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澳大利亚25000匹野马泛滥成灾,马肉味道鲜美,为何当地人不吃了它?科普文章

[复制链接]

269

主题

2541

帖子

963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启明星说:
在澳大利亚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物种类繁多,光是植物就有上万种,其中其它国家没有的就多达约9000种,此外,就连鸟类种类都多种多样,光是特有品种就有约450种类,可以说,澳大利亚不仅是许多植物、鸟类的天堂,也是食草动物的天堂,在这里,许多动物泛滥成灾,比如野兔、野山羊、野猪、袋鼠、鸸鹋等,这不,又来一个泛滥成灾的物种——野马。
要知道,在许多国家,马匹都是需要养殖的,而且一匹马的价格高达约上万元,如果是纯种汗血宝马价格就更高了,野生的马儿几乎很少能在野外见到,可到了澳大利亚,这些野马却多到泛滥成灾,据2019年时的数据统计,当地野马数量已经多达约25000匹,其中科希丘什国家公园的野马数量就占到了约1.9万匹,对当地受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为何当地人不吃了它们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马的分类
马,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下的一种中大型食草动物,在如今现存的马匹中,有两个亚种:家马和野马。而如今仅存并且被世界所承认的野马为普氏野马,它的体形似家马,耳朵小而圆,与家马相比,普氏野马额头位置没有长长的鬃毛,而且它的数量也较少,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甘肃和内蒙古地带,所以,澳大利亚所谓的“野马”,其实只是字面意思上的野马,它是由家马逃入野外野化的马,并非普氏野马。
不过,不管是家马还是野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站着睡觉。不过这种方式是没办法深度睡眠的,这么做只是为了能迅速躲避敌害,因为野马生活在一望无际满是天敌的环境中,休息时,它们常会采用“放哨”的方式轮休,一只马站立“打盹”负责观察四周敌情,一只马则是跪卧状态,负责配合站立的马儿放哨,时刻保持警惕状态,其余的马儿则是半躺处于深度睡眠状态,以此类推轮流休息。而家马被人类驯化后,依旧继承了野马的这种生活习性,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马儿站着就能睡着,但其实它们只是浅浅的打盹,并非深度睡眠。
而澳大利亚的马儿并非是本土物种,而是引入后的家马野化的,早在18世纪,马儿就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引入到澳大利亚养殖,后来,由于种种不可控因素,这些养殖的家马逃入到野外,随后由于当地的环境适宜等因素便开始在当地大肆繁衍,泛滥成灾,让当地人头疼不已。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野马迅速泛滥呢?主要有两点:
野马为何会在野外泛滥成灾?
第一、没有自然天敌和人为干预。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之所以能泛滥成灾,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什么大型动物去捕食它们,生态链不完整,而野马的泛滥也是如此,要知道,这些野马本身就体型庞大,一匹重约200~1200千克,再加上它群居、奔跑速度极快,动作敏捷,当地有什么物种可以是它的对手?
而且,当地人许多人都有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基本也不会刻意去猎杀它们,就算想捕杀也很难,毕竟面对这种体型大奔跑快的动物你怎么去捕?所以,这些野外的马儿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繁衍下一代。
第二、食物充足且寿命长。作为食草动物,马儿的食物来源可是太容易获取了,它的食谱中主要包括芨芨草、梭梭、芦苇等草本植物为食,而在澳大利亚,由于气候环境适宜、地广人稀,当地的草场植被丰富,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草!要不也不会有那么多食草动物泛滥。
此外,野马的寿命也很长,一般能达到约30~60年,它们4岁就可以达到性成熟繁衍下一代,一年产一胎,假如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匹马的一生中就得生多少匹小马驹了?能不泛滥吗?
这些泛滥的野马成群结对的在野外奔跑游荡,严重影响当地交通安全,此外,它们还与本土食草动物抢夺食物,扰乱本土生物的生活节奏,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甚至还可能造成本土物种灭绝。于是,为了控制生态环境恶化,当地不得不开始采取措施来控制这些泛滥的野马数量,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地计划在2027年将这些野马的数量控制在3000匹,不过,这些野马也不是那么好捕捉的,至于与至今野马仍在澳大利亚泛滥成灾。
为此,很多网友们也疑惑了,马肉美味,而且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人吃马肉,做法也很多,为何当地人不吃了它们呢?
世界各地马肉的做法
你吃过马肉吗?虽然在我国,马肉相比牛羊鸡鸭肉来说,算是很少见的,但还是有蛮多人喜欢吃的,尤其是在哈萨克族等一些少数民族中,它们会把马肉切条风干制作成马肉干,或是熏干制作熏肉,有些地方人们还会将马肉灌进马肠中制作成香肠。
而在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等国家,人们甚至将马肉列入高级美食菜单。
比如在法国,不仅有很多专门售卖马肉的肉店,还有一道名为“鞑靼马肉”的传统名菜,它的主要原材料就是马肉,再配上洋葱、生蛋黄等制作而成。
在意大利,人们会将马肉剁碎,搭配意大利面食用,在比利时和瑞典,人们会将马肉制作成香肠、腊马肉等食用,可以说,马肉在世界各地的吃法多种多样,消费类也并不低,其味道也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为何当地人不把这些泛滥的野马捕捉来吃?
第一、难捕捉、成本高。野马的警惕性很高,而且它们视觉听觉敏锐,一旦听到点风吹草动的就跑了,而且它们奔跑速度极快,普通的狩猎工具很难捕捉,如果像捕猎野山羊、野骆驼那样动用直升机的话,那成本就很高了。
而且这些野马都生活在荒无人烟的野外,运输和保鲜和屠宰都是一大难题,可见捕捉一匹野马来吃的成本远远比养殖的成本大得多,不划算。
第二、食谱太窄,不会做。在澳大利亚并没有形成吃马肉的习惯,在当地的肉类食谱中,占比最高的是牛肉、其次是羊肉、鸡肉。
而且,当地人的烹饪方式比较单一,做菜就喜欢煮、蒸、炸,马肉如果做不好的话,吃起来口感会比牛肉柴,而且会发酸。所以,在当地基本没什么人吃马肉,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比较强,不会随意猎杀野外的动物。
对此,大家有何不同见解?你们喜欢吃马肉吗?面对澳大利亚这些泛滥的野马,你心动不?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16 06:44 , Processed in 0.0490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