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今日立秋: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复制链接]

2113

主题

661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5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6:04: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今天是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处在每年的 8 月 7 日至 9 日。
立秋,顾名思义,就是暑去秋来,立秋过后,虽然暑热仍然会继续,但天气的整体趋势是慢慢向凉爽过度的,民间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的说法。
立秋时节每年 8 月 7 日或 8 日,太阳到达黄经 135° 时为立秋,其中“立”为开始的意思,“秋”为庄稼成熟的时期。
中国古代典籍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说明立秋不仅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开始,还是草木开始结果孕子的时候。
古人还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 3 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
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因秋气燥,同时还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会使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内分泌紊乱,造成情绪低落。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
饮食方面,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立秋习俗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 (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 (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饮井华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称作井,有人说井是黄帝发明的,有人说轰日白益创造的。井水以从远处地脉而来的为上品,而从近处江湖渗透来的次之。井华水,就是清晨第一次从井中汲取上来的水,能治病,养颜益色。入秋,万物都归于肃静,故而此时的水,最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备用。煮沸后早起空腹饮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955

帖子

61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184
沙发
发表于 2024-8-7 06:23:5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默默无闻在说:
这没什么用,在我们这里很热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13

主题

661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51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8-7 06:27:2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天涯过客说:
2024年的立秋,有两个特别的讲究:“晚立秋”和“母秋”。
这些讲究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它们不仅影响着我们对立秋的理解,也指导着我们如何应对秋季的变化。
以下是对这两个讲究的详细解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晚立秋”的讲究
1. 什么是“晚立秋”?
“晚立秋”指的是立秋的时间比平常晚到几天。
在2024年,由于天文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今年的立秋时间相较于常年略有延迟。
这种现象在气候变迁中并不少见,但对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有一定影响。
2. “晚立秋”的影响和讲究
气候适应:立秋晚意味着秋季的气温变化也会相对推迟。
我们可能会经历比往年更长时间的高温天气,因此在衣物和健康管理上需要有所调整。
建议逐步增加秋季衣物的穿着,以适应逐渐降温的变化。
农事安排:对农民而言,“晚立秋”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成熟时间。
秋季的农事安排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以确保丰收。
节气习俗:传统上,“晚立秋”也可能影响一些节气习俗的执行时间。
比如,秋季的养生、饮食调节等应根据实际气候变化来安排,以保持健康和舒适。
3. 应对建议
衣物准备:虽然立秋已过,但气温仍可能较高,建议在衣物上做好层次搭配,逐步增加秋季服装,以便于随时调整。
饮食调整:根据实际天气变化,逐步调整饮食,增加有助于养生的食物,如温补食品,帮助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
健康管理:加强秋季健康管理,保持适量运动,注意预防感冒和其他季节性疾病。
“母秋”的讲究
1. 什么是“母秋”?
这些传统区分在农历日期中的应用,使得每年的立秋都有不同的含义和影响。
2024年,“七月初四”为立秋,因“初四”为双数,因此今年的立秋被认定为“母秋”。
2. “母秋”的影响和讲究
气候预示:传统上认为,“母秋”的天气预示着整个秋季的气候趋势。
如果立秋当天天气凉爽,往往预示着整个秋季气候会较为稳定;如果天气依然炎热,可能会影响秋季的气候模式。
健康调养:根据“母秋”的天气变化,适时调整健康和生活习惯。
如果立秋时节气温仍高,需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若天气渐凉,则应逐步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传统习俗:在一些地方,立秋的天气对传统习俗有影响。
例如,某些地方会在立秋时节进行特定的节气活动,如秋季祭祀或饮食调整,以适应“母秋”带来的变化。
3. 应对建议
气候调整:根据立秋当天的天气变化,提前做好秋季的气候适应准备。
注意及时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生活环境。
饮食习惯:适应“母秋”天气,逐步增加秋季的养生食品,如滋补汤品和秋季水果,以维持身体健康。
生活习惯: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以应对秋季的气候变化。

2024年的立秋因“晚立秋”和“母秋”而显得尤为特殊。
这些讲究提醒我们要关注秋季气候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生活和健康调整。
了解这些特殊讲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准备和调整,将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秋季的到来,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舒适。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在立秋期间有所帮助,愿你在这个秋季里安康、幸福。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78
地板
发表于 2024-8-7 08:15:02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俱往矣说:
几点立秋啊?
本帖来自微秘安卓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98

帖子

6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657
5#
发表于 2024-8-7 08:54: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5楼 时光正好说:
回复 地板俱往矣

立秋
8月7日8点9分7秒、龙年七月大初四、甲辰年、壬申月、癸卯日、丙辰时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2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45978
6#
发表于 2024-8-7 13:43:16 | 只看该作者
<
6楼 俱往矣说:回复5楼时光正好
谢谢。
本帖来自微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2-26 13:50 , Processed in 0.552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