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以书为伴说: 原创
以书为伴
视障者学习园地
2021-05-16 21:00
请点击标题下方的视障者学习园地关注本公众号
本文根据笔者2020年11月群聊语音整理并改写。
各位朋友们:晚上好!白天,请各位群友们就如何认识当今盲文的作用问题展开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讨论?其实以前我也发过文章,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之所以今天又来讨论这个问题,我想群里有些新来的朋友,希望这些新来的朋友们也能发表些自己的看法。上面,几位老师就各种阅读形式进行了比较,还是认为盲文的阅读方式有它的优势。
盲文的阅读方式之所以有它的优势,就是因为它的阅读方式与视觉的阅读方式有相同之处,哪一点相同呢?我们的视觉和触觉在阅读方面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能够感受到字符的形态——用眼睛看东西、看汉字能看到物体的形态、符号的形状,我们用手摸,同样能感受到物体的几何形态、盲文点位排列的形状——,这就是区别于所谓的听觉阅读之处。现在有所谓听觉阅读的说法。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提出了一个听觉阅读的概念,例如听小说、听其它的有声读物也算是一种阅读,我们暂且把这种“听”的方式叫做“听读”吧,能够接触到字符形态的才能叫做阅读。我们用耳朵听,是用语音把字符读出来,我们听的是声音,那么这样一来,上面也有朋友提到,文章里哪些地方用符号标注出来的重点,比如黑体字,明眼人的文章里经常是有黑体字的。在一篇文章里,或者一个段落里,有时候一个自然段都是黑体字,有时候,一个自然段里有那么几句话是黑体字,这些靠我们听读屏是听不出来的,而明眼人看汉字就会针对这些黑体字做重点的阅读;那盲文呢,虽然不能像明眼字那样搞出黑体字来,但是盲文发明了黑体字号,对需要做黑体字处理的,就加一些黑体字号,也照样可以对重点的文字、重点的语句、重点的段落进行重点的阅读。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触觉可以感知到符号的形状。通过触觉,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的段落、书面的格式(例如在电脑上写东西,要给某个地方写一个书面报告都要有书面的格式),对这些信息,就咱们盲人朋友们来说,必须通过摸盲文才能体会到;手机和电脑感受得不是那么清楚,因为这里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空几格的问题,大标题和小标题的居中、姓名和年月日的落款位置等,它这里面有一个书面格式整体布局的形象感问题,那么这个形象感也必须通过明眼人的视觉阅读和盲文的手指摸读才能够感受到。再比如,我们用读屏软件听各类信息,如果其中有一两句话没听清楚,或者是想再听一遍,我们往往要把整段文字再听一遍,然后集中经历等着读屏软件读到那句话的时候,仔细去听;而摸盲文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摸读过程中,遇到需要反复琢磨的重点语句,我们就直接在这里摸读了,不需要再把整个段落重听一遍。
最近我发现一个秘密,什么秘密呢?老群友都知道,我们经常做一些标点符号的练习,大家可能发现小白鸽朋友的标点符号练习做得还是比较好的,那为什么小白鸽朋友做得比较好呢?因为小白鸽朋友经常看盲文。最近,小白鸽朋友给我写了几封盲文信,用汉语双拼盲文写的,在这几封信里面呢,可以概括出这么几点:第一,语句比较流畅;第二,标点符号的运用,总体来说,比较正确;第三,汉语双拼盲文的简写用得游刃有余,可以说,小白鸽朋友的汉语双拼盲文应用水平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
另外,像我们摸盲文,虽然盲文按现在的说法叫做表音文字,也就是拼音文字,尽管是表音文字,但是因为它也是用符号表示的,我们可以感觉到符号的形态,尽管我们盲文不像汉字是表意的,汉字有字形、有偏旁部手,例如竹字头、提土旁、金字旁,用这个来代表一定的意思,尽管盲文不是这样,但是大陆的盲文实行的是分词连写,也就是把属于一个词的各个音节都连在一起写,不是一个词的各个音节,中间就隔开一个空间,这样就显示了词形,因此盲文也有词形,特别在我们汉语双拼盲文里,两方之内字字标调,这个词形就相对固定,能跟它反映的具体概念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所以通过读这种触摸的文字,也照样可以在头脑里形成词形的表象,这也是盲文阅读的优势。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某一段知识,你是用读屏软件听来的,那么当你回忆这段知识的时候,头脑里闪现出来的就是以前听声音那时候的记忆;如果你是通过读盲文获得的这段知识,那么你再在头脑中回忆这段知识的时候,你头脑中显现的就是盲文字符的信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感觉,我是有的。由于摸读盲文可以直接摸到字词之间的标点符号以及文章的自然段划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文章做更加细致的逻辑分析,有利于深入阅读。
盲文阅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不仅能让我们获取文字信息,从而让我们能读到以文字记载的知识,比如一些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能让我们读到乐谱,虽然盲人不能像明眼人那样边看乐谱边演奏,但是盲文乐谱对一个从事音乐或与音乐相关专业的视障人来说同样重要。学英语的小伙伴们边听英语范读录音边摸读相应的文字资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这是因为,一个一个英语单词单独听是容易的,可是组成语句说出来或读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生连读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一个一个单词听起来很容易,一旦连城语句往往就听不明白了;如果手中有跟录音一样的英文阅读资料,边听范读录音边摸手中的盲文资料就会知道人家在什么地方是连读的,什么地方是不连读的,这对提高英语的听力是大有好处的。除此之外,用盲文还可以阅读诸如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广大视障人文化程度和科学素养,乃至于拓宽盲人就业领域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而通过手机和电脑读屏软件是不能获取这些内容的。
既然盲文阅读有这样的优势,是读屏软件、听书机或有声读物没办法替代的,那为什么大家感觉到盲文是落后的呢?人们之所以觉得盲文落后,当然还是由于手机和电脑出现之后,显得比盲文的信息来源更丰富,而且特别便利,尤其是便利和不占地方这一点很重要,大家不用再把笨重的盲文书搬来搬去了。咱们用过盲文的都知道,一本汉字书翻译成盲文就变成了好几册,码起来是老高老高一大落;比如全套《红楼梦》用盲文出版,要分十六册,十六分册大概有多少呢?大约相当于从地面到一个成年男子的大腿根儿那么高。一本《解剖学》翻译成盲文版就变成了四五册一套的《解剖学》,这样一来,如果学上使几门课程,一套这个书、一套那个书,左一套右一套,用起来就很不方便。就拿我个人来说,一套盲文书(实际上也就是一本汉字书),常常是第一分册在我工作的地方放着,而其它那些分册却在其它地方放着,保管和整理都很不方便,整理一次往往是一种工作量不算小的体力活儿。假如因保管不善,中间丢失了一册两册的,不成套了,缺了,你看这书还能用吗?那当然就不能用了。
再比如,我们很多盲人东奔西跑,今天在这儿打工,明天又去那儿打工,这样到处打工的生活带着盲文书也着实不方便,就算带着盲文书又能带几本啊?一般的按摩店有员工住的地方,可是想要放大量盲文书,根本办不到;就算是能放一两本盲文书,那往往用起来也是不方便的,我不可能只看一本书、一门功课吧,我今天要看看解剖学,明天可能就要看看整脊书,甚至就这一门功课,例如《解剖学》,我正在看第二分册上的内容,可是看着看着,我突然又想温习一下前面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却在《解剖学》的第一分册上,而这一分册恰恰没在我手边,这样我就没法温习前面的内容了。那有人说你不会多带几本吗?没见过盲文书的人是不知道一本盲文书有多大多厚,外出带在身边确实不方便。盲文书这么大这么后,在外打工的状态下,这显然是不方便的。盲文书这么不方便,手机电脑这么方便而且信息来源多,自然显得盲文落后。很多视障人朋友自从学校毕业,走上社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再没碰过盲文,以至于学过的盲文字母点为都快要忘光了。如果是一个明眼人,毕业几十年不看书,甚至把学的汉字都快忘光了,这种情况在如今的明眼人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而这却是视荔障碍者运用自己文字的现状,说起来是令人可悲的。有的视障人错误地认为,盲文对学生有用,走上社会以后,盲文就没啥用了。这一方面说明,有的视障朋友满足了自己现在的状态,终生学习的意识还远未树立;另一方面也跟盲文的种种不便不无关连。事实上,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只要学习,那么盲文必有其用武之地,那种盲文只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有用,对社会盲人没用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
那么为什么这时候我们还要强调盲文的优势?一方面,因为我们认为盲文阅读有着以上的优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落后的不是盲文,而是盲文信息的生产、承载和传播方式,这点很重要,希望广大的视障朋友深入理解这个观点,那也就是说,盲文也实现了电子化。盲文实现了电子化之后,我们也可以像现在用手机和电脑读汉字那样,一部小小的手机、一张薄薄的存储卡上存储的盲文信息就是一坐图书馆,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再也不用把笨重的盲文书搬来搬去了。今年的上半年吧,我们群里转播过中国盲文数字图书馆项目开发团队介绍他们开发数字盲文的情况,盲文要是实现了电子化,它的信息来源也不次于我们用手机和电脑读汉字的那些信息来源了,而且可能在某些时候会比读汉字资源更有优势。优势在哪儿呢?优势就在于,有些汉字的优质资源,它的文件格式往往是pdf的,咱们读屏是读不了的,现在没有几款读屏软件能把pdf上的文字真正读出来,就目前我了解的范围还没有。有些牌子的听书机可以读pdf文件,但这也是很有限的,并且在读的过程中,你要想快进快退,操作是很迟钝的,甚至会死机,这是第一;再一个,盲文读物不受版权限制,如果我要把一本汉字版的小说译成盲文就可以直接出版,不受其它版权限制。
实现了盲文电子化,人们不仅可以把盲文信息存储到盲文点字显示器上阅读,还可以在线阅读;可以免费阅读,也可以付费阅读。可以设想,实现了盲文电子化之后,盲文的信息来源或将实现多样化、专业化。现在,国内仅有北京和上海两家盲文出版机构,尤其是中国盲文出版社,承担了为全国盲人出版各类盲文书的重任,其实这样的盲文出版业态使得目前国内盲文出版的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我们看看汉字读物的出版状况,仅出版社的种类就琳琅满目,比如有文学出版社、古籍出版社、教育出版社、科学技术出版社、地理出版社、卫生出版社、社会出版社等等数不胜数。如果盲文实现了数字化,盲文读物的出版也很有可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到那时,不仅有像中国盲文出版社这样的盲文出版机构,网络上不但有普通文字信息可以转换成盲文阅读,而且还有大量的盲文信息供大家浏览,从而实现盲文信息来源的多元化。也许有人认为我在这里说好听点是遐想,说难听点是瞎想。遐想也好,瞎想也罢,多少还是有点根据的。一年前,在一个群聊里听说有人以一己之力开办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是专门刊载大型交响音乐作品的盲文乐谱的,这就为专门从事音乐执业的视障朋友们提供了需求;关注盲文书这么多年,在盲文出版社的盲文图书目录上还没见过这种类型的盲文读物呢,这是不是可以看成盲文出版多样化、专业化的端倪呢?当然,这一切全赖视障人普遍用上了点显器,普遍对盲文作用的认识有新的提高;当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努力程度。
前段时间,咱们群里也请宇宙朋友给咱们讲了讲盲文点显器的使用。现在,咱们国内有这么一批盲人用点显器,已经达到了我们现在每天离不开手机和电脑的程度,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落后的不是盲文,落后的是盲文信息的生产、承载和传播方式。我们现在多数情况下还在用又厚又贵的盲文纸去传播盲文。小白鸽给我写一封盲文信,由于盲文纸非常厚,寄盲文信的时候,要把写了盲文的盲文纸折起来,这样就变得更厚,写得多了不便封口,这样,一次也写不了多少内容就得结束;我给小白鸽用盲文写一封回信,一封盲文信同样写不了多少内容就得结束;再说,长途邮寄过程中,受到其它物品挤压,信寄到我们手中后,盲文信的点痕已经变得不那么清晰了,摸读起来也不如刚刚写好时候那么清晰。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盲文的电子化、传播的网络化,那盲文通信问题就解决了,写多少篇幅都没关系,也不存在点痕受压的问题了;不仅可以沟通情感,而且可以探讨学术问题,例如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等,这就拓展了盲人之间的交流内容。
可是现在,盲文点显器非常地贵,所以我们购买的话,经济上负担不起。这次我们给中国残联十四五规划的建议里就把点显器列了进去,希望政府能够为点显器的科研、生产、销售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包括政府补贴、技术攻关等要求。盲文点显器之所以贵,据说就是因为点显器的核心部件——盲文点字单元比较贵。如何能降低这部分的生产成本,这是决定盲文点显器价格的关键原因。所以说,既然落后的不是盲文,而是盲文信息的生产、承载和传播方式,那么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在哪呢?就是为盲文传播方式的变革能够让盲人更广泛地受益而努力,我觉得这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既然落后的不是盲文,而是盲文信息的生产、承载和传播方式,那么盲文对我们来说仍然是重要的;既然盲文仍然是重要的,拥有一套好的盲文,也就变得非常地重要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在这里向大家宣传汉语双拼盲文呢?那就是让大家把这套盲文跟现行盲文和国家通用盲文相对比。我们还是那句话,真正用盲文的是盲人而不是别人,我们要想用上好的文字,必须靠我们自己努力,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到健全人身上。那么我们希望今后再遇到盲文无用论的观点,我希望大家能够在理解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做一些宣传。很多事情都是要我们自己来做的。辩证唯物论讲,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我们自己的努力是事物变化的内因,社会外界给我们的帮助扶持,这只是外因。你看我们有很多事情,比如现在国际通用的六个点的盲文,是法国盲人发明的;现行盲文、汉语双拼盲文,这两种为盲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盲文也是盲人设计的;我们的读屏软件,有盲人参与开发的,它就火,所以从这些事例来说,盲人的问题要靠我们自己来努力,盲人用什么盲文的问题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来努力争取,这对我们自己的学习、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今天讨论这个问题的主旨吧。
来自论坛Androi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