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5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彩礼中的情理法碰撞:你的婚姻为何让彩礼“作主”?

[复制链接]

2190

主题

6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1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2 09:13: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天涯过客说:
“还我18万彩礼!那是我的血汗钱!”近日,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青年小伟在车上悬挂横幅向女方讨要彩礼的视频,引发众多关注。
据报道,2021年2月,小伟和女方在媒人介绍下相识。当时25岁的小伟在农村已属“大龄青年”,相识不到一个月,双方即敲定了婚事,小伟家付给了女方一笔彩礼,其中部分为借款。不料想,后来女方对婚事反悔,拉黑了小伟微信,且拒不退还彩礼。小伟一气之下将未婚妻及其母亲起诉至法院,请求依法判决女方返还彩礼款17.9万元。但女方拒不还款,小伟遂拉条幅索要彩礼。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地法院宣判多起因彩礼产生的纠纷案件,其中不乏彩礼返还问题。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街头采访时,了解到年轻人对彩礼的看法不尽相同:有青年直言,“彩礼可以收,但不要给对方家庭增添负担、带来麻烦”;有的青年则认为,“彩礼不是必需品,没必要非得给感情加上一个价码”;也有年轻人表示,彩礼代表的是两个家庭对即将走入婚姻的年轻人的祝福,但“天价彩礼”就变了味儿。
你的婚姻为何让彩礼“作主”?什么是彩礼?彩礼和婚约的关系是什么?在何种法定情形下应当归还彩礼?面对彩礼中情、理、法的碰撞与冲突,该如何从法律角度加以平衡?如何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陋习?为此,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
彩礼成了婚约的标配?
9月11日11时18分,伴随着亲朋好友的欢呼与祝福,辽宁沈阳95后女孩小金身披白纱,与相恋5年的男友走入婚姻殿堂。回想和男友一路走来的经历,小金感慨道:“几个月前我们还差点儿因为十几万元的彩礼分手,还好,我们最后达成了共识。彩礼不在多少,只当是一份心意”。
对于彩礼,广西90后女孩张果认为,“女生应该要彩礼,这关乎男方及家庭对女生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在街采中,记者了解到,受传统观念影响,“彩礼”在一些年轻人眼中是约定俗成的,一般为10万元左右。“大家都拿,所以通常认为拿彩礼理所应当”“只要要求不太高,都是可以商量的,量力而行”“只要双方感情好,是能接受的”……
在85后温达的老家合肥,11万元的彩礼钱是标配,寓意万里挑一。在他眼里,“彩礼和婚姻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身边却有朋友因彩礼闹了纠纷,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温达的高中同学花几百万元在老家置办了婚房,计划婚后让父母搬过来一起住,但女方却表示不愿与其父母同住。女方认为,婚房是彩礼的一部分,对其有支配权。“撕扯了一个多月后,两人还是分手了,其实挺遗憾的”。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学者邓丽分析,彩礼的给付源于我国古代的嫁娶风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当然现在已经大大简化了。从习俗来说,彩礼一般是双方约定成婚时,男方给付女方的财物金钱等,小到金银首饰,大到现金、汽车、住房等,“这种给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财富在家庭间转移”。
“婚姻自由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婚姻的缔结是以婚姻登记为准的,完成婚姻登记才能使婚姻关系确立。”在邓丽看来,这种所谓的订婚、婚约,并没有婚姻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一旦因彩礼问题产生纠纷,则需要法律加以介入、调解和界定。
邓丽直言,当前给付彩礼的风俗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金额升高,互相攀比。对于经济能力不够宽裕的年轻人来说,它不再是两情相悦之下心甘情愿的赠与,演化为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时是举全家之力而为,甚至举债而为。“那么一旦双方未能如预期步入婚姻,就会产生不可承受之损失,纠纷也就随之而起。协商不成,就会演变成对簿公堂”。
2021年3月,吉林长春的小昊与文婷相识,不久两人坠入爱河并订婚。按照当地风俗,小昊给付文婷彩礼4.6万元,随后两人开始同居生活。但因双方性格不合时常激烈争吵导致分手,小昊要求文婷返还彩礼钱,遭到拒绝。经亲友多次协调未果,小昊诉至长春市榆树市人民法院请求依法判决。
榆树市人民法院大岭人民法庭庭长李道明主持庭审时,根据双方共同生活时间、未登记结婚、彩礼数额和用途、回礼情况、双方过错程度、经济水平、当地风俗习惯等因素,进行情理法的详细阐释,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文婷返还小昊彩礼款1.5万元,纠纷得到解决。
近年来,彩礼价码在有些地方一路飙升,甚至出现“天价彩礼”,还有地方的彩礼标准按女孩学历和地域要价,中专10万元、大专12万元、本科15万元,如一道道无情的屏障,让不少步入婚恋年龄的青年长叹。
最近,中央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自今年8月至2023年12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减轻农民群众在婚丧嫁娶中的人情、宴席、彩礼等的支出负担。
北京两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婚姻家事法律专家张荆指出,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张荆提醒,包办、买卖婚姻及以结婚名义索取财物,将传统习俗当成敛财工具等行为,都明确被法律所禁止。
邓丽解释说,彩礼在学理上一般认为是附条件的赠与,即以与对方缔结婚姻组建家庭为目的而给付的财物。当条件不成立时,对方不再具有合法依据保留该项财物,应予返还。
张荆指出,在法律上有以下3种情形需要返还彩礼:双方没有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如果双方没有登记结婚,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彩礼都应进行返还”;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婚姻的目的没能实现,也需要返还”;虽然领证且共同生活,但婚姻存续时间较短,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卷着彩礼就要走,这种情况是法律所禁止的”。
记者注意到,2020年,河南省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就专门出台文件《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的裁判指引(试行)》,明确规定,返还彩礼时,对超出10万元的部分全额返还,10万元以内的部分按比例返还,并确定了彩礼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见面礼、聘礼、上车礼、下车礼、改口费及价值较大的首饰、电器、通信工具、交通工具等贵重财物。
移风易俗 让彩礼的意义回归于“礼”
“高价彩礼物化了婚姻,让婚姻蒙上了阴影,给双方家庭带来了许多困扰,损害了淳朴的社会风气,让一些农村家庭生活负担不断加重。”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进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卢天锡提交了《关于整治农村高价彩礼 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议》。
卢天锡经过调研发现,导致农村高价彩礼的首要原因是男女比例失衡。加之随着农村劳务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年轻人尤其是女青年大多选择留在城市工作或嫁到城市,加剧了农村青年男女比例失衡。另外一些攀比观念盛行等因素也导致彩礼金额逐年走高,让一些家庭不堪重负。
在卢天锡看来,今年2月22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开展高价彩礼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是一场“及时雨”。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大治理力度,让彩礼的意义回归于“礼”。
张荆分析,从近20年的社会发展情况看,由于农村人口结构的调整、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彩礼数额越来越高,但对婚姻的影响和约束反而在降低,尤其在农村,女性“闪离”后,并不愁嫁,相反,男性家庭因为给付高额彩礼,在离婚后,无力负担再娶的彩礼,导致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
9月8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在回应婚俗改革问题时表示,从2018年起,民政部将婚俗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于2021年4月、9月分两批次在全国确立了32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地方性婚俗改革实验区。
“目前来看,各个实验区开展的改革工作确有成效,得到了社会各方面好评,最突出的是各个实验区的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了有力遏制。”詹成付说。
街采中,不少年轻人对彩礼更多理性色彩。90后山西青年李博说,他结婚时拿了13.8万元彩礼并购买了一些首饰给女方,“我觉得一切还是要以感情为基础,如果太关注钱、房子、车子,把重心都放在这些事上,感情肯定会出现问题”。90后已婚青年刘泽认为,“只要感情到位,不会因为彩礼的问题而影响结婚”。
(文中受访青年均为化名)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0

帖子

144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1446
沙发
发表于 2022-9-22 10:24:19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康建民说:
就是男人太贱,好象没女人不能活,女人太稀缺,人家有那个要财礼的底气,你不给就打光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8

帖子

44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448
板凳
发表于 2022-9-22 12:25:02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荣2哥说:
鱼找鱼、虾找虾、你是个乌龟就找个王八。一个癞蛤蟆非得吃个天鹅肉,那还不得花个大价钱,要不还有公理没啊。门当户对的婚姻及时有财礼,那也是南方能接受的,否则不是自取其辱。不是你的菜,你压根就别问价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84

帖子

52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5269
地板
发表于 2022-9-22 12:43:28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霹雳强强说:
房子打不了主意,就开始打彩礼的主意。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主题

483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2899
5#
发表于 2022-9-22 12:48:20 | 只看该作者
5楼 苗王说:
这年代很多离婚的,彩礼钱太高了,觉得不合适。现在又不能保证一辈子,十几万二十几万也不是个小数目。
来自 畅游助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0

主题

6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137
6#
 楼主| 发表于 2022-10-5 06:42:29 | 只看该作者
6楼 天涯过客说:
近日,一则“县委书记为零彩礼新人证婚”的消息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9月28日,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为2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举办集体婚礼,倡议喜事新办、婚事简办。婚礼现场,没有婚车鞭炮,没有礼金酒席,也没有高额彩礼。婚礼按照开礼、感恩礼、传家训、诵诺言、赠寄语、请婚书、赠礼包等环节举行。
据山东媒体“闪电新闻”报道披露,20对新人中10对都是零聘金,其他的聘金也都在三万以下。
近年来,关于彩礼的讨论一直存在,多地出现“天价彩礼”的消息屡见不鲜。而单县此次集体婚礼所倡导的“零彩礼”、“低彩礼”无疑为全社会树立了移风易俗的正面榜样。
山东媒体“海报新闻”发表时评称,“陈规陋习,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移风易俗,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传递正能量,弘扬新风尚,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贡献者……为单县的这20对新人点赞,向移风易俗的实践者们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成为移风易俗队伍中的一份子。敢于向陈规陋习说‘不’,敢于为新风尚、正能量‘打call’。‘化俗不易,贵在因民’,人人为新风尚、正能量站队,陈规陋习自然也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云南网“彩云网评”也同样为单县通过集体婚礼“零彩礼”、“低彩礼”来倡导改变老旧思维而叫好。
“彩云网评”指出,“中国人一向讲究‘礼尚往来’,并恪守着‘礼轻仁义重’的原则。然而当下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日益演变为沉重的‘人情债’,成为人们物质、精神生活的一大负担。这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进一步败坏社会风气。如果放任这种‘人情消费’肆意泛滥,把送收‘份子钱’的多少作为衡量感情深浅的唯一尺度,只会让人际关系趋物质化而缺少真诚,人情关系日益冷漠缺乏人情味,也与构建文明、和谐、幸福社会的愿景格格不入。”
“革除行礼陋习需要从我做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勇于向畸形发展的随礼风说‘不’。而且,祝福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非只有送钱送物才能表达美好心愿。” 云南网强调。
澎湃新闻“马上评”认为,“用新的、健康的、轻松时尚的风俗,去打败旧的、畸形的、负担沉重的风俗,而不只是单纯地禁止,或许才是移风易俗正确的打开方式。当少彩礼、零彩礼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接受,高彩礼甚至‘天价彩礼’也就相形见绌,自然而然不好意思起来。”
“县委书记出面为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方式。良好风俗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类似为零婚礼、低彩礼年轻人证婚的活动,可以多一些、高调一些,从而逐渐在民间引发更多效仿,直至蔚然成风。”澎湃新闻称。
此外,北京青年报“北青快评”同时还为单县集体婚礼没有“一刀切”执行“零彩礼”,而是从“低彩礼”逐步过渡“点赞”。
“北青快评”写道,“给女方一份喜庆,真的不算恶俗行为。恶俗的是借机索取‘天价彩礼’,把嫁女当作交易、生意。在正常限度内的彩礼,是能够增加婚姻的喜庆气氛的。就像单县的3万元以下彩礼,多好的一种方式。既达到了收彩礼的目的,又没有给男方增加负担,双方和和睦睦、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红星新闻也在其快评中指出,“传统观念中,彩礼往往被视为‘善待’女方的心意表达,某种程度上也有对女方及其家庭的‘补偿’意味。这是因为,过去很多时候,女性在结婚后便会以小家庭和男方家庭为重心,同时还要承担生育成本和不小的母职压力。如今,天价彩礼当然应该被反对,不过,社会也不应只盯着女性‘获得’的一面,而要更多看到她们在婚姻中不平等付出的事实。”
“可见,只有进一步改变男女不平等的落后理念,让更多人意识到重男轻女的后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天价彩礼问题。”红星新闻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单县集体婚礼中,由县委书记担任新人证婚人一事同样受到舆论广泛关注。事实上,当地还有多位领导出席了集体婚礼。
据单县民政局官方介绍,菏泽市副市长张鹏致辞,单县县委书记耿振华宣读证婚词,单县副县长曹洪峰介绍单县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单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桑娜主持婚礼发布仪式。
东方今报“今评弹”认为,“这位县委书记做集体婚礼的证婚人,实则是在给婚俗改革站台,这样的婚礼,有意义,也有排面。群众不但接受度高,还能成为一桩美谈。但不是所有人的婚礼,都能有县委书记证婚。整治高价彩礼,需要男女更平等、乡风更文明、需要让结婚回归携手共进而不是负重前行。这其中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大量的努力。”
“有一天,没有县委书记证婚,‘零彩礼、低彩礼’婚礼也能成为潮流,或许那才是婚俗改革的真正成功。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6064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5431
7#
发表于 2022-10-5 06:58:37 | 只看该作者
<
7楼 黑煤面子说:回5楼苗王
说起来也真是个问题,假如男人三十岁娶了三十岁的女人,单从生理上说,女人通常四十五六更年期,五十多岁也就基本上废了,正常也就二十来年,花一百万的话,每年五万,还不算婚后的消费。
如果四十岁娶四十岁的女人还是一百万,那每年就得十万,每月八千多,算上婚后开销每月得一到两万,更不划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1729

帖子

609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6093
8#
发表于 2022-10-5 09:15:33 | 只看该作者
<
8楼 广东白马王子说:回楼主天涯过客
说起彩礼。还是我们广东这一带这边好。彩礼意思两三万就可以了,有钱可以给多点。反正意思就行。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0

主题

6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137
9#
 楼主| 发表于 2022-10-6 09:23:21 | 只看该作者
9楼 天涯过客说:
国庆假期,“广东一婚宴不收礼金只撕红包一角”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你参加了几场婚宴?”“随了多少礼?”
当“国庆假期”成为“国庆‘嫁'期”,这样的问题,想必许多人都绕不过去。
对于问题的回答,有人调侃:“酒店婚宴多,差点吃错了场”;有人无奈:“1个月的工资变成了红包”。

近日,广东茂名高州市,一场婚宴上,客人们纷纷送上祝福的红包。
然而新人的长辈却不收礼金,只将红包一角撕下,表示心意收下了。随后,现场把红包还回去。
这一做法,令不少人称赞:“主客双方的情意都到了”“这样的风俗值得借鉴,建议全国推广”……
其实,结婚随礼,本是对新人的祝福,是心意的表达。然而现实中,这一风俗,却慢慢“变味”了。
“礼”的多少,成了衡量感情深浅的砝码;随多少合适,有了所谓的“标准”;甚至,随礼也成为一种攀比。
如此一来,无疑给很多人增加了负担,“人情往来”变得不再简单。
因此,当“婚宴不收礼金只撕红包一角”这样的新闻出现时,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这一做法,在高州,却不是新闻。
据报道,当地从古至今都有这样风俗,不仅是喜宴,乔迁宴、满月酒等场合也会有这样的做法。近些年来,有些新人办婚宴的时候甚至省去了撕红包角的习惯。

对“婚宴不收礼金只撕红包一角”的称赞,正是对文明新风的呼唤。
国庆节前,山东的一场特殊婚礼,同样引起公众热议。
9月28日,单县举行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县委书记为20对“零彩礼、低彩礼”新人证婚。
“整个婚礼是一种简约、节约的形式,倡导零彩礼、低彩礼,恰好也符合我们文明的婚姻价值观和节俭办婚礼的婚庆消费新理念。”新人乔宇说。
“我和张蒙是零彩礼,双方父母很支持我们,在我们看来,钱并不是衡量两个人的幸福标准,新时代呼唤新观念。”新人白云说。
透过新人的话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他们“不为彩礼所累”的观念之变,以及“拥抱文明婚俗”的努力。
不仅是新人,倡树喜事新办、婚事简办的婚礼新风尚,近年来,单县也探索推出了许多举措:开展“扼制天价彩礼,促进婚事新办”移风易俗行动专项行动,对零彩礼、低彩礼家庭进行奖励激励,推广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义务红娘”等模式,扎实开展婚事新办志愿服务……

风俗,非一日形成;风俗之变,也非一日之功。
更何况,移风易俗,改变的是风俗,撼动的是人心。
但是,对的事、有益的事,就要去做、去坚持。
今年,山东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乡村倡导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行动的实施方案》。
力争用3年时间,全省移风易俗管理制度机制基本健全,乡村婚丧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反对浪费、文明办事”成为群众共识和行为习惯,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不仅如此,近年来,山东16市还陆续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移风易俗写入法律规定——
“移风易俗,文明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讲排场、比阔气、搞攀比,反对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传承乡村文脉,维护乡村良俗,抵制恶俗婚闹、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
“提倡移风易俗,节俭办理婚丧活动,摒弃陈规陋习”
……
向陈规陋习说“不”,让文明新风入“心”。
相信,随着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你随了多少礼”,不再是问题;“你想随多少礼”,才是真的心意。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90

主题

6791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9137
10#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8 12:21:56 | 只看该作者
10楼 天涯过客说:
10月12日,黑龙江五常市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关于“同居女友流产后分手,男方要求返还彩礼”的案件。
据了解,原告小李(化名)与被告小燕(化名)于2019年打工相识并确定恋爱关系。
2020年1月,小燕未婚先孕,两家商量结婚事宜,小燕提出向小李索要彩礼20万元,并同意按照农村习俗举行典礼仪式。随后小李通过银行转账给小燕10万元。
2020年2月,双方商议在医院做了人工流产手术。
2021年初,小李父亲病故,家庭条件恶化,小燕提出购房购车的要求,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导致分手。
故原告小李将被告小燕诉至五常法院,要求被告返还全部彩礼10万元。
庭审中,原告小李认为,被告小燕借婚姻之际索要彩礼,现双方已无法结婚,被告应返还全部彩礼。
被告小燕辩称,是因原告家庭变故导致二人分手。双方自2020年1月起存在共同生活开销,且二人在交往期间女方做过流产手术,需要精神赔偿。
最终,五常市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以结婚为目的给付被告彩礼款,数额较大,但双方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故原告请求返还彩礼款符合法律规定,在原、被告共同生活期间存在共同花销,应当予以扣除后适当返还彩礼款。
被告主张双方同居期间怀孕做流产造成身体伤害,要求精神赔偿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综合以上因素,本案最终判决被告返还原告彩礼款6万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之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近年来,“彩礼纠纷”常常引发热议。婚嫁本是一桩美事,但提及彩礼时总会显露出一种沉重的味道。
红星新闻此前发表评论称,彩礼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被量化的概念。虽然民法典有“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规定,但除了骗婚、买卖婚姻等极端违法行为之外,彩礼很难从法律上进行界定。
同样的金额,家境宽裕的人可能觉得只是人之常情,家境并不宽裕的人则可能感觉是无法承受之重。
将婚姻幸福寄托在彩礼上,无疑是对婚姻关系的物化和矮化,甚至是为婚姻解体后反目成仇埋下伏笔。只有不再将彩礼当作检验婚姻的唯一标准,才能真正不为物累,使婚姻回归两情相悦的本位。
本帖来自安卓秘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29 01:59 , Processed in 0.06068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