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铁鞭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成推拿

[复制链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7:12 | 只看该作者
101楼 铁鞭01说:
11.5.25近视眼
近视眼是指远视力不好,近视正常。古人称为“能近怯 远证”,为屈光不正中最常见眼疾之一。该病有先天和后天 之分。
11.5.25.1        病因病理
先天近视乃遗传所致,即因先天禀赋不足,阴气有余而阳 气不足。后天近视多系幼年体弱,肾气不充,水不能制火,肝 火逆而上目所致;或因光照不足,卧而视字,雕镂细刻,使眼 疲曰久;或病后气血未复,竭视劳瞻而致近视怯远之证。
11.        5. 25. 2 临床表现
视力差,近视尚可,远视模糊,羞明怕光,头晕目胀,眉 弓痛楚不适,日久眼凹瞳突。
11.5.25.3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假性近视有明显疗效。治以滋肾养肝,调经 明目。
病儿取仰卧姿势,闭目揉天应穴(成人攒竹穴下0.3寸) 100次,指或鱼际揉眼眶周围各3分钟,揉睛明50次,揉太 阳50次,揉四白50次,分推坎宫50次,按揉眼球(隔上眼 睑揉之)10次,拿风池3次,按揉天柱骨50次,揉肝俞30
• 616 •
大成推拿术
次,揉肾俞30次,掐揉合谷10次,最后拇指点按球后穴(从 天应穴向球后方向点按)3次。
方义:本方以滋肾养肝,调经明目为主。揉肾俞、揉肝俞 能滋肾调肝;揉天应穴、揉睛明、揉四白、揉太阳、分推坎 宫、点按球后穴能调经明目;按揉天柱骨、拿风池、掐揉合谷 能调肝祛风,降火明目;揉眼眶周围专治眼疾,明目效果 较强。
11.        5. 25.4 各家治法
(1)《中医推拿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主编)
①取穴:主穴取天应(攒竹下3分,眶内骨膜间)及攒 竹;配穴:睛明、鱼腰、丝竹空、瞳子髎、四白。
②手法:按法。
③操作:病人取仰卧势,双目闭拢。医者用食指末端正面 先按主穴,再循序按配穴,按压力量要由轻至重,由重转轻, 食指不可屈曲摆动,做到内动外不动,即运用手臂力量,通过 食指刺激治疗穴位,用力必须均匀。单眼患者每次治疗时间约 为10~15分钟,双眼加倍。主穴治疗时间要长,约占1/2时 间,其余时间分别用于配穴。每次治疗后要叫病人闭目静卧 10分钟左右,能提高疗效。
(2)《齐鲁推拿医术》(孙承南主编)
摩挲益脑法,开窍通关法,揉拿风池,点风府,掐揉眼周 穴位,分肋推抹法,壮腰滚擦法。配穴:掐揉大鱼际、液门、 合谷、三阴交、阳陵泉。
主要参考书目 王雪苔主编《中国针灸大全》
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标准针灸穴位图册》
陕西中医学院编《现代经络研究文献综述》
谢文志著《针灸探微》
戴俭国主编《推拿学》
肖淑春主编《现代针灸文献精萃》
杨甲三主编《针灸腧穴学》
中篇临床治疗篇
• 617 •
戴俭国主编《推拿论著选》(内部教材修订本)
毕永升主编《推拿医籍选》
《安徽省第1 ~5届推拿学术论文汇编》
《全国首届推拿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内部资料)
臧福科主编《推拿基础学》(内部教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整理《刘寿山整骨经验》
天津市天津医院执笔《按摩》
董好魁著《脏腑经络按摩》
季根林主编《推拿简编》
安徽医学院附院运动医学科著《推拿疗法与医疗练功》
赵正山著《简易推拿疗法》
臧福科著《家庭自我保健实用按摩术》
孙树椿主编《中国骨伤科学•卷八•筋骨缝损伤》
俞大方等编《中医推拿学》
陈忠良主编《推拿治疗学》
李茂林主编《实用按摩推拿大全》
丛林盛等编《按摩治疗学》
清•熊应雄辑《小儿推拿广义》
孙重三陆永昌编《儿科推拿疗法简编》
王蕴华整理《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
金义成编《小儿推拿》
孙承南主编《齐鲁推拿医术》
上海中医药大学主编《推拿学》
栾长业单永进编绘《小儿推拿图解》
上海中医药学推拿教研室主编《小儿推拿学》
栾长业编《推拿疗法》
北京中医药学会主编《第十期全国正骨按摩学习班讲义》 臧福科等主编《中国推拿术》
• 620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7:50 | 只看该作者
102楼 铁鞭01说:
12.1著名中医正骨教授刘寿山先生部分 讲课内容的整理——伤筋
臧福科
12.1.1脖项部伤筋
脖项骨3节,上节1.2寸,中节1.3寸,下节1.4寸,共 长3.9寸。每节有软骨1道,外有护项筋一边4道,枕骨后口 左右两道,寿台骨左右两道,背骨两道,左右共8道。背后有 大板筋两道,上通脑海,下通足跟,前项下窝有伸、屈筋4 道,后项窝内有后合筋4道,共18道。
如有闪扭,必伤其护项筋。项筋一伤,筋自僵硬,有不能 前垂或后仰,或左右转动之症。若睡眠时卧枕不合,亦能伤脖 项筋,筋自僵硬,不能扭转,扭转自痛。
望诊时,脖项必向健侧,不能向伤侧转之。检査之时,患 者正坐方凳上,医者在患者背侧,一手扶其头部,一手用巨、 食二指捋按之,哪道筋僵硬,即为患处。
[疗法]
坐位同上,用盖布盖住头部,直搭肩部。医者丁字步站 好。(如伤在左侧,右脚在前,如在右侧,左脚在前),双手 大指扣住枕骨后口,4指托住底颌,带住颧骨,双前臂压住两 肩,卧腕,用提端法提起,稍晃,提起,头要前垂,后仰,挪 正,伤在左侧,向左转之,医者右手托底颌,左手拇指按压住 伤处,医者枕骨压住患者枕骨,托底颌之手向后上仰之,同时 按伤处之大指,向下捋散其伤筋。再用归合法(患者头稍前 垂,医者在背后,双手插指,相对压挤脖项筋)。医者一手拿 其腕,一手拿其散,晃开拔直,伤臂高举,奔不伤之膀,肘要 下垂,用小鱼际压住肩井,拿腕之手向斜前方拔直,拿骱之手 转手用虎口(木穴),在肩井穴用散法(伤在哪侧,治疗哪 侧)。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21
12.1.2脖项骨挫伤
脖项骨挫伤有项骨小挫和项骨大挫之分。
项骨小挫:多由跌打、闪扭所致。若是闪、扭,亦可伤护 项筋(硬筋处),卧枕不和之落枕症,系属伤筋之一种。
项骨大挫:由高坠下,戳、蹉、跌伤,或压砸头部,可分 5种:前垂不起;后仰不能前垂;或左或右歪斜;脖项显短, 两肩端起。
检查之时,如有下垂,两肩端起,脖项显短,必伤项骨末 节;若后仰不能前垂,必有脖项中节向前凸错;若有前垂不 起,项骨中节必向后凸错;如有向左错之,头必向右歪斜;如 有向右错之,头必向左歪斜。
注意若属后仰不能前垂,或两肩端起之大挫,多压迫食 道、气管。食、水不能咽,呼吸困难,则属险症。
[疗法]
(1)项骨小挫或伤筋
可用前节的提端挪正捻捋之法治之。
(2)脖项大挫
①后仰不能前垂(当时昏迷,说话无声)
患者正坐発上,助手二人左右扶住(轻者一人),医者治 时一助手或左或右,在患者背后扶之。医者站在患者左(或 右)侧,一手扶其脑海,一手用虎口托住底颌,向后上方稍 用力提起,托底颌之手虎口迎住底颌,用巨、食二指慢慢向下 捋之,托脑海之手向上向前提之,挪正之时,一助手托底领, 医者将捋下之手倒至底颌再去助手之手。用大力向上拔直挪 正,头要向前稍垂,二次提端挪正,再用助手换医之手,一手 托底颌,一手扶脑海,向上提之不动,医者敷药固定。
②脖项骨下垂,两肩端起(即为脖项骨大挫)
用助手4人,将床搭在当中,将患者放在床榻仰卧,背部 横放一枕头,让患者头过榻边,托平不动,用5尺长搭布两条 搭在两肩,用二人各拿1条,左肩之搭布向右往左腋下带之,
• 622 .
大成推拿术
右肩之搭布向左腋下带之。再用二人扶住两肩,床之左(或 右)放一方凳,医者一手托底颌,一手手掌托住脑海,巨食 二指在脖项两侧,食指扣住所伤之骱,稍晃,向上拔直,拿搭 布之人,向下垂之,其浙作声,两肩已平,此骨愈合,愈合后 稍停,搭布撤掉,原拿搭布之人,一人站在患者头部,一人站 在腿部。肩部二人将病人轻轻扶起,头部之助手换医之手,一 手托脑海,一手扶底颌,腿部之人轻轻移动腿部,使患者离 床,稳坐于凳上,用药固定。
③前垂不能后仰
患者正坐,助手二人,在患者左右扶其两臂,医者在患者 背侧站立,双前臂压住患者两肩,双手卧腕竖起,双大指扣住 脑海,双食指扶住颧骨,双中指在颜面,余下四指托住底颌, 双前臂向下向后方压之,双手向前方推之,稍晃,随晃随提, 提起挪正,头要向后仰,二次挪正,用一助手一手扶脑海,一 手托底颌不动,医者换药包扎。
④头向左歪斜
头向左歪者,用助手二人,在患者左右,医者右前臂压住 右肩,左手在左边握腕,两手拿法同3;右前臂向右压之,顺 势手向左推之,稍晃,随晃随起,要挪正之时,左前臂亦压 之,挪正,再稍向右歪之,二次挪正,用助手一手扶脑海,一 手托底颌,挪正不动,敷药固定。
⑤头向右歪斜
若头向右歪斜者,医者仍用头向左歪斜之法,而方向相反 治之。
外敷接骨散,内服接骨紫金丹。
固定:绷带缠之,松紧适宜,捆绑3绕,十字搭背,带住 两肩(胸部为十字)。再用八字围脖(长1尺3寸,宽5.5 寸)之布一块,叠成双折,一面垫一薄层棉花,用纸叠大垫 两个,宽2寸左右,长2.5 ~ 2. 8寸,小牌子两个,长短与垫 平齐,宽5分,以八字形式放在棉花上,两垫在后脖项左右,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23 -
隔离1寸,八字形式摆好,两个牌子各离垫3寸,也要八字形 式摆好,用布盖上,白线连之,以脖项背侧取中向前围之,绷 带缠之。再用冲天木法,捆在外边。
冲天木2寸宽,长2尺5寸,厚1寸,头部横穿两眼,隔 5分,穿5尺长带。肩部横穿一眼,穿7尺长带,腰部横穿3 眼,亦隔1寸,穿8尺长带,头部两额角粘好消毒纱布。头部 用带子绕头前,扣在脑后;肩部带住两肩,扣在后边,腰部绕 脐,扣在后边腰部。
调养:睡眠时,撤板填平,只需仰卧,不能侧卧,枕头要 矮且平,次日起床,照旧将冲天木捆好,捆绑百日即可痊愈。 12.1.3胸前骨挫伤
胸前骨者,位于胸前之正中,由鸠、鸭、蔽、蔼、鹰、坎 6块骨头组成,一名龟子骨,俗称胸膛,今名胸骨。
如有跌打扑坠,必伤其骨,一经差挫,疼痛难忍,患者气 急咯血。如是凹挫,则患者佝偻难仰,低首不起;如是凸挫, 则患者只能挺胸坐立。
[疗法]
①凹折
患者正坐凳上,一助手在患者前面半蹲,用双手分别按其 两跨腋。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双上臂架其两膀腋,双手扶在 受伤之处,成抱月势。医者之胸贴患者之背,再一手持消毒布 或毛巾。晃开,用提端法提起,同时拿毛巾之手急堵口鼻,稍 向后仰之,撤堵口鼻之手用双前臂在左右肋、向外后方撑之, 相对归挤之。使1次,复1次。再用双手食指在患处向外分捋 之,按摩其筋,复其正位。
②凸折
患者正坐凳上,一助手在患者或左或右半蹲,双手分别扶 住双胯腋,向下按住。医者在患者背后站好,双臂架其两膀 腋,成抱月势抱好,但不用堵口鼻,双手重叠在患处。医者之 胸贴患者之背,晃开,用提端法提起(使患者腰亦提起),扶
• 624 •
大成推拿术
伤骱之手倒手,重掌整绰,同时使患者之身稍向前弯。使1 次,复1次,使凹而复平。或患者仰卧位,在凸处着力整绰, 使之向下陷,与陷者平,突然抬起,陷者随起。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固定:表心纸叠长方形大垫1个,两头剪圆,四周剪小 口,纱布包好,双头带钉之。量患处取中垫之,来回数绕,带 肩一二绕扣住。
次日开看,外用正骨止痛熥药,换熥换敷,忌风寒急气, 生冷凉物,禁食油腻。21天可痊愈。
[附]
Q.胸部内伤
如有胸前骨6节的1节受伤,伤所占之不动穴。如有跌、 打、撞、踢、砸,所伤之总心穴(天突)、丹凤穴(在胸前骨 第3节)、朝阳穴(在鸠尾处)皆患呕血,已时伤破凤头穴, 7日内不治。若伤坎骨(即鸠尾穴)不治;鹰骨被伤皮破者, 1年死;蔼、蔽被伤皮破者2年死;鸠、鸭被伤者3年死。若 胸前受伤日久,胸骨高起,面黄肌瘦,内存瘀血,邪热睛烂, 精神倦怠,痰喘咳嗽,必成痰火之痨,则不治矣。
b.气闭
若男妇老幼,跌坠压砸,或有上部气闭,或有下部气闭, 或有全身气闭,并不疼痛,亦不能动转,手足不能伸屈用力, 心内明白,问之亦能说话,稍能食物,稍能饮少许茶水。所闭 之处,并无知觉,皮肉温热,眼不爱开,自不说话,若迟时日 者,3天内外,有立毙之患也,不可不明察之。
手法治疗:
病人席地盘腿而坐,用布堵住前后阴,医者坐一小板凳, 于患者对面,令患者之手扶医之膝,医者一手用空拳拍至阳穴 (方骨),至病人张口出气后,速将病人架起,扶着溜达,溜 达至腿有负重之力,再让患者坐下,不能躺卧,不能饮水。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25 .
12.1.4膀缝挫伤(肩部扭挫伤)
肩部之缝有3,即前缝、后缝、上缝。如有捵闪,可伤前 缝;如有捵伤可伤后缝;如有掀挫,可伤上缝。以下分3缝分 述之:
(1)前缝(闪挫伤)
斜伸闪伤,当时无感觉,隔数日,前伸疼痛无力,后背觉 痛,闪挫日久,则前夜疼痛不息,白昼减轻,延迟2个月后, 横伸只能与头部平齐;如延迟4个月,横伸将能过肩;如延迟 6个月,横伸不能过膀;如要经年,重者可肘不能离肋,只肘 手能活动,肩部不能动转,如要动转疼痛连心。
遇有此症,病人正坐手术椅上,医者一手拿其腕,巨、食 二指带住掌骨根,一手扶其骱(巨指在后,将食指在前膀缝 处),医者一足蹬在椅边,其膝在伤膀腋下。晃开,晃时不要 用力,拔直(拔时拿腕之手倒在腕上方),拔直之时,将拿骱 之手倒在腋窝下,大指竖起,贴住前膀缝,要向健侧用力,医 者撤腿,将伤臂下垂,伤臂下垂之时,腋窝之手腕向上提之, 伤手奔不伤之膀。肘要下垂,垂到原位,(季肋)托平,一手 托其肘,一手托其腕,肘手要平,左摆右摆。使1次,复1 次。第3次晃开拔直,伤手奔不伤之膀,在腋窝之手倒上,大 指在前,拿住前膀缝,拿腕之手将伤臂斜向前高举,拿骱之手 大指向下绰之,用捻筋法按摩其前膀缝。再用屈肘顿筋法:如 患者左肩,医者以右手拿住4指,拇指在外,左手保住伤骱, 平推患者前臂,使手至肩,肘要高举,手要下垂,医者用肘托 患者之肘,向上托之,然后医者迅速向横下方顿之(向前外 下伸直),拿骱之手于骱前缝,弹拨其筋。最后伤臂屈肘置于 胸前,医者双手合掌,于肩部用归合顺散法,按摩其筋。
(2)后缝
如有捵伤,必伤其后缝,日久只能后背,伤手由后背不能 向上屈摸其背,向上则痛甚。
遇有此伤,患者正坐手术椅子上,医者一手拿其腕,一手
.626 .
大成推拿术
拿其散,拇指顶住后缝,将指在前为星,一腿放在椅子上,膝 部放在腋窝下迎之,晃开,拿腕之手倒于腕上,横力拔直,拿 骱之手倒在腋下,竖掌向健侧用力。蹬椅子之腿撤下,伤臂奔 不伤之膀,同时在腋窝之手向后上方提之,肘手托平,左摆右 摆。使1次,复1次。第3次奔不伤之膀后,将伤臂从患者头 上绕过,至患侧肩上。医者用拿散之大指,向上方绰捻后缝之 筋,亦可换余下4指捻后缝之筋。然后将伤臂垂肘,再斜向上 方拔直,拿骱之手,在后缝等筋内侧,按摩其筋(多用绰散 抖法)。如右肩后缝,则医者右手拿住患者右手3指(食、 中、无名指),带住掌骨根,先慢抖动,再用力向前抖之。最 后,将伤臂屈肘置于胸前,医者双手合掌,于患肩施归合顺散 法按摩其筋。
(3)上缝(即吞口筋处,名掀挫)
如掀挫、向上高举过力,当时酸软,经过活动,可一时感 到松快,过数十日,肩部疼痛,只能前伸,斜向前能高举1 半,高举作痛,胳膊尚能伸直,能做后背活动,但后背不能向 上屈,不能奔不伤之膀,伤手不能奔头及脖项,日久,不能 奔嘴。
遇有此伤,患者正坐椅子上,医者一手拿其腕,带住掌骨 根,一手拿其骱,一足蹬住椅子边,将膝放在腋下迎之,晃开 拔直,拿骱之手变拳,倒在腋下,拳眼向上,伤臂奔不伤之 膀,同时在腋窝下之手臂向上提之,随奔随收拳放开成掌,肘 手托平,摆上、摆下,使1次复1次。第3次时,医者之肘腋 托住伤肘,拿腕之手拿伤臂手腕,从头上绕过到患侧肩,手指 搭肩,肘要高抬,拿腕之手改放上缝处,用巨、食二指提捻吞 口筋。提捻之手再从下方拿其伤腕至斜下方,双手拿其腕,带 住掌骨根,绷平,用颤筋法,先慢颤,后再用力颤抖之。最后 将伤臂屈近肋,一手拿其腕,一手变掌,在吞口筋处,用拔绰 散法,按摩其筋。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27.
12.1.5肩凝
肩者,为用力动转之总关节,如有跌、打、闪、扭,或因 手臂高举,用力过度,皆可致肩部伤筋。若伤筋日久,受凉夹 气则易发病:肝郁不舒,气郁伤筋,聚在肩部作痛,针灸科名 漏肩风。日久亦名冰凝结,或叫老人肩。
症见伤臂之手如高举、前伸、后背以及扶向健侧,均感疼 痛。各种动转(活动)受限,活动力受限制。若失治日久,1 ~6个月即已十分沉重,伤臂之手,高举不能过头;前伸胳膊 不能直;横伸手不能过肩;后背困难;不能扶不伤之膀及患肢 靠近胸肋,甚则不能摸左右耳际与脖项。妇女则不能梳头。若 遇急气,疼痛更甚。伤筋日久,亦有通背疼痛之患;若是体素 阴亏,夜间疼痛加剧。
检查:患者正坐凳上,外无肿胀,1~2个月,各样活动 微见疼痛;3~4个月,各种活动觉疼痛;已过6个月,则前 伸不能直,背屈不能,横伸伤手不能过肩。重者肘不离肋,最 难治也,需耐心治之。一手托其前臂稍屈,一手用二三指按臑 骨内面分筋穴跳动如何,如跳动正常,为先伤筋,后占气;如 有跳动沉细,为先着气,后伤筋。如有经年者,夜内疼痛不 息,筋自枯干则不治矣。
[疗法]
患者正坐,医者盖上搭布,用一助手双手扶住健侧肩,医 者由头部,双大指由上向下,点住风池,向下用力。继之点肩 井、天宗、肩髁,一手托其肘,用3指3穴点法(小海、少 海、肘髎),医者另一手大指扣住合谷向上点之。肘要屈曲, 一手点合谷,一手点曲池。屈曲托平,一手由外侧,一手由内 侧,用双将指点住前后膀缝,对指点之,伤臂自起。将伤臂斜 向下直放,再用捋筋法,一手由外侧拿其腕,一手由肩捋到手 指(拇指、虎口、食指、将指)各2次;再倒手捋外倒(无 名指、小指)。捋后,用颤筋法,双手巨、食4指对指拿住患 者拇指,医者丹田之气,灌到患肩,擅抖之。再用列缺穴拔筋
• 628 •
大成推拿术
法。一手拿其骱,一手拿其腕,稍晃,拔直,拿骱之手,倒放 在腋窝下竖大指迎之,伤臂奔不伤之膀,肘手托平,摆左摆 右,将伤臂放直,使1次,复1次。一助手托住伤腕,医者双 手从腋窝先用上下散捋法,再用左右散捋法,四面之筋俱散。 助手撤去,医者一手拿其腕,一手用捋顺法,自腕到肩,由肩 返回至腕顺捋之。伤臂屈曲近肋,医者双手掌用归、合、顺、 散法治之,隔日复诊,皆用前法治之。
治筋之法,喜软不喜硬,故医者各种手法动作,皆需柔软 适度,以免强硬过度,使筋复受伤损。
12.1.6臂骨上头暗硬骨离位伤筋(网球肘)
若因捵扭,旋臂过力(使前臂旋前、旋后劳损)致伤, 伤后肘外侧疼痛,握物无力,压之更痛(压痛点在肱骨外上 髁的前、中、后不等),伸腕压手痛更甚。
遇有此伤,患者正坐,一助手拿住髓骨下头,医者一手拿 其食指,一手拿其散,拇指在痛处。医者拿食指之手在胸前划 圈,拔直,倒手改拿其腕,晃开(旋后摇晃),拿骱之拇指于 患处揉之,边晃边揉,大力旋后拔直,屈肘,屈肘之时,拿骱 之手在肘腋戳之,使手搭肩。拿住伤痛之处,大力拔直,使1 次,复1次。将伤前臂置于胸前,拿腕之手倒手,手心向下, 再拿伤臂,拿骱之手同步不变。再边在胸前晃开,边揉患处; 倒手,手心向上拿患腕,使伤前臂以肘为轴,旋之,(使伤臂 呈旋后屈肘位),大力拔直,绰法屈回,手指搭肩,拿住痛 点,大力拔直,使1次,复1次。再旋前伸前臂,用捻抖散法 按摩其筋。
12.1.7臂昆骨离位
如有跌、打、压、砸、戳、拧,必伤及两头,可致上头或 下头离位。
上头离位:肘腋形粗,臃肿疼痛,手不能屈转翻腕,手指 尚可持物。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29*
下头离位:腕部显宽,由外侧用巨食二指归之,微有活 动,腕部不能翻转,翻转则痛且有响动,亦不能左右摆,稍能 持物,但不能端物,不能用力,平掌按床亦作疼痛。
[疗法]
①上头离位
患者正坐,一助手双手拿其臑骨下头带之,医者一手拿其 腕,一手拿正副二骨上头,向内归挤之,遂用拿二骨上头之巨 指用绰法,扣住妈眼处,余下4指及掌同时用力归挤二骨头, 拿其腕之手,屈转其肘,此为戳法屈肘法。使其指搭肩,复将 其伤臂拔直,随拔之时,拿二骨上头之手,仍须归挤之,再用 握腕之手的巨指,按摩离位处。如二骨头已合并,即已复位。
②下头离位
患者正坐,伤臂伸直,手背向上,用一助手带住臂昆骨上 头。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丁字步站好,双手拿住臂昆骨下头, 大指在上,压住伤骨两侧,将4指扣住骨间膜,向下用大力拔 直,医者用双鱼际,相对归挤。
用药同前。
绷带缠之,表心纸叠大垫两个,左右夹之,再用绷带缠 之,两道线带扣住,上下头离位捆法相同,惟上头加压一葫
芦垫。
12.1.8臂昆骨上下挫伤(骨间膜分离)
如有捵、戳、擢、拧则骨间膜分离,不觉疼痛,日久麻 木,酸软无力,肌肉萎缩,为上下挫伤。
遇有此症,患者正坐,伤臂伸直,手心向下,用一助手在 健侧后方扶住肩部,医者站在伤臂外侧,面向外(与患者 同),双手巨、食4指拿住远端,向前推之,上下挫之(指 桡、尺骨远端一上一下的相对挫动),医者转身,使伤臂高举 搭肩。使1次,复1次。每次搭肩后要有伸腕的动作,即大指 向下捋之,食指向上推之,而完成背伸腕关节。
用药捆绑同臂昆骨离位,两垫放在上下托盖之。
.630 •
大成推拿术
12.1.9臂骨包骨筋离位伤筋
如有戳拧、碰撞,必伤臂骨下头,包骨筋离位伤筋。
检查,患者正坐,伤臂伸直,医者站在伤臂外侧,一手由 外侧托住前臂远端,一手拿其大指,拿前臂之手扣住伤处不 动,拿大指之手上下屈伸腕关节,则拿骱之手有作响音,用手 指按之甚痛,微有跳动。
注意:如有跌打伤,外形与包骨筋离位相同,检查相同, 用手按之,局部跳动迎手,即为惊纹肉离;如有次日青紫,必 伤筋血;如有次日见红,为肌肉损伤;皮肤见黄,为伤后复失 气也;次日皮肤有白圈(微现),为伤后复受寒。
[疗法]
①包骨筋离位伤筋
患者正坐,前臂立手伸直(手心向内),一助手双手带住 臂昆骨上头,医者一手由内侧合其掌,扣住大指节,一手由外 侧,用大指按压伤处向上顺之,顺时内里作响,7次为1落, 顺到无音。
外敷接骨散,绷带缠之,低垫左右夹之,两条线带扣住D
8        ~ 12天可痊愈(约手法4~6次)。
②惊纹肉离
不用手法,用药捆绑同上,两垫为底托、上盖,治1 ~3 次,7日可痊。
12.1.10腕指部伤筋
(1)腕缝大挫(腕部扭挫伤)
腕缝系臂昆掌3骨交接之处,为翻转屈回之主骨也。有8 块小骨,上4块保住臂昆骨下头,名龙、高、吊、元;下4块 接连掌骨根,名月、鱼、虎、合;中间有筋膜连合。
如有跌打拍震,手掌着地,必伤其腕缝,也有腕筋操劳过 度,或感受风寒,发为筋聚。
症见局部肿胀、疼痛,腕骨上凸下塌,或上凹下努,或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3卜
右歪斜,8块小骨随筋而散,骨散筋散,旋转不能,屈伸不 利,掌指活动障碍,被动活动则疼痛加剧。
如有大挫,3脉已闭,若骨合后(上骱),脉不还原者, 预先言明,难以复归。
[疗法]
患者正坐凳上,一助手双手拿住伤侧臂昆骨下头,用力带 之,令其不动(双巨指并齐,置于距腕骨2横指宽之处)。医 者在病人对面,丁字步站好,双手拿其腕,双巨指稍屈扣住腕 缝(指尖向下扣按,余两手各4指拿住其掌心,大小鱼际向下 带之),慢慢晃之,骨音先是大小不一,继晃之则骨音越小, 至无骨音,停晃,遂用大力拔直,所凸者已平,用垂法向下垂 腕,随后仰其手腕,余双4指向内同时归挤,双拇指戳之,此 缝巳合,再用合顺法按摩其筋复其本位。
用药同前。
绷带缠之,表心纸叠大垫两个,左右夹之,带住掌骨根 (长4. 5寸,宽2.2寸),再用绷带缠之。纸牌子5个,背侧3 个,掌侧两个放匀,3道线带扣住,木板线带搭项挎之,手腕 直立于板上,不准内合外仰(挎板宽4寸左右,长度前过手, 手掌处竖1木桩,以防内合外仰;后要到肘)。
头期每晚10点后,必要作胀、作跳、作疼痛,两点后方 止,本是引药力归伤处,生长窜痛。每日开看,用正骨活血熥 药,布袋两个装好(口袋5寸长,4寸宽),饮用白酒蒸热, 换熥换敷。换10次,约50分钟。熥后均用前法治之,3天后 必显青紫,瘀血散于皮下。忌风寒急气,生冷凉物,四时皆暖 之。21天可痊愈。左、右同法治之。
附:八面风手法
a.拔戳法
患者正坐凳上,医者在伤臂之外侧,一手由内侧圈其腕, 大指扣住掌骨根;一手用巨、食二指拿住第1掌骨,余下3指 带住指节。晃开,拔直,垂指,拿腕之大指用戳法,拿掌骨之
• 632 •
大成推拿术
手用屈法,曰戳法屈回(实掌骨为背屈)。
适用治疗大指掌骨根受伤,桡侧伸腕肌等损伤。
b.屈戳法
患者正坐,伸臂,手心向上,上法拿腕之手改为拿大指及 掌骨;拿指之手,改为由背侧圈腕,将指扣住第1掌骨根,晃 开,斜向外侧拔直,再斜向内侧戳法屈转(使其指尖对鼻
尖)0
适用治疗大指掌骨根受伤,桡侧屈腕肌等损伤。
C.屈转法
患者正坐,伸臂,手心向下;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由 内侧圈其腕,将指扣住小指掌骨根,一手拿其4指,拿平(巨 指在上,余下4指在下),晃开,斜向内侧拔直,平手向外侧 戳法屈转。
适用治疗小指掌骨根受伤,尺侧伸腕肌等损伤。
d.合筋法
患者正坐,伸臂,手心向上,医者上法中拿腕之手,改为 拿其4指节;拿指节之手,改为由外侧圈其腕,将指扣住伤 节。由内向外侧晃开,拔直(指节之手,斜向上提拔之),使 其立手,斜向内侧戳法屈转(手指尖朝向健侧肩部)。
适用治疗小指掌骨根受伤,尺侧屈腕肌等损伤。
e.捋筋法
患者正坐,伸臂反手,手心向外。医者站在伤臂之外侧, 一手拿其腕,巨指扣住神门或通里穴。一手拿其掌骨(大指 在掌心,余下4指在手背),拿平,拿掌骨之手晃开,用横力 拔直,拿腕之手向上提之,拿掌骨之手向下垂之,使伤臂高 举,伤手向外转之,向下垂,拿骱之大指向下捋之。
适用治疗尺侧屈腕肌受伤作痛。
f.顿筋法(颠振法)
患者正坐,伸臂,手心向下,医者站于患者前方,一手由 内侧圈其腕,一手由外侧拿其4指,晃开拔直,垂手,即急速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33*
向上颠之(使腕关节急速背伸)。
g.插指法
患者同上法体位。医者一手拿腕同上法,巨指扣住后通筋 下头;一手4指插其4指间扣住,提法晃开,指尖扣力向上提 拔之,先使伤腕下垂,再用戳法扬手,合掌整戳之。
以上两法适宜治疗后通筋受伤,伸腕总肌腱损伤。
H.借力顺筋法
患者正坐,伸臂仰腕,平推医者胸部。医者丁字步站好 (若患肢在左,医者左足在前),胸部挺直。患者平推扶在医 之华盖穴,医者一手由内侧拿其腕,巨指在掌侧扣住力、通2 筋,4指在背侧;另一手由外侧拿其掌,巨指在掌心,余下4 指在手背,小鱼际压住腕缝。令患者用力缓推医胸,突然高举 伤臂,拿掌骨之手急速下垂,拿腕之手巨指向下捋之。
适宜治疗力、通筋受伤及屈腕总肌腱损伤。
(2)掌骨散挫
手掌者持物之主骨,本是19骨合凑而成。掌者乃指之本 节,于指骨之后,腕骨之前由5骨合成而为掌,有大小筋膜 连合。        .
如因跌、打、拍、震,可伤掌骨。
局部肿胀、疼痛,手指不能屈伸,由第1指掌骨至第5指 掌骨,压痛明显,手背显宽,用双手归挤时可复,若手一松, 即又随之显宽。
[疗法]
病人正坐発上,用一助手巨、食4指扣住掌骨根,拿平向 上带之,医者站患者前方,双手巨、食4指(巨指在上、食指 在下)拿住掌骨,余下6指带住指节。晃开拔直,指要稍垂, 再用戳法归挤屈回。戳法要轻,归挤要重。归挤之时,食指要 将手掌托平,使1次,复1次。放松时,不随手而散,此骨 合也。
用药同前。
• 634 •
大成推拿术
绷带缠之,表心纸叠大垫两个,长度上头过腕,下头过 掌,宽以患者手掌为尺寸。上下剪缺口,底托1个,上盖1 个,绷带缠之,木板线带塔项挎之。手直立于板上,不准内合 外仰。
头7天晚上10点后,必要作胀、作跳、作疼,两点方止。 每日开看,均用正骨活血熥药换熥换敷,再用前法治之。睡眠 时去木板,或正坐或仰卧,四时皆暖之。21天可痊愈,左右 同法治之。
(3)拇指掌骨大挫
如有跌、绰、戳伤,可致拇指掌骨根大挫,当臃肿胀起 时,指不能动。
[疗法]
病人正坐,医者在伤手外侧,一手由内侧圈其腕,用巨、食 二指扣住伤节,另一手巨、食二指拿住掌之本节,由外向内侧晃 开,用大力拔直,垂指,拿伤节之巨指向外向下戳之,其节作声, 此骨愈合。再一手拿其指节,用顺筋法按摩其筋,复其本位,外 敷正骨散,带腕捆之,所凸之处压一小棉花球,7 ~ 14天可痊愈。
(4)指节挫伤
指节即手之五指骨也,共14块。
如有捵、戳、擢、拧,必有一差挫,伤节臃肿疼痛,活动 不便。如有本节挫伤,也可见翻挫;如有指节大挫,指节直 立,不能动转,大挫者,骨折少见。
检查时,如未经治疗,伤节微能动,有活软感;若经误 治,即不能动,则难痊愈。
[疗法]
①大指本节(掌指关节)
病人正坐凳上,一人由背侧抱其身,医者在伤手外侧,前 臂伸直,将伤臂夹在医者腋窝下,用巨食二指拿住掌骨远端, 另一手巨、食二指拿住本节,拿掌骨之手向上提之,拿指节之 手向下戳之,微见有声,拿指节之巨指立指向外撑之,拿掌骨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35 •
之手向上拔之,再用大力拔直,屈指,不可用戳法屈回,只做 自然伸指相对。
②2        ~ 5指本节挫伤(掌指关节)
如有大挫,有向上挫之,也有左右歪斜。
如二三指挫伤,医者站在伤臂外侧;如四五指挫伤,医者 站伤臂内侧。治时,患者手背向上,如有向上挫之,指不能伸 屈,一手拿住掌骨,一手拿住指节,拿指节之手向上拔之,拿 掌骨之手向下垂之,其节作声,将伤指拔直,指要下垂,二次 拔直,其节作声,此骨愈合。如有向左歪斜,即向左拔之,拿 掌骨之手向右推之,拔开捺正,垂指相对。如有向右歪斜,即 向右拔之,拿掌骨之手向左推之,拔开捺正,垂指相对。
③2        ~5指中节挫伤
病人正坐凳上。患者手心向下,医者一手拿其掌,一手用 巨食二指从内外侧拿住伤节,先用舒筋法,由轻到重,轻者为 捻,重者为开。捻开后,一手用巨、食二指拿住上节左右,保 住不动;另一手拿下节上下,拿住晃开,拔直,垂指。二次拔 直,手指放开相对,上骱之后,左右用捋顺法,上下用散法, 按摩其筋,复于本位。
12.1.11胯部伤筋
(1)胯骨前缝伤筋
行走不便,行走时不觉疼痛,惟觉酸软,只能前脚掌着 地,足跟不能着地,伤跨向前壅之。
[疗法]
患者仰卧榻边,伤腿在外,用一助手扶健侧之腿。医者在 伤侧,一手由内侧拿其伤足踝,一手由外侧扶其骱(巨指在 内,余指在外),晃开拔直,将伤足踝夹在膀腋,夹膀腋之手 托住膝窝,拿骱之手向下戳之。戳法屈回,使膝近其肚,足跟 到臀骨。拿骱之巨指倒在伏兔骨处向下戳之,扶膝之手改拿伤 足踩,使伤腿慢慢伸直。伸直之时,在大腿骨之大指,向上顺 之。使1次,复1次。再用捻法散法(手掌)舒筋。
• 636 •
大成推拿术
(2)胯骨后缝伤筋
胯骨后缝者,位于胯骨后秩边穴周围,有4道大筋通过, 其中1条较粗,不易伤而易治,余3条较细,故易伤,伤后不
易诊治。
此缝一伤,症见行路时腰必斜向健侧而前倾,伤腿拖拉,
行走不灵。
遇有此症,检査时先令患者俯卧,顺腰、胂肋下至胯缝 (秩边)。检查后,腰与胂肋未见病症,惟秩边下有明显压痛, 即是胯骨后缝伤筋。再令患者仰卧,伤腿不能放直,放直必 痛,腿若伸直,不能抬起。
[疗法]
遇有此症,患者侧卧榻中面向里,伤腿在上,并将上身垫 高。用助手一人,用双前臂从腋下抱其身,听医生指挥。医者 一手拿足踝,一手扶其骱,晃开拔直,将伤腿屈曲,扶骱之手 倒在膝上扶住。再用合晃法晃之,扶膝之手向外压,拿踝之手 使足至健侧胯腋,扶膝之手倒在后跨缝处,其腋窝压住患侧膝 部。令助手将病人抱起,坐位,医者用食将二指在后胯缝处戳 之,同时将伤腿伸直,使1次,复1次。
总之,胯骨有前、后、里、外4个缝,故有4种伤筋之 分。此伤经治后,轻者当日可痊,重者3日可愈,左右同法 治之。
后缝治法,杂记中尚有一 “三紧法”,应附于此,头顶法 更为适宜。
(3)胯骨里缝挫伤(2~3周才出现症状)
此浙本是大接交处也,如有颠震颤跌,必有稍挫、微挫之 伤。挫时外胯觉塌,胯腋觉凸,行走稍显酸软无力,疼痛迟日 渐轻,再稍受微挫之伤,正是疼痛发肿,伤腿已长。再迟日又 好点,再受稍挫之伤,可致步履斜行,红肿高大,疼痛难忍不 息。胯骨挫缝,环跳穴下为气血总要路,如气血截挡,不能灵 通必存疲血,气血久瘀,则成疮疡,必归于漏。若皮破裂,性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37
命难保,则不绐矣,速则易治。
患者行走,步履斜行,伤足擦地,就是伤腿必长。
检査:患者仰卧塌中,去其下衣,身要躺正,双腿捋直, 跨腋(线)垂下,足跟不齐;再令双腿卷起叉开,再双手捋 其小胯,其小胯显高,胯缝显宽,此即跨骨里缝伤筋(如无 此症,即是胂肋骨受伤。此伤不知疼痛,只觉发酸,日久垂 下,伤腿亦能长出。仰卧时不能伸腿,如要将腿伸直时,腰不 能贴床,此乃胂肋骨垂下,但亦应防腰骨疽之患,不得不知 矣)。
[疗法]
①胂肋骨垂下
患者侧卧榻边,面向里,伤腿在上,用一助手蹲在床边, 助手双手掌放芊,张开(两掌根相对,掌尖向相反方向分 开),保住脊柱;另一助手扶住膀腋。医者,一手拿足踝,一 手扶其浙,晃开稍拔,双腿屈曲,使膝近其肚,拿骱之手,倒 在胂肋处,向下戳之,两法合一,相对归挤之。使1次,复1 次。再用手掌所散筋法,按摩其筋。用绷带由跨腋起,十字搭 胯,纸垫1个取中扣之。
用药同前(正骨散、正骨紫金丹),轻者1次可痊,重者 3次可愈。久治不愈者,非此病也,需防腱骨头塌陷之虞。
②里缝治法
榻边一人正坐,面向外,将顽童抱在腿上坐着,医者一手 拿足踝,一手抉跨腋,向内侧晃开拔直,患足踹蹬医之肚,医 者用丹田之气向前戳之。拿骱之手倒在膝窝下,向上托之,使 膝近其肚,足踉到臀骨,使1次,复1次。伤腿已齐,此骨 愈合。
患儿仰卧塌中,一助手扶其身,一助手扶其健侧之腿,医 者一手拿其伤足踝,一手用巨指掐其胯腋,晃开,用拔法拔 直,戳法屈回,使膝近其肚,足跟至臀骨。将伤腿之膝稍向内 合,拿骱之手倒下,用巨指顶住小胯,向上戳之,同时,将伤
.638 •
大成推拿术
腿慢慢伸直。双足已齐,此骨愈合。
调养:起卧行路随便;但不能蹲,喜抱不喜背,注意7 天,伤腿不长则为痊愈。
(4)跨骨外缝挫伤
如有跌伤、斜扭(打滚),必伤此处。但老年人、成年人 跌伤应注意骨折。
遇有此症,检查时,让患者仰卧床榻,双腿放直,跨腋线 正常,用手检查,摸其两跨,患侧胯骨稍高,就是跨骨外缝 伤筋。
症见胯骨外头微显高起,稍宽,疼痛,胯骨篡筋俱已收 缩,背面通筋俱已僵硬,病人伤腿已短,行路时向患侧栽歪。 [疗法]
患者仰卧榻边不动,一助手扶住健侧之腿,医者一手由内 侧拿足踩,一手由外侧拿其浙,晃开,将足踝夹在膀腋,腿要 屈曲,拿骱之手扶膝,拿足踝之手向内侧转之,至健侧胯腋, 扶膝之手,向外按之。使1次,复1次,伤腿已齐,此骨
愈合。
轻者不用药,重者用药,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捆绑法:用绷带由跨腋起,十字搭胯,奔不伤之胯,来回 数绕,纸垫一个取中扣之。
调养:行走动转,只能在屋院以内,不可远行,次曰开 看,重者要用正骨止痛熥药,换熥换敷。忌风寒急气,生冷凉 物,35天可痊愈,左右同法治之。
(5)震跨经闭
患者半身着地,胯骨无折伤、破碎之患,名曰震胯经闭。 遇有此症,当时麻木不仁,筋酥无力,作抽、作跳、作疼痛, 疼痛时连心。或有时作抽、作跳,当时不能站起,伤腿不能放 直,只能躺卧。
检査,冲阳脉已闭,脚趾不能屈弯,用手按屈足大趾,其 疼痛。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疗法]
患者侧卧榻边面向里,伤胯在上,腿要屈曲,膝盖处放一 枕头。医者用分筋顺气手法治之。操作如下:医者双手掌虎口 相对,由胯骨(环跳处)同时一手向下、一手向上捋顺之。
次日用舒筋顺气止疼熥药,换熥换敷。青年1周可痊;中 年人3周能愈;老年人40至60天方能痊愈。
调养时,侧卧或仰卧,膝部垫一枕头。忌风寒急气,生冷 凉物。
刘寿山老师嘱:震胯隔日就诊者,如服活络丹、再造丸者 易引起痰火之痨,治时尤当慎重。
        骨折        震跨经闭
肿胀        无明显肿胀        无
疼痛        持续性疼痛,活动加重;于跨 骨部或鼠蹊窝处压痛明显        作抽作跳作疼痛,疼痛时连心。 特点:麻木不仁,筋酥乏力。与 活动关系不明显
畸形        伤腿显短,胯骨或扁,或向 上错        无
下肢        屈不能直,脚尖多向外歪        屈不能直,麻木不仁,冲阳脉已 闭,足趾不能屈,大敦穴有明显 压痛
12.1.12膝部伤筋
(1)虎眼里缝伤筋        •
如有跌打碰撞,向外闪挫必伤里缝(膝关节外侧受力, 向内侧扭之)。
当时臃肿胀起,疼痛难忍,步履难行,不能站立,亦不能 动转,伤腿不能伸直,伸直又不能屈,渐渐慢屈之又不能伸 直。外观肿胀,妹躯骨下头高起,膝关节内侧有明显压痛。
[疗法]
遇有此症,病人正坐榻边面向外,一助手双手拿住硃躯骨 下头带之。医者蹲在患者前方面对患者,一手拿其骱(用巨、 食二指圈住膝盖,巨指扣住伤处,余下3指保住膝窝),一手
.640 .
大成推拿术
由内侧拿其踝。晃开拔直,将足踝夹在膀腋,再用大力拔直。 拿骱之手变掌,由里缝处向外戳之,医者转身用胯挤之,使足 跟近其健侧之胯腋(如盘坐式),此曰胯打法。其骱作响,此 骱合也。再以拿骯之手拇指,用顺筋法向患者膝内侧顺之,顺 后,拿骱之手改为托膝,拿足踝之手将腿轻轻拉直。使1次, 复1次。医者再用双腿夹住伤足踝,绷直拔之,双手用捻顺法 按摩其筋,复其本位。
外敷正骨散,/V字绷带缠之,内服四香正骨紫金丹。每日 开看,用正骨活血止痛熥药,换熥换敷。再用前法治之。
头期每日晚10点后,必要作抽、作跳、作疼痛,两点后 方止。忌风寒急气,生冷凉物,调养睡眠,重者3周,轻者2 周可痊。左右同法治之。
(2)虎眼外缝伤筋
跌、打、碰、撞、向里闪挫,可伤外缝(膝关节内侧受 伤,向外侧扭之)。
症见伤处不肿或微肿,稍能活动,也能站立,走路时栽歪 不平,并觉疼痛,伤腿不能放直,侧卧时伤腿能直,膝关节外 侧有明显压痛。
[疗法]
遇有此症,病人侧卧榻边面向外,伤腿在上,一助手双手 拿其妹躯骨下头带之。医者站于病人伤腿前面,一手拿其骱, 大指在上,扣住伤处,四指在下,一手拿足踝、大指在下,4 指在上,晃开拔直,拿骱之巨指倒下,4指倒上,拿足踝之巨 指倒上,4指倒下,再用大力拔直,拿骱之手用归法,拿足踝 之手用屈曲法。屈腿之时,助手双手放开,向后撤身,使膝近 其肚,足跟到臀骨,医者双手照旧倒回,拿骱之大指向下戳 之,拿足踝之手向下拔抻之。使1次,复1次。将腿放直,再 用捻、捋、顺3法,按摩其筋,复其本位。
用药、捆绑、调养同里缝挫伤。
(3)虎眼正缝伤筋(挫伤)。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41 .
如有由前面跌、打、碰、撞、捵、颤、身体向后仰之,可 伤虎眼正缝,当即肿胀疼痛,伤腿直如棍,不能弯曲,不能行 走。站立时疼痛加剧,其膝盖稍下垂,膝胭骨稍向后错之,膝 窝鼓大包,按之疼痛难忍。
[疗法]
遇有此症,病人正坐塌边,靠一头,面向外(身体要成 肀仰式),用大力助手3人,一人由背侧抱其身,向后仰之; -助手双手拿住妹躯骨下头,向上带之;医者在患者正前方, 一手拿其骱(巨指在内),一手拿足踝(由内侧),拔直,拿 ill踝之手向内、外旋转之,拿骱之手巨食二指,掐住不动;另 •助r-一手由内侧拿足面,一手由外侧拿足踝,与拿妹躯骨下 火之助f,二人相对大力拔直。医者在伤腿外侧,骑马蹲裆式 站好,一手拿其浙,一手拿其胫,骨偏下部(下头),当二人 川人力拔直之时,医者拿骱之手变拳,倒在膝窝下(拳眼在 I'.),叫丨•.巅击之,同时撤掉拿秣躯骨下头及足踝之二助手, 阑沂分胫骨下头之手,急向下压之。遂用戳法屈转,使膝近其 肚,足跟到臀骨,其骱作声,此骨愈合。一助手拿住足踝不 动,眹者双手用顺筋法,上下、左右按摩其筋,复其本位。医 者再双手巨、食4指在上,圈住膝盖,双手6指在下,用归挤 法,此时令拿足踝之助手,慢慢将伤腿拔直。捆绑时用一小棉 垫垫在膝窝。次日看时,用熥药后,只按摩顺筋法治之。余 同前。
(4)站骨离位
如有蹲、震、颤、拐,向外侧转扭,或蹲时拔苗,必易伤 站骨离位。受伤之后,功能正常,外无形迹,只觉酸疼,自己 悬腿晃之,必要作声,既能行走,亦能蹲下,惟站起时无力, 需用双手扶两膝,方能站起。医者用双手按压站骨,可随手 上下。
[疗法]
与虎眼外缝相同,只拿骱之手向下,拿住伤处,捆绑时不
• 642 •
大成推拿术
能带膝关节,只能直绕患处。
(5)象鼻子骨挫伤
如有跌、扭、碰、撞,象鼻子骨稍挫,亦有抱头筋损伤, 也有正面通筋受伤,若伤后日久,行路只能慢行,伸屈正常, 按之疼痛,日久必要凸起,越肿越大,也能引起外伤性增生。
[疗法]
遇有此症,先令患者仰卧床塌,伤腿在外。医者一手由内 侧拿其浙,大指扣住所伤之处,余下4指在膝窝,一手由外侧 拿足踝,屈腿向内侧晃之,晃开拔直,拿骱之4指向上提之, 拿足踝之手屈转之,使足跟到健侧胯腋,拿骱之大指用戳法, 拿足踝之手用拔法,将腿放直。令患者正坐榻边,面向外。医 者双腿夹住伤足踝。双手用捻散法按摩其筋。医者屈膝下腰, 使伤腿屈曲之时,医者双手用归挤法,放直后,双手大指用顺 筋法(分推局部),使筋复其本位。外敷活化散和化筋散混 合,醋调涂之。绷带缠之,如无增生者两周可痊,有增生者必 要旷日迟久。
(6)膝盖骨离位
如有跌、打、颤、踢空,膝盖骨必离交接之本位。
若有此症,当时微觉疼痛,能站立,行走时腿不能屈转, 画圈而行,酸软无力。
检查:患者正坐榻边,面向外,患者伤腿外侧放一小方 凳,医者坐在凳上,将伤腿放置医者之腿上,用手摸之,膝盖 上下、左右位置不动,一手或由内侧或由外侧用巨、食二指圈 住,另一手大指按之,膝盖随离手而起,即为离位。
[疗法]
一助手双手带住妹骶骨下头,医者站在患者前方,一手拿 伤节,一手拿足踝,稍晃,双腿夹住患者伤腿之足踝,双手拿 住伤骱,巨食4指在下,圈住髌骨,余下6指在上,拔直,拿 骱之手向下推之,夹伤足之腿向下拔之,双手巨食4指再用归 挤法,伤腿屈曲,使足跟近臀骨,医者倒手,一手拿足踝,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43
一手掌按住膝盖,将腿放直,按膝之手掌向下戳之,其骱咯噔 作声,此骨愈合。
用药同前。
用绷带捆之,坐卧行走随便。30天可痊愈。7天后失调, 伤膝复离者,不治。因其额外筋不能续长。
12.1.13踝跗部伤筋
①内外踝挫伤
内、外踝即昕腔骨下头是也,内踝骨离地3寸,外踝骨离 地1寸,两侧有包骨筋左右4道。
1)外踝缝挫伤
由内侧跌打,向外蹉者,足向里,则伤外踝缝。当时臃 肿胀起,内踝侧肿小,外踝侧肿大,不能行走站立,疼痛渐 增,以致有坐卧不定。若足向外侧蹉伤,可致外踝离位。患 此伤,外踝突起,勉强行走,患处酸软无力。检查外踝下压 痛明显。
[疗法]
①外踝离位
病人侧卧,伤腿在上(或患者正坐榻边,面向外),一助 手双手带住昕腔骨下头,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面,双大 指扣住外踝,稍晃,用大力拔直,垂腕(内翻),再戳法屈 回。使1次,复1次,双大指不离所伤之骨。要慢慢抬起,伤 骨不随手而起,此骨即合,如若随手而起,再复1次。
外缝挫伤:患者侧卧榻边,面向外,伤腿在上,一助手拿 其伤侧足踝带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面,双巨指扣住 所伤之缝,晃开,拔直垂腕(内翻)再用戳法屈回。屈回之 时,双手巨指大力向下扣之,其骱作响声即合也。
②内踝离位
若向内侧蹯之,足要外翻,必致内踝骨离位,不见大肿, 轻者能站、’/'.行丄,微觉疼痛。检查时,应注意连韧骨(内踝) 有无骨折,,木1f•法治之。遇有此症,病人侧卧榻边,
.644 .
大成推拿术
面向外,伤腿在下,一助手拿其断腔骨远端带之,医者一手拿 足跟,一手拿足面,双大指扣住所伤之骨,晃开,大力拔直, 垂腕(外翻),再用戳法屈回。屈回之时,双巨指尖大力向下 扣之。使1次,复1次,大指慢慢抬起,此骨不随手而起,此 骨即合。
固定:外敷正骨散,绷带缠之,用大纸垫2个(内外踝处 各剪一孔)’左右夹之。再用绷带缠之数绕扣住。
2)内踝缝挫伤:治疗同上,只双巨指扣住所伤之缝,余 法同上。
(2)足部扭挫伤
1)足腕大挫
如有跌打拐拧等伤,可致足踝大挫,当时疼痛难忍,臃肿 胀起,步履难行,畸形明显。
[疗法]患者仰卧榻边,助手二人,一助手按住患者两 肩,另一助手拿住珩胫骨下头,医者一手由外侧拿足跟,一手 由内侧拿足面,顺其势拔开,向内侧转之,转正后,再拔直, 医者撤去拿足面之手迅速用平顶拳击足下(足跟前内侧,则 可免除后遗症),再用按摩法,双大指从5趾本节向上顺之, 双食指在两侧保之。再用巨食4指以和顺法,按摩其筋,复其 本位。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单头绷带缠之,十字搭足面,表心纸叠大垫2个,左右夹 之(内外踝处挖一圆孔),绷带再数绕扣住。
2)支骨内、外头挫伤
足跗本是整个足跗部诸关节也,有26块骨合成,支骨即 当足踝正中之下部,为踝跗关节之中心。
如有跌、打、戳、扭,可致内、外头挫伤。患处不肿或微 肿,微觉疼痛,步履跛行。
[疗法]
支骨外头挫伤:患者稍斜卧,伤腿在上面,一助手双手拿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45 •
住珩胫骨下头带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面,大指在 上,拿足跟之手固定不动,拿足面之手晃开,斜向前方拔直, 垂足,戳法屈回,屈回之时,双巨指向下方戳之。
支骨内头挫伤:患者稍斜卧,伤腿在下面,一助手双手拿 住珩胫骨下头带之,医者一手拿足跟,一手拿足面,拇指在 上,晃开垂足,用半圆式(先向下、向后、再向上)戳法 屈回。
固定,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单头绷带,从足腕 缠起,十字搭足面,过足心,在伤处压一小棉捻,绷带缠数绕 扣住。
3)支骨挫伤
如因跌打、坠、扭、拐、踢挫皆可伤及支骨。此骨一伤, 步履困难,行走时只能足跟着地,翘足无力,肿胀疼痛,活动 更甚。
[疗法]
患者正坐榻中,面向外,一助手拿住伤侧足踝向上带之。 医者双巨指扣住所伤之散,余下之指拿住足心,晃开,大力拔 之,戳法屈回之时,巨指大力向下扣之。其骱有响声者,合 也。再用舒筋法,向上捋之,使筋复位。或患者正坐不动,一 助手拿足踝向上带之,医者一手由内侧托足跟,巨指扣住所伤 之散,一手拿足趾,晃开(向内侧晃),指尖扣力向上拔直, 向下垂之,再用戳法屈回(拿骱之手拇指用戳法,拿足趾之 手用屈法)。
4)跗节骨高挫
跗节骨在足面,当胃经冲阳穴周围。如有跌、打、拧或压 砸,可伤此骨,跗节骨一处或数处高起,如一处高起,此谓卷 拽,致伤后不能行走,足难着地,臃肿疼痛,冲阳脉浮数。
[疗法]
病人正坐榻边面向外,用一助手双手圈住足踝,带住足 跟,向下用力压之,医者在患者前方,双手巨指扣住掌骨根
• 646 .
大成推拿术
(即跗节高挫之处),双手四指在足心,晃开用大力向上提拔 之,凸处见平,双手向下垂之,双大指用戳法,双四指用屈转 法,戳法屈回,其节有响声者,合也。再用顺筋法,按摩其 筋,复其本位。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单头绷带从足踝缠起,十字搭足背,过足心,再到足踝, 表心纸叠大方垫1个,盖在伤处,再用绷带缠数绕扣住。
5)足掌骨挫伤
足掌骨在足部跗节骨前方,即5趾之本节(大趾2节在 外,本节在掌,余下4趾3节在外,本节在掌)凑成足掌。
如有蹲、震、戳、蹉,可使掌骨卷挫或散挫。
掌骨散挫:掌变宽,行走时只能足跟着地,身必摇动,站 立时,只能足跟点地,足掌不能着地,身必向健侧歪斜,疼痛 难忍不息。
如系卷挫,5趾向下垂。
[疗法]
患者正坐榻边面向外,一助手双巨指扣住(阍也)掌背 根处。用力向下垂带之,余下双手4指保住足跟。医者在患者 前方对面,双手巨指在上,扣住掌骨,余下4指在下,带住趾 节,向上提之,晃开拔直,垂趾掌骨,用戳法归挤屈回(戳 法要轻,归挤要重——此为散挫;反之戳法重,归挤轻——此 为卷挫,两者治法之不同处也)。再用一手拿住趾节,另一手 自大趾起,向上顺其筋。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外用单头绷带自内侧向外 侧缠之。
6)蹉踵骨离位
蹉骨(骰骨)、蹿竹(第3楔状骨)在足面外侧,下接足
掌骨。
如有跌伤,掌骨外侧先着地,可引起跋踵骨挫伤,行走站 立只能足跟用力,行动觉痛,当时肿起一包,按之见软,有明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47-
显压痛。
[疗法]
病人正坐榻边面向外,医者在患者内侧放一小凳,斜向外 坐,一手由外侧用虎口圈住足跟,巨指扣住所伤之骱,另一手 拿住第5掌骨根,晃开,拿伤节之手向下按之,拿掌骨之手向 上拔之。当拔开骨缝稍见离开,使掌骨向下垂之,再用戳法, 双大指扣力屈转之,其节有响声者,合也。再用捋筋法,复其 本位。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单头绷带由外向内侧缠足踝,再十字搭足面,兜住伤处, 再放一云头垫,绷带来回数绕扣住。
7)三毛骨离位伤筋
三毛骨在足面里侧,聚毛骨(第1楔状骨),在三毛骨之 前,两骨交接有一缝(关节)。
若戳伤,趾掌着地,三毛骨离位,必要垂下,足心显平。 若戳伤足尖大指向外,兼有扭之,致三毛骨离位,必要凸起。
致伤之后,只能慢走,不能快行,行走时患处微痛。望诊 能见,三毛骨凸起,或垂下,用手按之则疼痛。
[疗法]
患者侧卧榻边,伤腿在下,用一助手带住足踝不动。医者 一手拿足跟,大指在上,扣住所伤之浙;一手拿足面,巨指在 下,4指在上,拿足面之手晃开(拿足跟之手保住不动),向 前拔直(沿小腿纵轴),再用横力拔直(垂足之纵轴),双手 (保持双向拔力情况下)坐踝,即外翻,再双手用戳法归挤, 若三毛骨垂下,向上戳之,使之归其本位。若三毛骨凸起者, 则向下即向足外侧戳之。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用单头绷带,由内向外侧缠足踝,十字搭足面,兜住伤 骱,伤处垫一长尾巴云头垫,再用绷带来回数绕扣住。三毛骨 若有垂下者,需在复位后,于其下方(足心处),放一小棉
• 648 •
大成推拿术
捻,顶住患处(以保持足弓)。
12.1.14足趾挫伤
如有蹲、震、戳、踔之伤,"J■致趾节挫伤。有大挫、卷 挫、翻挫、也有歪斜。一致此伤,必步履难行,疼痛不息。
[疗法]
患者正坐榻中,面向外。如1~2趾受伤,医者坐于患者 外侧;若3~5趾受伤,医者坐在患茗W腿之间。医者身斜向 前外方坐之。患者将伤足置于医者腿上,
另需一助手抱其身。医者一手拿掌骨下头;一手拿其趾 节,稍晃,拿趾节之手向下戳之,拿掌骨之手向上提之,此为 摘法。其浙微有响动,立即使拿趾节之大指向外撑;拿掌骨下 头之手向上内推之,再用大力拔直,稍垂,拿掌骨下头之手不 动,拿趾节之手放松相对,伤趾不复挫,此骨愈合。(此为拔 直相对法)。再用按摩法,按摩其筋,多用捻捋之法。
凡5趾本节挫伤,均可用晃开拔直相对之法。
如系趾节卷挫、翻挫或左右歪斜,皆需顺其所斜方向,先 拔后稍晃,再顺其所斜方向拔直,捺正相对。再用顺筋法及捻 筋法按摩其筋,复其本位。
外敷正骨散,内服正骨紫金丹。
用单头绷带带足踝缠2 ~3绕(1趾受伤,5趾皆需一齐捆 之),量其患处做一小纸牌子,盖上,绷带缠严扣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8:26 | 只看该作者
103楼 铁鞭01说:
12.2治疗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的 手法介绍
刘佑华臧福科等
产后耻骨联介分离常山产伤所致,如因胎头过大,或因难 产等均可使耻骨联合部逍受较大压力而致被迫分离。其临床症 状主要表现为耻卄联合的局部疼痛及明显压痛,并有不同税度 的下肢牵拉痛,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且活动的同时疼 痛加剧。站立位下肢抬举受限,上下台阶时疼痛尤著,甚者需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49-
持拐行走,甚或卧床不起。X线平片显示耻骨联合间距加大 (我们以超过6毫米者定为耻骨联合分离)。结合分娩史及临 床表现,诊断多无困难。
随着接生方法的改进,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病率已明显下 降。新鲜的耻骨联合分离,经过适当的护理、休息,大多可以 顺利恢复;一部分病人经局部封闭、布带悬吊等治疗亦多可治 愈,仅有少数患者虽经多种方法治疗,但收效不显,长期不能 愈合,甚至并发耻骨联合软骨炎,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 及生活上的不便。我们在学习、继承我院刘寿山老中医的正骨 经验中,用手法治疗病程2个月到半年的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 分离1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所用的方法简要介绍 如下:
患者坐在床边,呈半仰半卧式。助手甲在患者背后扶住患 者背部,以防其过度后仰;助手乙用双手握住患者双踩部,并 使患者屈膝屈髋,同时使双大腿呈外展外旋位。术者坐在患者 左侧,术者之右髋紧靠患者之左髋,令患者左手按在耻骨联合 部位,同时术者之右手放在患者右髋部,术者之左手握住患者 之右手腕关节。
术者之右手用力按压患者右髋,术者左手握患者右手使之 压向患者按在耻骨联合部的左手背上并用力按压,助手乙将患 者双下肢迅速用力下拉,并使患者双下肢内旋。以上3个动作 同时进行,力量宜配合适当,恰到好处。每次按上述手法做2 次,一般每周治疗2 ~3次。
本组19例均采用上述手法治疗,最短1次治愈,最多15 次治愈。治愈标准是临床症状消失,X线显示耻骨联合间距缩 小(<6毫米),恢复正常工作。此外还发现,随着耻骨联合 分离的痊愈,并发的耻骨联合软骨炎,经过一段时间后常可不 治自愈。
• 650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8:52 | 只看该作者
104楼 铁鞭01说:
12.3手法治疗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
臧福科
耻骨联合分离的发病率并不太高,据有的学者统计,在妊 娠及分娩的妇女中的比例大约为2000: 1,比国外有的学者 1955年统计的500: 1低得多。这可能是与资料的时期不同, 接生方法的改进有关。
新鲜的耻骨联合分离,经过适当的护理,如安静侧卧位休 息,大多可以恢复。有一部分通过应用局部封闭、布兜悬吊、 骨盆多头带包扎亦多可痊愈。仅有少部分患者虽经多种方法治 疗,效果不明显,长期不愈,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生 活上的不便。我们学习继承刘寿山老中医的正骨经验,用手法 治疗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病程短者2个月,长者达8年 之久。耻骨联合分离程度从8mm ~ 15mm不等,均用同一种手 法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内外尚未见类似的治疗报告,现 将我们的治疗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12.        3. 1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
耻骨联合局部有疼痛,压痛明显,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牵拉 痛,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且在活动的同时疼痛加剧,站 立位下肢抬举困难,行动无力,上下台阶疼痛尤著,严重者需 扶双拐行走,甚或卧床不起。
(2)        X线摄片诊断
结合上述症状,病程在2个月以上,拍X线平片,把耻 骨联合间距离超过6mm的定为耻骨联合分离;若再有耻骨联 合关节面毛糙不平,或有跌损,或有增生,定为耻骨联合分离 并发耻骨联合软骨炎。
12.        3. 2治疗方法
患者坐在床边,半仰半坐位,用助手二人,助手一从背后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51
扶住患者背部,防止其过度后仰;助手二拿患者双踝部,让患 者屈膝屈髋,双大腿外展外旋;术者坐在患者左侧,右髋部紧 贴患者左髋部,用右手经患者前侧抱患者右侧髋部;让患者用 左手(掌)按在耻骨联合部位,术者左手拿住患者的右手腕 部,治疗时,以下3个力量同时应用:①术者右手用力抱挤骨 盆;②术者拿患者右手向按在耻骨联合部的左手背上用力拍 按;③助手二将患者双下肢迅速用力向下拉,并使双下肢内 旋。这3个力量要组合得当,恰到好处,按以上手法再重复1 次,一般每周施行2 ~3次手法,最短者1次痊愈,最长者15 次痊愈。
12.3.3治愈标准
耻骨联合间距离小于6mm,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工作。
12.3.4典型病例
病例1王x,女,30岁,干部,X线号31117。
1976年2月4日初产,产前1周发现耻骨联合部疼痛, 卧床不起,经某医院检查诊为“耻骨联合分离合并软骨 炎”,服用消炎痛、炎痛静等药物无效。1976年11月26 日经某医院X线摄片(X线号132)耻骨联合间距离 10mm,边缘模糊,不整齐,于1977年7月27日来我院门 诊。主诉耻骨联合处疼痛,上下床痛,起床、翻身时痛, 上台阶痛甚。检査:局部明显压痛,诊为耻骨联合分离, 合并耻骨联合软骨炎,经用上述手法治疗5次,X线片 (31117)示耻骨联合间距离5mm,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 常工作,随诊1年余,无任何不适。
病例2刘X,女,38岁,医生,X线号103932。
1972年11月4日第2胎,顺产,产前1周即出现耻骨联 合部疼痛,不能抬腿,经某医院X线摄片,耻骨联合间距离 7mm,诊为“耻骨联合分离”。产后于1972年12月27日摄片
• 652 •
大成推拿术
耻骨联合间距达15mm。经用骨盆兜布法、服用钙片、抗炎 松、VitB12等药物治疗,未见明显效果。1973年2月24日来我 院诊治,当时卧床不起,不能步行下楼,需背负来诊,自己不 能上床,耻骨联合部压痛明显,临床诊断为耻骨联合分离。采 用上述手法治疗,首次症状明显减轻,经8次手法治疗后,可 以自己乘公共汽车来诊,13次后症状消失,1973年5月初恢 复工作,X线摄片耻骨联合间距离5mm。
1977年11月24日随访,患者治愈后,于1975年曾去西 北医疗队工作数年,现健康工作,住处距工作单位35千米左 右,每天往返上下班未发现任何不适。
12.        3. 5讨论
我们用上述方法曾治疗19例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的 患者,均取得了痊愈的效果,因资料不全,无法进行全面分 析,仅作简要讨论如下:
(1)耻骨联合是两侧耻骨的结合部,是一个能轻微活动 的半关节,其中间为一较厚的纤维软骨相联系,其软骨柔软 而富有弹性,在纤维软骨的上面有一软骨腔,称为耻骨联合 腔,此腔在女子较大,孕妇和产妇尤为显著,关节的周围有 4条韧带,各条韧带皆较薄弱,因此耻骨联合的结构不十分 紧密,近年来通过很多学者的大量研究,认为耻骨联合分离 的原因有两类:一类是孕妇体内含有松弛素,由于松弛素的 刺激,使耻骨联合分离;一种是产伤所致,即在生产时胎头 过大,或因难产,使耻骨联合部遭受较大的压力被迫分开。 对于前一种原因我们没有什么体会,对于后一种原因,在临 床上我们也得到了证实,现有两例难产的患者,在生产时, 产妇感到剧烈疼痛及听到有撕裂声,这种撕裂声可能就是耻 骨联合分离的响声。
(2)骨盆是由骶、髂和耻、坐骨组成,两侧骶髂关节和 耻骨联合属微动关节,当两侧髂骨旋后耻骨联合部就会发生分 离;当双下肢外展外旋时,耻骨联合部就分离明显;内收内旋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53-
时则耻骨联合部就明显合拢。这些情况我们在X线透视下得 到了证实。根据这一观察,我们采用刘寿山老中医的手法治 疗,先使耻骨联合部进一步分离,即“欲合先离”之意,然 后使用手法,一方面使骨盆两侧有一个向内的力量,双下肢并 拢内旋,带动双髂骨旋前,再用手拍按耻骨联合部,这3个力 量集中于耻骨联合部,使耻骨联合间距离靠拢缩小,达到 “离而复合”的目的。
(3)患者早期的X线摄片,一般均为单纯分离,但到晚 期患者,大都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耻骨联合软骨炎,这可能是因 耻骨联合分离的创伤、出血、水肿等原因逐渐发展而来的无菌 性炎症。我们在临床上观察发现耻骨联合分离痊愈后,过一段 时间,耻骨联合软骨炎不治自愈,这可能是因为耻骨联合分离 症愈合后,局部血运改善,致使炎症吸收所致。因我们临床病 例不多,观察不够细致,不能作进一步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 观察。
12.        3. 6 结语
(1)本文介绍了产后陈旧性耻骨联合分离的手法治疗 方法。
(2)对病因、手法整复机制及耻骨联合分离并发症的问 题做了简要的讨论。
参考资料
[1]汤言英.妊娠及分娩期的耻骨联合分离.中华妇产科杂 志,1958,9 (2) : 142-145.
[2]柳祥庭.产妇耻骨联合骨炎.骨科附刊,1965,9
(3):        193.
• 654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9:15 | 只看该作者
105楼 铁鞭01说:
12.4耻骨联合分离症手法整复机理讨论
北京东直门医院臧福科付国兵
耻骨联合分离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类疾病,多数病人 出现于产后。以耻骨联合部的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两耻骨联 合面中点之间的距离超过6mm为其特点,骨盆正位片是本病 的特异性诊断。在临床上我们应用按摩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取 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下面我们就从解剖学的角度,对本病手 法整复的机理进行讨论。
12.4.1解剖生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联合而成的完整骨环。左 右髂骨在前面正中线以耻骨间纤维软骨板相联结,称为耻骨联 合。左右髋骨在后面与骶骨以耳状关节面相连结,此为骶髂 关节。
耻骨联合为直接联结,其周围有耻骨韧带,耻骨前韧带等 保护,所以活动范围很小,只是在孕妇分娩过程中耻骨联合的 运动较为明显,其中以暂时性的分离为多见。骶髂关节的关节 面在成年后高低不平,呈犬牙交错状,关节囊紧贴关节面。并 有慨髂骨间韧带、髂前、后韧带等使关节牢固联结。关节的特 殊结构,限制了关节的运动度。在一般情况下,关节通过位于 骶胛前下5 ~ 10cm处的横轴,进行轻微的前后转动。妊娠妇 女的活动度可增大。
12.4.2病因病理
(1)激素作用
妇女怀孕后期体内含有松弛素。由于松弛素的刺激,使耻 骨联合部和骶髂关节部的韧带松弛,耻骨联合和低髂关节的活 动度增大,使骨盆管扩大,有利于生产。但如果松弛素过多, 或其他激素分泌失调,产后耻骨联合和舐糖关节则不能恢复到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55 •
正常位置,从而出现耻骨联合的分离,或伴有慨髂关节的 错位。
(2)产伤
生产时,产程过长,胎儿过大,产时用力不当,姿势不 正,可造成耻骨联合的破裂,致使耻骨联合分离。
(3)暴力损伤
外力直接作用于耻骨联合局部或骨盆其他部位。局部受到 的力量超越韧带所能保护的限度,可造成耻骨联合分离或伴有 骶髂关节的损伤。
(4)反复剪力牵拉
在运动中,耻骨联合部经常受到反复多次的强力的剪力牵 拉,亦可导致耻骨联合的分离。
12.4.3症状诊断及分型
从临床上观察,耻骨联合分离症,一部分病例是单纯的耻 骨联合分离,一部分同时伴有骶髂关节半脱位。骶髂关节半脱 位,又可以分为骶髂关节向前半脱位、骶髂关节向后半脱位、 舐髂关节单侧半脱位、骶髂关节双侧半脱位。还有一部分病 人,由于耻骨联合分离病程比较长,又可导致耻骨联合软骨 炎。下面我们就从临床症状、体征、X线上加以区别:
(1)单纯耻骨联合分离
①症状
耻骨联合局部疼痛,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牵拉痛.髋关节外 展、外旋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剧,站立位下肢抬举困难, 行动无力,上下台阶时疼痛尤著,严重者需扶双拐行走。
②体征
耻骨联合部压痛,分腿试验阳性,髋膝屈曲试验,耻骨联 合处出现疼痛。
③骨盆正位片
耻骨联合中点间距离大于6mm。
(2)伴有骶髂关节半脱位前方半脱位
• 656 .
大成推拿术
①症状
下腰部一侧或两侧疼,腰部过伸及稍有旋转时疼痛加剧, 一侧半脱位站立时,健侧下肢负重,患侧髋膝关节多取半伸屈 位;两侧半脱位时,行走、站立困难(患腿“长”)。
②体征
髂后上棘上升,一侧或两侧低髂关节部压痛,骨盆分离、 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阳性(伤腿“长”)。
③骨盆正位片
耻骨联合中点间距大于6mm,以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增大 为特点。
(3)后方半脱位
①症状
与前方半脱位的症状相同(但患腿“短”)。
②体征
髂后上棘下降,一侧或两侧骶髂关节压痛,骨盆分离及挤 压试验阳性(伤腿“短”)。
(4)并发耻骨联合软骨炎
耻骨联合分离日久,或耻骨联合分离后又反复损伤,致使 局部血液供应障碍,耻骨联合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最后形成 耻骨联合软骨炎。
①症状
耻骨联合局部疼痛,髋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受限。活动时 疼痛加剧。
②体征
局部压痛明显,内收肌紧张、发硬,髋关节被动外展时疼 痛加重。
③骨盆正位片
耻骨联合边缘毛糙,或呈虫蚀状,耻骨有轻度骨质致密改 变,或吸收破坏,而呈稀疏及囊性改变,耻骨联合中点间距离 大于6mm。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57 •
12.4.4手法及机理讨论
(1)归挤拍打法
本法实用于单纯耻骨联合分离症或伴发耻骨联合软骨炎。
①手法操作
患者坐在床边,半仰半卧位。用助手二人,助手甲从背后 扶住患者背部,防止其过度后仰;助手乙拿患者双踝部,让患 者屈膝屈髋,并使双大腿外展、外旋;术者坐在患者左侧,用 髋部紧贴患者左髋部,用右手经患者前侧抱住患者右侧髋部, 让患者左手按在耻骨联合部位;术者左手拿住患者的右手 腕部。
治疗时,以下3个力同时应用:术者以手用力抱挤骨盆; 术者拿患者左手向按在耻骨联合的左手背部用力拍按;助手乙 将患者双下肢迅速用力向下拉,并使患者下肢内旋。
②手法分析
操作归挤拍打法时,要求3个力同时作用,下面我们只能 逐一进行分析。患者半卧位是为了手法更好地施展。助手乙将 屈膝、屈髋、外展、外旋的下肢迅速用力前拉,使下肢内收、 内旋,使大腿内侧肌群牵拉耻骨,从而使分离的耻骨联合得到 刺激。在X线透视下,双下肢的内收、内旋可使分离的耻骨 联合靠近,术者用力抱挤骨盆,是对骨盆机械的挤压,给骨盆 一个沿館向内的力量,促使两块分离的耻骨向里靠,术者用力 拍打耻骨联合局部,能够使力量集中,以增加局部韧带肌肉的 紧张度,在这3个力的作用下,分离的耻骨联合得到了治疗。
(2)摇拔屈按法
本法适用于伴有骶髂关节前方半脱位者。
①手法操作
患者侧卧,伤肢在上,患者双手把住床边。术者站在患者 大腿的后方,一手扶其髋部,一手拿住踝关节上方,拿踝部之 手将伤肢拿起进行摇晃6 ~7次,然后将伤侧小腿夹在术者腋 下,离心拔伸,|1丨.侦伤侧F肢屈曲,使膝关节接近胸部,足跟
• 658 •
大成推拿术
近臀部,同时扶髋之手改按在患侧胝館关节处,与扶膝部之手 突然相对用力挤按(即归挤),最后将伤侧下肢缓慢伸直。
②手法分析
摇拔屈按法是复合手法,由摇法、拔法、屈法、按法4个 手法所组成。摇法、拔法可使局部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屈 法是使膝髋关节最大限度地屈曲。这时一只手按住骶骨,使其 固定,另一手相对按压膝部,拉紧大腿后侧胭绳肌,使髋骨向 后旋转,这样前方半脱位的骶髂关节就能够复位。骨盆是一个 联结比较紧密的骨环,慨髂关节的复位,对分离的耻骨联合是 一个刺激和挤压,可使耻骨联合复位(尤其是耻骨向下移位 者)。
(3)摇拔伸按法
适用于伴有骶館关节后方半脱位者。
①手法操作
患者侧卧,伤肢在上,双手抓住床边。术者站在患者背 侧,一手扶在髋部,一手拿住裸关节上方,拿踝之手将伤肢拿 起进行环转摇晃6 ~7次,然后将伤侧小腿夹在术者腋下,用 手扶在膝部,离心拔伸。继用一手拿住踝关节上方,一手按住 患处,将拿踝之手向后拉,使髋关节尽量后伸,按患处之手向 前推按,双手同时相对用力,最后使患肢慢慢伸直。
②手法分析
摇拔伸按法也是一个复合手法,有4个手法组成。摇拔法 为放松手法,可解除肌肉的紧张和痉挛。伸法可使髋关节后 伸,拉紧髂股韧带及股四头肌。这时,一只手按住低骨使其固 定,另一手向后拉踝,双手相对用力,使館骨向前旋转,这样 向后方半脱位的低館关节就能复位,从而使分离的耻骨联合也 能得到治疗(亦可使耻骨向上移位复旧)。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套耻骨联合分离症整 复手法,利用了生物力学原理,调动了肌肉、韧带、骨骷的作 用,并能根据耻骨联合分离症不同的伴随症状,采用不同的手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59 •
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09:59:38 | 只看该作者
106楼 铁鞭01说:
12.5推拿治疗功能性痛经50例临床报道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臧福科李爱茹康敏 山东省菏泽石油公司医院王广仁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 疼痛、憋坠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可出现剧痛晕厥,并伴随月经 周期性发作。功能性痛经又称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无明显 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推拿手法对 本病有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2.5.1        —般资料
本组50例病人均为未婚女性,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 31岁。14〜16岁7例;17~25岁38例;26~31岁5例。本 组病例,发病最长在10年以上者3例;在1 ~ 5年之间46例; 最短者1例仅3个月。
12.5.2治疗方法
(1)每月行经前1周,连续3天手法治疗,3个月为1疗 程。1个疗程未愈者,可连续使用本法进行第2疗程的治疗。
(2)取命门、肾俞、八髎、关元、合谷、三阴交等为
主穴。
(3)配穴,肝气郁结者加擦两胁,虚寒型用擦法,擦八 髎、摩腹。
(4)操作方法,除命门穴外,均可用按揉法或一指禅推 法或擦法。命门采用坐位定位旋转扳法,向左右各扳1次,扳 后再在腰2 ~3棘间韧带处,施以指拨法。坐位定位旋转扳法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660 .
大成推拿术
的具体操作:患者正坐,医者坐其后,一助手按扶双膝。医者 右手自患者右肩腋下穿过,经胸前用手扳住患者后颈项部,用 左手拇指顶住患者第3棘突右侧。令患者向前弯腰。医者右手 用力向右扳动躯干,左手拇指相对用力顶第3棘突,此时在腰 2 ~3棘突之间可听到响声。再倒手如上法扳动躯干向左。此 即为坐位定位旋转扳法。
12.5.3治疗结果
本组50例功能性痛经,经手法治疗后均获痊愈。其中用 2个疗程者3例;用1个疗程者9例;不满1个疗程经2个月 治疗者14例,1个月治愈者24例。
12.5.4病案举例
刘X,女,23岁,未婚,中央音乐学院学生。
主诉:行经腹痛3年。
病史:〗4岁月经初潮,经期尚准时,一般持续6天。20 岁开始痛经,与过食寒凉有密切关系,虽经药物治疗3年,始 终不愈,痛经从未间断。1989年1月4日来诊。症状以经期 腹痛为主,伴有虚汗、头昏、眼前发黑、卧床不起、腰慨部发 凉、行经头两天伴随腹泻,一般持续8天左右。
印象:功能性痛经。
处理:用上述手法治疗3天。手法时八髎用擦法,加摩 腹,以后再未就诊。3个月后随访,自述自手法治疗后,当月 行经只觉少腹偶有隐痛现象,不影响工作和学习,以后再未发 作疼痛。
12.5.5体会
(1)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妇女月经生理与肝、脾、 肾三脏有着密切关系,三脏的功能失调,直接影响冲、任、 督、带经脉的正常生理功能。笔者认为治疗功能性痛经重点抓 督脉之命门穴、任脉之关元穴和与脏卷邻近的八髎穴,再配以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61 •
培本之肾俞、通经活络之合谷、三阴交穴,在临床上必然取得 良好的疗效。
(2)本组处方选穴,既适用于妇女痛经,又对男性生殖 泌尿系统疾患也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笔者认为值得推广,特作 以上报道,不当之处,望同道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0:05 | 只看该作者
107楼 铁鞭01说:
12.6推拿治疗乳癖乳痈32例报道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乳腺科主任杜玉堂 推拿教研室主任臧福科
1991年1月到4月,我们合作采用单纯推拿疗法治疗乳 癖(乳腺增生病)27例及乳痈(急性乳腺炎瘀奶红肿期)5 例,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简、便、廉且效果满意的疗法,值得进 一步推广,现报道如下。
12.6.1        —般资料
收治27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40岁, 平均年龄32岁。经治后有效11例,显效6例,痊愈8例,无 效2例。27例病人共发生肿块51个,经治疗后消除16个。
12.        6. 2诊断标准
均系东直门医院乳腺科的门诊及住院病人,经过有经验的 专科医生检査,通过近红外线扫描、B超、X线拍片等检查, 证实为乳腺增生病。2. 7例均有双乳或单侧乳房内肿块,肿块 最大4厘米x 5厘米,单发肿块3例,多发肿块24例,多为厚 片块型,个别的为局限性腺性肥厚,一般都有明显的乳腺择 痛,多在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部分病人肿块有明显的 触痛。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662 •
大成推拿术
12.6.3治疗方法
选择推拿治疗者则停用任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物,隔曰 推拿1次,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1疗程后不需休息,可 连续进行第2疗程推拿。
(1)选穴
脊柱、膈俞、肝俞、肾俞、天宗、肩井、曲池、合谷、三 阴交、胸大肌腱、屋翳。
(2)具体操作
病人俯卧位,医者先捏脊3遍,再点按膈俞、肝俞、肾 俞、天宗、拿肩井。病人仰卧位,医者双手拇指点按曲池、合 谷、三阴交,拿揉双侧胸大肌腱,再擦推上胸廓前部(重点 擦推屋翳穴),再用掌振法振腹,振腹时以神阙穴为中心。 12.6.4疗效标准
推拿治疗后乳痈好转,肿块缩小为有效;乳痈基本消失, 肿块缩小1/2以上为显效;乳痈消失,肿块消失为近期临床治 愈;乳痈不见好,或曾有一度好转,又有反复,肿块同前者为 无效。
凡手法治疗不足10次,不够1疗程者;不坚持治疗或间 断治疗,虽够10次,但拖的时间太长者,均不统计疗效。 12.6.5推拿的其他效应
经以上手法推拿后,常出现性功能提高、食欲提高食暈增 加、睡眠改善、伴有结肠炎的病人两病同时治愈、慢性盆腔炎 好转、普遍感觉有轻松、舒适和兴奋感、肥胖者腹围减小等
反应。
12.6.6起效时间
有的1次有效,有的5次后有效,说明推拿手法有累积 作用。
12.6.7影响疗效的因素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间断治疗、手法熟练程度、推拿操作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63 •
时间等对疗效有直接影响,一般时间每次不低于15分钟 为宜。
12.        6. 8讨论
(1)乳腺增生病是中年妇女常见病,也是一种慢性病, 长年累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疗效常不巩固,长期服药也是一 种负担,所以推拿疗法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2)乳腺增生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大多伴有性功 能降低。通过观察发现,用以上手法治疗后有提高性功能的作 用,对肿块消失有直接影响。此点值得进一步观察。
[附]乳痈(5例)
①乳痈的推拿方法
首先揉捻乳头引起排奶反射,再将未患病部位的乳汁推 出,继用推法,自阻塞近乳头处向乳头方向推,反复操作,可 将阻塞通畅,瘀积之奶汁排出,即可治愈本病。
②效果
5例病人均为急性乳腺炎瘀奶红肿期,用以上方法3次痊 愈者4例;1例因用回奶药未能成功转为化脓,采取外科 治疗。
③推拿时机
乳痈早期瘀奶红肿期初起时效果最好,一旦化脓后则应停 止推拿。注意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时,最好不同时采用药物回 奶,否则影响疗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0:46 | 只看该作者
108楼 铁鞭01说:
12.7中医手法对癃闭的辨证论治
甘肃省中医院按摩科孙其斌 北京东直门医院按摩科臧福科指导
癃闭是中医学的病名,西医称之为尿潴留。癃闭是以小便 困难或闭塞不通为主要疝状的疾病,同时伴有小腹胀满、疼痛 急迫、尿意强烈、不得排出等症状。其中以小便不畅,点滴而
• 664 •
大成推拿术
少,病势较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出,病势较急者为 闭。但在临床当中,两者往往同时并存,一般多合称为癃闭 (本文所述均为神经源性膀胱障碍引起的尿潴留)。由于癃闭 的性质各有所异,病因不尽相同,在临床当中又有实证与虚证
之分。
实证:兼有腹痛拒按、面赤汗出、口渴不饮、发病较急、 苔厚脉滑。
虚证:兼有腹痛欲按、面色咣白、乏气怕冷、发病较缓、 舌胖脉细。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按摩手法的选用必须辨证施治,才能 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具体说明如下:
(1)摩小腹、推小腹,无论实证、虚证都以这两种手法 为先,笔者称之为基础手法。
摩小腹:患者仰卧,医者站于右侧(下同),以右手大鱼 际置于中极穴,以中极到曲骨进行左旋摩运,每分钟100 ~ 120圈,共3分钟。
推小腹:全掌横置于腹中,掌心对于神阙穴,掌根推至任 脉,再用四指指腹回推至任脉,反复不止,缓缓向下至曲骨 穴。用时1分钟,频率为30次/分。推3遍用时3分钟。
(2)点揉穴位,笔者称之为气化手法。
实证:以中极为主穴,用右食指点揉(下同),右旋泻 法,每分钟250~300圈,指下得气(下同),继点5分钟,气 海穴为辅穴,左右旋平补平泻,每分钟150 -200圈,点揉3 分钟。
虚证:气海穴为主穴,左旋为补法,每分钟150〜200圈, 5分钟;中极为辅穴,左右旋平补平泻3分钟,每分钟250 ~ 300 圈。
讨论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 焉,气化则能出矣。”中医学理论认为:“肾为水脏,主气化,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65 •
司二便。”由此可知癃闭形成的病位在膀胱腑,病机为气化不 利,病因又分为湿热下注和肾气衰弱。故按摩手法在治疗癃闭 的整个过程中,针对气化不利是关键所在,以点揉穴位为主治 手法来化气利尿,实证以膀胱之募穴中极为主穴,清利湿热, 辅以气海穴;虚证以益气之要穴气海穴为主穴,以助气化,辅 以中极穴。摩、推小腹为先行基础手法,动畅膀胱腑气,最后 达到小便通利之目的。
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按摩手法对尿潴留的治疗作用 有5:
(1)按摩手法的施用,对膀胱是一种压迫,可提高膀胱 内的压力。
(2)由于按摩手法是良性的物理机械刺激,它可促进膀 胱肌内的血液循环,消除膀胱肌的紧张及麻痹,恢复膀胱的生 理功能。
(3)从神经受体学说来看,由于按摩手法促进了膀胱的 生理功能恢复,提高了膀胱内压力,可使受体(膀胱肌上) 兴奋,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 松弛。
(4)从神经反射学来说,近来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说明: “内脏疾病与其相当的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区域内,出现感 觉过敏现象,中医学中的经络穴位与这些感觉过敏区域——海 氏带,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中极穴位和周围区域从临床表现 和治疗作用来看,可以说它是膀胱疾病的敏感点及敏感区域。 那么按摩中极穴及周围区域无疑可通过相同脊髓节段的神经反 射,促进膀胱神经反射弧的功能恢复,治疗膀胱疾病。
(5)按摩手法患者乐于接受,那么自然而然地可消除患 者的紧张怙绪,使A'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抑制性减弱 或消除,所以川按哗r•法治疗癃闭是十分简便而有效的一种治 疗方法。
• 666 •
大成推拿术
12. 8推拿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20例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臧福科刘宗保
杨丽英吴德荣
自1984年11月至1985年11月,我们采用刘寿山老中医 的整复寰枢椎半脱位手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了 20例寰枢椎半 脱位并伴有脑血流图异常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12.8.1        —般资料
本组20例中,男性13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51岁, 最小年龄20岁。本组病例均有头痛、头晕;X线摄片检查齿 状突与两侧块间隙不对称;用XLI晶体管血流图仪检查,椎乳 血流量增高者3例,减少者17例。
12.8.2治疗方法
(1)患者坐在凳上,先于颈肩部施用滚法、拿法治疗10 分钟,以舒筋活血,使颈肌充分放松,为复位前的准备工作。
(2)仰卧牵引旋转法:患者仰卧床上,头部探出床边, 双肩与床边平齐。医者坐于患者头上方的凳子上,一手托持病 人后枕部,一手托持患者的下颌部。助手一人,站在床侧用双 手把住双肩,与医者保持相对持续有力地牵引,约半分钟,医 者在维持牵弓I的情况下,慢慢地将病人头向左或向右做30°的 旋转,以听到响声效果为佳,但不可追求此响声而任意加大旋 转的角度,否则将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3)于前额部施用一指禅推法、抹法,在头顶部施用梳 理法各3分钟,再点百会、太阳穴各1分钟,最后以拿风池穴 2分钟而收功。
以上手法,每周推拿3次,6次为1疗程,1疗程后不愈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者,仍可以连续治疗,不需休息。
12.8.3治疗结果
(1)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X线摄片检查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对称, 脑血流图检查椎乳动脉搏动性血流量无增高或减少者为痊愈, 共15例。
(2)好转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X线扱片检査齿状突与两侧块间隙未 完全恢复,椎乳动脉搏动性血流■接近正常值者为好转,共 5例。
本组病例尚未见无效者,疗程最长者治疗18次,最短者 治疗3次。
12.8.4病案举例
袁x,女,20岁,杂技演员,病例号328600。
1984年7月练功时颈部扭伤,11月3日转来我科就诊, 当时,以头晕粹倒、视力模糊、记忆力明显减退为主症,经X 线寰枢椎开口位摄片,发现齿状突与右侧侧块间隙明显变窄。 临床检查,右侧颈肌僵硬,枕后三角区右侧有明显压痛。脑血 流图检査,椎乳血流量在3. 6左右,双侧椎乳搏动性血流量减 少。经以上手法治疗8次,X线摄片检査齿状突与两侧侧块间 隙对称,脑血流图检査椎乳血流量左7,右6,临床症状消失, 颈部活动正常,头晕解除,视力、记忆力恢复正常。
12. 8. 5 体会
(1)笔者通过20例齿状突与两侧侧块间隙改变的病人, 再做脑血流阁的观察,发现椎乳血流量均有改变,其正常值为 7。多数减少,仅3例增以,治疗过程中发现,增长在9、减 少在5之间的病人尤临床灰现,超出此范围即出现症状。经手 法治疗后.齿状突MM侧侧块间隙恢复,脑血流图亦随即恢复 正常。因此齿状突SW侧侧块叫隙的改变有临床意义。故寰枢
.668 •
大成推拿术
椎开口位X线摄片凡有齿状突与两侧侧块间隙改变者,可作 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依据。
(2)施用仰卧牵引旋转法之前,必须充分舒筋,然后用 此整复手法容易成功。而整复手法运用时,应注意有中立 位、稍前屈位和稍后伸位3种不同形式牵引旋转法,其牵引 力约在30千克左右,属大剂量时间牵引法,临床上应灵活 运用。
(3)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寰枢椎半脱位而导致气血阻滞, 临床上才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笔者以为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于 整骨复位,整骨复位可使气血流畅,症状才能自消。再配合点 穴推拿手法,起到舒筋活血、通经络提高疗效的作用。
以上是我们的浅见,有不当之处,希望同道们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09#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1:12 | 只看该作者
109楼 铁鞭01说:
12.9推拿治疗高血压机理探讨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臧福科刘长信
推拿治疗高血压,在许多书中均有记载,但其降压机理却 很少有人论述。笔者根据前人经验与本人临床体会,对推拿降 压机理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探讨。
(1)消除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紧张,可使大脑皮质调节功能紊乱,交感神经中 枢兴奋占优势,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这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拿通过抹前额、扫散头部、揉百会等手法的操作,可使 心神安宁,大脑得到休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的紧张,从 而达到降压的作用。
(2)恢复血管弹性
血管的弹性是维持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血管硬度增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69‘
加,就会引起血压升髙。近来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多 伴发髙血压,可见动脉硬化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
推拿通过一定手法的操作,如擦四肢、推背等,对血管壁 产生一定机械摩擦,使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得到某种程 度的脱落;另外,还通过摩腹、按揉中脘、天枢、气海、肝 俞、胆俞等手法操作,加强肠胃和肝脏的功能,使脂质代谢趋 于平衡,减少脂肪在动脉管壁上的沉着。这样,就会降低血管 壁的硬度,使血压降低。
(3)减小周围阻力
①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的黏稠度与血压的变化亦有密切 关系,如果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就会加大,血压也随之 升高。因此,隆低血液的黏稠度,也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
方法。
推拿通过摩、擦、推、揉等手法的操作,可使局部皮肤温 度升高,部分蛋白质分解,产生类组织胺类物质,引起毛细血 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血液轴流现象显著(由于血液在血 管中轴流速最快,也使血细胞产生血管中轴集中的趋向。在靠 近管壁的血液中,血细胞较少,最接近管壁的部分是一层不含 血细胞的血浆,这种现象称之内轴流),血液黏稠度降低,根
据R = (R为血流阻力;n为血液黏稠度;r为血管半
lirr
径),则血流阻力降低。
②增加细小动脉的横截面:前面讲到,推拿通过一定手法 的操作,可使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扩张,血管的横截面积增 大,据上公式血液阻力亦减小。
(4)增加钠排量:近几年发现,食盐摄人量高的地 区,高血压发病率高;食盐摄入量低的地区,几乎不发生 高血压。限制钠的摄入可以改善高血压的情况,服用利尿 剂增加钠的排泄也可降低血压。可见,钠的排泄与高血压 有着密切关系。
.670 •
大成推拿术
推拿通过一定手法的操作,如揉按朐邰、腰骶部等, 使内脏循环部位的血管扩张,血流从增名,竹滤过率相对 增大—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兴奋性降低 —肾素分泌减少—血管紧张尜分泌减少—竹丨腺皮质球状 带合成醛固酮亦减少—对钠重吸收减少—排钠ht增多,从 而降低血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1:35 | 只看该作者
110楼 铁鞭01说:
12.10活血化瘀法在创伤骨科的运用
北京东直门医院按摩科臧福科刘佑华
活血化疲法是中医学所特有的重要的治疗原则之一,这一 法则是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它被 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我们在多年的骨科临床中,运用活血 化瘀法治疗创伤件疾患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于下,其中可 能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2.10.1在治疗骨折方面的运用
对于骨折愈合的理论根据,目前虽还不十分了解。在临床 上,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在“外伤与内损兼顾”的思想指 导下,本着“血不活则瘀不去,瘀不去则骨不接”的原则, 早期应用活血化疲,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和血液的黏度,使血液 循环和微循环内的血液流量、流速以及流态变化,加强骨折断 端局部血液循环,并清除血凝块及代谢中的分解产物,从而减 少或部分地限制了软骨内化骨,这一点已为全国大多数学者所 承认。天津骨科医院用以活血化疲为主的3期用药,缩短了骨 折的愈合时间;唐景淸等川苏氏接f[敗不但促进了骨折的愈 合,而且增强了骨折愈合后的强度;张克勤等用家兔来研究自 然铜对于酶及骨基质蛋丨'丨的影响,证明七厘散能促使家兔骨折 提前愈合;贵阳中医学院用家兔来研究接骨n号的接骨作用, 证明接骨n号对家兔骨折的愈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提作r 抗折能力。我们在临床上用接骨紫金丹,在骨折初期川活血化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71
瘀汤剂,当瘀血消散后改用丸剂。通过临床观察证明确能改善 局部血运,使创伤反应大为减轻,促进了骨痂的生长,从而有 利于骨折的愈合。
张X,男,36岁,1977年4月诊治。右股骨干骨折。西 医采用股骨髁上骨牵引外用小夹板固定,伤肢置于托马氏架上 1周,伤肢肿胀严重,整个大腿皆肿,从骨牵引针处有大量组 织液渗出。医生欲去掉骨牵引改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不同意 而请我们会诊。根据病情予拟活血化疲兼以利湿法治之,方选 桃红四物汤化裁,重用利湿药物。3剂后,患肢肿胀大消,牵 引针处已无渗出现象。6剂后肿消,改投接骨丸等药,治疗1 个月后,即可在小夹板固定情况下行走。X线摄片显示骨痂明 显,已达临床愈合。
12.10.2在损伤性有形瘀血方面的运用
(1)除骨折外,脱位及软组织损伤,在急性期都有明显 的肿胀,根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夫皮不破而内损 者,多有瘀血……更察其所伤上下轻重浅深之异,经络气血多 少之殊,必先逐去瘀血,和荣止痛,然后调养气血,自无不 效。”临床上内服桃红四物汤加利湿之品如茯苓、车前子、萆 蘚之类,外用梔子当归散,后期用活血洗药,能使肿胀迅速消 退,减少了关节强直及肌腱粘连的发生,促进了损伤的恢复。 我们用上述方法观察治疗了急性踝关节扭伤60例,30例用 药,30例单纯使用支持带疗法。服药组肿胀消退、止痛及恢 复功能时间均较支持带组明显提前。
(2)在损伤“内证”方面的运用
“内证”即中医所指的“内伤”,一般说来“内证”包括 两类损伤。其一大多是指胸胁部轻度闪挫跌打或“岔气”。过 去将这一类损伤认为是属于无形的“内伤”,实际上是属有形 的损伤。如因过度劳损或外伤性牵拉,或突然转动不利(岔 气),均可造成肌肉劳损或撕伤,引起局部出血肿胀(多轻微 外观不甚明显),甚而肋椎关节半脱位,肌肉痉挛,滑膜嵌
.672 •
大成推拿术
顿,胸部疼痛甚著;其二是指较重的外伤后造成的肋骨骨折, 气血胸之类。这两类损伤用中药治疗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凡打扑闪错……致 气血凝结者,俱宜用活血顺气之剂。”在临床上jf4第1类之损 伤,先以手法提端弹拨按摩之后,再投以复元活血汤,效果非 常显著。属第2类损伤者,临床观察在外伤死亡中占第2位, 死亡原因一是心肺直接严重损伤,二是气血胸,肺组织受到压 缩,纵隔移位,又有疼痛限制病人呼吸,可以进一步加重病人 缺氧,引起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积极投以活血化瘀中草药, 使血瘀气滞迅速消散畅通,气血胸逐渐消散吸收,疼痛缓解, 压缩肺泡恢复膨胀,改善呼吸循环情况,亦能降低死亡率。 12.10.3在失血性休克方面的运用
既往中医对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大体从两个方面入手,失 血者补血,投以当归补血汤。气脱者回阳,投以独参汤、参附 汤、四逆汤之类。近年来,现代医学对休克的认识有了新的进 展,以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微循环障碍学说为指导抢救失血性 休克,取得了一定疗效。
对于失血性休克,目前大多数文献中仍强调抢救时:“缺 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机械论点,我们矿区此 类病人甚多,同时血液来源有困难,输血又有不少的并发症, 在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生化学的情况下,大量使用平衡 盐液,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收缩压在90mmHg左右),保证 微循环的灌注和尿量(每小时45ml左右)。同时对于微循环 障碍则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血实者宜决之”的治则为 根据,在早期即应用加味桃仁承气汤以活疲攻下。临床实践证 明活血化振攻下,都有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和微循环的 作用。以纠正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和血 液的黏度异常,使全身微循环和细胞缺氧很快得到改善,特别 是胃肠道消化系统血循环障碍的恢复更为明显,腑气一通,腹 胀消失,饮食好转,增强了机体营养,有效地促进1F病情的改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73
善。血压平稳后,在后期休克恢复后仍有贫血征象,大多数病 人血红蛋白在6~7g/L之间,投以当归人参补血汤,使血红蛋 白很快提高到12g/L左右,使贫血征象消除,笔者用上述方法 治疗三十余例严重的失血性休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活血化疲对很多骨科慢性疾患都是综合疗法的主要 治疗方法之一。如用骨刺丸治疗脊柱的增生性退行性变,有效 率达78%以上;用25%红萆草注射液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肌 腱周围炎、早期化骨性肌炎等都获得很好的疗效。
总之,活血化疲法在骨科的应用相当广泛,而且在大多数 急慢性损伤中疗效显著,是值得重视和推广的一种疗法。
12.10.        4 体会
(1)目前在国内,有好多学者对活血化瘀法进行了广泛 的研究,也有大量文献资料的报道。我们在这里想通过临床实 践,谈一谈活血化疲法在创伤骨科方面运用的体会。瘀血是在 全身或局部血液的流变性和血液黏度异常的基础上产生的,表 现为血流量的减少和造成周围血流阻力的增高,以及微循环的 障碍,以致造成微血管内的血流缓慢或瘀滞,血细胞聚集,血 管周围出血或渗出,血管狭窄或闭塞等。所谓活血,就是促进 瘀血早日消散吸收,活血化瘀也就是通过药物的合理配伍运 用,使血液循环旺盛,促使瘀血消散吸收,使血流动力学异常 或微循环障碍得到改善或纠正,从而使瘀血得以消除,疾病得 以痊愈的一种方法。
(2)正常时,血对周身组织起着温煦、濡养的作用,而 这种作用的发挥要靠气来推动,而气则是人体各部分正常活动 的动力,故气血是不可分割的。杨士瀛《仁斋直指方》指出: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塞则 血瘀,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这就是说气血 是互相依附、相互为用的。伤后局部血疲,血瘀必然阻碍气血 的运行,轻者造成局部血瘀气滞,重者局部损伤往往涉及整个 机体,出现全身的临床表现,如骨盆骨折可并发昏厥(失血
• 674 .
大成推拿术
性休克);严重的软组织挤压伤可以造成挤压综合征等。故古 人有“跌打损伤,皆从血论”的主张。在注重整体治疗的基 础上来重点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形伤作肿,气伤作 痛”、“血行失度,血凝不流,瘀滞不行”为根据,大量应用 活血化疲为主的方剂,不论内服、外敷、局部熏洗或封闭,活 血化疲均是现代骨科药物治疗的根本大法,其他的兼治方法都 是在这一主要治则之下化裁变化而来的。
(3)目前有关文献报道中,根据大量的动物试验及临 床观察说明,骨折的修复是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同时互 相交叉进行的。膜内化骨是由骨内、外膜的成骨细胞在断 端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钙化而成的新生骨,这类骨 化迅速而较牢固。而软骨内化骨是血肿化形成肉芽组织, 转变成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再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然后 软骨细胞增生、钙化而骨化。这一过程来得缓慢,且较大 血肿也影响膜内化骨的进行。因此临床上应防止产生较大 的血肿,减少软骨内化骨的过程,使骨折能较快愈合。通 过临床大量实例都能说明活血化瘀法早期运用,可以使血 肿早期吸收而有利于骨折愈合。
12.10.        5 附方
(1)接骨紫金丹
苏木、松节、川乌、降真香、制乳香、制没药、血竭、自 然铜、地龙、水蛭、土狗。
(2)桃红四物汤
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生地。
(3)梔子当归散
梔子、当归。
(4)活血洗药
当归、红花、羌活、白芷、防风、制乳没、骨碎补、续 断、木瓜、透骨草、川椒。
(5)复元活血汤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75
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炮山甲、大黄、 桃仁。
(6)桃仁承气汤
桃仁、芒硝、甘草、大黄。
(7)骨刺丸
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白芷、当归、红花、萆蘚、甘 草、秦艽、穿山龙、薏苡仁、制南星。
(8)红萆草注射液
红花、萆蘚、甘草、奴夫卡因。
(9)当归人参补血汤 当归、人参、黄芪。
主要参考资料
[1]清•吴谦等.医宗金鉴.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2]杨维周•        “对‘活血化疲’法的认识和运用”.新医药学 杂论,1978.
[3]梁子钧等:“从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探讨中医的‘血 瘀’和‘活血化瘀’” •新医药学杂志:(4): 5 ~ 8,197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1:59 | 只看该作者
111楼 铁鞭01说:
12.11浅谈刘寿山先生治筋手法特点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按摩科臧福科
中医正骨和推拿(按摩)的手法,均有一系列文献记载。 这些手法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为历 代医家所重视。名家手法虽有所异,但其宗则一,都是在前人 手法的基础之上,通过临床实践加以提高、发展而成的。人们 将手法要领归纳为“持久、有力、均匀、柔和” 8个字。通过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 676 •
大成推拿术
其手法的施展,起到“深透”病所的作用,从而整复病位、 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达到疗伤愈病的目的。
本刊所载《刘寿山先生学术思想及整骨经验简介》一文 中指出,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专家刘寿山先生手法的特点是 “治筋喜柔不喜刚”。笔者通过多年跟随刘寿山老医生学习和 长期临床实践的体验,深刻认识到“治筋喜柔不喜刚”确实 是刘寿山手法特点。本人多年来在临床上,通过详细诊查病 情,得出明确的诊断,然后选用相应的柔和手法,均收到了满 意的效果,反之,忽略了这一点,施以粗暴、生硬的手法,必 然适得其反。
刘寿山老医生“治筋喜柔不喜刚”的特点,不仅实践证 明是十分正确的,同时它也是完全符合中医理论的。《黄帝内 经》脏象学中指出“肝主疏泄”、“肝藏血”、“肝主筋”、“肝 主身之筋膜”,说明筋、筋膜与肝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密切的关 系。只有肝血充盈,筋膜得到濡养,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和肢体运动。如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可导致四肢抽搐,挛 急作痛,运动障碍。由于跌扑损伤致气血瘀滞,影响肝的疏 泄,使局部筋和筋膜失去濡养,必然出现异常。因此在使用手 法治筋时,也必须符合治肝的法则,即治筋手法亦当以疏泄畅 通为要。使肝木之气,冲和条达,不致郁遏,使气血得到及时 疏泄,使血脉流畅,筋脉得养,以利于损伤的恢复,只能采用 柔和的手法,而不能采用暴烈刚强的手法。这正说明刘寿山先 生在治筋手法中,突出“柔”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展起 来的,是和中医学理论一脉相承的。
从现代医学研究来看,损伤后的病理过程主要是组织损伤 及出血、炎症反应及肿胀、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因此治 疗急性损伤的根本原则,就是按不同的病理过程进行处理。早 期是止血、防肿;晚期是消除炎症及瘢痕。我们运用柔和的手 法,一方面不会招致再度损伤,另一方面可以按摩局部,梳理 筋脉,流通气血,活血化瘀,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77 •
有利于炎症吸收,肿胀消退,使损伤早期愈合。因此我们说刘
寿山医生所提出“治筋喜柔不喜刚”的观点,是有科学和实 践依据的,我们应当加以继承和发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2:32 | 只看该作者
112楼 铁鞭01说:
12.12推拿法治疗慢性喉炎13例
北京东直门医院按摩科臧福科刘宗保 耳鼻喉科葛英华
1982年2月至1982年11月,我们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慢性 喉炎13例,现报告如下。
12.12.1        —般资料
本组13例中女性11例,男性2例;最小年龄15岁,最 大年龄50岁,其中15 -20岁2例,21 ~30岁9例,31 -50 岁2例。本组病例均有音哑,间接喉镜检査有喉黏膜弥漫性充 血,声带呈浅红色,表面可见舒张血管,重者声带暗红或假声 带与声带肥厚。
12.12.2治疗方法
患者正坐(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对面偏右侧方。医 者用右手拇指与食、中指相对,轻柔着力拿推夹喉穴(系颈 前喉结旁开1.5寸,自上而下的两条线),自上而下往返拿推 10~20分钟。然后,再用一指禅推法推天突、膻中各2分钟。 最后,医者站立于患者背后,用右手拿推双风池穴2分钟,用 拇指点按风府穴10次。喉部疼痛者,双拇指分别点按双侧曲 池、合谷穴各10次。
每周推拿3次,6次为1疗程,1疗程后不愈者,可以连 续治疗,不需休息。
12.12.3治疗结果
临床症状消失,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无肥厚,黏膜无充血, 声门闭合佳者为痊愈,共9例;临床症状好转,间接喉镜检查
.678 .
大成推拿术
声带轻度肥厚,黏膜充血有改善,声门闭合尚可者为好转,共 4例。本组治疗3次者3例,5次者3例,20次者4例,25次 以上者3例。13例慢性喉炎中,有2例同时伴有一侧声带麻 痹,经推拿治疗均获得较好效果。
12.12.4病案举例
左x,女,25岁。病历号162461。
1982年3月1日患者因反复音哑1年,严重时说不出话, 咽部干痛,来耳鼻喉科门诊。间接喉镜检查,声带为浅红色, 闭合不严。曾服用中西药物均未见明显效果,故本次接受推拿 治疗。当手法操作10分钟后,病人说话音调明显提高,但咽 部仍有疼痛,又加上点按双合谷、曲池穴后,疼痛即止。治疗 4次,于1982年3月11日经间接喉镜检査,双声带不红肿, 活动好,闭合好。
12.12. 5 体会
中医学认为,气血不通达,阴阳不平衡是产生疾病的根 源。咽喉部与胃、任、肺、肾等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任督二 脉调阴阳,肾之脉系舌本,使肾水上达以濡养于喉,胃经过喉 旁,大肠经络肺,肺经与喉咙相连。如若以上诸经不调,均能 引起喉部的疾病。推拿就是调节阴阳,通达气血,有邪者驱之 外出,虚者则能补益之。
夹喉穴位于胃经之所过,拿推此穴能通达气机而利咽喉, 从而改善局部症状,促进炎症的消退;合谷、曲池二穴为大肠 经穴位,大肠经络肺,肺经与喉相连,按点此二穴,既有调气 血、止痛之功效,又能恢复肺之功能,使声音得扬;任督二脉 乃为人身气血循环、阴阳升降之道路,二脉通则百脉皆通,故 取天突、膻中、风府调任督二脉,以维持咽喉之正常功能;风 池穴可祛风清热以利喉。选穴精当,配伍得法,疗效尤为 满意。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注意饮食和预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79 ‘
防感冒,可以缩短疗程和防止复发。由于例数尚少又限于水 平,本文所述有不当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2:59 | 只看该作者
113楼 铁鞭01说:
12.13对《骨折治疗为什么要中西医 结合》一文的几点意见
北京中医学院①附属东直门医院刘佑华臧福科
读了本刊第九卷第2期尚天裕同志写的《骨折为什么要中 西医结合》一文,收益很大。对于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 看法,我们有同感,通过临床实践,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 疗骨折确实提高了疗效。但对文中提出的中医治疗骨折的看 法,我们有不同的意见,提出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商榷。
(1)中医伤科治疗骨折,从整体观点出发,以中医学的 基本理论为依据,并以其中的气血、经络、脏腑、筋骨等学 说为基础,特别是对筋骨的结构、形态更为重视。在这些基 本理论的指导下,从诊断到治疗形成一整套中医治疗骨折的 方法,这在清代吴谦等所著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一书中就有了较系统的叙述(具体内容下面将较详细说明), 现存的伤科专书不下100种,所以中医治疗骨折并不是像尚 氏所说的单纯“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是有理论作指 导的。
(2)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治疗骨折的方法。中医治疗骨折 一贯采取手法整复、外敷药物、包扎固定、内服药物、功能锻 炼等一整套方法。这些方法早在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一书中就提出关于骨折的处理步骤和治疗方法,包括有手法复 位、牵引、扩创(开刀)、固定、用药事项,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这一方法逐渐完备。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 680 .
大成推拿术
(3)中医以往对骨折的整复,虽然没有X线等现代科学 仪器帮助,但也绝对不是简单地要求“一般达到对线满意, 即算复位成功”,它要求伤科医生们在使用手法前要有“素行 其体相,识其部位”、“以手摸之,自悉其情”、“既其病情, 复善用夫手法”的知识,使用手法时要在助手的拔伸牵引下, 达到“断者复续,陷者复起,碎者复完,突者复平” “不偏不 倚,庶愈后无长短不齐之患”的境地,古代所创造的很多整 复方法,至今仍被人们所采用,如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一书中采用悬吊复位以治疗脊柱骨折,已经证实比现代医学家 达维氏在1927年开始使用这一方法,早了 600年。其他很多 方法现仍被我们临床治疗所采用,不再一一叙述。
(4)中医治疗的骨折种类,也不单单限于“部分稳定性 骨折”。在《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中提出的对开放性骨折 的治疗,除了创口清理、扩创、填塞、缝合等外,还提出尽可 能做到“无菌”的要求,如冲洗创口,必用“蒸水”,皮破必 用“絹片包之”,不可“见风着水”;元•危亦林《世医得效 方》一书中又提出“脚手骨被压碎者须用麻药与服,或用刀 割开,甚者用剪剪去骨锋,使不冲破肉,或有粉碎者,与去细 骨,免脓血之祸”,这又是用开刀的方法治疗骨折;今人徐钜 才也报告了用中医方法治疗51例开放性骨折。我们在临床工 作中,也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了不少例接近关节的骨折及部分 关节囊内骨折,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有些囊内骨折,骨折 片移位到关节腔内,用中医的整复手法,也达到了满意的 对位。
(5)关于骨折的固定,远在晋代,名医葛洪就已经提出 “裹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至唐代,对于固定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 高,例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指出伤损需要夹缚,“夹缚 要平整”,“凡夹缚夏三两日,冬五三日解开,夹缚处用热药 水泡洗去旧药,洗时切不可惊动损处”,“夹缚用杉木皮数片,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81
周围紧夹缚,留开皆一缝,夹缚必三度,缚必要紧”。固定要 紧,以保证骨折不移位为原则,而不是越紧越好,固定力的够 与不够,不在于固定方法本身,主要看我们所选用的固定器 材,运用的得当与否,还要与调养、练功等合参。正如作者所 说,即使用石膏固定,应用不当也能产生极严重的后果。我们 在临床上采用中医传统的固定方法,很少有骨折发生再移位 (部分特殊的损伤,为了防止再移位,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 法,如一部分股骨骨折)。几年来在我们治疗的数百例前臂双 骨折及胫腓骨双骨折的病例中,采用纸垫、大小夹板结合的方 法,也没发生过肢体坏死及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
(6)中医在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应用也是有一套 完整的理论作指导的,这也可以说是中医治疗骨折的特点之 一。以内服药为例,骨折后由于血离经脉,瘀积不散,因而经 络受阻,气血流行不得宣通。清代陈士泽指出:“内治之法, 必须以活血化疲为先,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 接”。所以在治疗时,首先应用活血化瘀的药物。骨伤必损筋 脉,势必耗血消髓,对肝肾养筋充骨的功能,也必然产生影 响,因而还需要培补肝肾,造成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全身因素。 在治疗的后期,骨刚连接,尚不能坚固,肌筋亦萎弱,又当用 强筋壮骨的药物,使肢体尽快恢复功能。
应用中药治疗骨折,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切地说明其对骨折 愈合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但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报 告,可以肯定地说它对骨折愈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方法中,药物疗法亦应该算其中的一个 内容。
(7)现存的中医伤科各家的确派别不同,治疗方法也各 异,但这正反映了中医学内容的丰富多彩。“中医各家,虽各 有所长,但互相保守秘密,不能改进、提高和推广”,这是过 去历史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成“当代”,我们是不同意的。 因为这些老中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教育和关怀下和在党的
• 682 •
大成推拿术
中医政策感召下,思想觉悟普遍提高,绝大多数愿意把自己的 经验技术流传下来。虽然也有人不愿意教徒弟,抱着传子不传 外人,传媳不传女的旧思想不放,但这是极个别的,我们绝不 能用个别来代表一般。
总之,中医骨科,在中医固有理论的指导下,有自己一套 独特的治疗方法,当然这也不等于说中医治疗骨折的方法巳达 到尽善尽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 整复方法不够完善,有的固定不够合理,小夹板固定的应用亦 有一定限制,对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不够确实可靠,对一些特殊 部位损伤的处理不够可靠等,因此目前需要中西医结合,互相 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以上是我们的几点不同看法,对与不对,望多加批评 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3:22 | 只看该作者
114楼 铁鞭01说:
12.14推拿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初探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推拿科臧福科刘焰钢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属临床常见病,治疗方法多样。近年 来,笔者对此症采取单纯手法治疗,通过30例临床观察,取 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请同道指正。
12.14.1病例来源
由我院功能科(B超室)提供病源,采取随机选择法, 其中男性7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28岁; 病程最长者4年,最短者5个月。
12.14.        2诊断指示
(1)有慢性胆囊炎的基本症状,如上腹部胀痛,食欲不 振,腹胀,乏力等。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83
(2)有慢性胆囊炎的特殊体征,即莫菲征阳性:胆囊疼 痛放射区疼痛、压痛;胆囊穴压痛。
(3)        B超证实胆囊壁有不同程度的增厚,但无结石。 12.14.3治疗方法
(1)背俞穴疼痛敏感点指揉法
患者俯卧或坐位,医者在患者背俞穴上自上而下寻找压痛 敏感点,并在此点上施指揉法2 ~3分钟,反复2~3遍。
(2)右肩胛部胆囊疼痛放射区揉法、弹拨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在患者右肩胛部胆囊疼痛放射区施揉法 5〜10分钟。以局部温热为佳。如摸及条索状物则施以弹拨法 1 ~2分钟。
(3)右上腹掌揉法
患者仰卧,医者以掌在患者莫菲点施掌揉法10分钟。手 法宜轻柔和缓,以患处温热为度。
(4)摩腹
仍仰卧,医者在患者腹部施摩法10分钟,视虚实定补泻。 但第1次宜泻不宜补。
(5)胆囊穴点揉法
仍仰卧位,医者以拇指在胆囊穴上施点揉法2 ~3分钟, 得气为宜。
以上手法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前查B超拍片。 连治3个疗程后,复査B超并拍片对比留证。
12.14.4疗效评定
痊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B超检查增厚的胆囊壁 恢复正常或较治疗前明显变薄。
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消失,但B超检査变化不 明显。
无效:治疗前后变化不显。
• 684 .
大成推拿术
12.14.5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        痊愈        显效        无效        有效率
单纯手法治疗组        7        21        2        93%
消炎利胆片对照组        3        10        8        73%
从上表可以看出,单纯手法治疗优于或相当于一些临床常 用药物。
12.14.6典型病例
曾艳华,女,37岁,因右上腹钝痛就诊。经B超检查确 诊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遂转我科。初诊时,患者右上腹钝 痛,右肩胛区沉痛,纳差,腹胀,便秘。查莫菲征(+ ),胆 囊穴压痛(+),即以上述手法治疗。3次后自觉症状好转, 两疗程后诸症消失,拍B超片见增厚的囊壁较前明显变薄, 继治1个疗程,复查B超,示胆囊壁正常。
12.14.        7 讨论
通过临床观察证明,推拿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疗 效肯定,但因实验检查薄弱,其机理尚不完全明了。我们 认为实验证明推拿患处及疼痛反射区镇痛效果明显,并能 引起胆囊自主收缩,促进胆汁排泄,改善益生菌生存内环 境,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从而达到消 炎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3:43 | 只看该作者
115楼 铁鞭01说:
12.15推拿对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的影响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按摩科臧福科 功能检查科徐胜民
《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脉 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
®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85 •
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此段经文所述症状很似现代医学的心 绞痛发作,据此理论我们对部分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推拿,发现 经治疗后其心电图S - T段的缺血性改变得到改善。在此基础 上,我科从1985年4月到1985年11月底止,试对9例冠心 病伴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了推拿治疗,患者的主观表现和 心功能指标都有明显改善。现将其总结报道如下。
12.15.1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性别:男性8例,女性1例。
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77岁,平均年龄63. 3岁。
冠心病史:最长者11年,最短者1年,平均4. 7年。
主要临床表现:9例患者均有心绞痛发作史;7例患者有 心肌梗死史;气短者8例;心悸者8例;胸闷者9例;乏力者 8例;头晕者6例;阵发性呼吸困难者4例。
伴随疾病:髙血压病者8例;髙血脂者1例;糖尿病者1 例;老年性肺气肿者1例。
(2)诊断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公布的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符合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者为收治对象。
(3)仪器、心功能检查指标、测量方法
仪器采用AlokaSSD—810型实时扇形切面超声仪,探头晶 片32个,频率2. 3兆赫,为高速电子扫描仪。回声图像每秒 20幅,每幅256条线,扫描角度80°,有两个荧屏,右侧为扇 形,左侧为同步M型。
所测心功能指标:
①QS2        一总电——机械收缩期
②LVET—左室射血时间。
③PEP—射血前期=QS2        - LVET。
④并根据回归方程校正为QS,、PEPI、INETI,
• 686 .
大成推拿术
©S¥ (每搏输出量)根据Teichh。L公式试计算:Sv=VD (舒张期容量)一 Vs (收缩期容量)。左室容量=
D3]
⑥C。(心输出量)=Hr        (心率)xSv
A I ^ / I        由、 Dd - DsX100%
⑦Ab%        (小轴缩短率)=--
Dd (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Ds (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
⑧EF%        (射血分值)=(Dd3 -D93/Dd3) x 100%
(4)测量方法
治疗前后均测STI及M型超声心动图(U、C、G)的左 心功能指标。测前患者休息10分钟,左侧卧位,U、C、G于 心室水平,要求心内膜及室间隔左室面清晰。同步检査心电 图、心音图及颈动脉搏动图,并经条纸记录,分析测量左室舒 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代入以上公式分别计算。
12.15.2治疗方法
(1)手法:拇指按揉法、肘推法、一指禅推法。
(2)穴位及部位:内关、肺俞、厥阴俞、心俞、膻中; 后背脊柱两侧膀胱经(胸段)。
(3)具体操作
①患者取正坐位,医者站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法(一 手拇指吸定1穴),治疗双侧肺俞、厥阴俞、心俞各5分钟。
②同上体位,医者用肘推法施于背部膀胱经(胸段),约 2分钟左右。
③同上式,医者站在患者前侧,双手拇指按揉双侧内关 穴,约5分钟左右。
④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于其右侧,用一指禅推法推揉膻中 穴约5分钟。
(4)疗程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 687
每周3次,15次为1疗程。每个患者观察1个疗程。
12.15.        3 结果
(1)主观症状的改变:在治疗过程中及停治后2个月内, 9例患者只有1例因与他人吵架而发作心绞痛,余者未发作。 心肌梗死均未发作。气短、胸闷、心悸、头晕、乏力、阵发性 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胸闷、乏力、心悸改善较 明显。
(2)左心功能的改变(见附表)
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时主要表现为泵血功能降低,PFP 延长,LVET缩短,PEP/LVET比值增大,AD%、EF%减少, Sv、Co降低。
本文9例患者推拿后,PEPI缩短,LVETI延长,PEP/ LVET比值减小,P值<0.001,有显著的临床意义(PEP/ LVET比值为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评定心功能的指标)。PEP主 要取决于左室等容收缩期的长短,它是左室收缩力及左室收缩 功能的可靠指标。
心肌收缩力下降,PEP则延长,心肌收缩力增大,PEP则 缩短。LVET时间越长,心搏量也随之越多,心功能也就越 好。Sv (每搏输出量)和Co (每分输出量)均明显增加,经 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AD%与EF%呈正比关系,EF主要是评价左室泵功能与 左室心肌纤维缩短程度的指标。本组AD%与EF%从统计学角 度来看,治疗前后差别意义不显著,但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以上结果表明,手法推拿后可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功能 有明显改变。
12.15.4病案举例
李X,男,67岁,工人,病历号:82423
患者气短、胸闷、时好时坏2年余,经常发作心前区刺
• 688 .
大成推拿术
痛,服硝酸甘油后好转。1984年3月因“心肌梗死”住本院 治疗2个月。就诊时表现:心悸,气短,胸闷,乏力,头晕, 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细。1974年 患高血压病,1980年发现老年性肺气肿。
查体:患者身体瘦弱,营养中等,心率64次/分,血压 195/100mmHg,呼吸20次/分。肋间隙增宽,肺部叩诊清音, 呼吸音低弱,肺部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尖搏动不明显,心浊音 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 线未査,心电图示:陈旧性下壁心梗。
经15次推拿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未发生心绞痛和心肌 梗死。其他检查除心率为63次/分外,余如前。心功能检查见 下表。
心率        QS2i        PEPI        PEP        LVET        AD%        EF%        Sv        c。
治疗前64次/分        515.2        153. 1        272.5        0. 42        8        22        33mt/次        2112mt/分
治疗后63次/分        491.4        123.2        368.2        0. 33        11        31        47mt/次        2813mt/分
12.15.        5 讨论
(1)推拿治疗冠心病的报道极为少见。迄今为止,推拿 对冠心病的报道只限于心电图的改变。本文旨在观察推拿能否 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路。在 选穴方面,我们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适当借鉴现代医学研究 俞穴的试验。
中医学认为:“……实则心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 动,失智,内关主之。” “厥阴俞……主胸膈中气聚痛好吐, 心痛,留结胸闷……” “……寒热心痛,循循然与背相引而 痛,胸中悒悒不得息……;俞主之” “咳逆上气,唾喘短气不 得息,口不能言,膻中主之”。冠心病中医学认为每因气虚血 瘀而致。“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气为血之帅”,按 揉肺俞可以补益肺气,故取上述诸穴。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89.
(2)关于手法的选择和刺激量
开始治疗的前两例病人,采取一指禅指推法推背之俞穴, 后改用按揉背部俞穴疗效明显提高。说明手法不同,效果亦 异。证明《素问•举痛论》:“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 矣”对推拿治疗冠心病的手法有指导意义。
按揉手法分重痛(患者感到很痛伹能忍受);'m\ (患泝 感到稍痛);酸胀(患者感到酸胀即吋)。七较发现以酸 胀感者疗效最好,这可谓"得气”。
(3)各穴位功效的乃W-
经比较发现在心俞、厥剛俞、内关穴上操作时间延长后, 心功能改善和心悸消除较为明显,腋中穴解除胸闷疗效较好。
(4)推拿上述穴位可改善左心功能的现代医学机理目前 尚不清楚,可能是:心脏是由迷走神经和胸1 ~5交感神经支 配。所取背部的3个俞穴均在胸1〜5脊神经后支的内侧支或 外侧支分布区。内关穴在正中神经干上。根据神经解剖学记 录,胸2〜6交感神经有纤维沿臂丛经正中神经到达上肢。在 以上穴位上操作,推拿反应沿交感神经传导影响心脏,产生治 疗效应。
(5)由于条件所限,我们只观察了治疗后两个月的结果, 发现其疗效与刚治完基本相同,其疗效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 尚需继续观察,目前穴位尚多,如何精选穴位,有待进一步 解决。
由于我们水平所限,必有不当之处,望同道批评指正。
附表左心功能的改变
        PEPI        LVET        PEP/LVET        AD%        EF%        Sv        Co
治疗前        156. 98 ±5.45        358. 97 ±13.24        0. 43 ±0. 02        15.73 ±3.2        38. 22 ±6. 65        55. 1 ±5.9        3813. 82 ±442
治疗后        146. 77 ±6.4        375.32 ±9. 95        0. 39 ±0. 02        18. 22 ±3.2        42.61 ±6. 36        68. 84 ±6.8        4768. 93 ±636
比值        4.2        5.45        5. 25        1.85        2.61        3.6 .        3.0
P值        <0.001        <0.001        <0.001        =0. 1        <0. 02        <0.01        <0. 01
• 690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4:17 | 只看该作者
116楼 铁鞭01说:
12.16推拿手法治疗糖尿病初探
臧福科宏达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 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糖尿病简称糖尿病,占绝大多数,病因尚未明确, 有遗传倾向,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 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尤其脂肪代 谢紊乱可引起酮症酸中毒、失水、昏迷等。
继发性糖尿病又称症状性糖尿病,大多数继发于拮抗胰岛 素的内分泌病。临床较为少见,不在本文中讨■论。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 是由于素体阴虚、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引起。临床上分上 消、中消、下消。上消以烦渴引饮、中消以消谷善饥、下消以 小溲如膏为主症。全身表现消瘦,即所谓三多一少(喝得多、 吃得多、尿得多、身体消瘦)。其他可伴有皮肤瘙痒,女性阴 部瘙痒、视物不清、四肢酸痛或麻木等症。
我们参考中西医诊断特点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 应的推拿措施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上取得一定进展,现报道 如下。
临床上我们将糖尿病以标本辨证法,进行观察及治疗。所 谓标,是指血糖升高,把血糖高为主症,尤以血糖升高为关键 症状,把血糖测定值为观察指标。推拿的目的在于降低血糖, 而降低血糖的途径是使血糖在人体内自行消耗。使血糖自身消 耗的方法有3种:①推拿全身肌肉(以肌肉丰厚的腰背部及下 肢部为主);②摩腹、揉腹或振腹,促使腹腔充血,而导致血 糖消耗;③练功,练功方法有静功、动功及西医体疗3种方 法。总之,以上3种手段对降低血糖有比药物疗效明显的 特点。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lung and consumption of body fluid. Its main symptoms include restlessness and thirst with desire to drind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Middle diabetes is caused by excess heat in the stomach,its main symptoms including overeating and hunger. Lower diabetes is caused by deficency of kidneyYin, with main symptoms including milky urine, frequent urination and sugar in the urine. Apparent loss of body weight is present in all these conditions.
Mass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Biao ( manifestations )of diabetes by lowering blood sugar,and of Ben ( underying cause) by regulating panereatic function.
1.        Points :
Yishu (located 1. 5 cun lateral to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spinal process of T8),Feishu ( UB 13),Pishu ( UB 20) , Shenshu (UB 23 ) , Zhongwan ( Ren 12 ) , Qihai ( Ren 6 ),Liangmen (St 21),Abdomen, muscles of the four limbs.
2.        Methods :
(1)        Point pressing : Press with the thumb Feishu ( UB 13 ), Yishu, Pishu (UB 20),and Shenshu ( UB 23) with the patient in prone position, then massage Zhongwan ( Ren 12),Qihai (Ren 6) and Liangmen ( St 21) with either one - finger or middle finger maneuver by pressing in a circular motion with the patient in supine position.
(2)        Massage the abdomen with circular motion: The patient takes a supine Dosition. The abdomen is massaged with the palm counterclockwise in circular motion for 5 〜8 minutes,covering the^ whole abdomen progressively until the abdomen feels hot inside.
(3)        Massage the four limbs: The patient takes a prone position ,the cutaneous regions of the three yang channels of hand and foot are massaged forward and backward with the palmar side of the index,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Then the patient changes to a su -
• 706 •
大成推拿术
pine positron,and the cutaneous regions of the three yin channels of hand and foot are onassaged to and fro. Finally,the rolling or grasping manipulation is applied to the large muscles of the four limbs until the limbs become warm.
The auttor thinks that massaging the abdomen in a circular motion and all four limbs treats Biao ( manifestations) of diabetes by lowering blood sugar level, while pressing such points as Yishu treats Ben ( underlying cause) of the disease by regulating the pancreatic function.
IMPOTENCE
Impotence means weakness or inability of the adult male to a-chieve erection. It is often the result of disturbed neuromuscular function and certain chronic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weakness.
Mass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impotence not of organic nature.
1        Points :
Main pionts : Mingemen (Du 4 ),Shenshu ( UB 23 ), Shangliao (UB31), Ciliao (UB 32), Zhongliao (UB 33), Xi-aliao ( UB 34 ),Guanyuan ( Ren 4 ),Sanyinjiao ( Sp 6 ),and Abdomen.
Secondary points : For decline of fire of the vital gate : Shenshu (UB 23), Shangliao (UB 31), Ciliao (UB 32) , Zhongliao (UB 33 ),) Xialiao ( UB 34 ),the Du Channel ; for damage to the kidney due to fear and fright: Head, Xianshu ( UB 15),and Danshu (UB 19) ; for downward movement of damp - heat: Tian-shu (St 25 ) , Yinlingquan ( Sp 9 ),Tai chong ( Liv 3 ),and Xiaochangshu ( UB 27).
2. Methods :
(1 ) The patient takes prone position. The operator employs the thumb to press and pull Mingmen ( Du 4 ) heavily. Then such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H •
points on the back as Shenshu ( UB 23 ),Shangliao ( UB 31), Ciliao ( UB 32),Zhongliao ( UB 33 ) and xialiao ( UB 34 ) are pressed or rubb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iated patterns of conditions.
(2)        The patient takes a supine position, with the operator standing on the right side. The abdomen and the points at the anterior aspect of the four limbs are treaded with one 一 finger manipulation or point pressing technique, one to two minutes at each point.
(3)        Vibrate the abdomen: The patient takes a supine position ,again with the operator standing on the right side. Place the center of the palm Laogong ( P 8 ) against Shenque ( Ren 8 ) of the patient,resting the root of the palm on Guanyuan ( Ren 4 ), spreading the five fingers apart at the upper abdomen, with the middle finger on the Ren Channel, index and ring finger on the Kidney Channel bilaterally, and the thumb and small finger on the stomach channel bilaterally. The vibration continues for 10 ~ 15 minutes.
(4)        Massage the head and face ( refer to neurasthenia previously in traduced )
DYSMENORRHEA
Pain in the lower abdomen and lumbosacral region during premenstrual. menstrual and postmenstrual periods is referred to as dysmenorrhea The accompanying symptoms include a bearing -down sensation in the lower abdomen or even loss of consciousness due to severe pain in serions cases.
Mass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emorrhea.
1.        Points :
Mingmen ( Du 4 ),Shenshu ( UB 23 ),Shangliao ( UB 31),Ciliao (UB 32) , Zhongliao ( UB 33 ) , Xialiao ( UB 34 ), Guanyuan (Ren 4),Hegu (LI 4),and Sanyinjiao (Sp 6).
• 708 •
大成推拿术
2.        Methods :
(1)        Treatment begins a week before the period and continues for three days in succession. Three months comprise a course. Treatment should continue without break if one course is not effective.
(2)        Pluck Mingmen ( Du 4) : The patient takes a sitting or prone position. The operator uses the thumb to pull up forcefully the interspinal ligaments of L2 and L3 and immediately release them 10 〜15 times.
(3 ) Press with the finger Shenshu ( UB 23 ),Shangliao (UB31), Ciliao (UB 32), Zhongliao ( UB 33) , and Xialiao (UB 34) with the patient in prone position. In cases of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 the above points are rubbed until the local area becomes warm.
(4)        Turn the patient to a supine position,Massage Guanyuan (Ren4) with one 一 finger manipulation or pressing in a circular motion with a finger. Then press with the finger Hegu ( LI 4) and Sanyinjiao ( sp 6) 3 〜5times.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s is a non -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breasts, very common in women between 30 and 40 years old, resulting from endocrine disturbance. It is marked by lumps of varying sizes in the breasts,which become swollen and painful during the premenstrual period,the symptoms subsiding when the period is over, This disease accounts for two thirds of all diseases of mammary glands,often occurring in single women,or women who have never become pregnant, or never nursed a baby and are over thirty years old. It also occurs in women who have mental depres -sion or sexual functional disturbance.
Massotherapy has been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relieving pain,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JO”
resolving lumps, and regulating endocrine disurbance.
1.        Points :
Geshu ( UB 17 ),Ganshu ( UB 18 ) , Shenshu ( UB 23 ), Tianzong (SI 11 ), Jianjing ( GB 21 ) , Wuyi (St 15 ), Shanzhong ( Ren 17),Sanyinjiao ( Sp 6) , Abdomen, Vertebral Colunm, Tendon of Greater Pectoral Muscle.
2.        Methods :
(1)        The patient takes a prone position. The operator employs the method of three 一 kneading and three 一 grasping to massage the muscles along the spine,presses points on the back for one minute at each point, then grasps Jianjing ( GB 21) 3 〜5 times. Finally, the operator rubs the lumbosaeral region until it becomes warm, or strikes the sacral region with the back of the first 20 times.
(2)        The patient turns to a supine position. The operator presses points on the trunk and four limbs, one minute at each point, grasping tendon of greater pectoral muscle 5 〜10 times. The chest and hypochondrium on both sides are then rubbed until the patient feels comfortable. Finally vibrate the abdomen with the palm for 5 〜10 minutes.
APHONIA
Aphonia often occurs in teachers, actors and actresses who u-sually speak a lot. The common accompanyiny symptoms and signs include dryness of the throat, dry cough, hoarse voice, or loss of voice, Indirect laryngoscopy reveals incomplete closure of the glottis or inability of the vocal cord on one side to ribrate, IF caused by invasion of external pathogens, aphonia is accompanied by acute or chronic laryngitis.
Massotherapy has proved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aphonia. The author has succeeded in treating aphonia due to chronic laryngitis, paralysis of unialteral laryngeal nerve, and traumatic
• 710 •
大成推拿术
paralysis of unilateral laryngeal nerve.
1.        Points :
Jiahouxue (two vertical lines 1. 5 cun lateral lo the Adam’ s apple) , shanzhong ( Ren 17),Tiantu ( Ren 22),Fengchi ( GB 20),Quchi (LI 11),and Hegu ( LI 4) •
2.        Methods :
(1)        Grasp and massage Jiahouxue : The patient takes a sitting position. The operator places the thumb at one vertical line and the four fingers at the other vertical line 1. 5 cun lateral to the Adam,s apple,then employs the swaying technique of one - finger manipulation to massage Jiahouxue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for 10 〜15 minutes.
(2)        Point pressing: The patient takes a sitting position. The operator uses the middle finger to press and massage Tiantu ( Ten 22),Shanzhong (Ren 17),Fengchi (GB 20),Quchi (LI 11), and Hegu ( LI 4) , one minute at each point.
Advice : The patient should take care not to catch cold during treat ment.
Jourmal Traditiond Chinese Medicine 13 (3): 217 一 220, 1993.
Massotherapy
AN INTRODUCTION TO KEEPING - FIT MASSAGE Zang Fuke
Department of Massage, Dongzhimen Hospital, Beijing College of TCM, Beijiag 100700
Coronary Heart Disease ( CHD )
The CHD patient must be given emergency treatment by physicians at the acute onse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but keeping - fit massage can help to produc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at the convales-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71卜
cent stage during which the patient often has chest distress, hypodynamia ,abnormal EGG, and even left cardiac functional insufficiency ,After keeping 一 fit massage treatment the patient ’ s clinical symptoms may disappear. ECG and mechanocardio - grams improve to some extent or even become normal.
1.        Selection of points :
Feishu ( UB 13 ),Xinshu ( UB 15 ),Wuyi (St 15 ), Shanzhong (Ren 17) and Neiguan (P 6).
2.        Manipulation :
(1 ) Pressing and kneading Feishu and Xinshu : The patient takes a sitting position. The doctor presses and kneads the two points with the thumb or the middle finger for 5 minutes until local soreness with distension is produced.
(2)        Kneading Neiguan ( P 6) : The patient sits with the forearms in neutral position. The doctor presses and kneads Neiguan bilaterally for 5 minutes.
(3)        Reading Shanzhong ( Ren 17) : The patient takes a sitting position or lies on the back. The doctor presses and kneads Shanzhong point with the thumb or middle finger for 5 minutes.
(4)        Rubbing the chest: The patient lies on the back during treatment. The doctor rubs the chest back and forth along the 1st, 2nd and 3rd intercostal spaces with the index,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of both hands for 5 ~ 7 minutes. The right hand rubs the Left chest while the left hand rubs the right, Manipulation should be rapid and light rather than heavy and slow. The stress of the manipulation should be put on Wuyi point (St 15 ) which is on the mid
一 mammary line at the level of the second intercostal space.
The above manipulations are performed once every other day for 5 〜7 minutes each time, 15 treatments constituting a therapeutic course. The method if used appropriately,can bring about thera-
• 712 •
大成推拿术
peutic effect within one course ; a second course can be given without interval.
Epigastralgia
Epigastralgia is a main symptom of the digestive - tract diseases characterized by pain in the upper abdomen as in gastritis, ulcer ,and gastrospasm.
TCM believes that epigastraligi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unctions of Spleen, Stomach, Liver and Kidney. The disordered descending -ascending and transporting functions of Stomach and Spleen,or the transverse invasion of Spleen by hyperactive Liver -qi,or insufficient Kidney 一 yang can all caus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Stomach and Spleen. Massotherapy can produce a good keeping -fit and therapeutic effect.
1.        Selection of points
(1)        Main points: Zhongwan (Ren 12),Tianshu (St 25), Qihai ( Ren 6),Neiguan (P 6) and Zusanli (St 36).
(2)        Auxiliary points: In case of pain due to improper diet, pressing Pishu ( UB 20) and Weishu ( UB 21),and rubbing the abdomen are added to eliminate undigested and stagnated food; in case of invasion of stomach by hyperative Liver - qi, pressing Yan-glingquan ( GB 34) and Taichong ( Liv 3 ) and nibbing both hypochondria are added to relieve the depressed Liver, regulate the circulation of qi and restore its transporting function ; in case of hy-perhydrochloria,pressing Gongsun ( Sp 4 ),Riyue ( GB 24 ) and Qimen ( Liv 14) is added; in case of severe pain, press and knead the sensitive spot found in the back,The pain may immediately stop.
2.        Manipulation
(1)        Sitting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tient who is in supine position ,the doctor :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713-
1)        pushes and kneads ( or presses and kneads) Zhongwan point ( Renl2) with the thumb for 5 minutes ;
2        ) kneads the upper abdomen with the palm for 3 minutes and then the middle and lower abdomen for 2 minutes ;
3        ) and presses with the finger Qihai ( Ren 6 ),Tianshu ( St 25) , Neiguan (P 6) , Zusanli (St 36),Riyue ( GB 24),and Qimen ( Liv 14).
(2)        Standing at the side of the patient who is in a prone position, the doctor.
1 ) first presses Pishu ( UB 20),Weishu ( UB 21) , Ganshu (UB18 ) , Shenshu ( UB 23),or presses the tender Point (the sensitive point) lateral to the thoracic vertebral process ;
2)        and then rubs with the palm from Pishu ( UB 20) to Shenshu ( UB 23 ) along both sides of the spine for cases of the deficiency -cold typ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above manipulations are selected and used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astroptosis.
The main symptoms of gastroptosis in elude abdominal distension which is worse after meals but better in a lying position, nausea, eructation, gastralgia, stomach distension, constipation or diarrhea, poor appetite and so on. There are also other general symptoms including emaciation, vertigo, lassitude, palpitation ,and insomnia. Barium X - ray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y help in diagnosis.
Massotherapy is a very good method of treatment for this disease, which can be done by patients themselves or by others.
1.        Selection of points :
Zhongwan ( Ren 12 ) , Tianshu (St 25 ) , Qihai ( Ren 6 ), Baihui ( DU 20) , and Zusanli (St 36) plus the spine and abdo-
• 714 •
大成推拿术
men.
2.        Manipulation :
(1)        The patient assumes a sitting or supine position. Baihui (Du 20),Zusanli (St 36), Zhongwan (Ren 12), Tianshu (St 15) and Qihai (Ren 6) are pressed and kneaded with the thumb or middle finger, each for one minute.
(2)        In a supine position, the patient kneads the abdomen with the palm, moving clockwise along the outer border of the abdomen for 5 minutes.
(3)        Pinching the spine: The patient assumes a prone position with the hack exposed. The operator pinches the skin along the sp-ing from the sacrum to Dazhui (Du 14) point with the thumbs and index fingers of both hands, this is repeated three times, and then Pishu (UB 20) and Weishu ( UB 21) are pressed and kneaded for a few minutes.
(4 ) Supporting the stomach : Lying supine,the patient places both hands ( the ten fingers crossing each other) on the lower abdomen ; Pulls the stomach upwards when exhalation and relaxes when inhalation, The force used to pull the stomach is exerted from the ulnar side of the small fingers, This is repeated ten times.
(5)        Inserting the fingers into the scapula; The patiens takes a sitting position with both arms in back. The operator inserts the index,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into the space between the scapula and thorax along the medial inferior angle of the scapula, the fingertips exerting a force tolerable to the patient in the directin of the glenoid cavity for one minute, which is then applied to the other side.
Volvulus of Stomach
Volvulus of stomach of the bod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715-
typ<*s : Volvulus along the longitudinal axis or along the transverse axis of the stomach. In general, the former call be corrected by changing the posture of the body, while the latter should be reduced by manipulations. Once stomach volvulus occurs, such symptoms as nausea, vomiting, and abdominalgia may appear, Massotherapy usually give satisfactory results.
1.        Selection of points :
Pishu (UB 20),Weishu ( UB 21 ) and Weidi (4.5 cun lateral to the left side of navel).
2.        Manipulation :
(1 ) With the patient lying prone, the operator presses and kneads Pishu (US 20) and Weishu ( UB 21) with the thumbs of the two hands, each for one minute.
(2)        Supporting 一 vibrating manipulation in lateral recumbent position : After digital pressing of the above points, the patient lies on the left side. Standing behind the patient, the doctor props up Weidi with the overlapped index, middle, ring and small fingers of both hands, followed by the vibrating manipulation. Repetition of the above operation three times may reposit the stomach.
(3)        Supporting 一 vibrating manipulation in sitting position: The patient sits with the body tilted slightly forward. Standing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patient, the operator places the hypothenar of the right hand on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omach and presses backward while supporting the stomach upward with light force, followed by the vibrating manipulation. In so doing the stomach can also be returned to normal position.
Constipation
In most cases, the causes of constipation include : ( 1 ) digestive hypofunction and de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 or middle 一 aged persons, or decleased intestinal volume due to small amount
• 716 •
大成推拿术
of total intake of intake of too lime fibrous foods; (2) attenuation of defecting muscular groups ( diaphragmata. abdominal or elevator ani muscles) due to various diseases; (3) neuropsychic factors, irritable colon or effects of drugs, which result in long fecal retention and over absorption of water in the rectum.
Constipation can cause a series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dizziness,headache,lassitude,poor appetite,bitter taste, abdominal distension, and abdominalgia, due to stagnated fecal masses and obstructed intestinal tract; Massage can be useful in relieving constipation.
1.        Selection of points :
Zhongwan ( Ren 12 ) , Tianshu (St 25 ) , Qihai ( Ren 6 ), Dachangshu ( UB 25 ),and Zhigou ( SJ 6 ) plus abdominal and sacorcoccygeal regions.
2.        Manipulation :
(1 ) Kneading the abdomen : The patient lies supine and kneads the abdomen clockwise around the navel with the two overlapped palms. The manipulation usually lasts 2 〜3 minutes. The palms should exert some pressure on the abdomen and the rate of movement should be moderate or slightly rapid.
(2)        zhongwan ( Ren 12),Tianshu ( St 25),Qihai ( Ren 6) and Zhigou ( SJ 6 ) are pressed and kneaded with the middle finger or thumb until a sensation of aching and distension i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the vibrating manipulation call be used as an auxiliary measure. The manipulation lasts half a minute at each point ; but for Tianshu ( St 25 ),it lasts 1 〜2 minutes.
(3)        Pinching the abdominal muscles: The patient lies on the back with the hips and knees flexed to relax the abdominal muscles. The operator holds the abdominal muscle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ne hand, and pinches them form top to bottom for one mi-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in •
nute. After that, the abdomen is pushed again from top to bottom alternately with the two palms for 2 minutes.
(4 ) Pressing and kneading Dachangshu ( UB 25 ) : The patient takes a lying or sitting position,props with the palmar side of the thumb or middle finger against Dachangshu (1.5 cun lateral to the spine between L5 and S{ ) , and then kneads the point for one minute.
(5)        Downward pushing the sacriococcygeal area: The patient sit lies prone, pushes the lumbosacral portion downward to the coccygeal tip with the palmar sides of the index, middle and ring fingers or hypothenar for 2 minutes.
With the above manipulations performed every day, therapeutic effect can be expected after 1 〜2 weeks of treatment.
—-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9卜
所谓本,是指胰腺的功能。我们采用按揉背部胰俞穴 (胸八旁开1.5寸);轻摩胰脏在腹壁投影区(即左、右梁门 和中脘穴区处),以图提高胰腺的功能(因缺乏生化指标的测 定,目前尚属推理)。
以上用标本辨证治疗方法,是我们通过8年多临床经验总 结出来的,其疗效优于传统辨证施治的推拿法。
操作方法:
①患者俯卧,医者用按揉法,按揉脊旁两侧腰肌3        ~5分 钟;再推拿臀部及双下肢后侧肌群约10分钟。点按胰俞穴 2~3分钟。
②患者仰卧位,医者摩揉腹部10分钟,以透热为度。
③轻抚摩胰脏在腹壁投影区2分钟。
临床上运用本法应注意灵活变通,点按穴位可根据中医辨 证而加减肺俞、肾俞、脾俞、胃俞等穴位。
病例简介:
①吴某,女,53岁,1994年11月体格检查时发现为糖尿 病。当时空腹血糖为15.29mmoI/L,餐后血糖为26. 40mmOI/ L,尿糖3个半加号。最后诊断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经 手法治疗两次尿糖呈2个加号,8次治疗后尿糖阴阳性,10次 治疗后尿糖呈阴性,空腹血糖降到9.9mmoI/L。经两个月治疗 后,空腹血糖为4.4mmoI/L,餐后血糖6. 27mmoI/L。过度疲 劳和饮食注意不够,血糖偶有一时性升高现象。
②谢某,男,70岁。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日用胰 岛素50单位,历时30年。血糖仍高达llmmoI/L,并伴有末 梢神经炎,双足部感觉丧失,小腿内侧皮肤黧黑。经推拿治疗 两周后,令患者开始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经3周半的治疗, 患者自动将胰岛素用量减少了 60%,而血糖降到6. 22mmol/ L0足部感觉恢复,小腿皮肤红润。
③高某,男,55岁。系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日用胰 岛素治疗已历时20年,血糖仍在llmmoI/L以上。经推拿两
• 692 .
大成推拿术
周后,让其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但患者未执行。当推拿治疗 3周半时,患者突然出现低血糖症状,测定血糖为2.81mm0I/ Lo令减少胰岛素用量一半,3天后血糖为4.40mmoI/L,不再 出现低血糖症状。
以上简介3个病例说明以下几点:
①我们采用标、本兼治的推拿疗法治疗糖尿病,对胰岛素 依赖型和非依赖型糖尿病,均有一定疗效。
②通过②③两例患者对比,我们推断推拿疗法对胰腺功能 有可复倾向。但尚缺乏生化指标的证实,有待今后通过实践进 一步加以验证。
③已经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当推拿治疗两周后,酌量逐 渐减药,直至完全不用药物仍保持正常1个月后可停止治疗。 患者血糖不甚高者或停药后不致造成血糖升高危象者,推拿治 疗一开始,即停服一切药物。患者血糖值很高时,我们采取药 物和推拿同时治疗的方法。
推拿治疗糖尿病,属非药物疗法范畴,目前尚属探讨阶 段,我们采用的方法虽有一定疗效,由于例数有限,不能作系 统报道。再因个人水平有限,仅作一般探讨,有不当之处,望 同道批评,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5:00 | 只看该作者
117楼 铁鞭01说:
12.17推拿治疗外伤性声带麻痹2例 临床报导
北京中医学院①东直门医院按摩科 臧福科柯战兵刘焰钢
外伤性声带麻痹在临床上虽不常见,但一经临症,尚无极 满意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以推拿疗法治疗之,取得满意疗 效,现将2例典型病例总结如下:
①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93*
诊断标准:
(1)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上见到严重音哑、直至失音。
(3)耳鼻喉科喉镜检查见有不同程度的声带麻痹(单侧 或双侧)。
疗效评定:
(1)痊愈:
①临床症状改善,音哑消失,恢复如常。
②耳鼻喉科检查声带麻痹消失。
(2)好转及无效:因病例尚少,未见此2项。
治疗方法:
(1)夹喉穴施推拿法,每次15分钟,要求轻柔和缓,不 疾不徐,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2)天突、膻中穴施一指禅推法,各3分钟。
(3)配点肺俞穴5        ~ 10次。
疗程:
(1)初时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        10次后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以巩固疗效(因 治疗10次后症状一般均已改善)。
病例介绍:
病例一隗某,男,26岁,兰州电机厂干部。1985年1 月13日,患者被手枪击伤,子弹自甲状软骨下1cm处射入, 穿食道、气管,自右肩胛射出,经抢救脱险后,遗有右上肢不 遂,严重音哑。不贴近其嘴唇则听不到声音。1985年7月13 日在解放军301医院耳鼻喉科检查,示右侧声带呈正中麻痹, 左侧正常,诊断为外伤性声带麻痹。7月25日转我科治疗。 经推拿13次后症状完全改善,说话声如常人。首都医院耳鼻 喉科检查,右侧声带正常。
病例二许某,女,35岁,北京酱油厂工人。1987年9 月中旬在解放军x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术后即出现声音嘶哑,
.694 .
大成推拿术
音量极小,经耳猙喉科会诊,诊断为外伤性声带麻痹。出院后 即转我科治疗。初诊时患者声音嘶哑,右侧甲状软骨下明显压 痛,右侧胸锁乳突肌紧张。以上述手法治疗11次后,患者痊 愈,说话如常人,耳鼻喉科检杏亦正常。
以上两例追访至今,尚无复发。
从以上两例的治疗中,说明推拿治疗外伤性声带麻痹确有 疗效。但因实验技术不齐全,治疗机制尚不十分明了,有待进
一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9482

帖子

2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278
118#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0:07:35 | 只看该作者
118楼 铁鞭01说:
12.18手法治疗胃扭转1例
臧福科
12.18.1胃扭转
胃扭转是一种罕见的病症,1866年Berti在尸解时首先发 现这种病变,以后陆续才有临床病例报道。国内在1956年才 见到陈国熙氏的报导,仅有1例。而后亦有少量报道,其中河 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有急慢性胃扭转40例的报道。我院内科胃 病组仅发现两例,我们治疗的是其中的1例。
本病发生的直接因素与急性胃扩张、急性结肠胀气、剧烈 呕吐和胃的逆蠕动有关。本病最重要的诱因是胃下垂,这时胃 的支持韧带有异常松弛,才有可能使胃产生扭转。
胃扭转有系膜轴扭转和器官轴扭转两种,前者是最常见的 一种。系膜轴扭转是随横轴(与贲门幽门线垂直)旋转。器 官轴扭转是胃体沿着贲门幽门线扭转,不为常见。扭转的程度 有全部扭转和部分扭转之不同,扭转的性质有急性扭转和慢性 扭转。
治疗上,多认为必须施行手术治疗,或行胃固定术,或行 单纯复位术,或行胃空肠吻合术等。我们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 法治疗,在临床上获得了满意效果,特报道如下。
下篇附篇(论文选编)        .695
12.18.2病例简介
患者袁某,男,43岁,已婚,油田工人。门诊号19262, X 线号 39723。
主诉:胃脘不适3年。
现病史:本人系油田工人,从事野外作业,饮食颇不规 律,常有暴饮暴食历史。近3年来胃脘不适,伴有心慌、闹 心、食后恶心、呕吐,吐出物为食物,大便频,日行五六次, 且有腹胀满。曾疑为“肝炎”、“痢疾”,经检查未见阳性发 现,对症治疗未见效。今年(1979) 4月来我院内科胃病组诊 治,胃镜检査时因不顺利,又行钡餐造影,发现“胃呈大虾 状,大弯侧向上翻转,见两个液面,胃贲门位置低,十二指肠 球部向下,为器官轴型胃扭转。印象:慢性胃扭转,器官轴型 180°。”即转我科治疗。
取穴:中脘、天枢、右梁门。
操作方法:一指禅推中脘、天枢,托推右梁门。经4次治 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5次治疗后钡餐造影,胃扭转如故。 我们采用在胃底穴(神阙左6寸处)翻转手法,3次后钡餐实 验证实扭转复原。具体操作:患者左侧卧,稍前倾位。医者站 在患者背后,双手重掌,中指抵胃底穴,并向胃扭转处抵压, 同时采用振法30秒钟,反复3次后,令患者自左侧卧体位直 接坐起。
总共18次治疗,患者痊愈。经1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12.18. 3 体会
(1)胃扭转是罕见病症,器官轴扭转更少见。患者是慢 性胃扭转,器官轴型180°。从发病原因上,患者有暴饮暴食 史,符合前述发病原因。
(2)自创胃扭转翻转术,比较符合胃的解剖生理病理特 点,故有良好临床效果,值得报道推广。
.696 •
大成推拿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27 01:45 , Processed in 0.3691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