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立冬:水面初凝,似有梅花香

[复制链接]

2109

主题

6606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6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00:1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 11 月 7 日或 8 日,这是一年中第一个带 “冬”字的节气。
古人将地球公转运动线路称为黄道,黄经就是黄道上的度量坐标,按天文学惯例,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为 360°,将其分为 24 等份,每份 15°,为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 225° 时,这一天就是立冬。
天文学上,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我们所处的北半球太阳直射角越来越小,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弱,气温会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地表在夏半年储存的热量还没有耗尽,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所以我国还要推迟 20 天左右才会入冬,在晴朗无风之日,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天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十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会显著减少,气温下降趋势加快。另外空气会逐渐变得干燥,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变得较少。,所以进入冬天后林区的防火工作要更加注重。
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也是非常大,主要以北方地区、江淮地区和南方地区为主。
立冬过后,以西北、华北和东北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寒风乍起,大地封冻,农作物都进入越冬期。此时会伴有大风、降温等,万物凋零,寒气逼人。
而在江淮地区一带,高空西风南支波动的强弱和东移将会对降水天气影响很大。当亚洲区域成纬向环流,西风南支波动偏强时,会出现大范围阴雨天气。此外,纬向环流结束和经向环流也会建立,并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温。
而在南方地区,可能还都呈现一片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景象。
立冬,即十月节,在古代社会是重要的节日,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汉魏时期,立冬之日,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敌或恶寇的掠夺与侵袭。
在汉族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保佑来年丰收。
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最近,不断下降的气温在提醒着人们,秋天将要过去,冬天快要来了。
  立冬,是冬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冬天的开始。立冬期间,民间还有进补以度寒冬的食俗。
  按照时间顺序,立冬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9个节气。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气温继续降低。
  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另外也提到,“冬,终也,万物收藏也”,表示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由此看来,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此外,还有提醒人们注意储存食物、归避寒冷的意思。
  过去,立冬不仅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等习俗。
  立冬过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为了对抗严冬,民间逐渐形成了立冬补冬的习俗,如谚语所说“立冬补冬,补嘴空”。
  在食俗方面,立冬有吃饺子的风俗。有的地方,会在此时用倭瓜或者大白菜做饺子馅,还要蘸醋加蒜末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
  为何立冬要吃饺子?有一种说法称,饺子有“交子之时”的寓意,立冬也是秋冬季节之交,所以要吃饺子。现代人仍然延续这个习俗,立冬前后,饺子总是不可缺少的美味。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
  “立冬,是万物收藏的时节,也是漫长冬季物质准备的时间。每到立冬,酿酒、腌菜,舂米,人们为冬贮而忙。
  其中,腌菜是古老的冬令菜肴,据说起源于周代。普通人家户户都有大菜缸,菘菜腌制一月即可食用,“脆美绝伦”,据唐人小说称:金陵士大夫家嚼齑菜,“响动十里人”。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这样,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特别敏感,应当特别注意保暖。
海带、紫菜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
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是: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
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
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立冬时节的饮食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忌食或者少食生冷的食物。
在我国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鸡鸭鱼肉,制作麻油鸡、姜母鸭等来食用以补充能量,立冬之日开始酿制黄酒是绍兴传统风俗,冬天气温低、水清,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立冬日是冬季的开始,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脚和后背,注意天气预报,大风降温天气及时增补衣物,临睡前温水泡脚有助于血液循环,还可帮助睡眠。
冬天以 “寒”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 “寒主收引”,人虽然不需要像动物一样冬眠,但是人也需要将夏秋贮存的阳气向下向内敛藏起来,一切损伤阳气的行为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应早睡晚起,晚上不宜长期熬夜,清晨太阳升起之时是适合起床的时机,元代著作《饮膳正要》中提到 “早卧晚起,以待日光”。
中医有 “动则生阳”的说法,因此在早晨的日光中适当运动,可以适当增补阳气,增强体质。立冬后,锻炼不宜太激烈,且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锻炼时衣物厚薄要适宜,锻炼后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我国冬天空气质量状况普遍较差,大家还是需要注意空气质量预报,不要在污染天气中运动。
这里须要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如鸡、鸭、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主题

2577

帖子

600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02
沙发
发表于 2020-11-7 13:02:05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菜鸟小子说:
你有见过穿短袖吃雪糕的立冬吗,哈哈我冬天的地一杯雪糕来了,你也要来一杯雪糕吗。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18 07:33 , Processed in 0.29356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