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通栏广告

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宏杰|又笨又慢的曾国藩凭什么获得巨大成功?[文末有礼]

[复制链接]

2178

主题

677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06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00: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有副对联高度概括他的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那么,能得到这种高度赞誉并且被称为“完人”的人究竟是谁?



答案就是——曾国藩。
天资不高,考七次才中秀才
曾氏一族的天资并不出色。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笨得出名,一生考了十七次秀才,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勉强过关。曾国藩的资质也不算上乘。曾国藩从十四岁起参加县试,前后考了七次,到二十三岁才考上秀才,而且还是倒数第二名。


曾国藩的几个兄弟,虽然也都十年寒窗,却没有一个达到举人的功名。


而在曾国藩的同时代,小他一岁的左宗棠,十四岁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李鸿章也是十七岁即中秀才。比他们稍晚的一点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十一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由此可见,他的平庸一目了然。

梁启超曾言:“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左宗棠曾批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


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


就连曾国藩也说自己读书做事,反应速度都很慢:“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浓吟数时不能了。”这并不完全是谦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又笨拙反应速度又慢的人,却能被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他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功?
今天正值曾国藩诞辰210周年,来听拙诚学堂顾问,著名作家张宏杰老师怎么说。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




曾国藩曾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他的一生,都在“拙诚”二字。


张宏杰最佩服的也是曾国藩这点,他认为:现代人为什么要读曾国藩,就是因为曾国藩的人生哲学是“拙诚”,特别是“尚拙”。

现在虽然很多“成功学”都以曾国藩为主题,但其实曾国藩是一个“反成功学”的人物,他学习尚拙,打仗尚拙,待人也尚拙。


而且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和如今的时代恰好相反,这个时代是一个“尚巧”的时代,大家都想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润,但曾国藩却教导我们要做笨事,要做笨人,要做慢事;他说做事要从根本做起,不走捷径,不闯红灯,而这种精神正好是医治这个时代一些“时代病”的良药。
家国并重,家和才事兴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可以说,曾国藩一生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全在家书之中。可以说,读懂这一册书,你才能真正了解曾国藩。
张宏杰也坦言他接触曾国藩最早就是《曾国藩家书》,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他也对曾氏家族,对曾国藩这个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那么再了解曾国藩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曾国藩在中国古人当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人,他非常注重家庭,这也是曾氏家族后来能持续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早从青年时代起,他就特别注意对孩子的教育,特别注意处理兄弟关系,他把他的很多时间、精力都放在这方面去深思,去表达,所以这可能是曾国藩家书特别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仅仅是治家之道,其家书中蕴含的从政之道、处世之道、治学之道、治军之道的思想,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留言有礼

曾国藩的成功,不是寥寥几笔就能完整概括的;相信喜爱、了解、尊崇曾国藩的你们会有更多见解,。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677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069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12:51:0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天涯过客说:
曾国藩曾言:“男人欲成大器,必先“六戒”!世上有一些东西是充满诱惑的,有形的,无形的,它可以把你带上“天堂”也可以将你拉进地狱,越是吸引人的东西,就越致命,对自己严格一些没有坏处,如果有一天,你能主动的把诱惑关进密封的盒子里的时候,你就成功了。但是有些人直到最后也没能明白!

曾国藩,也用不小编多说,大家也和小编一样特别熟悉了,在高中时期已经快要在翻烂的历史书上看过了无数遍,所以小编就不在这里做详细的介绍了,曾国藩,不仅在清朝政治上修身律己,在家事家教和个人思想上也同样如此,他对自身的要求和总结出的经验,那就是他的六戒了,曾国藩之所以成功,靠的也是他总结出来的这几戒让他有了做人做事的准则和导向。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做事之前冷静思考,不要没有计划就贸然的行动,不思考事后的后果。第二戒: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没有最完美的人,不要因为放大了别人的小小缺点就忽略整个人的人品,不要因为一些小恩小怨就忘记了曾帮助过你对你有恩惠的人。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不要因为自己有缺点就用别人的短处来掩盖,不要只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而忽视掉别人的优势。


第四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不能独享利益,不能在策划事情的时候让众人参与进来。第五戒:从古至今慵懒的人,皆以一惰字导致败,而天下古今的才人们,也都以一傲字导致败;禁戒慵懒,懒的人最怕有惰性,惰性是至败的导火索,然而才子们,虽然才华横溢,但也怕骄傲自大,如果真的变成这样,也将会以失败而告终。第六戒:凡办大事,以识为主……成大事的人,一半在于自己而一半就在于天命,顺应老天的安排,顺应自然,不要逆天而行。不要做大逆道的事。


这就是他用于律己的准则,也是希望世人能够看到,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希望世界可以变得更好的愿望,同时也是告诫世人的箴言,但这些又有多少人明白呢,又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研究和用心感受呢?也许正是这样人和人之间才有了可对比性,才有了成功与失败,想要获得一番成就,就要严于己,立于身。不愧于上天,不愧于养育我们的大地,不愧于自己的心。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78

主题

6779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069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4 12:52:01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天涯过客说:
晚清时代,风雨飘摇,社会动荡,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光。那个年代,每个人都在挣扎地求生,也在挣扎地活。

但有一个人,不但能在这种背景下建功立业,如今还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就是晚清名臣——曾国藩。  他的敌人石达开赞他: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他的死对头左宗棠称: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他是如何做到的?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探索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吧!1
莫论人非常思己过  巧语悦人,自扰其身。闲言送日,亦搅女神。解人不夸,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实欺。笑者鄙女,虽矢犹疑。尤悔既丛,铭以自攻。铭而复蹈,嗟女既耄。——《谨言箴》见于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家书


这段箴言的翻译如下:

伶牙俐齿地讨好取悦别人,不过是给自已找麻烦罢了。靠闲聊来打发日子,也会搅扰你的精神。理解我的人是不会夸耀我的,夸耀我的人是不理解我的。传播道听途说,智者听了会嘲笑,愚者听了会惊奇。但那些感到惊奇的人终久有一天会明白过来,会说你是欺骗他。那些嘲笑你的人会鄙视你,觉得你没有说实话,即使你发誓赌咒,人家也不相信。最终忧患悔恨丛集,所以写下了这段箴言立下誓言一定要改正。如果发过誓之后又重蹈覆辙,可叹可悲你已经昏乱终老不可救药了。

曾国藩写下这段话不仅仅是为了安抚诸弟,也是为了自省,同时监督自己。曾氏认为世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也正因为世人都追求圆满完整,所以难免存在着怨愤之心,嫉妒之心,若看到身边有人什么都得到的话,便会认为天道不公。但这样极有可能会面临无妄之灾。
俗话说:祸从口入,言多必失。真正富有智慧的人从不夸耀于人,也不会背后妄议他人是非。眼红他人不如做好自己。正所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2
戒骄自谦 以德配位
初二日,皇上御门办事。余蒙天恩,得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折谢恩,蒙召见于勤政殿,天语垂问四十余句。是日同升官者:李菡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罗谆衍升通政司副使,及余共三人。余蒙祖、父余泽,频叨非分之荣,此次升官,尤出意外,日夜恐惧修省,实无德足以当之。
——(《曾国藩家书》)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
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做人要谦虚,心存敬畏,总是劝诫家人切勿骄纵跋扈。


他在京为官十年,连续七次获得升迁,举家欢庆,甚至觉得理所应当。但只有他不这么想,曾国藩面对自己每一次的升官进爵,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怕德不配位,受不起这皇恩浩荡,反而更加勤勉,力求多立战功,做到更好。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在战场上立下赫赫军功,因此居功自傲,以天下第一功臣自居,言语之间盛气凌人,曾国藩多次劝诫他:
弟军中诸将有骄气否?弟日内默省,傲气少平得几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曾国藩认为人一旦骄傲,就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又极易以轻慢的态度待人,容易招人怨恨。一旦到了这个地步,他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真正的强者,是要在“自修处求强”,懂得进退,不必处处压人一头,更不可居功自傲,看不起他人。



3
勤勉一致 不费光阴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惜年老眼蒙,无甚长进。尔今未弱冠,一刻千金,切不可浪掷光阴。——(《曾国藩家书》)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曾国藩一生浸淫官场,浑身却散发着书卷气,直到晚年,他也从未间断读书习字。

不仅自己如此,他还在信中多次督促弟弟们的功课,帮助他们查看诗文等;对自己的儿子更是如此,担心儿子沉溺于男女缱绻之中而荒废学业,特特去信叮嘱要把握青春年华,不可浪费一切时间。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曾国藩致力于恒心读书,并劝导家人勤勉努力,多向前辈请教。他常常让朋友监督自己,每当打听到德高望重的前辈,就不辞辛苦上门学习修身处世之道。


曾国藩是文人出身,他后来能组建湘军,开始带兵打仗,都离不开这个原因!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698

帖子

60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0
地板
发表于 2021-11-24 19:02:18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铁血丹心说:
曾剃头,呵呵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698

帖子

60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0
5#
发表于 2021-11-24 19:14:11 | 只看该作者
5楼 铁血丹心说:
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气势如虹。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原籍守制,这期间接圣旨前往长沙,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成立团练一事。操练团勇为保地方平安,防止太平军对湖南的践踏。为此,曾国藩在长沙设立审案局,以雷霆手段对付湖南各地的会匪,防止匪人与太平军勾结。,在此期间,曾国藩以皇上授予的生杀大权,更以乱世用重典为由,施行高压政策,在当地大开杀戒,其“曾剃头”的恶名,就由此而来。,在此期间,曾国藩以皇上授予的生杀大权,更以乱世用重典为由,施行高压政策,在当地大开杀戒,其“曾剃头”的恶名,就由此而来。,曾国藩自咸丰三年正月在长沙设审案局至八月二十七日,在长沙呆了近八个多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其审案局共“剃头”多少呢?据曾写给时任湖广总督吴文鎔的信中透露:,“今练或择人而举,团则宜遍地兴办。总以清查本境土匪,以绝勾引为先务。遂设一审案局,与湘人约: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前后杀戮二百余人,强半皆绅耆擒拿。国藩因博武健之名,而地方颇收安静之效。”,八个多月的时间,杀两百余人,基本上每天杀一人,“曾剃头”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这里面冤杀的有多少,可能大半以上吧。说是设立的审案局,但“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这些被捆绑送来的,根本就不经调查、不经审判,更毋庸上报朝廷,被就地正法,造成了不知多少冤假错案,令人发指。,八个多月的时间,杀两百余人,基本上每天杀一人,“曾剃头”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这里面冤杀的有多少,可能大半以上吧。说是设立的审案局,但“凡捆送会匪、教匪、抢犯来者,立予正法”,这些被捆绑送来的,根本就不经调查、不经审判,更毋庸上报朝廷,被就地正法,造成了不知多少冤假错案,令人发指。,曾心狠手辣,还体现在刻意制造冤案、滥杀无辜上,当时一位叫林明光的秀才,因被人诬告通匪,事先也未按规定通报省学政褫夺其功名,就被曾国藩杀戮。另有民初作家柴萼在《梵天庐丛录》记载一日曾国藩路遇卖桃商贩与顾客因付费问题争吵,后证实为卖桃商贩说谎,曾立即下令将其斩杀,引得街市大哗,民众恐慌。,后来曾国藩带兵与太平军鏖战,其弟曾国荃攻克安庆时,一日之内屠杀万余名战俘,其中参杂大量平民,曾国荃怕报应,写信给曾国藩,曾在家书中竟然鼓励:,“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为悔。”,后攻破南京城,其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详细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屠杀普通百姓的场面是多么的惨烈。,可见曾国藩就是一个是普通百姓为草芥的刽子手,一个封建专制下的嗜血狂魔。曾虽然读过圣贤书,推崇孔孟之道,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其所作所为与孔孟背道而驰。后人吹捧其戒色欲、成大事,更是欺世谎言,其压抑生理欲望,不过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权力欲望,活脱脱一个“伪君子”,出书立传,不过是用孔孟来装扮自己。曾一生患有严重的牛皮癣,临终前更是精神失常,这算是对其一生嗜血的报应吧。就这样一个人还被今人视为“圣贤”,享有“千古完人”的美誉,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打开百度APP阅读剩余76%25内容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38

帖子

228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2288
6#
发表于 2021-11-24 19:41:21 | 只看该作者
6楼 四叶草说:
能把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跟谆谆教导的家长两个身份完美结合的,就没有人格分裂倾向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698

帖子

605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50
7#
发表于 2021-11-24 21:29:59 | 只看该作者
7楼 铁血丹心说:
《华北先驱报》曾报道过曾国藩在攻破南京城以后,让清军把妇女和女孩交给流氓们,让他们把这些女子强奸以后再处死。其中还有婴儿也遭到了毒手,太平军的俘虏也被处死,而且死的都很惨,最严重的还受到了凌迟这般的酷刑。这样的曾国藩,简直就是一个魔鬼,这怎么把他和一个儒家信徒联系起来?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9-14 22:24 , Processed in 0.0683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