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年才能在水中长大的水虿每年吃掉约3000多只蚊子却被人类作为美食大量捕捉科普文章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2541

帖子

96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启明星说:
在世界上,已知的蚊子多达约3600多种,品种不同食性也会有所差异,比如黑尾蚊偏爱叮咬雀鸟、日本伊蚊偏爱叮咬天牛等昆虫等,只有一小部分种类的孕期雌性蚊子会吸食人类血液,主要可分为
按蚊属、库蚊属以及伊蚊属 三类,其中,我们日常家里最常见的就是库蚊以及白纹伊蚊(花蚊子)。
这些蚊子具有舌、上下鄂以及内唇组成的像针管般的口器,其中上下鄂具有锋利的锯齿可以协助刺入人体皮肤,而它们吸食人类血液的主要目的就是补充营养来更好的繁殖后代。
虽说这是它们繁殖生存所需,但蚊子确实令人厌烦,不仅会咬得你浑身发痒,还可能会通过叮咬传播疾病,比如登革热和脑炎、黄热病、疟疾等,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约七十多万人,可想而知它的危害有多大。
那在自然界中,蚊子有没有天敌呢?其实是有的,在非洲有些地区,人们将摇蚊做成了美食,而对于水虿来说,蚊子幼虫
孑孓就是日常小零食,一口一个,一年能吃掉约3000多只,
然而,可悲的是,苦苦等待8年才长大的水虿,却沦为了人类餐桌上的美食,被大量捕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非洲蚊子饼
将蚊子做成美食你敢相信?但在非洲维多利亚附近确有其事,只是吃的不是我们常见的会吸食人类血液传播疾病的蚊子,而是同纲同母目不同科的,以植物汁液为食的摇蚊。
每当到春夏季,附近的居民会采取独特的捕蚊方式将湖中摇蚊捕捉,然后堆成一团压成肉饼状,再放进锅中用热炸或者煎熟即可,至于口感嘛,只要你不介意卖相的话,还是能下嘴的,据说口感不错。
其实,非洲人会吃蚊子饼也是迫不得已,毕竟在非洲地区很多人还饥一顿饱一顿的,对于当地人来说,摇蚊也是蛋白质来源呀,总比饿着强。
水虿究竟是什么?
水虿其实是指蜻蜓的幼虫,属于蜻蜓目蜓科下的一种昆虫,外表看起来与蜻蜓全然不同。
它没有翅膀不会飞,体色呈暗绿色,与蜻蜓在中空飞来飞去的习性不同,水虿到羽化为成虫前的那段时间,都是栖息在溪流、池塘、沼泽等地的水域中发育生成长。
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蜻蜓属于半变态发育,它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成虫四个阶段,水虿就是它的幼虫时期。
每当到了繁殖季节,蜻蜓就会来到水边,然后用尾部轻轻接触水面,以此将卵产在水中,也有一些品种的蜻蜓产卵会有所差异。
它们会先将在水域上盘旋一圈,等到卵积成一团后,再用尾部接触水面将卵投入其中,此后,卵便在此历经一个星期左右的等待即可孵化。
刚孵化出来的幼虫形态其实很小,六只脚就跟小虾米的脚一样,好在这个阶段很短,只有两三分钟就能脱皮成为真正的幼虫,此时,它们会在水下生活,可以跟鱼一样利用鳃呼吸,不同的是水虿是利用腹部的直肠鳃,通过吸水排水进行呼吸。
在羽化为成虫前,它的食物来源主要就是水域中的小鱼、小虾、水蝇以及孑孓( jié jué),一般来说,蚊子会将卵产在水边亦或是水中,然后卵在此孵化成孑孓,而它就是水虿捕食的主要对象之一。
可以说水虿吃孑孓就像吃小零食般简单,一口一个。然后,在水中历经1~8年的漫长等待,无法在水中呼吸后,它们才会脱变羽化为成虫——蜻蜓。
水虿——水中捕蚊高手
水虿的捕食是十分讲究技巧的,它们会利用自身暗绿色或暗褐色的“皮肤”进行伪装,静静的潜伏在泥低、掉入水中的枯叶上亦或是密集的水草下,等待着孑孓的到来。
一旦有孑孓靠近,它们可以凭借自身敏感的触角和腿部来感知到水纹的变化,从而确定孑孓的具体位置,然后利用腹部吸水向后喷出产生动力带动它们快速移动,从而可以迅速靠近孑孓。
此时,它们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将孑孓夹紧,然后开始想用大餐。
然而,这一步的成功率高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口器。水虿的下颚位置,可以自由伸缩折叠,平时不用的时候折叠起来你基本看不出什么,但是到捕猎或是捕食孑孓时,靠近后,它能以0.01秒的速度将下颚迅速伸出,然后利用前端的锯齿将孑孓紧紧夹住,接着再将下颚收回将食物自动送入口中。
正是凭借这种高超的捕食技巧,使得水虿可以尽情捕食蚊子幼虫——孑孓。据相关数据显示,一只水虿每天就能吃掉约10只孑孓,一年下来就是三千多只,可谓是妥妥的捕蚊高手。
水虿的“灭顶之灾”——被人类做成了美食
可是,就是这样一种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如今却面临着“灭顶之灾”——它们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等因素,被人类大量捕捉做成美食端上了餐桌。
在我国云南一些地区,人们会利用特制的竹筛往河里一铲,然后左右摇晃,将泥沙过滤掉,就能清楚看到水虿,在春夏季节时,为了抓到更多的水虿做美食,大人小孩其参与,也算是童年时的特殊回忆。
抓到水虿后,当地人会将通过水卤、油炸、煎蛋、烧烤等方式将其制作成各种美食。
其中最常见的做法还是油炸水虿,将捕捉回来的水虿用盐水浸泡几分钟去除杂质后,直接下锅炸制两面金黄即可,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一个一个嘎奔脆。
而在江浙一带,也有不少人吃水虿,最经典的做法莫过于油炸水虿,同样是将洗净的水虿直接下油锅炸,然后再撒上椒盐,口感酥脆而不腻。
虽说水虿的食用价值很高,但是这对于水虿来说也是残忍的,人为的大量捕捉,不仅使其种群锐减,还会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水虿锐减以至于蜻蜓数量锐减
水虿作为蜻蜓的幼虫,它的种群关乎着整个蜻蜓种族的命运。然而随着人为的大肆捕捉,这些水虿还没到羽化为蜻蜓就被捕光了,水虿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蜻蜓也会随之减少,蜻蜓少了能产卵的也就少了。
此种情况下,它们还要面临着卵孵化后水虿又会被继续捕捉的风险,如如此往复循环,以至于如今蜻蜓越来越少见,可是蜻蜓于人类而言,是一种有益无害的益虫。
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水虿无论是幼虫和成虫时期都有利于控制蚊虫的繁衍滋生,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本就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如果水虿和蜻蜓大量减少,就会打破生态平衡,进而导致以它们为食的食物链断裂等严重的连锁反应,比如在澳大利亚,大型食物动物的减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当地本土食草动物泛滥。对此,大家有何不同见解?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4770

帖子

1万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

积分
12765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8:2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水仙花说:
  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的蓬勃发展,尾货直播间、孤品直播间逐渐兴起。
在这些直播间里,主播往往以“大牌尾货”“外贸孤品”“撤柜清仓”为卖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极具煽动性的销售话术,营造稀缺感与低价诱惑的氛围,吸引大量消费者涌入直播间抢购。
  然而,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暗藏着诸多隐忧。
  “默认微瑕”?不退不换!   来自北京的陈佳(化名)告诉记者,这类直播间的主播通常会声明衣服“默认微瑕”且不退不换。
“我曾买到过起球的毛衣,有一条裤子口袋里还有私人物品,感觉像是二手衣物,但这些信息直播间主播从不主动说明。
”  考虑到价格不高,加上直播间普遍标明不退不换,陈佳并未尝试申请售后。
她渐渐意识到,在这类直播间下单,很多时候无异于“白白扔钱”——真正“物美价廉”能穿出门的衣服少之又少。
  来自广东的宋微(化名)从去年开始关注尾货直播间。
据她介绍,商家会在直播间右下角放置写有私人社交账号的纸条,引导消费者添加其账号私聊下单。
她曾有一次通过社交软件完成交易,结果发现到手的衣服质量与直播间展示的品质存在明显差异。
她联系客服反馈问题,对方回复称“不退不换”,之后便不再理会。
由于交易并未在电商平台内完成,不论是平台还是相关小程序都无法介入处理。
  “主播也不解决问题,我只能在主播的粉丝群里反馈,但很多粉丝都在‘无脑’维护主播,说是我自己的问题。
  然而,记者观看多场直播发现,主播很少主动说明“微瑕”情况,即便说明,指出的也都是“小洞”“缺少配件”等不影响穿着的轻微问题,而对于有穿着痕迹、开线等较为明显的问题,通常不会特别提示。
但根据多名受访者的反映,后者恰恰是收货后最常见的问题。
  快速“过款”?掩盖污渍!   台前,是卖力吆喝、快速“过款”的主播;幕后,却是不为人知的仓储环境。
  没有外包装的衣物被随意堆在地上,干净的与待处理的衣物混同,房间内充斥着刺鼻的气味……  刘琳(化名)在四川成都某家拥有3个直播账号的尾货直播工作室工作过几天,她对那里的仓储卫生状况深感忧虑。
  据刘琳描述,直播间售卖的衣服全是“一麻袋一麻袋进货”,播完一场之后,工作人员会把散落在地上的衣服捡起来塞成团,等待下一场继续使用。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衣物还会带有明显污渍,甚至有些污渍是在隐私部位。
这让她不禁怀疑,这些衣服是否真的如老板所说,是“工厂清仓的尾货”。
  另一名从业者宋清(化名)也揭露了行业内幕:她曾工作过的尾货直播间号称售卖的大牌尾货,实则是按吨回收的二手衣服。

来自:掌上乐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16 06:44 , Processed in 0.0515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