筋手法。
④继续取俯卧位,沿竖脊肌纤维方向,用擦法,以热 为度。
⑤可辅以侧卧位(患侧在上)的斜扳法和仰卧位的双下 肢屈髋屈膝被动运动。这一组手法均有牵伸竖脊肌的作用,利 于痉挛肌肉的松解。有时①②③法交替重复应用1 ~2遍。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基本手法:一般先使用点穴法、按法、滚法、拍法。
②三扳法:如患者一侧或双侧腰肌压痛明显时可用此法。 (图9_46①②③④)
①推腰板肩
③推腰扳腿
图9-46①②③④三扳法
③摇晃提端法:如患者一侧腰骶髂三角区疼痛明显时可用 此法(图9-47①②③④)。患者坐凳上,助手用双手按住腹 股沟部,医者用两臂抱住I区干,在拔伸下环转摇晃腰部,再向
中篇临床治疗篇
345
后上方提端,并向斜后方個!斜,使腰部向健侧做扭转动作。嘱 患者将两下肢伸直,医者一手按住背部,使患者尽量迅速弯 腰,用另一手手掌由上而下沿脊柱两旁推散,再用一臂抱住躯 干,使腰部伸直,并用力向上提端,另一手手掌按在腰部痛 处,用力推按。
&reg;腰部摇法
&copy;拔伸斜扭
&copy;提端推按
图9-47(D_④摇晃提端法
④直立摇晃法:腰部后伸活动受限时可用此法(图9-48 ①②③)。患者两足分开与肩等宽直腿站立,腰微前屈双手伸 直扶在床边。医者用一手扶在腹部,另一手按在腰部痛处,将 腰部环转摇晃,扶腹之手向后推使腰前屈,按腰之手随即向前 用力推按使腰伸直,再揉痛处。
• 346 •
大成推拿术
①摇晃
②腰前屈
&copy;使腰伸直并推腰
图9-48①②③直立摇晃法
⑤弯腰挺立法:如腰功能前屈活动受限时可用本法(图 9-49①②③)。患者两足分开比肩稍宽直腿站立。医者用一 上肢绕进腹部,另一手按在背部,使直腿弯腰,尽量向下,再 嘱患者将腰伸直并后伸,按背之手与抱腹之手扣拢,将患者抱 起;然后突然放手,使患者落地站稳。
②后伸抱起③突然放手使患者站立
图9-49①②③弯腰挺立法
⑥拍推弯腰法:如腰功能前屈活动受限时可用此法(图9 -50①②)。患者直立双手高举站于床前,面向外,医者站在 患者前方,扶患者两肩,左右旋转数次后,用两掌轻轻拍患者 胸部,在患者不注意时,双手掌猛然推患者双侧髂骨前部,使
患者坐于床上。
中篇临床治疗篇
347 •
①轻拍胸部        ②猛推双侧髂骨前部
图9-5(XD②拍推弯腰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6#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3:42 | 只看该作者
36楼 铁鞭01说:
9.9.2椎骨错缝
椎骨错缝是脊椎小关节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它属 于脊柱小关节机能紊乱的范畴。本节系指脊椎小关节滑膜嵌顿 和因部分的韧带、关节囊紧张,引起反射性肌肉痉挛,致使关 节面交锁在不正常或扭转的位置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变。
脊柱由脊椎、椎间盘及椎旁韧带所组成,是人体重力及运 动的轴心。支持和维护脊柱关节功能的稳定性,有赖于椎旁软 组织的健全。如前后纵韧带对椎间盘和椎体起保护作用,对轴 心运动范围起约束作用;棘上韧带对棘突活动时的摆动幅度起 限制作用,保证各小关节在正常的活动范围而不致损伤和扭挫 伤。而脊柱的正常运动又有赖于肌肉的正常功能。
脊椎小关节即关节突间关节,由上椎体的下关节突与相应 下椎体的上关节突及关节囊组合而成。它们有稳定脊柱、引导 脊柱的运动方向,又不同于负重的结构。颈椎小关节排列接近 水平位,易造成半脱位。胸椎小关节排列呈冠状位、即直立的 前后面,故只使胸部脊柱有侧屈运动而缺乏前后的屈伸运动。 腰椎的每个小关节面呈矢状位,运动范围显著增加,有侧屈和 前后屈伸运动。至腰骶关节,则小关节面成为介于冠状和矢状 之间的斜位,由直立面渐为接近水平面,关节囊亦较松,可从
.348 .
大成推拿术
事屈伸和旋转各种运动,运动范围更为增大。由于腰舐小关节 面是先天性生理变异的好发部位,常见小关节面不对称等,使 腰骶小关节的正常活动必然受到限制。以上解剖生理特点,决 定了本病的好发部位常在腰低关节,颈椎小关节次之,胸椎小 关节偶有发生。
9. 9. 2.1病因病理
脊柱突然的“闪” “扭”及伏案或弯腰工作,突然做脊柱 的后伸、旋转运动,均可使肌肉拉伤或脊柱小关节扭错伤、或 脊椎小关节滑膜嵌顿。
肌肉的损伤、变性或炎症反应,可导致脊柱运动的不协调 或变形,使椎间韧带、椎间盘、关节囊及小关节受到损害。小 关节扭挫伤后,使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压迫,亦可引起肌肉的 痉挛或弛缓。当脊柱前屈或旋转运动时,使关节间隙张开,滑 膜被吸人关节间隙,这时脊柱突然伸直,则滑膜被嵌顿于关节 间隙中。由于脊柱小关节上的滑膜和韧带都有丰富的感觉神经 纤维,因滑膜嵌顿压迫刺激了感觉神经纤维,即刻产生疼痛, 也引起反射性的肌肉痉挛。        _
直接外伤或反射性所引起的肌肉痉挛,都可使小关节G关 节面交锁在不正常的扭转位置上,持久的交锁又可使小关节发 生粘连而影响其功能。
9. 9. 2. 2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损伤后腰背或颈项即出现疼痛,脊柱的自主或 被动运动都受到限制。疼痛程度随脊柱运动的强度而加重。其 疼痛区域常呈片状,且有时可在多种内脏的相应区域出现反射 性疼痛。如胸椎中段小关节机能紊乱引起的疼痛,若在右侧可 出现在胆囊、阑尾区域;若在左侧,可在胃的相应区域出现疼 痛,故常易误诊。一般均在脊柱相应小关节区域有显著的压 痛,腰背部约在棘突旁0. 5厘米处。该区域的肌肉发生痉挛, 致使脊柱的运动受到限制。腰椎滑膜嵌顿,又见腰椎保持后凸 位或平腰侧倾位,站立时,髋、膝屈曲;卧位时,屈身侧卧,
中篇临床治疗篇
349 •
全部腰肌陷于紧张的痉挛状态,轻微移动即引起剧痛,因腰部 僵板,故压痛点不易查出。触诊棘突有异样改变,韧带增厚 等。颈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还可见头部处于前屈位,不能伸 直、侧屈和旋转。颈4 ~6可有压痛、肌痉挛、颈项疼痛,甚 者可放射至肩背和胸部。X线片对脊柱小关节的细微改变往往 不易显出。
9. 9. 2. 3治疗方法
滑膜嵌顿数日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情况下约11 ~ 14天后, 症状基本消退。但牵引和推拿治疗,可迅速收效,临床上多以 理筋正复法治之。
(1)颈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的治疗手法参阅颈椎病提端旋 转法。
(2)胸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的治疗手法,可采取俯卧扳压 法、侧卧定位斜扳法、后仰顶按法。
①俯卧扳压法:患者俯卧,医者站在患侧,一手向上扳动 左肩,一手掌抵压患处棘突,两手同时相对用力扳压之,可闻 及弹响声。
②侧卧定位旋转扳法:适用于胸5以下的各胸椎小关节。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医者面对患者前方站立,用左肘部固定 骨盆,以其拇、食指相对拿住患处以下的棘突,右手着力将患 者肩部轻轻向后推,推至受阻时,再加一有控制的突发力,此 时可听到或触及患处弹响声。
③后仰顶按法:患者正坐,两臂稍前伸。医者在患者外 侧,右臂自fr侧抱住胸部向上拔伸,继而强迫患者背伸,同时 医者另一手掌在背部患处,向前用力顶按其棘突,亦可闻及弹 响声。另一法是患者正坐,医者站在患者后侧,抬起一腿,用 膝部顶住患处棘突,医者双手拉住患者腋前,向上、后方与膝 相反方向用力,患处亦有弹响声。
(3)腰椎小关节机能紊乱的治疗手法,可采用侧卧定位 斜扳法、俯卧扳压法、坐位旋转扳法治之。
350 •
大成推拿术
①侧卧定位旋转扳法:与胸椎此法类同,惟着力点下移至 腰椎棘突处。
②俯卧扳压法:与胸椎法类同。
③坐位旋转扳法:此法有两种操作形式。患者正坐,两足 分开与肩等宽。医者正坐患者背后,右手自患者右腋下伸向前, 掌部压于颈后,拇指向下,余四指扶持左颈部,(患者稍低头) 左手拇指按压患处棘突,用一助手在前方按住患者双腿,以防 移动。然后医者右手使身体前屈(60°~90°),拉患者颈部,使 腰部向右侧弯(尽量大于45°),在最大侧弯位时,使患者躯干 向右后侧旋转,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上顶推棘突,立即可觉察指 下有“喀啪”弹响声。另一操作:患者正坐,双腿靠拢,双手 抱于胸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双腿夹持患者之双腿,一手 扶于肩前,另一手扶于对侧肩后,相对用力轻轻旋转患者躯干 至45°时,突然加一个有控制的外力(但不可粗暴)亦可听到弹、 响声。本手法操作过程中,嘱患者放松,并配合转动。
9. 9. 2.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旋转复位法:(同正文坐位旋转扳法)。
②三扳法:(同急性腰扭伤)。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取俯卧位,医生位于患者的左侧,先在腰骶部两侧 及臀部、股后部用按揉法,重点是腰骶部,使痉挛的腰肌 放松。
②继上法,另请一位助手握住患者的双踝做牵引准备,医 生以掌根按压腰低部,助手牵引双踩,两人配合,同时完成牵 引压腰法。
③亦可在①法的基础上加侧卧斜扳法或仰卧双下肢屈髋屈 膝被动手法,均能使嵌顿的滑膜复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7#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4:05 | 只看该作者
37楼 铁鞭01说:
9.9.3功能性腰痛
功能性腰痛又称腰肌劳损、腰肌筋膜炎、腰肌纤维组织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51
炎、姿式不良性腰痛等。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没有明显的 外伤,临床上除腰痛外,一般没有更多的阳性体征。
9. 9. 3.1病因病理
功能性腰痛,并非单一疾患,而是一组症状,症因亦比较 复杂,目前对发病原因尚无一致的看法,学说很多,归纳起来 大约有如下4类:
(1)平衡学说 平衡学说一般分两类:
①认为一个椎间关节的椎间盘及其后方的两个小关节呈三 点负重,在正常情况下,在任何位置时,这个椎间关节的负重 功能适应的很协调,称为“内在平衡”。腰部肌肉分4组,后 方为慨棘肌等,侧方为腰方肌和腰大肌,前方为腹直肌和腹 内、外斜肌。当腰椎在各种不同位置时,这4组肌群都控制得 很稳定,这种状态称为“外在平衡”。内在平衡属于自动调节 部分,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控制;外在平衡属于主动调节部 分,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内在与外在平衡的失调,是产生 腰痛的根本原因。在有先天性结构异常、椎间盘退化、小关节 面磨损、韧带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内在平衡发生失调,因 而出现腰痛;同样肌肉因外伤、劳损或体力减退时,可以引起 肌力不足或不能持久地维持腰椎的稳定时,外在平衡失调,也 出现腰痛。同时内在、外在平衡又是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的。
②认为脊柱的结构和应力之间的不平衡是产生腰痛的根本 原因。脊柱在正常的动、静状态下,不应产生腰痛,疼痛的发 生就意味着脊柱本身或其周围组织受到了刺激,产生了障碍, 这种障碍可以在相互静止中产生,亦可在动态下产生,不论在 静止下或在运动状态下,凡不适合于脊柱的生理要求的应力, 都可使某些组织受到不正常的刺激或劳损而发病。正常时脊柱 无论在静或动的状态下,都要维持力的平衡。任何脊柱本身或 其周围的组织受到损害,如正常脊柱遭受过大的外力,或不正 常的脊柱遭受一般外力,以致超过其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平衡
• 352 .
大成推拿术
者是互为因果的。
(2)损伤学说
认为因腰部急性外伤,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休养失 宜,使损伤的局部渗出、瘀血转变为疤痕或粘连,或因损伤的 韧带、筋膜组织血运不良,失于恢复,转变为慢性腰痛。
(3)劳损学说或称积累性损伤学说
由于多次反复的小损伤积累而成。如长期在一个姿势下劳 动,肌肉、韧带长期处在收缩的紧张状态下,使血管收缩,肌 肉、韧带营养不良,日久就会变性,弹性降低,容易遭受外 伤,造成慢性腰痛。如翻砂工或在矮坑道内工作的矿工,经常 弯腰劳动,慢性腰痛的发病率就高。
(4)风、寒、湿痹学说        、
中医学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腰部受到风寒湿
的刺激,特别是寒湿的刺激,受寒则收缩,使血管收缩,肌肉 痉挛,筋脉不和,气血失调;湿盛则重浊,滞留不散,血瘀不 行,日久则产生腰痛,此即临床上所说的风湿肌炎性腰痛。
一般来说,以上几种因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关联、, 互相影响的,或以一种为主,或同时并存。因此在临床上应结 合患者的职业、年龄、体质、工作学习劳动的姿势、有无外伤 及有无先天性异常等,综合分析,做出最后的判断。
9. 9.3. 2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酸痛、沉重,工作时间过久或单一姿势过 久则疼痛加剧。疼痛大多与天气变化有关,如阴雨或感受风寒 潮湿等则症状加重。其疼痛一般有如下规律:卧床休息后或晨 起时疼痛加剧,起床稍事活动后则疼痛减轻,活动稍久后疼痛 又复加重。腰部功能活动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这一点很有鉴 别意义,它是区别于进行性器质性腰痛(如结核、肿瘤、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的一个重要体征。但检查时要细致,不要 把骨盆、髋关节的代偿‘性活动误认为腰部活动功能正常。
中篇临床治疗篇
.353 .
检査时患者局限性压痛不明显,有的患者可出现轻度的肌 紧张。X线摄片检查本病意义不大,虽然有时可发现腰低部的 先天性异常,亦属于功能性腰痛范围。与结核、肿瘤等骨病有 鉴别作用。个别病例尚有骨质增生现象。
根据病史及上述临床表现,对功能性腰痛不难做出判断。 9. 9.3.3治疗方法
宜以温经散寒、舒筋通络法治之。
患者俯卧位,医者双手拇指点按脾俞、胃俞、肾俞、环 跳、委中、承山、昆仑、绝骨等穴。继用滚法从上背至低部反 复操作,手法宜稍重,约10~20分钟。再用按揉法梳理脊柱 两侧肌群。随后,医者站在患者一侧,双手重叠,沿骶棘肌走 行,上下反复按压。按压后可用擦法在腰部进行治疗,以透热 为度。
术后嘱患者积极锻炼腰背肌。
9. 9. 3. 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主编)
①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
②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拍法、擦法。
③操作:病人俯卧,医生站于一侧,在病人腰部两侧膀胱 经用较重手法的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 ~6遍。然后,用较重手 法按揉大肠俞、八髎、秩边等穴。再直擦腰背部两侧膀胱经, 横擦腰骶部,均以透热为度。最后拍击腰背部两侧慨棘肌,以 皮肤微红为度。酸痛较甚者可加热敷。
(2)《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①患者俯卧,医者站其侧,用双手掌分推腰部数遍。
②用双手根,自上而下旋转按揉腰骶部4        ~5遍。接着在 腰部做滚法,反复施术5 ~6遍。
③用拇指或肘尖按压腰椎两侧膀胱经肾俞、大肠俞、关元 俞、次髎及阿是穴,以酸痛为度。
④喜热怕冷者可用手掌摩擦腰低部以透热为度。腰部畸形
.354 •
大成推拿术
可加腰慨部按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反复按压3~4 遍,点按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腰椎两侧有 肿块或硬结者可加用拇指做重揉法或分拨法以消散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8#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4:28 | 只看该作者
38楼 铁鞭01说:
9.9.4腰m横突综合征
腰椎生理前凸的顶点于第3腰椎,腰椎在传导重力时,常 是以第3腰椎为其活动中心。当腰部活动时,第3腰椎横突所 受的牵拉力最大,所以第3腰椎横突最长。脊神经分出后在其 行走经过处有5个固定点,第3腰椎横突处即为其一,故可因 炎症、损伤而波及此固定点而发病。
9.9.        4.1病因病理
(1)内因
解剖结构上,腰m为前凸的顶点,是传导重力活动的中 心,其承受的拉力、杠杆作用力较大,易于损伤。另外,脊神 经分出后下行的一个固定点在第3腰椎横突,可因炎症波及, 使神经造成卡压,或第3腰椎横突肌肉韧带的捩伤,而发生
本病。
(2)外因
主要原因是损伤。可因一次暴力扭伤附丽在横突的软组 织,使之形成血肿、纤维化、粘连、痉挛、增生。使第3腰椎 横突末端附近的神经、血管受到刺激或压迫。亦可因长期姿势 不正确,腰部肌肉长时间被牵拉,积累成慢性损伤而致病。风 寒潮湿为本病诱因之一。
9.9.        4. 2临床表现
腰一侧慢性疼痛,晨起时疼痛明显,或长期固定于某个位 置后,直腰困难,稍加活动后疼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部分受 限,在剧烈活动后,腰部疼痛加重。
检查时,腰m横突处明显压痛,可摸及纤维化的软组织大 小不等的硬块。甚者有牵掣大腿的放射感。x线摄片显示腰m 横突过长,或横突末端略有密度增高,余无阳性发现。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55 •
9. 9. 4. 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法治之。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法或按揉法在患侧腰部反复施术约 10分钟。重点在局部施术,以提高疗效。若有条索者,医者 用拇指垂直弹拨条索十余次。最后用擦法沿骶棘肌走行擦之, 以透热为度。
9. 9.4.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滚法:患者俯卧在床上,医者站在患侧,在损伤的腰部 肌肉由上而下、由轻到重,反复用掌背重叠,由上而下按压脊 柱棘突和腰部肌肉,动作应稳重缓和,操作3 ~5分钟。
②揉法:医者用拇指腹在患侧之第3腰椎横突处做深部揉 捻动作,力量应由轻至重,感觉由皮肤渐达深层,每次持续5 分钟左右。
③散法:医者用单手或双手大小鱼际掌根部,在腰背筋肉 部位由上而下,由肩背至下腰做均匀和缓的散法动作,力量由 轻到重,做3~5次。
(2)《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病人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一侧,在患侧软组织的远 端先用掌根按揉法,自上而下往返3 ~5遍。而后在阿是穴做 弹拨法10-20次,力量由轻到重,再以阿是穴为中心向四周 做理筋手法。再重复腰部按揉,沿膀胱经而下,经臀、股后, 上下往返3 ~5遍。按压肾俞、环跳,拿委中诸穴。再在阿是 穴施弹拨法、理筋法,如此重复2 ~3次即可。最后以腰部擦 法结束治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39#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09:55:12 | 只看该作者
39楼 铁鞭01说:
9.9.5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青壮年,发病率较高,多数患者 反复发作,延续多年,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大。本病的治疗方 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疗方法,推拿疗 法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356 .
大成推拿术
在治疗此病前,首先介绍一下椎间盘的解剖生理特点。
椎间盘是一种富有弹性的软骨性质组织,位于两个椎体之 间,从第2颈椎起到第1骶椎上,每两个椎体之间均有1个椎 间盘,总数23个,其长度总和约等于脊柱全长的1/4。腰部 最大,前宽后窄呈楔形,它和脊柱后关节是脊柱运动的基础, 每1个椎间盘由3部分组成:软骨板、纤维环、髓核。
软骨板:在每个椎间盘上下各1片,分别与上、下两个椎 体紧密相连。在幼年生长期间,软骨板较厚,到骺环完全骨化 与椎体融合时,则变为较薄而透明的玻璃样软骨,陷于骺环之 中。软骨板在中央部位比较显著,到了周围边缘就同纤维环相 互编织在一起。软骨板能防止髓核向上下突出。
纤维环:为坚强有韧性的纤维软骨组织,呈向心性排列的 板层,各层纤维斜行于上下两椎体之间,各个邻层的纤维斜行 的方向亦恰恰相反,因此深浅各层纤维相互交错形成方格样排 列。其接近中央的纤维板层,由软骨板起始后,先向外斜行, 然后绕过髓核;止于相对的软骨板。在此种纤维组织的排列 下,使髓核变为椭圆形。最外层的纤维,不仅与上下椎体的骨 环紧密相连,且与前后纵韧带相互融合。纤维环各层方格样的 排列,不但加固上下椎体之间的联系,加大椎体相互分离的活 动范围,同时还能限制椎体过度旋转的功能。纤维环最牢固的 附着点是在前面,而它的后面比较薄弱,实际上在后面是分界 不明的组织。
髓核:髓核在椎间盘的中心偏后,包围于软骨板与纤维之 间,为富有弹性而柔软的浆状灰白色半固体,中间有稀松纤维 网状组织与小量细胞。其本身张力很大,没有一定的形状,随 脊柱的部位和脊柱的姿势不同而改变其形态。青年期,含水量 为85%,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髓核组织逐渐被纤 维软骨所代替,所以成年人的髓核与纤维环之间的界线不清。
椎间盘本身没有血液循环,但有变性的特点>,人成年以后 其弹性逐渐减弱,脆性增加,故纤维环可因变14而发生裂隙。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57 .
这是椎间盘髓核突出的内在因素,腰骶部活动量及负荷量均较 大。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椎4 - 5及腰5 -舐1间最为
多见。
因为纤维环前宽后窄,后侧中央有后纵韧带加强,所以髓 核多向后外侧突出,只有少部分病例,向后方突出。髓核突出 后,水分被吸收,而破裂的纤维环可以压迫椎间孔内的神经 根,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亦有的髓核通过软骨板向上或向 下突出,在突出部位的椎体形成一个凹陷,即所谓斯摩尔 (Schmor)氏结节,这种类型的髓核突出症,有的没有什么临 床表现,有的仅产生轻度腰背痛,而无神经根压迫症状。
髓核突出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在腰段,每一个椎间盘同时 与本节和下一节两个神经根在硬膜外腔内相接触,其后外侧部 稍偏内方是下一节神经根的近端,稍偏外方则为即将进人椎间 孔的同节神经根远端。由于下腰段的后纵韧带较窄,髓核大多 稍偏内侧向后突出,因此当下腰部发生后侧型突出时,突出物 多在硬膜外腔的脊膜稍近端,即相当于神经根刚离开马尾从硬 膜囊穿出处压迫下一节的神经根,例如腰4 -5椎间盘突出压 迫腰5神经根,腰5-慨1椎间盘突出则压迫慨1神经根。中 央型椎间盘突出,往往使马尾受累,突出物主要压迫两侧的下 低部神经根。
9.9. 5.1 病因病理
(1)内因
大约在20岁以后,椎间盘即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其纤 维环的韧性及弹性均逐渐减弱。这就构成了本病发生重要的内 在因素。
此外,在日常活动中,脊柱活动度最大者为颈椎,其次为 腰椎,但颈椎只承受一个头的重量,而腰椎负担半身的重量, 两者所承受压力相差悬殊。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部位,是根据 承受压力多少和活动度大小来决定。而腰4 -5、腰5 -慨1之 间负重最多,活动度最大,所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发病的
.358 .
大成推拿术
部位。
(2)外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由于创伤引起的。绝大多数发生在 青壮年,在椎间盘本身退化变性、纤维环变脆的基础上,遭受 一次突然的外伤或反复多次轻度的下腰部损伤,致使纤维环完 全破裂(成熟型),髓核自破口逸出压迫神经根;但大多数的 纤维环均为不完全破裂(幼稚型),髓核常常在椎间盘的后 方、一侧、两侧,或中线自裂隙膨胀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神 经而发病。有一部分患者有受寒凉的历史,寒凉刺激为诱发本 病的原因。
9. 9. 5. 2临床表现
临床上绝大部分病人有扭腰史,无外伤史的患者,一般起• 病较慢,只是开始未被引起重视而已。临床表现主要是腰痛和 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腰痛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逐渐发生 的。坐骨神经痛可以伴随腰痛一起出现,也可以逐渐向坐骨神 经方向放射。
腰痛是因髓核突出挤压后纵铺带而引起,大多数为逐渐加 重的隐痛,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腰部剧烈疼痛,腰部 活动困难,行走不便,翻身困难,动则疼痛加剧,经过适当休 息疼痛可以减轻。疼痛剧烈可以是因局部的水肿、充血而加重 了压迫,当水肿充血逐渐吸收则疼痛减轻。
坐骨神经痛,多从腰臀部开始向下放射,疼痛沿大腿外侧 到小腿后外侧,根据突出部位的不同,有的发展到足背及大 趾,有的发展到足跟。咳嗽、打喷嚏、大便等一切使脑脊液压 力增高的动作,均能加重神经根的压迫,从而使疼痛加剧,或 同时有触电样放射痛。亦有少数患者显示两侧下肢放射性疼 痛,或疼痛在双下肢交替发生。
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主观麻木感。麻木区多在小腿以 下,和神经痛的分布区相一致。检查时有的患者沿坐骨神经分 布区有感觉减弱的征象。主观麻木的感觉比疼痛消失的慢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59 .
且晚。
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多为功能性侧 弯,走路时身体斜向一侧,此为减少神经根压迫的保护性
姿势。
腰部功能活动明显受限,后伸活动受限最为明显,前屈受 限较少,向患侧侧弯比向健侧侧弯困难。病程较长的患者,可 以发现臀部、大腿和小腿肌肉萎缩现象,此为神经根受压及废 用的结果。
临床上常用的检査方法:
(1)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
正常的生理前凸线减少或消失,甚至腰向后凸。侧突 (弯)出现,侧突多向病侧,亦有少数病例突向健侧,亦有时 左时右。这些畸形是为了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而产生的 自动保护性脊柱侧弯,若突出物在神经根的下方,腰脊柱则突 向健侧。相反,突出物在神经根的上方,腰脊柱则突向患侧。
(2)压痛
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有固定的压痛点,主要局限于棘突旁 1厘米左右,少数病例压痛点出现在棘突间隙。在压痛出现的 同时,常伴有向患侧窜散的放射性疼痛,使原有的坐骨神经痛 加剧。有时,沿坐骨神经走行部位亦可以出现明显的压痛点。 检查时要使腰肌放松。压痛点对确定诊断和协助定位,有极其 重要的意义。
(3)腰肌痉挛
由于神经根的刺激引起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产生痉挛,往 往以患侧为主。触诊时,可感到低棘肌僵硬,健侧的腰部肌肉 有保护性的肌肉痉挛。这种肌肉痉挛,可使腰部活动减少,尤 其是前屈。腰肌痉挛在较长时间内不能松解,本身也可以引起 疼痛,肌痉挛同时还可以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加重髓核突出的 倾向,引起恶性循环。
(4)屈颈试验
• 360 •
大成推拿术
又称林纳尔(Lind'ner)试验阳性。
(5)颈静脉加压试验
颈静脉加压试验阳性。
(6)直腿抬高试验
又称拉赛格(Laslgue's)征,阳性。
(7)足背屈试验
又称布瑞格(Bragard)征,阳性。
(8)伸拇肌力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用双手置于患者双足拇趾背侧,令患、者 用力背伸足趾,患侧拇趾背伸肌力降低即为阳性。可见于腰椎 4 ~5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压迫第5腰椎神经根时。
(9)跟腱反射
多数患者有膝或跟腱反射异常,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的 情况较膝腱反射为多,检查时需两侧对比。
(10)        X线平片检査
正位像可见脊柱侧凸畸形,两侧椎间隙不等宽。侧位 像可见腰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或平腰。纤维环破裂处的 椎间隙有时变窄,有时前窄后宽,两相邻椎体前缘大多出 现唇样变。
必须指出,X线平片只有在与临床检查紧密结合的情况 下,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能单纯依靠X线平片的表现来 诊断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必要时可以做造影、CT、核磁检 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定位。
以上检査又称之为椎间盘突出症的10大体征。
在了解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后,还需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1)肿瘤:常见的肿瘤有脊椎肿瘤、椎管内硬膜外肿瘤、 脊髓神经瘤、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瘤等。患者无外伤史,临床表 现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而异。但其共性是症状呈进行性的逐渐 加重,后期可出现瘫痪、尿潴留或尿失禁。X线摄片脊椎肿瘤 可有骨质改变。椎管内肿瘤造影时可发现占位性病变或椎管阻
中篇临床治疗篇
361 •
塞,脑竹液检卉发现压力改变及蛋白增高,但细胞数不增
加等。
(2)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与腰椎间髓核突出症的共性为: 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有腰痛及放射痛。但类风湿性关节炎无 外伤史,腰痛范围广泛,无固定压痛点,整个脊柱活动受限, 实验室检査,抗“0”呈阳性反应,X线摄片有时可见小关节 及脊椎钿带的钙化阴影,病程长久者,可发现竹节样的脊柱 强直。
(3)脊椎裂、椎弓裂、腰椎骶化、腰椎滑脱、脊柱骨折 脱位、肥大性脊柱炎、脊椎结核,这些疾病,虽有时与腰椎间 盘髓核突出症有共同的地方,但X线摄片可以明显地区别 开来。
9.        9. 5. 3治疗方法
本病治疗方法很多,笔者体会推拿疗法对86%的病人有 较好疗效。除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慎用推拿手法外,对其他 类型的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均可运用推拿疗法。
宜以舒筋活络、理筋整复法治之。
(1)俯卧舒筋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在患侧用滚法、按揉法反复梳理其腰 背肌及患侧下肢的后、外侧约10 ~ 15分钟,继用点按法,点 按肾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
(2)点散法
术者用一手大指立指用指峰按住痛点,用一定的压力,快 速在局部上下往返点散,持续半分钟左右。(图9-51)
(3)俯卧后伸扳(见急性腰扭伤)
(4)侧卧斜扳法
患者侧卧,下侧腿伸直,上侧腿屈曲。医者站在患者背 后,用一侧前臂按压其肩部,一侧前臂按在臀部,准备好向相 反方向突然用力错动,按肩部之前臂向后方(背侧)用力, 按臀部之前臂向前方(腹侧)用力,在相互错动的瞬间往往
• 362 •
大成推拿术
能听到滑膜弹出的响声。
图9-51拇指快速点散法
(5)滚床法
如有脊椎侧弯,可用仰卧滚床法。患者正坐床中靠一边, 双下肢屈膝自然下垂,用一助手扶住双膝上部,医者站在床对 侧患者背后,用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上胸部(如为女患 者双手应抱在乳房上方),先坐位环转摇晃,而后再与助手相 对牵引下用力拔伸,医者下蹲使患者腰及身体上部与床面平 行,在维持牵引的情况下,将患者身体向脊柱侧弯的对侧旋 转。(09-52)
(6)拔伸掌颤法
患者俯卧,在上胸部及双髂前上棘下方分别垫一薄枕头。 用助手二人,一助手站在患者头上方,双手分别插在患者背后 腋部向上牵引,另一助手站在患者双足下方用双手分别拿住两 踝关节,向下用力,二助手做对抗牵引。医者站在患侧,双手 掌重叠在腰部压痛点附近,用力向下一矢一纵的上下震颤 (图 9-53)0
(7)侧卧按摇法
患者向健侧侧卧,患侧在上,双膝、髋屈曲。医者站在患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63
n-ivri, •手用大指按住压痛点,一手从小腿后下方穿过,用 iww托扶伤肢,用手扶膝前部,托扶伤腿之手臂边环转摇晃, 按在伤处之大指边用力点按痛点。
图9-52滚床法
图9-53拔伸掌颤法
.364 .
大成推拿术
(8)膝顶过伸前屈法
患者正坐位,一助手双手用力按住双大腿根部,医者站在 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在患者胸前,向上牵拉,_时医 者用一腿膝部顶在患者腰部患处,医者稍下蹲,膝部用力向前 顶,使患者腰部过伸。而后令患者腰部由过伸位改为前屈位, 医者此时一手按肩部,使患者被动适度前屈,另一手用擦法由 上向下擦之。随后按肩部之手改为板肩使患者恢复正坐位,擦 背之手改为在患处推按。(图9-54)
图9-54膝顶过伸前屈法 (9)足背屈扳腿法
患者仰卧,医者站在患侧,令患者直腿抬高。医者一手从 胭窝部绕过,扶在患者膝前内方,防止膝关节屈曲,一手扶足 跟,腕及手掌压在足底部,当扶膝腿之手令患肢抬高的同时, 扶足跟之手使踝关节背屈,反复操作。此法可以牵拉坐骨神 经,有松解神经根粘连的作用。
9.        9. 5. 4各家治法
(1)《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①理筋法:病人俯卧,在腰部及患侧下肢用揉捻、滚按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365 •
治疗u II的在于促进局部气血循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 为下一步的治疗创造条件。
②三板法或腰部旋转复位法:(详见腰椎骨错缝治疗章 节)目的是扩大椎间隙,解除小关节的粘连以利于突出物的 回纳。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
③抖腰法:患者俯卧,一助手固定患者的双手,另一助手 牵拉患者的双踝部,做抖法,医者双手交叉按压患者腰部,使 腰部过伸,目的在于促进突出物的回纳和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 的位置。
④足蹬法(以左侧为例):患者仰卧,医者左手放在膝关 节下,右手扶在膝关节上以保护髌骨,患者踝部放在医者左手 的肘部。而后做伸膝足蹬被动活动,角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能 忍受为度。目的在于解除伤侧神经根的粘连。
⑤滚床法:(见正文手法)
⑥牵引:牵引可以拉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同 时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可促使突出物的回纳和减轻对神经 根的压迫。因此,常用的是骨盆牵引。即在腰部系上腰带,每 侧牵引重量10 ~20千克,足跟一侧床架抬高15°左右,便于对 抗牵引,每次牵拉15 ~30分钟,隔日1次。
(2)《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主编)。
①解除臀部肌肉痉挛:病人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 柔的滚、按等手法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以加速突出 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 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②拉宽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病人仰卧,用手法或机械 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 出现负压,使突出物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 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
③增加椎间盘外压力:病人俯卧,用双手有节奏地按压腰 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的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 法,使腰部过伸。本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
• 366 •
大成推拿术
根的位置。
④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 以调整后关节紊乱,从而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斜扳或 旋转复位时,由手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了 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 神经根的粘连。再在仰卧位,用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 经,这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
⑤促使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 域用滚、按、点、揉、拿等法,促使气血循环加强,从而使萎 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9.10骨盆部病症
骨盆是由慨、尾骨和两侧髋骨(髂骨、耻骨和坐骨)连 接而成的坚硬骨环。两侧髋骨与骶骨构成骶髂关节,两侧耻骨 借纤维软骨构成耻骨联合,髋臼与股骨构成髋关节。骨盆是脊 柱与下肢间的桥梁,躯干的重力通过骨盆传达到下肢,下肢的 震荡也通过骨盆上达脊柱。躯干和下肢众多肌群抵止或起于骨 盆,自身尚有众多的韧带。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常因直 接暴力或间接暴力,致使该部组织产生损伤,引起各种病症的 发生。
9.10.1梨状肌损伤综合征
梨状肌行于坐骨大孔中,起始于第2 ~4低椎的前面两侧、 骶前孔的外侧,肌束向外集中,经坐骨大孔出小骨盆至臀部的 深部移行成腱,绕过髋关节囊后面,抵止于股骨大转子尖。损 伤后常累及坐骨神经,为引起坐骨神经痛的病因之一,故称为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本病与先天性梨状肌结构异常而引起坐骨 神经痛的梨状肌综合征之病因不同,但两者在临床表现上基本 相似。推拿疗法对本病有较好疗效。
9.10.1.1        病因病理
本病一般都可有损伤史,大部分病人有一次损伤后即发病 的;也有由于反复小损伤后逐渐发病的。为完成某一动作,使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67 •
V1卄肌,:;WI的+协调地收缩,受到被动或主动牵拉,致使梨状 肌撕刈伤,,如在大腿内旋屈髋蹲位下,突然外旋起立时,常引
肌肉拉伤,造成梨状肌的肌膜破裂或部分肌纤维的断裂, fJ'V1状肌痒挛、渗出、出血以及损伤后愈合过程中的结缔组织 增1、粘连,均可累及其邻近的梨状肌上、下孔,而引起各种 继发性病理改变。
还有因小骨盆内脏的炎症,如妇女的慢性附件炎等症,波 及梨状肌,引起梨状肌的肿胀、痉挛等炎症反应,压迫坐骨神 经而发病。
梨状肌长期痉挛、炎症反应,可引起臀部肌肉的萎缩 (尤以臀大肌、臀中肌多见),亦可产生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产生慢性坐骨神经痛。
有解剖变异、•腓总神经穿过梨状肌的患者,如若梨状肌发 炎后,除臀部感到酸痛外,可出现单纯的小腿外侧疼痛,甚至 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的症状。
9.10.1.2临床表现
本病以疼痛、压痛及肌张力改变为其临床主要表现。
(1)疼痛
一般在损伤后即出现臀部疼痛,疼痛的部位深在,患者很 难一下指出明确的痛点。其疼痛的性质呈锐痛,似“刀割样” 或“跳脓样”剧痛,并向下肢放射,走路跛行,走路时疼痛 加重。亦有疼痛向小腹部及大腿外侧放散,会阴部不适,阴 囊、睾丸抽痛、举阳不能,均可使患者处强迫体位,呈直腰、 侧屈、屈髋、屈膝、足尖触地的体位。大小便或大声咳嗽时, 可引起沿患侧下肢放射痛。
(2)压痛及肌张力改变
伤后初期,腰臀部肌肉均紧张,但腰部无压痛,臀部压痛 仅限于梨状肌的投影区。当患者臀部肌肉放松后,可透过臀大 肌触判深在钝厚的索样肌性隆起,此即紧张挛缩的梨状肌肌 朐,此处压痛明显。病程长的患者,由于臀上、臀下的神经血 rm,故常显臀部肌肉松软或出现萎缩。如坐骨神经受累则
• 368 .
大成推拿术
其支配的小腿肌肉张力减退或肌肉萎缩。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腓 总神经麻痹的症状。
(3)梨状肌抗阻和牵张试验        •
做梨状肌抗阻试验,使患肢大腿处中立位,医者用力使其 固定,嘱患者用力将大腿外旋、外展,如此时产生臀部疼痛感 则为阳性。做梨状肌牵张试验时,术者将患肢屈髋、屈膝,并 尽量使大腿内旋、内收,使梨状肌受到牵拉,如此时产生臀部 疼痛感则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下疼痛明显,抬举受限;抬腿超过 60°以后,疼痛反而减轻。这说明是非根性体征。
若用奴夫卡因局部封闭的方法解除梨状肌痉挛,坐骨神经 痛等症状可立即消失或减轻,此点可作为诊断依据。
9.10.1.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疲法治之。
患者俯卧于床上,两下肢及足内侧紧贴床面,医者站于患 侧,于臀部施以滚法2 ~5分钟,令臀部肌肉放松,再以一拇 指或双拇指重叠,着力深透,按压在梨状肌肌腹部位(梨状 肌在体表的投影:由髂后上棘至尾骨尖作一连线,在距髂后上 棘2厘米处的连线上作一标点,由该点与股骨大转子尖作一连 线,此线即梨状肌中轴部在体表的投影。肌腹在该线内1/3与 中1/3的交界处)做与梨状肌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弹拨3 ~5 遍,然后再顺梨状肌纤维走行方向,透过臀大肌,由内向外推 捋梨状肌肌腹,亦可配合点按法。以上手法有理筋拨络的作 用,能解除该肌痉挛,分离粘连,促进血液循环,使梨状肌恢 复正常功能。最后摇髋、内收、内旋以整理其筋,用擦法于臀 部擦之,结束手法操作。亦可配合热敷。
9.10.1.4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俞大方等编)
①放松患侧臀大肌,病人俯卧,用轻柔的滚、按、揉等手 法在臀部沿臀大肌肌纤维的方向治疗,配合小幅度的下肢后伸 被动活动,使臀大肌的痉挛逐渐松弛。
中篇临床治疗篇
.287 .
稳定、有力而灵活的特点。当髋部损伤时,上述功能就会丧失 或减退。临床的治疗目的,在于恢复其负重和活动功能,两者 相比,应着重负重的稳定性,其次才是运动。
9.4.1髋关节滑囊炎
髋关节的结构相当稳定,故伤筋的机会相对减少,可关节 滑囊炎相应增多。
髋部肌肉众多,股骨粗隆部是众多肌腱的抵止点,为防 止磨损,其抵止点处常有滑囊保护。髋部滑囊很多,有髂耻 囊、髂腱下囊、梨状肌囊、闭孔内肌囊、臀大肌转子囊、臀 中肌浅、深转子囊、臀小肌转子囊、股直肌囊、耻骨肌囊等 等。本症是指臀大肌腱膜与大转子外侧之间的臀大肌转子囊 和髋腰肌与髂耻隆起及髋关节囊之间的髂耻囊,该二囊的无 菌性炎症。
9.        4.1.1病因病理
髋关节过度使用滑囊被压迫或过多摩擦剌激及轻度外伤, 均可引起无菌性炎症,使该囊病发滑囊炎,尤其多见于小儿。 本病亦可能与外感疾病有关。
髂耻囊常与髋关节囊相交通,急性滑囊炎时,局部疼痛和 压痛,并可出现股三角区肿胀疼痛,可因股神经受压或刺激而 沿大腿前侧放射至膝部与小腿内侧。
9.        4.1. 2临床表现
患者跛行,除诉髋关节疼痛外,并诉膝部痛。平卧时患者 大腿常处于屈曲外展和外旋位,不愿伸直其腿,借以减小臀大 肌的张力,减轻疼痛;两腿比较,患肢有轻微的“长”于健 肢的感觉。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大转子时疼痛加重。
髂耻滑囊炎时,股三角区肿胀,大腿经常处于屈曲位,检 查时,将大腿伸直,外展或内旋大腿时即可引起疼痛加剧,局 部压痛明显。
临床上应与儿童的其他髋关节疾病相鉴别,如幼年股骨头 骨骺炎、髋关节结核等。本病的许多症状,很像上述两种病的
• 288 •
大成推拿术
早期症状。但本病的特征是病程很短,一般卧床休息1~2周 即可痊愈。X线摄片检查,股骨头骨骺炎及髋关节结核都可见 到相应的X线改变,而本病早期除有关节囊肿胀阴影外/骨 质没有破坏性改变。
9.        4.1.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消瘀止痛法治之。
患者俯卧或侧卧(伤侧在上),医者在其患侧髋关节周 围,用轻柔的滚法、按揉法施术5 ~ 10分钟。
对患侧腿“长”的患者,可用仰卧屈髋法治之。患者仰 卧位,双腿伸直,医者站在患侧,一手按扶髋部前方,另一手 拿住小腿远端,轻轻摇晃髋关节。晃后,再将患侧下肢轻轻地 内旋向上屈膝屈髋,使之尽量屈曲,然后将患肢向下牵拉放 平,再与健肢相比,要求两侧长短相等。
最后用擦法,擦其髋关节前、外侧。亦可配合舒筋药水涂 擦,外敷中药或洗药热敷。
注意治疗后需卧床休息1〜2周。
9.4.2髋关节扭伤
髋关节扭伤常见于4 ~ 10岁的小儿,髋关节的前、后、 内、外各部的软组织均可有扭伤。由于它们临床症状有相似之 处,且对其病理变化的认识又尚未清楚,因此各位医家有不同 的病名记叙。有“髋掉环” “骨盆歪斜症” “髋骨里缝伤筋” “髋骨外缝伤筋” “髋骨前缝伤筋” “髋骨后缝伤筋”等。西 医有:“外伤性髋关节滑囊炎” “幼年性髋关节半脱位”等 论述。
9.4.        2.1病因病理
髋关节扭伤常见于小儿,因相互打闹、跌扑或急跑摔倒猛 力扭转髋关节,或自高处跳下,单足落地扭伤髋部而致伤。如 伤肢过度后伸易伤及前侧;因足踢球踢空,或弯腰搬重物斜扭 易伤及后侧;过度内收,或局部撞击易伤及外侧;下肢过度外
中篇临床治疗篇
• 289 •
展、外旋易伤及内侧。有的学者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的表现,初 步认为5岁以下幼儿股骨头骨骺发育不良,关节囊亦比较松 弛,由于髋关节遭受牵拉外展性损伤,将股骨头自髋白内拉 出,致使关节内侧的关节囊嵌人于关节间隙,则髋关节呈外 展、外旋的半屈曲位,造成髋关节半脱位。
9.        4. 2. 2临床表现
患侧髋部疼痛、肿胀,下肢不能着地,走路时明显跛行, 仰卧时患肢髋关节屈曲、伸直受限。局部可触及紧张的软组 织,且有压痛。有的髋部疼痛,并沿大腿内侧向膝部放射,患 儿髋关节于外展外旋的屈曲位,走路时跛行,常以足尖触地, 休息时不显任何症状,如走路或强屈其髋关节时则疼痛明显, 体温与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妥马征阳性,髋关节前内侧有明 显压痛。X线摄片骨质不显任何变化,关节间隙正常,关节褒 滑膜无肿胀增厚的阴影。凡通过仔细检査无其他病理变化荇, 可试用手法治疗。
9.        4. 2. 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采用按、揉、弹拨、拔伸等法及配 合髋关节被动活动,常取得满意的疗效。
(1)患者仰卧,医者站在患侧,面对患者,于患处先用 按揉法舒筋。病情减轻后,再用弹拨手法拨理紧张之筋,以解 除痉挛。
(2)患儿仰卧,助手用两手分别插人患儿两腋下,术者 用双手呈前后位持患侧下肢,左手在大腿前侧,右手在小腿后 侧与助手做对抗牵引。继而强屈患侧髋关节至最大限度。最后 将髋放于90°屈曲位,向上提拉牵引,在牵引下外旋外展并伸 直其髋关节。
9.4.        2. 4各家治法
《刘寿山正骨经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编)
(1)前缝伤筋:患者两下肢伸直仰卧在床边,医者站在
.290 •
大成推拿术
患者伤侧,用一手虎口顶在腹股沟处,拇指按住伤处,另一手 自小腿内侧握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拔直,由外向内环转摇 晃6~7次。再将患者小腿夹在腋下进行拔伸。将髋、膝关节 屈曲,使膝靠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并用顶腹股沟部之虎口 向下戳按,再将伤肢拔直。(图9-29①②③)
①环转摇晃
②拔伸
③屈髋、膝关节,戳按
图9-29_③前缝伤筋的治疗手法
(2)后缝伤筋:患者坐在床边,助手跪在患者背后床上, 用双手推住患者的两肩,医者站在患者前方,用一手虎口顶住 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自小腿内侧握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 拔直,由外向里环转摇晃伤肢6 ~7次(图9-30①))。将患 者小腿夹在腋下,并向斜下方拔伸(图9-30②)。将髋、膝 关节屈曲,同时将顶住腹股沟部之手移至膝前,使膝靠近胸 部,足跟接近臀部,并嘱助手向前推患者两肩,使腰向前屈 (图 9-30③)。
(3)外缝伤筋:患者仰卧床边。医者站在伤肢外侧,用 一手按住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拿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拔 直,由外向里环转摇晃伤肢6 ~7次(图9-31①);将膝关节 屈曲,伤肢足跟放在健侧腹股沟处,大腿外展、外旋贝占近床面 (图9-31②);拿胫、腓骨下端之手迅速将伤肢拔直(图9-31 ③)。
中篇临床丨冶疗篇
• 291
①环转摇晃
②拔伸
③屈髋、膝关节,并使膝向前 图9-30①②③后缝伤筋的治疗
(4)里缝伤筋:患者仰卧床边。医者站在伤侧,用一手 虎口按住伤侧腹股沟部,另一手握住胫、腓骨下端,将伤肢拔 I'C,环转摇M伤肢6~7次(图9-32&reg;)。将伤肢髋、膝关节 Mlllll,使膝估近胸部,足跟接近臀部,按伤侧腹股沟部之手改 按膝部,用力向下按压(图9-32②)。嘱患者向健侧翻身的 M时,按膝部之手改按臀部,以拇指顶住里缝;握胫、腓骨下 端之手,将伤肢拔直。(图9-32③)
9.4.3弹响髋(又称髂胫束劳损)
A 4. 3.1病因病理
常因股骨大转子与髂胫束后缘或臀大肌前缘长期摩擦损 伤,使之增厚或纤维带形成而致病。少数病人因有大粗隆异 常,大粗隆滑液囊异常增大,无滑液囊而有多量疏松结缔组织
等病变。
中篇临床治疗篇
.369 •
②舒筋通络。在臀大肌接挛缓解的情况下,用深沉而缓和 的按、揉等手法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沿梨状肌的方向治 疗,配合下肢较大幅度的后伸、外展活动,使深层的梨状肌逐 渐松弛,然后在压痛点用深沉而缓慢的弹拨法,与梨状肌成垂 直方向治疗。
③活血化瘀。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沿梨状肌方向用擦 法治疗,以透热为度。最后可加热敷,但温度不宜过高。
(2)《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其旁,用双手掌推腰骶部与下 肢,自上而下推10次,用双手根揉腰部、骶部及臀部,在腰 部和骶部的骶棘肌和下肢大腿的后侧做揉法(用拇指、肘尖 或拨筋板均可),用拇指或肘尖按腰椎和骶椎旁,点环跳穴、 承扶穴,时间约8分钟。
②患者侧卧位,医者立于其后,用手指推髋部和下肢10 次。用双手揉髋部,用双手拿下肢大腿,反复操作。用拇指或 肘尖拨髋部和下肢大腿的足少阳胆经路线,反复施术。医者立 于患者的前方,一手扶拿膝关节,另一手扶拿踝关节,双手同 时做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约10次。此病施术时间共需15分钟 左右。
9.10.2骶髂关节扭伤(或半脱位)
低盤关节为第1 ~3慨骨外侧部的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 相互结合所构成的滑膜关节。骶骨的耳状关节面指向后外侧, 髂骨的关节面指向前内侧,关节面上都被覆关节软骨,凹凸不 平,两侧参差不齐,相互交错嵌插,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 藉以稳定关节,减少活动。此关节具有弹性,是脊柱与下肢间 联系的枢纽,为力量的缓冲地带,构成骨盆带后弓的主要部 分。骶髂关节的前及后侧,具有长短不等坚韧的韧带,其中骶 结节韧带、低棘韧带和低髂前韧带,对稳定髁椎、限制它向骨 盆内移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低髂关节只有少量有限的 活动,可做轻微的上下及前后活动,前后活动时,该关节可发 生轻微的旋转。女性活动范围较男性为大,故女性发病较
.370 •
大成推拿术
多见。
9.10.2.1病因病理
直接暴力造成骶髂关节扭伤比较多见,机的时力为导致骶 髂关节扭伤的主要原因。多半发生在体位姿势+iKII、t,肌力协 调失常,躯干扭转的外力加于慨髂关节之叫发UI[错,使凹凸 不平的关节面排列紊乱,失去正常凹凸彼此1’"1相嵌的欠系,导 致关节间隙相应地加宽,甚至关节滑膜在义丨V胶负丨1(的作用下 吸人关节间隙,发生嵌顿,引起剧烈疼痛。
另外,孕妇受内分泌改变的影响,骶卄叉V』附近㈣带松 弛,因此稳定失常,亦易发病。或见于经久卧沐,戍使川个麻 和腰麻的患者,因关节附近韧带松弛,也能引起骶髂关节 移位。
临床上因扭转剪力作用方式不同,而有骶髂关节发牛.前脱 位与后脱位两种形式。其前脱位是在髋关节伸直、膝关节屈曲 的位置下,附着于髂骨前侧的股四头肌和髂股韧带紧张,向前 牵拉髂骨。同时,躯干与脊柱包括低骨向同侧后方旋转,则促 使骶骨与髂骨在方向相反的旋转下使髂骨向前移位。其后脱位 是在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直的位置下,附着于坐骨结节的大 腿后侧的胭绳肌紧张,向后牵拉髂骨,同时躯干连同脊柱包括 舐骨,向同侧前方旋转,则慨骨与髂骨方向相反的旋转,使髂 骨向后移位。
9.10.2.2临床表现
伤后患者立即感觉下腰部一侧疼痛,特别是站立或行走时 疼痛加剧,转动困难。站立或行走时,躯干多向前及病侧倾 斜,健肢负重,患肢不敢用力着地,多以足尖触地,患者常以 手扶按患侧髂部,或需人扶持行走。一般不能平卧,患侧髋、 膝二关节多保持于屈曲位,勉强伸直,必觉疼痛。患者多取健 侧在下的卧位姿势,病侧在下卧位时疼痛加重,患者不能在床 上自由翻转身体。坐位时,多健侧坐骨负重,患侧抬起,腰部 肌肉紧张,腰部脊柱也常显侧弯。有的患者同时合并患侧下肢 的放射性疼痛,多在臀部、大腿后部(股后侧皮神经)、坐骨
中篇临床治疗篇
.371 .
神经分布区和大腿根部的前内侧。
(1)压痛
患侧慨髂关节和髂后上棘处有明显压痛,有的可触到条索 状阳性反应物。
(2)下肢量诊
患者仰卧,量双侧内踝下的长度变化,若伤侧腿“长” 者,多为前脱位;伤侧腿“短”者多为后脱位。前脱位者多 合并因股神经牵拉而引起的大腿根、股内侧及膝关节疼痛。
(3)骨盆分离试验
骨盆离试验阳性。
        (4)床边试验
床边试验阳性。
(5)        “4”字试验
“4”字试验阳性。
(6)直腿抬高试验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7)舐髂旋转试验
患者坐于检查台旁,两小腿下垂,两臂环抱于胸前,医者 面向患者两腿夹住患者两膝,两手扶于患者两侧肩头,呈相反 方向旋转两肩,先向健侧,然后再向患侧,至最大范围。正常 人两肩可旋至前后位,如慨髂关节扭伤,旋转范围不但减少, 且显疼痛为阳性。
(8)两侧髂后上棘高低对比
髂骨向前旋转,或向后旋转移位,则有降低和升高的 改变。
(9)        X线摄片
正位片两侧髂后上棘高低不在一条水平线上,髂骨向前旋 转移位者则较高;向后旋转移位者则较低。斜位片,病侧慨髂 关节间隙加宽。关节面凹凸之间的排列紊乱,成为凸面对凸 面,凹面对凹面。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即可确定诊断。
.372 •
大成推拿术
9.10.2.3治疗方法
宜以理筋幣兌法治之。
(1)患片俯卧位,饵者在腰部、臀部用滚法2        分钟。 点按委中、大肠俞、又元俞、环跳等穴位。
(2)俯卧过伸扳腿法,患者俯卧,医者站在健侧,一-按压在患侧髂后上棘处,!/) • ;P•扳患侧大腿后伸到最大限度。 此时,医者两手突然相对川力,即吋听到复位的响声。
(3)侧卧过伸扳腿法,忠者侧卧,伤侧在上,健侧在下。 医者马步站在患者背后,•放丫I:出侧髂竹烬背侧,另一手握 在踝上,使患膝屈曲90°,令惝关许后伸到敁大限度。医者两 手相对推拉,可听到骶髂关节复位的响声。
(4)仰卧屈髋法,患者仰卧,医者站于伤侧,一手拿患 者踝上,令患者屈膝、屈髋,双手重掌扶膝下前方,强力令患 者极度屈曲髋关节,可听到骶髂关节复位的响声。
另外,亦可在保持髋关节屈90°的情况下,突然急骤将小 腿伸直。此法能拉紧大腿后侧的胭绳肌,使髂骨向后旋转,促 使其复位。
(5)侧卧屈髋法,(见急性扭腰)。
以上手法中,(2) (3)手法为治疗骶髂关丨Y后方t•脱位 的有效方法;(4) (5)手法为治疗骶髂关节前方半脱位的有 效方法。
9.10.2.4各家治法
(1)《推拿治疗学》(陈忠良主编)
①病人取俯卧体位,队屮位侧,分别由竖棘肌自上而 下,从股后经臀到慨骼关处川按梂法,最后在病变慨髂关节 处重点施行按揉法约10分钟而后冉按压关元俞、中膂俞、 秩边等穴,拿委中,擦骶髂关丨V即可。若属慨髂关节软组织损 伤,经这样推令治疗即"丨见效。若经数次医治无效,应考虑是 否伴有骶髂关节错位的"J■能。
②慨髂关节错位的复位方法有以下两种。单人复位法:病 人取俯卧位(以左侧为例),医生面对病员位于足部,以右足
中篇临床治疗篇
373 •
跟蹬在健侧的坐骨结节上,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然后在足跟 用力向前蹬的同时,双手用力向后牵拉患肢,即可得以复位。 一旦复位成功,病人立即感到疼痛消失,行动如常。若1次未 能成功者,可再行第2次复位,或改用双人复位法。双人复位 法:病人取俯卧位,双手向前拉住病床,医生立于有病变的骶 髂关节一侧,双手掌重叠置于低髂关节,做好向下按压的准 备。另一助手立于病人的足部,面对病人,以双手紧握患侧的 踝关节,做好单腿纵向牵伸的准备。医生助手,共同配合 (即医生双手按压骶髂关节,助手做单腿的纵向牵伸),在一 瞬间完成这一复位手法,使错位的慨髂关节得到整复。
③若属骶髂关节陈旧性损伤所致的慢性腰痛,可选用祛瘀 止痛摩膏为介质在损伤局部以按揉法治疗为主,并可配合擦法 和湿热敷。……治疗后最好能卧硬床休息1周,有利于损伤组 织的修复。
(2)《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孙树椿主编)
患者侧卧于床上,患侧向上,一助手蹲在患者背后,一手
扶腋下,一手按在伤处。医者一手拿患肢踝部,另一手扶髋 部。在拔伸下,摇晃患肢,然后再将踝部夹在腋下,斜向后方 拔伸牵引,让患者一手扶床沿,做对抗牵引,然后将患肢膝关 节、髋关节尽量屈曲,医者一手按膝部,另一手按在髂后上棘 处,两手相互归合,再将伤肢伸直。
(3)《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①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旁,用手掌在患侧腰部、骶髂部 及下肢外侧做揉法数次,然后再在慨髂部及臀部做拨筋法 数次。
②体位同上,用拇指或肘尖按压大肠俞、小肠俞、慨髂关 节处的痛点、环跳、殷门、委中,然后一手按压慨髂关节痛 点,另一手扳住患侧下肢的膝关节向后上方做过伸法3 ~5次。
③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患侧下肢屈曲,医者站其后, 用肘部按压巨髎、阳陵泉。若舐髂关节向后错位,可做腰部侧 扳法。
• 374 •
大成推拿术
④患者仰卧位,医者站其旁,用手掌在下肢前外侧做揉V 法数次。若骶髂关节向前错位,可做患肢屈髋屈膝挤压法儿 具体方法是令患者屈髋屈膝至最大限度,肌肉放松,医者用双 手掌或肘部压住膝关节,稍加活动,猛力向下方按压2 ~3次, 有时可听到慨髂关节复位的响声。
9.10.3尾骶骨挫伤 9.10.3.1 病因病理
不慎跌倒,臀部着地,重者造成腰椎压缩性骨折或尾、慨 骨骨折,轻者造成尾慨部挫伤。臀部着地,尾骨过度前屈,可 造成尾骶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以及尾骶韧带的撕裂伤或 挫伤。
9.10.3. 2临床表现
尾慨骨挫伤,病人有臀部着地的外伤史。尾舐部疼痛、肿 胀、压痛,病人行走困难,坐位时不能让尾慨部碰床面。X线 摄片以除外骨折、脱位。
9.10.3.3治疗方法
宜以舒筋活血法治之。
(1)患者俯卧,骨盆前部用枕垫高。医者双手拇指放在 骶尾部两侧,用揉捻法、捋顺法,反复进行3 ~5次。
(2)患者仍俯卧位,医者一前臂置于患者大腿前侧,向 上抬举,另一手掌在尾骶部斜向上方推按之。推按时医者双手 相对用力。(图9-55)
图9-55尾骶部推法
中篇临床治疗篇
• 375 •
(3)再令患者仰卧,双腿屈膝屈髋位。医者一手大鱼际 放在尾觝处,让助手一人握住小腿远端,令患者伸直双下肢 时,助手协助向下拉直下肢,医者放在尾骶处的手向上做托按 法。(图 9-56)
以上操作既可治疗本病,亦可治疗尾慨骨骨折后遗症。 9.10.3.4各家治法
《按摩治疗学》(丛林盛等主编)
(1)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用手掌在腰骶部做摩法、 揉法数次,然后在大腿后侧做揉法数次。用拇指在尾骨损伤的 两侧和坐骨结节处做拨筋法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点按腰 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昆仑。
(2)患者仰卧,医者站其旁,用手掌在下肢前外侧做揉 法数次,再点阳陵泉、绝骨。然后分别做髋关节的摇法及下肢 屈伸运动法。
9.10.4耻骨联合分离症
本病参阅第十章内脏病症“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此不 赘述。
• 376 •
大成推拿术
io.内脏瞒晾及杂啶 10.1胃脘痛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一种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 为主症的消化道疾病。本症多见于胃炎、溃瘍病、胃痉挛及其 他消化道疾病。
古代文献所称“心痛”,多指胃脘痛而言,至于心脏疾患 所引起的真心痛,在临床上应与胃脘痛相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主题

6983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7809
40#
发表于 2020-6-1 11:29:48 | 只看该作者
40楼 白开水。说:
再来顶一下铁。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6 23:22 , Processed in 2.9784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