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前农村常见的拐枣为生存进化成六亲不认的样子如今为什么很少见到了你吃过吗科普文章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2541

帖子

96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启明星说:
拐来拐去,看起来像个“卍”字的拐枣你吃过吗?以前在农村地区路边随处可见,大人小孩们见到就会将其果柄摘下来吃,别看它长相丑陋,其果肉不仅多汁,口感还似红枣般清甜,尤其是霜降过后的拐枣,更甜更好吃
除了可以生吃外,它也可以泡酒、煲汤、做菜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拐枣在农村地区几乎很少见到了,可能如今很多年轻人在野外看到都不认识它,那么,为何曾经深受欢迎的拐枣,如今很少见到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拐枣究竟是什么?
拐枣,其实它的学名叫枳椇,又名万寿果、万子梨;因为其果柄位置拐来拐去,神似鸡爪而又得名鸡爪子、鸡爪连、弯捞捞、蜜爪爪等。它是属于鼠李科枳椇属下的一种落叶乔木。
它的树枝高大,可达约10~20米,叶片整体呈椭圆形,边缘有细细的锯齿,每年的5~7月份它们会开出白绿色的花朵,看起来十分漂亮,蜜蜂特别喜欢光顾,没见过拐枣的,估计都不会想到,这么漂亮的花最后会长出拐来拐去的果柄。
当花朵开败后,它就会长出绿色的小果实,紧接着果柄位置开始膨大弯曲,未成熟时的果柄也是绿色的,此时它味道很涩,经过霜打后,果柄就会逐渐变成黄褐色或是红、黑褐色,外表看起来发焉,但此时的口感最佳,甜甜的。
拐枣作为我国本土物种,早在《诗经·小雅》以及《本草纲目》中就曾有记载,而在唐朝的《新修本草》中,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其木皮,温......屋中酒则味薄”。
此外,拐枣的环境适应能力也很强,它不挑土壤,无论是庭院之中还是野外山坡林地,它都能繁殖生存,耐寒耐贫瘠还耐旱,种下去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去管它,所以,以前在我国,拐枣的分布范围很广,遍及陕西、安徽、浙江、广西、福建、湖南、贵州等多地。
尤其是在陕西旬阳一带,被称为“中国拐枣之乡”。直到2024年底,全市种植的拐枣面积高达约40万亩,在当地形成“产研销”的产业链模式,近年来,还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带动当地不少村民增收,甚至发家致富。
拐枣长相奇怪,怎么吃?
可能很多没吃拐枣的人,都不知道这玩意怎么吃,毕竟它长相很奇怪。生活中大多数水果一般都是吃果实,而拐枣呢,它的果实是长在果柄上的黑褐色圆形小球,里面包裹着黑色的种子,是不吃的,我们吃的主要是它那拐来拐去的果柄处,关于它的食用方法也多种多样。
拐枣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葡萄糖和氨基酸,所以最常见的就是摘下来拿回家放焉后,将果实去掉直接生吃,口感甜甜的,放焉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它成熟度达到最佳,不然吃起来会有点涩涩的。
此外,它也可以做菜拿来煲汤,比如拐枣甘蔗猪心肺汤。将猪心肺用生粉搓洗干净后,切成小块后,与甘蔗、拐枣放入锅中,小火慢炖上一两个小时即可,口感吃起来鲜甜醇香。
也可以用来酿酒(发酵),将拐枣的籽和枝去掉,只留果柄位置,然后清洗晾干后,用榨汁机将其榨汁或是捣碎装进酒坛中,再放入适量的酒曲和白糖,发酵一两个月即可,口感柔和醇香。然而,拐枣不仅在我国应用广泛,在韩国、日本等国家,人们还会将拐枣加工后做成果汁、饮料、熬糖、酿醋等,食用价值很高。
不过,既然拐枣本身适合食用,为何它还要进化出拐来拐去的“难吃策略”
为何它还要进化出拐来拐去的“难吃策略”
首先,就是与它的生长方式有关,拐枣的果柄位置,在生长过程中,为了适应其干旱的环境增加水分吸收、增加覆盖面积更好的支撑顶部果实,以及抵抗生长速度不均匀等因素,它们只好选择将果柄弯曲,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每一串拐枣的形状其实都是不同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次,它可以通过伪装成拐来拐去的树枝样子,来躲避天敌;此外,霜降过后,拐枣为了抵御严寒的天敌,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将淀粉转化为更多的糖分,拐来拐去的形态也便于它们积累糖分,从而吸引动物来传播种子,便于其繁殖。
别看它果柄长相“丑陋”,其实人家浑身都是宝?
拐枣除了果实可以吃以外,它的树木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拐枣不仅树木高大,生长速度也快,其材质硬度适中、纹理也美观,以前在农村地区,很多人喜欢用它来制作木工刨床、工具柄,此外,它也是制作家具、建筑、乐器、文玩小摆件以及根雕艺术品的上好木材之一。
其次,就是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以及《《新修本草》中的记载,拐枣可以解酒止渴,由于其果实富含葡萄糖、
苹果酸钙 等物质,生吃有治疗气喘、利尿之效,种子泡酒能舒经活络、祛风湿。
最后,就是观赏价值。拐枣枝叶茂盛,树姿优美,开出的花朵一簇一簇的,主要是它好打理,抗病性强虫害少,生长速度也快,非常充当行道树,种植在街道两旁,也可以种植在自家庭院旁,夏可遮荫秋冬可采食果柄,一举两得。
虽说拐枣好处多多,以前在农村也随处可见,但如今除了陕西旬阳、湖北郧阳等地有大面积人工种植外,好像很少见到了,这是为何?
为何如今拐枣很少见到了?
第一、难采摘且回报率不稳定。以前我们常见到的拐枣大多数都是野生的,它的树木高大数十米,想要采摘就得爬上树,这风险很高,以前我们采集拐枣很多都是等它成熟后自然脱落,捡回家的,收集一斤都要花费很久时间
它的价格也不是很高,在一些农村集市上,一斤也才卖到十几到二十块钱,时间和成本不成正比。所以就算有,也基本都是些老人闲着采集来赚点生活费,或是自家种植的几棵吃不完拿出来售卖。
第二、因卖相不佳而被边缘化。吃过拐枣的基本是农村40到90后了吧,00后等年轻一代的城市消费者,估计很多都没吃过见过,而拐枣本身长得歪歪扭扭的。
尤其是成熟变焉后,颜色呈黑褐色,干干瘪瘪的,外观看着像是坏掉一样,没吃过不认识的人,即便是看到估计也不会有想要买来吃的欲望,而且它的果柄保鲜难度大,摘回家放不久就容易变软腐烂,如果商业规模化,保鲜以及运输成本高。此外,再加上如今水果种类繁多,拐枣被取代也是情理之中。
对此,大家有何不同见解?你们吃过拐枣吗?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16 06:38 , Processed in 0.0497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