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蝉在树上产卵,却从地下钻出来?它们刨出来的土为何“凭空消失”了?科普文章

[复制链接]

285

主题

2562

帖子

9708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0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启明星说:
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地区,一到夏天,就能听见蝉通过快速震动鼓膜器所在的腹部肌肉,来发出响亮的蝉鸣,而且持续时间很久,在闷热的夏天听着着实令人心烦。可你知道吗?我们所听到的蝉鸣,对蝉来说,却是生命最后一段时间的歌唱,因为时间不多,所以只能通过频繁的鸣叫来吸引雌性交配繁衍后代。
蝉的一生中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无声无息的,虽然我们发现的蝉基本都是在树上的,但其实它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蛰伏在地下,这段期间人们很少能看见它,不过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蝉要在树上产卵,却在潜伏在地下,从地下再钻出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蝉的分类:蝉和周期蝉的区别
蝉,别名哔蝉、知拇吖等,北方很多地方喜欢叫它知了猴、知了。属于蝉科半翅目下的一种昆虫,因有着半透明的翅膀,它可以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上觅食活动,不过由于没有咀嚼器官,它们采食时通常利用针管状的中空口器,直接插入树内,嘬嘬嘬的吸食树木内部汁液,而幼虫主要是吸食植物根茎部分的汁液,然而,这些汁液大部分成分都是水,它们每天吸吸吸,摄入的量大排出的量也大,所以在一些蝉泛滥的地区,你甚至能感受到“蝉雨”。
其实,在蝉科下有多达约3000种,品种不同体型大小、外观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帝王蝉,体型是普通蝉的十几倍;像青襟油蝉外表就比较艳丽,而在我国常见的蝉主要是黑蚱蝉。
蝉大致可以分为蝉和周期蝉两种:我国常见的黑蚱蝉就属于蝉的一种,它们每年都能见到,而周期蝉主要是指那些,到了一定周期后有规律集中从土中出现的蝉,比如:只在北美地区生活的13年蝉(4种)和17年蝉(3种)。
所以,两者的区别其实就是隔多久会从土中出来或是多久能见到。可问题也来了,为什么蝉要入土然后再从土里出来呢?这还得从它们的生长过程说起。
蝉的成长过程
蝉跟大多数蛾是一样的,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它的一生需要经历:卵——蝉蚁——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而进入土中的则是蝉蚁,出来后羽化成成虫,也就是我们日常见到的树上栖息的知了。
繁殖季来临时,雄性蝉(成虫)会通过不停的鸣叫来求偶,寻找雌蝉,看对眼后它们就会开始繁育下一代,接着雌蝉会将卵产在事先就刺破的树木孔洞内,蝉的繁殖能力也是十分惊人的,一般单次产卵可达约上千粒。
等到卵所在的树干养分耗尽后,由卵孵化后的蝉蚁,就会爬到树下,然后凭借自身弱小的体型,一点点挖洞挤入土壤之中,待到长到幼虫时,就利用瘦弱的“前肢”打洞,将自己深埋于2~3米深的洞中,由此开始漫长的洞中生活。
有的1~3年便可破土而出,像周期蝉的话就需要历经13~17年的等待,历经5次蜕皮,才可“重见天日”。在此期间,它们的食物来源主要就是树木根茎部分的汁液。
当若虫破土而出后, 它们会继续爬上树干,在此历经最后一次蜕皮,这也就是我们平时在野外经常捡到的知了壳,后进化成有翅膀的成虫,然而这还不是它们发终点,由于破土而出后它们的生命十分短暂,仅仅只有1~2个月时间,所以,它们需要尽快找到对象继续繁衍下一代。
如此一来,就回到了第一步——鸣叫求偶产卵,雌蝉在产卵后便会死亡,而雄性则是交配后就死亡了,而卵则会继续孵化蛰伏地下,开始新一轮的生命轮回,这就是蝉短暂的一生。
所以,如果你要问为什么蝉要钻入土中以及又从地下钻出来,简单来说,前者主要就是为了躲避天敌,在自然界中,蝉的天敌众多,包括麻雀、啄木鸟等鸟类;螳螂、松鼠等,毫无防御力的蝉幼虫,如果不躲入土中,只有被吃的份,所以,它们入土是上万年演化出的防御天敌手段之一。
此外,幼虫躲入土中,还可以躲避严寒,蝉的周期短则一年,长则十几年,期间难免会经历冬日的严寒,躲进土中,在一定程度上能躲避暴风雪。而后者,从土中钻出来,主要就是为了完成种群延续的任务,它们需要通过鸣叫来吸引雌性,也需要将卵产在树木中孵化。
至于它们挖洞掘出来的泥土,也没有凭空消失,其实它还在原地,只是因为蝉蚁本身身型就很小,它们一开始是靠“挤”进入泥土中,刨出来的土本身就不多,再加上下雨后,雨水的冲刷早就恢复原样了。而进入洞内挖的洞,泥土一般都是被直接沿着洞周围压实了,所以就很少能看到刨出的泥土。
蝉,可以说真的是一种很可怜的虫子,它们的一生,不仅要蛰伏在土中千日,重见天日后短短几十天就嘎了,在此期间还可能面临被吃的命运。
蝉的价值
首先就是药用价值了,众所周知,蝉脱下的外壳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以前在农村地区蛾,很多小孩子暑假四处寻找蝉壳,因为蝉喜欢栖息在树上,所以在摘的时候还需要爬上高大的树木,但也算物有所值,蝉壳的价格一直都不便宜,根据品质的不同,一斤能卖到60~500元不等。
其次,就是食用价值。金蟾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吧?它体型大还有满满的蛋白质,在我国的食用历史悠久,早在《礼记》中就有食用蝉的记载。到了近代,蝉的食用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在山东,蝉(若虫)不仅可以油炸、水煮、蒸、爆炒甚至还可以串成串烤着吃。
在云南一些地区,人们会将蝉直接热油爆炒,然后是撒上椒盐亦或是跟葱姜蒜一起爆炒,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
在其它一些地区,人们也喜欢将蝉用盐、葱姜浸泡一晚上,第二天直接放到锅里面蒸熟即可,吃的时候直接剥皮吃。
虽然金蟾口感很好,但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蝉好像越来越少见到了,这是为啥?
蝉为何越来越少见了??
第一、人为大肆捕捉。由于蝉的口感好,食用价值高,许多人一到夏天,只要是能找到蝉的地方,晚上很多人拿着手电筒就大量捕捉蝉若虫,以至于它刚露头就被放进了油锅,抓的人多了,导致蝉无法繁殖,其种群自然也就逐渐少了。
第二、栖息地遭到破坏。蝉主要栖息在树上和土壤中,如今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树木被砍、土地变成了各种水泥建筑,很多农村现在都是光秃秃(树少建筑多)一片,再加上“退林还耕”,以至于蝉成虫的栖息地越来越少,而水泥路面硬邦邦,幼虫进入不了土里越冬躲避天敌,从而直接影响了其种群。
基于这些因素,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蝉越来越少了,对此,大家有何不同见解?
本帖来自爱盲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爱盲论坛  

GMT+8, 2025-11-23 08:03 , Processed in 0.07802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