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立秋——君子以作事谋始

[复制链接]

2110

主题

661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84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00: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远山秋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
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
“火一样的上午,过去了……在恐怖的酷热中,一切都呈着残酷感,但又呈着难言的美……走进下午的阳光时,我看见人的影子在蠕动……突然觉出‘凉爽’的一刹那,我怔了一怔。那低低的唤声正阴柔地浸漫而来,一瞬之间,不可思议,永远汗流浃背的身体干了。我吃惊地回顾,发现行人们——北京人们都在彼此顾盼。接着,满树叶子在高空抖动了,并没有风,只是树杈间传来一个信号。我差一点喊出声来,一切是这样猝不及防,只在那分秒之间,凉爽的空气便充斥了天地人间。”作家张承志的美文《天道立秋》就这样记录了他是如何见证立秋的。“久久的苦熬居然真能结束,立秋是真实的。只这样怔了一刹那,天空中那凉爽开始疾疾运行……涌涌的凉爽漫天盖地而来,在这一个时刻之中消除了全部往昔的苦热。”作家实证了立秋的古典意味,以至于感动、沉默着呐喊,“几乎想落泪”。
的确,立秋律,执法全部中国。据说老外在立秋日体验到节气之奥时激动道:“你们中国人的节气真棒!”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阳历8月7—9日)。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反映一个太阳年季节变化的八象八节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时空分界点。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北斗星指向西南方。“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农谚曰:“立秋十八日,寸草皆结籽。”立秋以后,中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
中国人说,“立秋一日,水冷三分”。立秋时节,中国内地的西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一般会到达华北和中原,故中原地区有“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之说。而南海则常有热带低压气旋活动,甚至会转化为台风,强劲的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西北强冷空气在秦岭一带交汇,为立秋后的北方带来秋雨,“立秋南风紧,秋后必连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但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不是类似张承志那样的作家,不是时刻关心农事的农民,那么,立秋在身体感受上的变化并不大。夏伏的暑气在立秋后并未马上消失,“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热,立秋因此又称交秋,只是交代了秋天的来临。对中国的很多地区来说,节气上的“立秋”并不代表本地真正入秋。气象学家认为,只有“连续五天日均气温低于22℃”的地区方可断为入秋。从这个标准看,中国相当多的地区正式入秋的时间要晚于立秋一两个月,而每年的大热三伏天的末伏也在立秋之后。中国南方的节气还是夏暑之气象,台风季节,天气酷热,中医因此把从立秋起的日子称为“长夏”。
物候的变化是微妙的。农民们感受到了: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盛夏酷暑天中的热风。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这时候的寒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当然,诗人的感受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古人的理解里,凉风不吹来,说明国家政令无威严;早上白色露水不降,说明老百姓多患咳喘;寒蝉不鸣叫,说明大臣们会以力逞强。
这类细致的感受匹配了这个季节变化的节点。农谚说:“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下午立了秋,热死老丫头;晚上立了秋,热死老黄牛。”“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据说,立秋之前如果刮北风,立秋之后必会有秋雨绵绵。但秋雨跟暴雨有别,如果南北交锋的冷暖气流过于强大,立秋日听到雷声,出现雷暴大雨,冬天就不怎么降雪,冬季就会干旱,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这就是“雷打秋,冬半收”的道理。与此相反,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时处于冷高压天气控制,晴空万里,必定可以风调雨顺地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悠闲坐等丰收。
《礼记·月令》:“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於朝。”《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永元十五年(103)以来,改用孟夏。”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岁书大有。”
由此可知立秋的特殊性。在大时间尺度里,此时的时空卦象是上乾天、下坎水。天欲上,水欲下。天欲西行,水要东流。乾德为健,坎德为险,行险而健,必然冲突。立秋前后,人们既要晴天,也要雨水,而二者争夺,皆有客观之情、公道之义。人们从卦象中看到社会属性,父亲和次子性情的冲突。古典中国人因此把此时空命名为争讼的讼卦,以考察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纷争。这个时候,因为庄稼丰收了,纠纷也就随之而起。乡土社会,经常有到人家地里偷割一镰刀的事发生,乡村之讼几乎都是这类鸡毛蒜皮利益的纠纷。当然,也会发展到大的利益冲突。春秋时代的新兴小强国郑国欺负周天子,就一而再地派兵去周天子的辖地抢割麦子,这一纷争几乎拉开了春秋周王室衰落的大幕。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中国北方的农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后农作物收割后才算有了经济收入,此前欠下的债务可以在秋后算清了。现在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在小的经销店购买生活用品,仍会拖到秋收后一起结算,这就是“秋后算账”的本义。《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杜甫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皮日休诗:“山瘦更培秋后桂,溪澄闲数晚来鱼。”罗隐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秋后算账”的内涵是丰富的。人身一年的债务、人生百年的债务,都要在秋后了结。中国古代犯人被判死刑之后就在秋后执行。这里有人道,考虑示警教育,因为农民在秋冬二季较为空闲,方便地方官动员民众观看。一般行刑的时间集中在9月、10月之间,所以会有“秋后问斩”成语。这里有天道,因为秋季带有肃杀之气。冬天百物萧条,亦适合执刑。汉代法律规定,刑杀只能在秋冬进行,立春之后不得刑杀。唐宋以至明清的法律也基本上遵循“秋冬行刑”的制度或天道。董仲舒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刑、罚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后刑”的,所以应当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周礼》是中国最早关于制度安排和设计的著作,书中把掌管刑罚的司寇称为“秋官”。
中国古代战争由于缺乏足够的补给,直到春秋时代仍只能实行“春耕秋战”,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来从军事上获取利益,没有结果的也只能“来年秋天再战”“沙场秋点兵。”《礼记·月令》记载:“孟秋之月,用始行戮。”因此,中国的《易经》记有“至于八月有凶”的判断,即是说一个地区的发展,春生夏长之后,到了秋天会有争夺、争战的凶危之事发生。秋天多事,是谓“多事之秋”。直到民国,大军阀孙传芳还有名言:“秋高马肥,正好作战消遣。”
因此,立秋之秋的意义是非常大的。《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唐人有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宋玉曰:“悲哉,秋之为气也。”秋气乃阴盛衰杀之气。人感秋气而衰,原是自然之理。中国对秋有一种极为悲情的生命意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生命忧患跟社会忧患相连。“我岂楚逐臣,惨怆出怨句?逢秋未免悲,直以忧国故。”
对中国人来说,心上有秋即是“愁”。汉朝人即感叹:“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后来者更甚,杜甫诗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宗元说:“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刘长卿说:“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还有马致远的“秋思之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还有秋瑾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当然,除了敏感的作家、诗人,民众的生命力仍是健旺的。凄凄惨惨、冷冷清清的秋景,在民众那里仍可以过得喜庆。《东京梦华录》记载:“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武林旧事》则有:“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台湾通史·风俗志》中记载,台湾旧时“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东郊之外,至日往迓,谓之迎春。男女盛服观,衣香扇影,杂喧满道……迎春如在岁首,尤形闹热,宛然太平景象也”。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中说:“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津门杂记·岁时风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这种“啃秋”“咬秋”一类的习俗极多。如更著名的“贴秋膘”。儿时农村生活,在立秋这天,全村的小孩子多会让大人拽到悬秤上称重,以与前些时立夏的体重对比。在炎热的夏天,人的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要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肉,“以肉贴膘”。
可见,立秋一节的丰富意义。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王维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孟浩然则斩钉截铁:“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辛弃疾说:“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秋天确实值得讴歌,流行歌曲唱道:“我从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枝头树叶金黄,风来声瑟瑟,仿佛为季节讴歌。我从乡间走过,总有不少收获,田里稻穗飘香,农夫忙收割,微笑在脸上闪烁……”
对古典中国人说来,立秋带来的丰富而重大的变化,是值得一开始就要做好准备的。立秋时空,“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人们强调说,天和水的行动相违背,这就是讼卦的形象。君子观此卦象,以杜绝争讼为义,从而在开始做事前就谋划好,使大家能够免除争执。农耕社会最怕打官司,人们说,好狗不咬架;人们说,好咬架的狗落不了一张好皮。对乡村生活的人来说,争讼就像打仗,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官司打赢了,大家都在一个地方生活,熟人社会,一辈子成了仇人,也不是什么好事。孔子在《论语·颜渊》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也是古典中国与好讼成风的现代社会不同的原因之一。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4-11-30 09:06 , Processed in 0.28692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